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非洲人跳舞的作文
非洲居民,男女老幼,不仅能歌,而且善舞。
唱歌跳舞,是非洲大陆上最普遍、最受欢迎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形式,如同东方人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盐一样,非洲人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歌和舞。
高兴的心情要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忧伤的情绪要通过唱歌跳舞来排泄;获得一笔收入要唱歌跳舞进行庆贺,即使明天可能揭不开锅今天也要照样唱歌跳舞。
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非洲人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就是平时工作间歇之际,劳动休息片刻,只要一听到鼓声或者乐曲声,他们便会扭动身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来;那些少年儿童们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从小就养成了痴爱跳舞的习惯。
走在非洲的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您遇上一名非洲儿童,即使语言不通,您只要双手击掌,活泼可爱的儿童就会当场给您表演一段舞蹈。
非洲的舞蹈拥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难怪人们将非洲称为“一个热情奔放的歌舞之乡”。
非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6000年前非洲大陆就已经出现了舞蹈。
舞蹈是非洲民族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洲光辉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非洲舞蹈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撒 ▶ ▷ ◀ ◁ ☀ ☁ ☂ ☃ ☄ ★ ☆ ☇ ☈ ⊙ ☊ ☋ ☌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舞蹈和流行非洲北部地区的阿拉伯舞蹈两大类。
黑人舞蹈又可以分为传统的仪式性舞蹈和民间的娱乐性舞蹈。
非洲舞蹈是非洲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多用来表现烧荒、播种、收割、狩猎等场面以及人们对图腾的祟拜,保持着淳朴的民族风格,具有古香古色的特点。
非洲舞蹈也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它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以强烈的节奏、丰富的感情、充沛的活力、磅礴的气势以及变化万千的舞姿著称于世,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园地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正是由于非洲舞蹈始终保持着独有的风格和新鲜的活力,深受非洲人民所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人们是处在兴奋之中还是处在悲伤之中,总是借用舞蹈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
观赏非洲人的舞蹈,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非洲舞蹈动作粗犷有力,旋律强烈感人。
舞蹈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臂部、晃动手脚、转动眼珠等,几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在剧烈地运动。
不消几分钟功夫,舞蹈者就会汗流侠背,气喘吁吁,个个表演得如痴如醉,一丝不苟。
在非洲的许多地方舞蹈中,男人们赤裸着上身,涂着黑白相间的花纹,下身围着用各种各样兽皮制成的裙衣,头上插着各种颜色的羽毛。
妇女们身着古典式民族服装,手腕和脚腕上缠绕着一串串贝壳、兽骨片以及小铃铛,贝壳和铃铛发出悦耳的响声,羽毛和兽皮似彩云飘动,使观看者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非洲舞蹈表现形式丰富多采,而且田地区不同显得纷繁多样。
位于西非地区的加纳这个国家,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着 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民间传统舞蹈十分发达,素有“非洲舞蹈之乡”的称号。
尽管加纳的民间传统舞蹈纷繁多样,但大致上可以从宗教、地理、气候等方面来区分它们。
在加纳的传统舞蹈中,受宗教影响的舞蹈所占比重非常之大。
加纳的宗教舞蹈一般是在祭祖、祭神、祭物时跳的,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动作复杂,边跳边唱。
唱词内容为特殊的礼拜语言、诗歌和习俗等,舞蹈者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领会掌握。
加纳著名的宗教舞蹈有埃维族的雅雅舞、布朗斯族的阿波舞以及北部地区的蒂加利舞蹈等。
加纳的民间传统仪式很多,几乎每逢举行某项仪式,都跳与仪式相适应的舞蹈,尤其是葬礼时是绝对不可缺少舞蹈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兆头。
葬礼中最经常跳的一种舞蹈是阿散蒂族的阿多华舞。
