求一条寓意深刻的治家教子格言
急急急
治家格言 朱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洁。
既昏便息,关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 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 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 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 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 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 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 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 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 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 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 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 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请列举古今中外父母教子的名言
个人感觉两件事至少有两个地方相似:1、孙权与康熙都能现身说法,可谓以身作则,身传言教。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因此以君父身份训诫子孙积极上进。
康熙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2、吕蒙与康熙子孙都能诚心受劝,可谓知耻后勇,颇有建树吕蒙受劝后发奋图强,算是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他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明吕蒙因“学”而使才略确实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从吕蒙的答话中能体会出他颇为自得的悠然神态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功德圆满。
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
所有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一本珍藏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希望能够帮到您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
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
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
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
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
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立定脚跟 战胜私欲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
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
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
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
」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
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
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存诸心 体诸身 求实得于己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
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
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
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不忍舍处 方得书味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此言极是。
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
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
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进德修业 依于经史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
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
读书之法,以经为主。
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
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
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
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为山九仞 未可偏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
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
《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为学之功 不在日用之外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
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穷理求知 行事得之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
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
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
」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忍耐一时 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
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尽其人事 以听天命 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
」至哉,是言乎
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
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
得之不得曰:「有命。
」是听天命也。
学以养心 亦可养身 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
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神静心和 心和形全 训曰:庄子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
」又引庚桑子之言曰:「毋使汝思虑营营。
」盖寡思虑所以养神,寡嗜欲所以养精,寡言语所以养气,知乎此可以养生。
是故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会也。
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静心清,则形无所累矣。
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训曰:劝戒之词,古今名论、亹亹书记中,无处不有。
其殷勤痛切,反复叮咛,要之,欲人听信遵行而已。
夫千百年以下之人,与千百年以上之人,何所关切而谆谆训诫若此,盖欲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车之覆,而为后车之戒也。
后学读圣贤书,看古人如此血诚教人念头,岂可草草略过
是故朕常教人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甚勿负前人接引后学之至意也。
关于语言的魅力的格言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 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卢 梭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爱默生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泰戈尔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
——塞涅卡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 克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达尔文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
——谚 语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
——谚 语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
——英国谚语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吕凯特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佚 名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
——佚 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是谁的名言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是庐的名言,出自《朱子家。
《朱子家训》全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内容概述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作者简介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
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
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
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
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
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