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游记 描写春景和月景的句子是什么
《西湖游记》袁宏道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同时也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
”“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中,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
应该是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
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两则》
原文 西湖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西湖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 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 ⑤石篑:一个人的号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张功甫:人名 ⑧恋:迷住 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⑾设色:用颜色描绘 ⑿夕舂:夕阳 ⒀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⒁受用:享受. 译文: 西湖一: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
”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
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眉姿态发挥到极点。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
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一则>
,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翻译: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
”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
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的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1111和价格超过这次机会
西湖游记一则(袁宏道)译文
》之 文\\\/ ,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 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 ⑤石篑:一个人的号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张功甫:人名 ⑧恋:迷住 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⑾设色:用颜色描绘 ⑿夕舂:夕阳 ⒀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⒁受用:享受. 译: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
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心灵感悟]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文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简介作者 (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人。
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等。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译文(西湖一):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已心飞到西湖上。
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