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上海”的句子有哪些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又称上海滩,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上海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举办过世博会。
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地处江南,既有苏杭千年吴越文化的浸润,又有当代东方芝加哥纸醉金迷式的大繁华。
让人对这座城市既爱又无奈。
城市硬件日新月异,世界声誉远播,知名品牌争相进驻,让上海日益繁荣。
用上日新月异造一个反映时代飞速发展的句子
原来那些矮的平楼,现在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来我们的国家是十分贫穷的,现在变得十分发达了,我们国家还举办了,变化真大啊
《我眼中的新变化》(主要描写上海的)水平好的帮忙写篇,谢谢
1、情化春雨润人心 预备(2)班 吉蕴哲 放眼望去,宽敞的马路,高耸入云的大厦,排列有序的汽车……这就是上海的新街道,多么繁华,漂亮呀
其实,不仅上海外在的风貌变了,连上海人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
那是发生在几个星期之前的一件事了…… 那一天烟雨蒙蒙,正好是我们小区一个老爷爷过84岁生日。
那个老人的脾气非常暴躁,平时也不和我们讲话。
别人关心他,他就冷言冷语,毫不领情,最后就连他的一双儿女也离开了他,他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
于是,小区居委会决定,帮这位老人过生日。
我们就像一个“地下组织”,偷偷摸摸地准备着。
那天,我们提着蛋糕,水果篮,糕点来到了这位老人家门口,刚走到门前,我们就停住了,因为我们不知道该谁去敲门。
“我去
”一个文质彬彬的哥哥主动说。
“咚、咚、咚……”哥哥敲着门,十分有礼貌地问:“请问……”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老大爷开门看到我们后,冰冷地询问。
“我们是来给您过生日的。
”哥哥微笑之中夹杂着一些尴尬。
“我不需要你们的关心
”老人愤怒地叫着,并顺手把门“砰”地一声关上了。
“这个老人太无理了
”一个娇滴滴的小姐抱怨着。
“算了,别说了,再试试看吧
”一位老大妈说。
“咚、咚。
”居委会的阿姨上前再次敲开了门。
“你们烦不烦
”老人面色铁青的脸说,但语气显然柔和了许多。
“啊
当心
”我叫起来,我看见老人向一边倾倒,于是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冲进了门。
一个“虎背熊腰”的叔叔把老人搀到了沙发上。
我们则在旁边一边收拾房间,一边摆放着水果和蛋糕…… 这时,老人迷迷糊糊地睁开了双眼,他的眼角噙着泪珠,瞬间划过面颊,听见他颤颤巍巍地说:“对……对不起,我不……不是故意的,谢……谢谢你们来……来给我过生日……” 在场的人的眼眶都红了,湿润了……。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老人因为长期缺乏亲情,性情才会变得如此古怪。
那天,老人在我们的拥簇下,笑得特别开心。
后来,他成了我们长期服务的对象,而我,成了一名志愿者。
老人的子女现在也与古怪的老人前嫌尽消,老人正享受着天伦之乐。
原来,别人都说上海人十分冷漠,自私,但是,现在上海的小区里面处处充满了爱和温暖,正是情化春雨润人心,铁石心肠也开花。
上海不但表面更具有吸引力,连内在都变得那么让人回味,感动…… 点评:小作者从为一位性情古怪的老人过生日这件小事入手,反映了上海社区志愿服务队的一个片段,也是上海目前更进行人性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选材角度司空见惯,但叙述自然而真实,描写生动形象,对一个预备年级的学生而言有这样的眼光是很不错的。
唯一不足,是老人的不尽人意刻画太多。
指导教师: 周美玲 2、我眼中的上海 预备(3)班 孙茜 如果你问我上海在我眼中怎样,我会回答:变得真快。
确实呀,变化得真快
不说绿化带的之优美,也不说高楼大厦之林立,但是人们手中,身上的“行头”就是让我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这小小的手机来说吧
98年,你到上海来,只能从几位“大款”手中看到乌黑的,砖头大小的,扎个“小辫子”的“大哥大”。
这玩意儿可真不好使,不光听不清楚,说不清楚,还挺贵。
想放在口袋里,口袋这“小庙”还不愿意装下这“胖和尚”呢
不过,如今你再来到上海,已经找不到那“大黑砖”的身影了。
随之上任的却是个漂亮新颖的小不点儿——小灵通手机。
别看它个子小,本领可不小:不仅外观精美,还能收发短信息,寄出一份出自内心的贺卡,收回一份真挚的友谊;上网查阅资料啊,玩游戏啊,供你玩个遍;还有呢,有些收集可以拍照,拍下你靓丽的照片发送给好友,一起分享……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手机真是“‘小将’出马——一个顶俩。
” 或许你会说,这只能说明咱上海光是科技在进步,其他方面却纹丝不动,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
我们上海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全面开花。
点评: “一滴水也能映射出太阳的光辉。
”本文通过“大黑砖”到“小灵通”之变化,以小见大,展现了上海科技的飞速发展。
语言也不失活泼俏皮。
指导老师 刘培静 3、我眼中的上海 预备(3)班 张仪嘉 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渐渐步入小康。
从WTO到世博会,都代表着上海在飞速地发展。
走在大街上,首先吸引你眼球的难道不是五花八门的奇装异服和发型吗
记得十月时,我参加了一位阿姨的婚礼。
新娘的每次粉墨登场,都穿着华丽的婚纱,一天竟换了六套:有红的、黄的、蓝的、粉红的、白的、还有紫的,不仅颜色繁多,样式也多得直叫我惊叹。
还配有头花和捧花呢
新郎则身着一身笔挺的礼服。
事后,我突然起了好奇心,爸爸、妈妈以前结婚时穿着怎样的礼服呢
我询问了妈妈,结果让我大失所望。
她回忆了以下当时的情景,对我说:“那时呀,我们穿的衣服傻里傻气的,你一定觉得老土,但在我们那时,已经算稍好的了。
我穿的婚纱是粉红的,而粉红也淡得不像粉红,接缝处多得简直像用碎布拼起来的
你爸爸穿的西装皱巴巴的,颜色也因为反复洗涤而深浅不一,缺点简直用一张纸都写不完
现在想想,真是不堪入目
现在可好了,不仅色彩艳丽、花样繁多,质量也优秀,还追随时尚潮流——赶时髦,漂亮得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连一向保守的妈妈也大发议论,可见上海变化的影响力了。
我眼中的上海,不再是以前那个落后、贫穷的旧城市,而是一个与国际接轨,正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
这个城市正以光速引起世界的注意。
我为我生活在上海而骄傲
点评:
看着滚滚的黄浦江,望着俩岸林立的高楼大厦,感受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上海呀
我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我每天就这样关注,目睹着你。
家乡的美,家乡的变化使我深深地陶醉,不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