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描写叙事的句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文学家。
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
其诗在晚唐成就 较高。
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2、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3、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4、遥指:指向远处。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
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
(2)屠苏:美酒名。
(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
(4)桃:桃符。
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
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著有《小山词》。
本词以宋朝关于鹊鸟误传使牛郎织女只有一天相聚时间的说法入手,先写鹊鸟误传的遗憾,后写分别的离愁别恨,指出牛郎织女虽有相会但终归是悲剧。
冬至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
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
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
“说”了些什么呢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这议论并不确切。
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此扬彼。
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霍松林
分析长恨歌中叙事抒情描写相结合的句子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
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
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
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
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
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
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
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
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
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
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
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饶芃子) 这首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元年(806),诗人当时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游仙游寺(此处靠近马嵬驿),谈论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于是白居易写成此诗,陈鸿作《长恨歌传》。
全诗可分四段。
从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为第一段,写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失政。
“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总领全段,具有讽刺性。
以下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的淫乐生活一再渲染,正说明“重色”是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源。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夜雨闻铃肠断声”为第二段,写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在流亡中的悲伤。
描写细腻,情景凄惨,作者充满同情,从此全诗的感情基调起了变化。
从“天旋日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写唐玄宗返回京城后对杨贵妃的深切怀念。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末句为第四段,写方士寻觅杨贵妃亡魂,使两人得以互通消息,重申爱情誓词。
最后两句点明“长恨”,收束全篇,余味无穷。
《长恨歌》的主题随着叙事的进程和感情的变化而呈流 动性。
对唐玄宗晚年的荒淫误国,诗中给予尖锐的讽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中表示深切的同情。
全诗结构井然有序而曲折多变,情节宛转动人。
在叙事的进程中,叙事与抒情、写景紧密融合,抒情性强烈,缠绵感人。
诗中韵律优美,词采绚丽,读来流畅悦耳。
“一篇长恨有风情”,这是作者的自我评价。