这种舞蹈有着多种跳法,既可独舞,也可群舞,有男有女,场面精彩。
这种舞蹈还可以作为交际舞蹈在公众场合里跳,也可以在战争爆发之前跳而借以鼓舞土气。
舞蹈时,演奏用葫芦和串珠制成的乐器,敲打一面金属锣在一旁伴奏,围观者拍手伴和。
方腾弗罗姆舞是加纳人在最隆重场合跳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因伴奏需要使用方腾弗罗姆鼓而得名。
方腾弗罗姆鼓音调深沉,其声冬冬,如泣如诉,显得庄严而神圣,听后令人肃然起敬。
舞蹈者以优美的姿势和刚劲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
阿萨福舞是加纳舞蹈中场面最隆重的一种,人们常常用这种舞蹈来表现战争的壮观场面,因而又叫“战争舞”,或者“爱国舞”。
在雄壮的鼓声和响亮的喇叭声的伴奏之下,数百名身着军士服装的舞蹈者,挥动长矛和弓箭,高唱着战斗歌曲,群情激昂,威武庄重。
在加纳普遍流行的现代舞蹈名叫海莱夫舞,这种舞蹈是从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舞蹈的那种强烈的节奏感,除了管弦乐器伴奏外,还有非洲鼓。
随着歌声、乐声和鼓声,舞蹈者自由奔放地跳动,无拘无束,动作开放,体现出浓厚的非洲风格。
海莱夫舞是一种融东方和西方舞蹈优点为一体的舞蹈,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已经超越加纳国界,流行到许多非洲国家。
在东部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等国家,人们喜爱跳一种称之为“砍刀舞”的舞蹈。
在一阵阵激昂的“哒哒、哒哒哒”的鼓声中,数名武土装扮的男青年登台表演,他们腰系兽皮,脚缠铃铛,迈着急速矫健的舞步,剧烈抖动黝黑发亮的身躯,手中闪闪发光的砍刀左挥右劈,舞台发出有节奏的沉闷响声,恰似猛虎下山,犹如雄狮出林,观众屏息凝视,仿佛置身于奋勇杀敌的疆场。
这种充满生机的舞蹈气氛令人倾倒,使人振奋。
北部非洲的居民喜爱跳富于阿拉伯风格的舞蹈。
这种融西亚和非洲地区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阿拉伯舞蹈轻松舒展,热情奔放,活泼欢快,但舞蹈动作难度较大,而且多要用名叫安达鲁西的音乐伴奏。
男性舞蹈者动作刚劲有力,下肢和脚部频频踏跺,发出阵阵宏亮的响声;女性舞蹈者突出上肢和腰部的动作,犹如轻云薄雾,柔软多情,频频向观众抚媚动人地微笑,引得观众中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埃及等国的民间流行着一种称之为“东方舞”的舞蹈,这种舞蹈为女性的单人舞蹈。
舞蹈者生得姿容艳丽,意态妖娆,非常标致。
如果具有一定古文知识的中国人出席观看,马上会联想到《今古奇观》中对美女的描写:“蛾眉带秀,凤眼含情,腰如弱柳迎风,面似娇花拂水。
体态轻盈,汉家飞燕同称;性格风流,吴国西施并美。
蕊宫仙子调人间,月殿嫦娥临下界。
”您若不信,请看:体态娇美的舞蹈者,迈着轻盈的舞步,细腰扭动,肥臀摇摆,酥胸颤抖,舞姿优美迷人,使在场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眼不斜视,如痴如醉,遐想联翩,沉浸在欢乐与陶醉之中。
东方舞的姿态优美主要体现在舞蹈者身上肌肉的颤动,那些身怀绝技的舞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腰部、腹部的肌肉,需要时令其颤动,而附近的肌肉则纹丝不动,亲眼目睹这种情景,让人不得不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佩服的感觉。
东方舞,又名“肚皮舞”,最初为欧洲的宫廷舞蹈,后来奥斯曼帝国占领北非后,渐渐传入埃及等国民间。
在那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贫困的女性们迫于生计,在街头或者餐馆里强装笑颜,跳着肚皮舞,让那些贪色之徒饱览自己的肌肤后施舍一些钱财,用于养家糊口。
今天,这种舞主要盛行在娱乐场所,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消遣。
在当地,那些有身份的人款待宾客,总是邀请舞女跳东方舞,宾主吃着美味佳看,欣赏动情的东方舞姿,视为一种高雅的礼遇,因此,也有不少人将东方舞称之为“如同芭蕾舞一样的高级舞蹈艺术”。
庆贺喜庆之时,热闹的婚礼场上,更是少不了要有舞女跳东方舞助兴。
在当地,许多妇女都会跳东方舞,不少女孩子的东方舞技具有相当的水平,可以说,东方舞在北部非洲地区是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舞蹈。
总之,在非洲的文化艺术园地里,舞蹈犹如盛开的鲜花,普遍受到人们所喜爱、赞誉和观赏。
形容跳舞人 的词语
婆娑起舞 [pó suō qǐ wǔ] 生词本基本释义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成语接龙舞文弄法 法力无边 边尘不惊 惊愕失色 色仁行违 违天逆理理冤摘伏 伏而咶天 天道人事 事在必行 行不贰过 过市招摇摇头幌脑 脑满肠肥 肥头大面 面争庭论 论功行封 封豕长蛇
关于几个流行音乐术语的解释
只见她一跃;腾空而起,又向空中屈起,向下旋转。
呵,南个观众席与方向地升起,朝着她的脑后背部旋转。
现在,她在空中已转了一百八十度,她的视线内只剩下了那碧绿光泽的地毯了,她好像正向着碧波粼粼的海底潜去。
接着,她凌空顺势又屈身向上一转,北边整个观众席又与她反方向地下降,顺着她的脑后、背部转动。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1、大门开了,走进来一位年轻的邮递员。
只见他全身衣服湿透了,裤腿卷得高高的,从膝盖到脚全沾满了泥水,好像刚从泥地里爬起来似的。
他手里捧着一包用油布包着落邮件,顾不上抹脸上的雨水,对屋里人说:“来啦
” 2、姐姐身材苗条,长得很健壮,比我整整高了一个头。
她的脖子略长些,惹我生气时,我就会喊她“长劲鹿”。
她剪着挺有精神的运动头,看起你来,两眼忽闪忽闪的,好像会说话。
