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经典诵读的名言警句
1.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迅 2.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平妖传》) 3.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4. 文章千古事,得失知寸心。
——杜甫《偶题》 5.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唐)李白 6.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清]林则徐 7. 历史的长河没有尽头,知识的海洋没有彼岸。
(格言) 8. 勤学是知识的土壤,多思是知识的钥匙。
(谚语) 9. 虚心是知识的向导,恒心是知识的保管。
(谚语) 10.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高尔基) 11.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列宁) 12. 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
(高尔基) 1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4.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尼科尔 15.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移居》) 16. 若你流泪,湿的总是我的脸,若你悲戚,苦的总是我的心。
——拜仑 1.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况 2.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3.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4.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 5.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杂诗》)望采纳,谢谢您
~
有关诵读经典的名言名句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陆世仪说:“凡人有悟性、记性。
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后,知识渐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
故人凡有所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三字经——“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白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
”▲巴金曾说过,我不懂什么文章作法,也没有学过文艺理论,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
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世事,可以使人们合群,可以学会如何抒发悲怨。
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
采纳
小学生经典国学诵读应该读那些篇目
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书院系列读写本国学经典原典教材内容:蒙学经典(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学经典(二):《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大学》《中庸》《论语》(上、中、下)《易经》(一、二、三、四、五)《道德经》
小学生必背格言警句
二年级的孩子一定的理解能力了是古文对于他们来说依然不容易。
给二年级孩子看的国学书,最选一些短浅有趣又经典的小古文,深入浅出,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图文并茂,孩子才有兴趣学。
我给孩子买了很多国学书,最后这些是我觉得适合三年级孩子读的:(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系列。
前两个是名篇必读,但是不全面,(小学生小古文200课)可以作为课外书来读,涵盖所有经典的古文、诗词,配上有趣的插图,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加强记忆,最适合三年级的孩子看了。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经典诵读教学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经典诵读教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都有着深刻又广泛的影响。
然而我们优秀的文化正在消失,我们的学生很少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断层。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光是知识辅导,更是成长的营养。
一本书,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助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阅读中与它融合、与它交流,使我们获得成长,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切的认知与感悟。
反之,如果缺乏人类优秀文化的滋养,缺乏健康思想的导引,人生势必在混沌与精神贫乏中度过。
我们不能漠视学生精神生活匮乏的现状,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阅读。
从诵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精心构思,谋篇布局,恰当的表达,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以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阅读潜能,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美文,欣赏有价值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提出“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实践探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因为鉴赏的审美功能同道德教范、右脑的开发,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
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在他们心中会产生四大效应:第一,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第二,心中会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
第三,培养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究”是指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和实施学生课内外阅读、写作教学,切实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起来的实践方法及其效果。
三、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目标通过一年的指导,让大部分学生对经典阅读产生兴趣,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经典作品甚至古文的能力。
为今后更高层次阅读打下基础。
1、把经典诵读引进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使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构建读书型班级、学校。
2、从经典诵读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探索一套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并尝试推广。
形成经验。
五、课题研究内容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2、研究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3、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学生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六、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研究法、辅以访谈调查法、观察法。
1、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专栏”,设固定栏目版块,每月一期,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举办特色活动图片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3、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必须熟背《唐诗宋词》及优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