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别知己的句子

描写别知己的句子

时间:2013-11-23 19:58

形容经历磨难还得继续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1、人生交契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杜徒步归行》 2、昨日屋头堪炙手朝好张罗。

《放言》 3、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4、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5、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 6、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翁照《与友人寻山》 7、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9、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10、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11、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12、人生乐在相知心。

(宋)王安石 13、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14、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村·其一》 15、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16、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17、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18、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19、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20、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2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22、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汉乐府》 23、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遇旧友》 24、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25、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26、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2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28、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29、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30、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31、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题长安壁》 3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33、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旧题苏武诗》 34、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3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36、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3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38、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39、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40、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宋)欧阳修 41、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4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 43、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44、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4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 4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47、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48、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4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5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 5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52、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53、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54、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5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5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范晔》 57、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58、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箜篌谣》 59、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6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付玄 6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贫交行》 62、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 6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64、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6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66、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6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68、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69、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初中学习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语文教材与课外丰富的文本资源互通声息,互相呼应,是花与叶,枝与根一般的亲密。

把丰富的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能使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道,在情感上更动人心弦,对教材的理解上更深入透彻。

一、描写空白处的填充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文本是节选的,如《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最后一头战象》选自沈石溪的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怀念母亲》选自同题散文《怀念母亲》等。

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时,适当引入与本文相关的一些课外文本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情。

如《怀念母亲》一文,如果单单从课文中去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季老“我痛哭了几天,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这样的情感,更无法真切触摸到作者当时极度的悲痛。

如何有效突破这个难点,在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后,我适时地出现了两段文字资料:(一)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 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

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

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二)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的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和最深切的悔恨了,当母亲突然离 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

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来读读这句话。

”应当说这两段文字描写使一个含辛茹苦、慈祥温暖的母亲形象更为丰满与动人,很恰当地弥补了课文中描写的不足。

而季老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对母亲的深情也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课文学习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二、情感基调的铺垫“语文课堂首先是情感的课堂。

”这样的定位是因了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除却少数说明文、议论文外,新课程的小学语文编排体系中多选用文笔优美、情感丰富的文本作为教材。

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仅是一次字词句篇章的知识积累,更是一次生动而丰盈的感情体验。

而课外文本资源的引入,能很好地为这种情感的产生做好铺垫。

如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教师先用大屏幕逐一出示了四句诗词: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华而实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明·冯梦龙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南宋·岳飞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北宋·王安石在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教师领着学生逐句追问:人生最难觅的是什么

朋友易得,而知音难求;愁肠百结,瑶琴弦断,却无人能懂,该是多么叫人怅惘。

这知音让人从千年前追寻到千年后,他到底又去了哪里

今天我们就要循着知音的踪迹,去感受其中的知音情怀。

的确,正因为自古知音难觅,才有伯牙、子期知己相投,灵犀相通的极度欣喜愉悦;才有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悲怆绝决。

教师从丰富的古诗词资料中引入四句寓意深刻、情感深沉的句子,通过动声动情的朗诵,让学生初步感知知音的难求,知己的可贵以及失去知音的孤独与凄凉,为课文的有效学习埋好情感的伏笔。

三、情感高潮处的升华一字一句总关情。

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性是语文学习最富魅力之所在。

我们行走在语文这条花香四溢的通渠中,能扑面迎来“昔我往兮,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的惆怅,能触摸到“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的深情,能采撷到 《月光曲》中月笼平洋般的清幽,能感受草虫村落里无忧无虑的快乐。

语文的丰富不仅仅在于文笔的变化多端,更在于每一段文字里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感受以及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

而在语文课堂上,在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感情趋向热烈的时候,一段优美的文字,更能把整堂课点燃,点亮,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

文中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年年冬天来到翠湖边上喂食海鸥,与海鸥结下了亲人般的情谊。

老人逝世后,一大群海鸥围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成两行静静为老人守灵……人与动物间纯洁深厚的情感足以打动每个读者的心。

在课文学习行将结束时,老师动情地说:“老人虽然离去了,但在海鸥的心里一定牢牢记住了这位老人,我们心里也牢牢记住了一位老人和这一群懂得感恩的海鸥,最后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学习:永远在一起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

肃立不动的守护,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翻飞盘旋的旋涡,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

我们对老人说:您放心吧,一路走好;我们对海鸥说:别太悲伤,亲人在含笑望着你们;我们对围观的人说:让我们的心永远铭刻这动人的一幕: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我们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在背景音乐中,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这首小诗,不少孩子的眼里闪出了泪花。

这泪花,是孩子内心情感达到高潮处的真实渲泻,是因人与动物之间纯美情感的最真切感动。

一首引入的小诗浓缩了课文的精华,也点燃了孩子心头情感的导线,使课堂结束在情感最高潮处,心灵最震撼处。

四、文本内涵的延伸在博大浩渺的语文天地里,常常有着同工异曲的奇妙。

就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好友秦观不同的字谜可以暗指同一个汉字一般,在丰富的课外语文宝库中同样也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可以与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美课文相互应和,发出同一个声音。

我们把这些或文字优美,或观点鲜明的阅读资源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延伸文本,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在学生聆听闰土讲的希奇事,了解“我”从心底里产生的对闰土的钦佩与羡慕后,问学生:“如果让你和闰土交换童年,你愿意吗

”在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后,教师出示了周国平的《童年的价值》一文,让学生两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想法: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

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 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

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

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

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

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在文本中,鲁迅与少年闰土的对话,表面上是羡慕闰土心中装满无限希奇的事,实质上,是在向那个时代讨还这他少年应有的故事与梦想。

而周国平用哲学家的睿智,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这种想法,说出了孩子心中最想说的话。

这一课外阅读资料的引入,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涵,更拉近了与孩子心灵的距离,让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也更上层楼。

五、阅读视野的拓展“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

”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深刻地提示了教材与课外阅读材料之间的渊源关系,我们既要指导学生在语文教材中如何学习语文,更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运用,以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

而教师在课堂内巧妙地呈现相关文本,恰可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再如《少年闰土》一文,鲁迅与闰土后来真的没再见过面吗

并不是,三十多年后,鲁迅重回故乡,又看到了闰土。

当学生读到这一段文字里,脑里必定会有许多的疑惑出现:闰土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 子

这三十年来的生活,他怎么过来的

他叫鲁迅老爷,为什么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 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

让学生读而有疑,进而引起进一步阅读了解的愿望,这便是教师引入这段文本,诱导学生急于去阅读小说《故乡》的全部用意了。

王勃送别好友且带有豪迈情怀的诗句有哪些

高山流水觅知音 满天下,知心能几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席间咏琴客 [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 始终怜得董庭兰。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

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长安书怀呈知己 [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

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

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奏流水以何惭?高山流水觅知音。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