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所有描写'乐'(快乐)的句子和解释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事情吗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爱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快乐的人。
3、回也不改其乐。
解释:颜回也不会改变他的快乐。
论语中有关和的句子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4、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第十九》)
论语中描写孔子的句子?
①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呢?”7.〔子曰:“敏而 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译:孔子说:“聪明而且 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译:选取他们的 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 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