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时间:2015-06-30 10:38

文中哪句话表现出列宁喜欢灰雀请摘抄下来

从“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这句话可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三年级语文〈灰雀的资料>请大家帮忙查一下

5 灰雀  一、教明 这篇课文的是列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

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教学建议1.阅读、了解有关列宁的故事。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5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渣”(翘舌音)、“胸”(后鼻音)。

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前几册教材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通过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桦、婉、渣”,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胸、脯、渣、惜、低、诚”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渣、者、惜”时,要注意三者之联系,它们都有“日”,但其具体形状不尽一致;学习“散”时,还应联系“胸、脯”,指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

在学习结构特征不是非常典型的“或”“者”时,要注意具体笔画、笔形的特点,落实到位。

3.本文通过列宁、孩子与一只灰雀的故事,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孩子的尊重、爱护之情,教师可以围绕列宁的这两种情感展开教学。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

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它们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

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

学生在朗读相关的词句时,一定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

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列宁问孩子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孩子可能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还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没……我没看见”应该如何读才能恰当地反映男孩的心理。

(2)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进一步体现了列宁的担心和惋惜。

这种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震动,于是说出了“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的话。

男孩说这句话时,他“看看”列宁,这个“看看”表明他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

列宁已经知道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但是他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而是通过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了错误。

(3)当列宁问“会飞回来

”表明了他喜出望外的心情,要引导学生读好。

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说明男孩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

(4)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时,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个不会说话也不懂得人话的鸟儿呢?列宁在想些什么呢?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另一个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教师不必局限于上述的几个方面,还可以就列宁与孩子的动作、神态,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如:“列宁自言自语地说”“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这些神态动作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本课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为什么列宁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使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下面几个问题:(1)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2)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

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3)送回灰雀以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4.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要将词语的注释直接提供给学生。

如,对于“婉转”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可以结合孩子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

再如“仰望”,可结合“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的白桦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5.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课后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领会课文内容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发现。

可以结合课文句段,可以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除此之外,课后还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

教师对此不宜做固定的要求,允许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但要有检查,看看学生抄写情况。

课后还有两个学习伙伴的对话,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

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途径和方式,使这项扩展活动落实,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班上组织爱鸟周活动,活动结束时举办一次报告会,谈谈自己对爱鸟的认识,或者举办一期有关鸟类的资料展。

四、参考资料灰雀: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笼养观赏。

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

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

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列宁:(1870—1924)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

1887年,弗拉基米尔中学毕业后,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

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

流放结束后的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

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出国创办《火星报》。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

1905年回到彼得堡直接领导革命斗争。

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立即返回彼得堡组织和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1924年1月21日,列宁因脑溢血去世,终年54岁。

详情请看

部编版小学语文《灰雀》精品公开课教案设计

灰雀一、教材分析《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本组课文围绕“名人故事”这个专题展开,通过一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表现名人们不平凡的品质。

《灰雀》这个故事就在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展开。

讲述了列宁在公园里看到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

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到处寻找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被列宁爱鸟之情打动的小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想象,透过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神态来体会文字背后所包含的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知错就改。

二、教学目标1、会认“胸、桦”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等14个词语,理解“婉转、自言自语”等词语的意思,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1、认字、识字,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12(2)

从什么词语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摘抄】姥姥紧着我,她也在哭,浑身发抖,弄得我的手起来她要把我推到父亲身边去,我不愿意去,我心里害怕

我从没见过这种阵势,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恐惧。

我不明白姥姥反复给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快,跟爸爸告别吧,孩子,他还不到年纪,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别想见到他了,亲爱的……”【感想】懵懂年幼的阿廖沙还不知道父亲的死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父亲的死将给他带了什么样的影响,就在阿廖沙还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悲惨的命运已经悄然向他走来。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