这首诗奠定了作者在诗坛上的重要地位。
写三篇叙事篇,初中作文五百字以上,要快。
送伞我和妈妈在同一把伞下走着,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一天下午,放学后天忽然变得乌云密布。
我刚一到家,只听“哗”的一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真幸运啊
”我暗自庆幸着。
忽然,我想起今天妈妈上班时没有带雨具。
虽然妈妈坐公交车上下班,但是这样大的雨,要从单位到车站,就能把妈妈淋成“落汤鸡”了。
我给妈妈的单位打了个电话,得知妈妈今天要加班到七点多。
我望着窗外的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这雨停不了。
我眼前忽然闪过以前妈妈给我送伞的情景……对
我要去给妈妈送伞。
于是,我抄上一把雨伞,冲出家门。
很快,我乘上了妈妈每天都要坐的 22 路公共汽车,或许是由于下雨的缘故,由西四到新街口这条本不宽阔的马路变得更加拥挤。
车子走走停停。
我原来就有晕车的老毛病,这一折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
我只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般。
我大口吸气,可越是这样越觉得憋闷。
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胃里的东西往上涌。
终于到站了。
我赶紧下车,扶着路旁的一棵小树吐了……忽然,我看见我要换乘的 27 路车正驶向不远处的车站。
我真想再休息一会儿啊
可是我又怕错过妈妈的下班时间。
我看看表,已经快七点了。
我不由握紧拳头,咬咬牙,向车站的方向跑去…… 终于到了妈妈的单位。
我看到三楼有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
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那是妈妈所在的财务科。
我真想冲进去给妈妈送伞,可是妈妈的单位纪律严明,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
我只好在寒风中等待妈妈。
阴冷的风打透了我单薄的衣服,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妈妈
我赶紧迎了过去。
“你怎么来了
等很久了吧
”妈妈笑着说。
“没有,就一会儿。
咱们赶紧回家吧。
” 我和妈妈就这样在同一把伞下走着。
看着妈妈脸上还未散去的笑容,寒冷和刚才晕车那种难受的感觉全都烟消云散了。
我不禁自问:“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可是这种回报亲情、关爱父母的事情我曾做过几件
大雨滂沱时我给父母送过几次伞
当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时,我是否曾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
那么,就让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开端,从此开始,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吧。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把伞又向妈妈那边斜了一点。
每天早晨上学路过那条小道,总能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扙,拿着大塑料袋在路边寻觅着什么。
老人恐怕已经超过七十高龄了,凹下去的眼眶,皱得像老树皮一样的皮肤,嘴里的牙己经所剩无几了……现在已经是数九寒冬了,早起的人少得可怜。
像往常一样,我背着书包沿着那条小道去上学,又碰到了她。
她穿着一件破花袄,踏着一双毛拖鞋,拄着拐杖来到路边的一堆垃圾旁,吃力地弯下腰,把手中的拐杖伸进垃圾堆,不停地翻动着,寻找着任何可以换钱的废品……看着这位老人伫立在寒风中的苍老背影,我很受触动。
这么冷的天,大家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而这位早该退休的老人,却顶着寒气,冒着寒风,在路边捡破烂。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出去买东西,拐过小巷,看见那位老人拖着一个装满废品的大塑料袋正朝回收站的位置走去。
忽然,老人的塑料袋不知被什么东西挂破了,垃圾,易拉罐全洒在路上。
老人好像并没有发觉。
我正想喊住她,这时,几个在一旁玩耍的顽皮小子跑过来,跳到垃圾上面,边踩边喊:老太婆,捡垃圾,捡垃圾,捡了垃圾当饭吃。
老人听见了,回过头来,赶走了那几个捣蛋鬼,然后蹲下身来捡垃圾。
我气那些小孩子欺负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太太,连忙走过来,帮老人一同捡。
边捡我边问她:“这么冷的天,您怎么还出来捡垃圾啊,您的儿子媳妇不孝顺您吗
”老人揺摇头说:“不是,是我自已要出来捡的。
这捡垃圾不仅可以清洁街道,还可以换点零用钱。
”垃圾捡好了,老人谢过我,拄着拐杖蹒跚离去。
寒风中我看到了一个逐渐变小的苍老的背影,我好像看到她的胸腔中跳动着一颗善良的热忱的心。
我依旧每天上学路过那条小道,依旧每天看到那位老人,只是不同的是,现在看到她,我的心中不再有怜悯之情了,而是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
或许,是老人的那种利人利己的精神牵动着我吧
背影长大后,第一次观察爸爸的背影,发现爸爸的背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高大。
我不禁想,这样的爸爸,还背得动我吗
想起小时候,每天爸爸都可以背着我上幼儿园陪我一起做游戏,陪我一起捕鸟,陪我一起爬树。
渐渐地,长大了,爸爸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陪我玩,陪我捕鸟,陪我爬树,对我的管教越来越严厉,我甚至有点讨厌这个爸爸,为什么对我那么凶。
