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兰溪的风光、物产、变化的日记
沿婺江顺水而下,行数十里,江面豁然开朗,婺江与衢江在这里汇合成兰江,大云山与兰荫山像两只修长的臂膀,将三江碧水轻轻地拢在怀里,急湍的水流一下子变得和缓起来,这便到了“中国兰花之乡”兰溪。
溪以兰名,邑以溪名。
兰溪县域“六山一水三分田”,境内山清水秀、江河穿流、气候温润,自古来五谷丰,六畜兴,三江鱼跃,四季果香,先后被评为“中国兰花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蜜蜂之乡”。
近年来,兰溪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做强产业为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推动力,融江河、平原、丘陵之利,大项目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招商引资、科技合作等多措并举,传统农业蝶变而生,绚烂绽放。
目前,全市已形成水果、畜牧、花卉、蔬菜、水产品等五大特色产业,建成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3万亩,森林食品基地3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5.7万亩,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成效明显,云山粮食、梅江香榧、水亭银杏、白露山枇杷、柏社油茶等6个万亩基地小荷已露尖尖角,传统农业大市正加速向农业强市跨越。
小蜜蜂,全省第二 兰溪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中,畜牧业产值最高。
除了生猪养殖,最值得一提的是蜜蜂产业。
兰溪蜜蜂养殖量居全省第二,是全国蜜蜂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全市拥有蜂群15.3万箱,养蜂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产值2.79亿元。
目前,该市共有养蜂联合体351家,专业合作社34家,蜂产品年销售额十多亿元。
其中,兰溪鸿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第一家集种蜂繁育、蜜源种植、饲养联合、生产加工、科研孵化、内外贸易和蜜蜂科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农业企业。
小萝卜,年收两亿 兰溪小萝卜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优良品种,有“江南小人参”之美誉,以小萝卜为主的蔬菜业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农业产业。
近年来,兰溪积极推动小萝卜产业化开发,目前年种植面积近5万亩,年产值2亿多元。
兰溪小萝卜多年来连年荣获省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2004年兰溪小萝卜种植基地通过无公害论证,2005年通过国家原产地注册登记,2015年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小水果,应有尽有 兰溪被称为水果之乡,五月枇杷黄,六月杨梅红,七月梨飘香,八月金丝枣,九月柿满枝,十月蔗味长,一年四季水果不断。
目前,该市共有水果种植面积15.8万余亩,投产面积13.6万亩,年总产量7万多吨,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且让我们来看看几种独具特色的兰溪水果: 枇 杷 中国枇杷数浙江,浙江枇杷数兰溪。
每年春天,清明一过,兰溪各个枇杷主产区就开始闹腾起来,果农、果商、游客,人来车往,挤满了通往枇杷山的每一条公路。
兰溪枇杷汁多、皮薄、口感好,先后荣获省农博会金奖、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擂台赛第一、第二名,金华市精品水果展示会金奖和金华市十大农产品名牌称号。
目前,兰溪全市枇杷种植面积1.85万亩,年总产量约6000吨,尤其是白露山万亩精品枇杷基地,建有1.5万平方米的枇杷专业市场,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商人前来采摘、收购。