3、这个青年看上去不到二十岁,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的人。
在一只挺标致的鼻子下面,却是一张大嘴,生得两片厚厚的嘴唇。
人们常说:“厚嘴唇的人笨嘴拙舌。
”可是他却能说会道,是个健谈的人。
4、哥哥的眼睛,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
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
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
我得意地想:哼
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
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
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
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
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
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5、等她走近,我才有机会仔细地打量了她一番:只见她齐耳的短发,一双眼睛大大的,嘴角还带着笑。
上身穿一件红色衣服,别着“”的校微。
她温和地对我说:“小妹妹,坐我的车吧
”说着,她把自行车推了过来。
6、二哥是卖海产品的,他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非常辛苦。
他个子不高,长相也不怎么太好,有时让人看了不像好人,但他卖的货下得快,周围的商贩都佩服他。
7、车厢里,一位高挑个儿的姑娘,依窗眺望。
她结实,健美。
微微卷曲的黑发拢在脑后,扎成两绺,轻巧地垂挂着。
深红色的运动衫领子,悄悄地露出深蓝色的外套。
可以感觉到,这个姑娘的身上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8、我的叔叔二十来岁,是个码头工人,长方脸,脸色黑里透红,个儿挺高,长得很结实,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9、在老妈妈的左边有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斜倚在椅子上。
她一头美丽的金发,一条大辫子一直拖到背部。
一身黑裙更衬托了她白净柔美的脸庞。
她低着头朝前面望着什么,眼神中流露出悲愤和关怀。
手中的绷带已经卷好,却忘记丢入筐中。
10、这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圆脸蛋润润的,眉很赤,细长的双眼闪动着爽直的、热乎乎的目光;老是未言先笑,语言也带着笑,像唱歌似的。
她走路时把身子的重心放在足尖上,总像要蹦跳、要飞。
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是个纯真而欢乐的女孩子,奇怪的是她那过分素净的打扮,与她的性格很不相称,也和那些爱漂亮的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
11、我哥哥刚满二十岁,五大三粗的身材,劲鼓鼓的。
头发又黑又硬,一根根向上竖立着,两道浓眉下衬着一双大眼睛,瞪起眼看人就像小老虎。
特别是那双,穿上42码的球鞋,走起路来蹬蹬响。
12、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
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
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
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
13、说她是阿姨倒不如说她是大姐姐,她顶多不过二十岁,穿一件褪色的素花格上衣,短短的小辫齐到肩头。
她总是笑眯眯的,一会儿清晰地报站名,一会儿迅速地点钱、售票,耐心地回答外地乘客提出的种种问题。
她那热情、和蔼的语言,使车厢里充满了春意,这春意温暖着每个乘客的心。
14、星期天,我去排队买米。
在我前面的是一个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够健壮的了。
圆圆的脸庞上,两道细眉,一双大眼睛,配上稍小了点的鼻子,也还算匀称。
就是嘴唇厚了点,像非洲人似的。
15、哥哥只有二十多岁,一头黑发,中等个子,身材匀称。
他说不上很漂亮,但是五官端正,从他眼睛里可以看出他是个聪明而有精力的年轻人。
他给人安静与和善的感觉,而且脸上还带着孩子般的稚气。
16、哥哥在我们村农机队开拖拉机。
他个子高高的
身体很魁梧,黑红的脸上有一块块伤疤,每当我抬起头看到这些伤疤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了一位拖拉机手给我描述的动人故事…… 17、姐姐十八九岁。
由于奔跑和焦急,圆圆的脸上渗出了汗珠儿,仿佛一个沾着露水的熟透的苹果。
她的两只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亮晶晶的,闪耀着聪敏、慧巧、活泼和刚毅的光芒;秀长的睫毛,好像清清的湖水旁边的密密的树林,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
乌黑的长发,即柔软又纤细,随着河风在脑后飘拂着。
18、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
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
19、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黑红的脸颊上沾满了灰尘。
她并不像有些小贩那样起劲地吆喝,只是等有人来问时才答上几句,说起话来总是低着头,显得有些腼腆。
20、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