杨 梅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枇杷大戏刚刚落幕,那边杨梅又染红了山岙。
兰溪是“中国杨梅之乡”,现有杨梅种植面积近7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年产值约2.6亿元,已成为该市最大宗特产水果之一。
沿着47省道,云山、香溪、马涧、柏社等四个乡(镇、街道)的杨梅产区组成了极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柏社乡下蒋坞村,该村上世纪80年代还是全市有名的贫困村,199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1500元,而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杨梅专业村,全村共有杨梅园1080亩,每到杨梅上市季节,来自金华、衢州、杭州、上海等地的游客、果商骆驿不绝。
2005年,“下蒋坞”杨梅被评为浙江名牌,成为兰溪农产品中首个省级名牌,并连续两届在全省精品杨梅评选中获“浙江十大精品杨梅”荣誉称号。
大 红 柿 金秋红柿挂满枝,唯有此物最思乡。
兰溪是浙江省柿子的主产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兰溪柿子果皮鲜红艳丽,果肉橙红色,完熟时(脱涩软化后)呈大红色,故称“大红柿”。
兰溪大红柿外形美观,色泽艳丽,果大皮薄,郁香甘甜,味美汁多,营养丰富,是晚秋佳果。
兰溪的历史渊源
兰溪名小吃 [兰溪名小吃](排名不分先后) ----资料来源于第二届兰花节美食一条街 1、兰花酥 店铺设在和平路北端的祝氏西点。
年轻的业主祝若愚已有了5年的做面点经验。
他不仅经营生日蛋糕、面包西式点心,还兼营杂粮糕点。
面点师傅在现场制作兰花酥,烤箱里正在烘烤小芝麻饼。
兰花酥做好的时候,芝麻饼刚好烤好出笼,一股芝麻香味吸引了许多过往行人驻足围观。
2、兰花糖糕 “兰花节吃兰花糕”,这是水门快餐店兰花糖糕摊老板招徕顾客的广告语。
做了多年饮食生意的赖素贞心灵手巧,她会多种点心制作,但最拿手的还是她的桂花糖糕。
她的桂花糖糕配方取自龙游糖糕,但又有兰溪地方特色。
得知兰溪要召开兰花盛会,她马上想到了一个新的主意:干嘛不做做兰溪糖糕
赖素贞的兰花糖糕在敷有桂花的糕面上别出心裁地用红丝、绿丝做出兰花的图案,以绿叶作陪,红花相衬,兰花糖糕一出笼,马上有顾客围上来,短短两个多小时,就卖出16笼。
赖素贞说,如果顾客喜欢,兰花节后她这个兰花糖糕就作为一个品牌做下去了。
发展兰溪文化,也是她一个普通市民的心愿。
3、凤凰蛋 凤凰蛋在兰溪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定地位,据说凤凰蛋营养好,还是治头痛的偏方,因此,爱吃这一口的人不在少数。
据说,金华、兰溪民间吃凤凰蛋的习俗和乾隆皇帝有关。
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金华、兰溪一带和随从走散了,他一个人走得又饿又乏,在路旁一个农家歇脚讨东西充饥。
农妇家贫得没别的东西,就把鸡窝里正在孵的几个鸡蛋拿出来煮给他吃了。
没想到,乾隆越吃越觉好吃,并为之取名“凤凰蛋”。
美食街上,刚刚开锅的凤凰蛋香味扑鼻,立刻招来不少顾客。
经营凤凰蛋的老板叫郑建华,今年31岁,以前卖过卤味,每年春天凤凰蛋大量上市时,兼卖凤凰蛋。
因他有做卤味的技术,他煮出的凤凰蛋特别鲜美,生意很红火。
4、游埠酥饼 刚出炉的游埠酥饼是又酥又脆香喷喷,咬一口真是齿颊留香。
如今游埠酥饼不仅飘香本地,而且名声在外,不少游埠人就是靠着出门在外做酥饼赚了钱的。
对于朱敏男夫妇来是说,他们4年前便来兰城做酥饼了,一开始在北门菜场租了个10多平方米的店面,每日能卖出200多只酥饼,生意一直不错。
去年他们在4号区买了店面房,酥饼生意做大了,忙不过来,还雇了个小伙做帮工。
这家夫妻老婆店打的就是“游埠酥饼”的牌子。
他们说可不能把这块牌子砸了,为此他们做酥饼总是精选新鲜肉,霉干菜也是老母亲自己晒制的。
“小吃一条节”上,他们的酥饼生意不错,一个上午已卖出了二炉近200只酥饼,还要再做个二三炉呢。
5、金龙牛肉面 作为南北饮食文化的交融物,牛肉面在兰溪一直风头较健,青石井、旗开都曾一度享有盛名。
此次兰花节美食一条街上,老字号的金龙牛肉面、旗开牛肉面都前来设摊,为美食街助兴。
在金龙牛肉面的摊位上,老板娘何塞君介绍说,她和丈夫在溪西开饭店已有9年,店的招牌是金龙牛肉面,特色也是牛肉面。
本着用料讲究,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生意越做越红火。