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
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
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
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
21、我的哥哥大方,热情,开朗,大大咧咧,莽莽撞撞,长得像头犊似的,打篮球是中锋;打排球是主攻手;游泳,更是“浪里蛟龙”,十岁时就横渡长江,成为当年横渡长江队伍中年纪最小的选手,照片还登上了。
不到十五岁,个子也长得一米七六,大伙儿都说这是块运动员的料子。
22、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
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
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
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
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
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
23、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司机,倒是有股生龙活虎的劲头,那短短的头发,那裹在脖子上的手巾,那被太阳晒和汗水渍得褪色的花布衣服,表明她常在露天的环境中工作。
她没有那种职业女司机戴着墨镜洒脱高傲的神态,看那架势,好像是开“东方红”或者“铁牛55”的。
期中检测卷B
她是一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剧形象尔德的“梦想”个词典义兼而有之。
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其次,她虽然是“空想”,可却又“渴望”实现。
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预示了悲剧的必然发生。
动作描写方面则重点赏析玛蒂尔德“借项链”一节(从“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恼”到“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借项链’一节是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的片断,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
请各位好好欣赏,细细品味,并向同学介绍你的感受,让大家共享。
”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
”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
这种激动与惊喜绝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见到一泓清泉时的心情。
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
她真是又激动又紧张。
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
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
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
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
我只借这一件。
”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
“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
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
”这可太意外了,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上面赏析了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了解了她的性格,然后就可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展开讨论: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
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
请用层层挖掘的方法找出一连串的根源,并依次排列。
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
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
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
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
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
”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其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总会在阅读时进行再思考、再创造,形成自己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