金龙牛肉面的特色之一在于面是兰溪的刀切面,面条柔韧,口感好;特色之二在于以配料和炒制牛肉作为汤面的浇头。
因此烧出来的牛肉面原汁原味,味道鲜美。
6、月亮萝卜馃 在美食一条街上,做萝卜馃的摊位有好几个,而由春意浓饭店打理的月亮萝卜馃,以其形象的名称吸引了我们。
把面团擀成皮,再包上馅,然后用碗口切下边,就成了一个半月形的馃。
一般家庭都能制作,是种最大众化的食品。
自早上8时开始营业,生意不错,不到1个小时,月亮萝卜馃就卖出五六十只,光萝卜馅和泡菜馅就用了2大脸盆,面粉也和了4次。
7、光明包子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提起光明点心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
在美食一条街上打出“光明包子”牌子的是原光明小吃店的老职工汪爱弟,当年她以包馄饨为主。
至今她还记得在文革后,县里曾在灯光球场搞过一次饮服行业技术大比武,她以5分钟内做了500只馄饨的速度获得优胜。
退休以后她就在和平路上开了家光明小吃店,还聘请了原光明点心店的老师傅祝兰芳和原市饮服公司的二级面点师李立人作指点。
祝兰芳年已73岁,当年以做包子和鸡子馃见长。
她煎的鸡子馃皮薄而脆,别有风味。
8、新世纪汤圆 今年47岁的吴素仙做汤圆已做了7年,她做的新世纪汤圆用料讲究,清香可口,在顾客中享有一定美誉。
吴素仙说,她母亲有一手好厨艺,她自小就受到熏陶。
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嫁在农家,而汤圆是兰溪农家最传统的点心了,也是她最拿手的。
用同样的原料,她做出来的味道就是要比人家鲜美些。
7年前她到城里来开店,专卖汤圆,后来又添了水饺。
汤圆馅采用传统原料,豆腐干,肉是少不了的,再加上落汤青或萝卜或笋或芹菜,落汤青或芹菜做馅都不用水淖过,而是直接剁碎拌上盐再挤掉苦水,洗净,为的是保持其特有的清香。
吴素仙说,她对原料的要求很高,宁可买好一点的、贵一点的、少赚一些也不能砸了牌子。
她现在一年要用500多担糯米粉,都是自己买糯米自己加工的,从来不买现成的。
9、小洲特色馄饨 小小馄饨也能做大文章
回答是肯定的。
位于和平路41号这家一楼一底店面的“小洲特色馄饨”店,立志就是要把馄饨做大。
“小洲特色馄饨”店目前馄饨、麦圪塔品种已达近20余种,最贵的虾仁馄饨8元一碗,最便宜的鲜肉小馄饨1.5元一碗。
小店自9月24日开张以来,每天都要卖出三四百碗馄饨,生意一直出奇地好。
市里组织“小吃一条街”,这两天小店生意更是火爆:一个中午就做了往日一天的生意。
店主成跃明说,别看是小小馄饨,配料可有讲究。
为使馄饨肉馅适合本地顾客口味,他上杭州上海拜师学艺,并反复摸索调配,做到花样不断翻新。
他说上海有家吉祥馄饨店馄饨品种多达108种,他正准备逐渐增加馄饨的花色品种。
为使更多人吃上他的特色馄饨,下步他还打算在兰城开多家连锁店呢
10、浮桥煲庄 今年7月开业的浮桥煲庄目前是众多煲庄的佼佼者。
一是由于它品种多,目前有土狗煲、鱼头煲、龙凤煲、雄鸡煲、胴骨煲、仔排煲、鸭煲、黑鱼煲等8个品种,其中龙凤煲和雄鸡煲属兰城首家独创;其次它配料齐全,有20多种配、调料,醇香味浓,汁厚料丰,因而浮桥煲庄一开业就抢占了兰城的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在浮桥上,它拥有一只游船,10多只蒙古包,共20桌,可容纳200多名顾客。
美食一条街上,浮桥煲庄的老板告诉记者,有信心参评“兰城十大名小吃”。
11、徽州豆黄饼 被评为“兰溪首届十大名小吃”的徽州豆黄饼这次又成为兰花节美食节一条街的新亮点。
徽州豆黄饼摊主吴荷香介绍,徽州豆黄饼原是徽州的名小吃,作为徽商聚居地的兰溪,这一小吃也已成为兰溪百姓的最爱。
吴荷香说,豆黄饼有咸的和甜的两种。
甜的豆黄饼以精制面粉为皮,煎烤后的豆黄饼两面焦黄,皮酥肉香,是佐茶充饥的佳品。
吴荷香1993年从徽州人中学到豆黄饼的制作手艺后,在和平路开了一家豆黄饼的小店,也是兰溪唯一的一家豆黄饼店。
夫妇俩一个擀面,一个收钱,生意很是红火。
1998年招商会期间,他们一天就卖掉了1000多只豆黄饼。
大金华有哪些历史名人
我就是, 金华市, 退伍兵,杨俊颖, 骗人家, 七千元,算不上, 叫猖狂, 这世道,不就是, 能骗人, 是福吗,再说了, 戴帽子, 肉食者,都不管, 管不了, 有本事,找我呀, 麻了痹, 我发誓,做金华, 金东区, 的人渣,浙江省, 的人渣, 要看齐,也要做, 我说过, 做人渣,并不难, 难的是, 一辈子,坚持做, 浙江省, 渣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