那个哪个好爸爸去哪了,被大灰狼吃掉了吗
从此,我不在里那个所谓的爸爸。
他问什么我只不过是简单的回两句,就行了现在,我懂事了,知道为什么,爸爸为什么对我严厉了,不严的话,管不到我。
有些冲动,我想看看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观察过的背影、无意间,我看见了,爸爸头上几根白发,什么时候长出来的
呵呵,我开始笑自己笑自己连爸爸长出了白发都不知道,我问爸爸:“为什么你的头上有了白头发呢
”爸爸笑着说我是白痴:“人老了,自然会出现白发”“那你为什么不把它染成黑色呢
白色多丑啊
”爸爸笑而不答。
后来上了初中,我拼命学习,第一次把我以自己实力得到的礼物——一个水杯,给了爸爸,爸爸见了,笑了。
恍惚间,我好像又看见了,那个小时候的爸爸,好像,自从小学的时候,爸爸好像就没有对我笑过。
怪不得,怪不得我小时候的爸爸不见了,原来,从我长大起,我就没有看见爸爸笑过。
爸爸没笑,我才认为好爸爸不见了,爸爸是因为我才得到一头白发,因为我,他的背才微微有些驼,为了我爸爸尽了不知多少的力气,挣钱供我上学,为什么,我才懂啊。
那一刻,我知道了,爸爸的功劳是我回报不起的,现在唯一可以为他做的,只有好好学习,爸爸、我懂了,我不会再让你操心了,爸爸、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爸爸,谢谢你
要一篇描写记人叙事的500字作文
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像一杯咖啡,第一口是苦的,但是越品越甜;父亲的爱像一块夹心糖,外表是硬的,心确是软的;父亲的爱像一本书,表面平淡无奇,书里却充满知识。
我的父亲是严厉的,但深爱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叔叔给我买了一块滑板,当时我兴冲冲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广场练习滑滑板,我先把一只脚放到滑板上,另一只脚在地上使劲地蹬,可是怎么也站不稳,越不会滑,心就越焦急,越焦急就越滑不好,我不想学了,就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回家吧。
”爸爸大声地说:“不行,还没有学会呢
怎么就能回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
”我心想:何不让我妈妈扶着我来学呢
我正要实行我的计划时,爸爸好象看出我的心事,就对我说:“学什么都要靠自己,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更快,依赖性太强了学不好。
要不这样,我俩比比,看谁先学会,行吗
”我敢怒不敢言,不高兴地说:“行,比就比。
”心想:不信,你能学会,年龄一大把了。
看着爸爸笨拙的身躯,不停滑着那不听话的滑板,可笑极了,“咚”的一声,不好,爸爸摔跤了,这时,只见爸爸不慌不忙的从地上爬起来,蹲在地上看着滑板,好象在思索、又好象在研究,不一会儿,爸爸踩上了滑板,一只脚掌握着方向,左右摇摆着,另一只脚用力的滑着,慢慢的身躯变得那么轻巧、那么优美了。
“我会滑了,你来看。
”爸爸高兴地喊着。
我惭愧地下了头,觉得爸爸都能学会,我还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呢,在爸爸榜样的影响下,我终于也学会了。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不小心扭伤了脚,爸爸看到我一拐一瘸的样子,心疼极了,忙扶着我坐下,关切地问我:“怎么了。
”听完我的述说后,他赶忙从药箱里拿出红花油,帮我边搽着伤口,边用嘴吹着疼痛的地方说:“你忍着点,开始会有点痛,当血慢慢的散开后,就不痛了。
”在爸爸的“治疗”下,渐渐的我觉得好多了,脚也不痛了…… 啊
爸爸,我想告诉你,我也爱你。
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我的老师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老师,而根据自己的喜好,心目中的好老师也一一产生,我也不例外。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现教我语文的王老师—王淑英。
她虽十分然严厉的要求着我们,但我深信“严师出高徒”。
她一直都要求同学们说话精炼,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把家搬到离学校不远的丰泽园居住,她不怕辛苦要求同学们多提问,不时主动联系家长,虽然她不是班主任,可是她的付出已远远的超过了班主任,这样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讴歌吗
记得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前夕,我的成绩明显下滑,王老师曾多次找我谈话,见没什么改进,就果断地与我的父母联系,并反映我在学校多个方面的问题及我上课时的表现,老师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使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父亲与老师的谈话。
王老师把我在初一第二学期的一篇作文《春意图》与父亲交流,我的父亲一听,愣了一下吃惊的说:“这篇作文你也知道。
”当我回到家时父亲对我说:“你看你的语文老师多关心你呀
就连你初一的作文她还记得
”当时全班有46位学生,每两周写一篇随笔,如果真的算起来老师要记住多少篇文章啊
这样的老师真是可歌可泣,歌的是老师的品质,泣的是老师的辛勤。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只要一上课就想快快长大,当一名人民教师。
教师是多么容易当的呀
不就是动动嘴皮子吗
多练练绕口令就好了。
可如今我的想法的改变了,老师是这样的辛苦、这样的劳累,难道说这就是老师的命运
难道说这就是老师应该受到的苦、受到的累
不!不!不!你错了,这并不是老师的命运,也不是老师应该受到的苦、受到的累,这是一切愿意无私奉献的人们所选择的最苦、最累、最神圣的职业。
王老师啊
您就是我心中的白衣战士,虽然您没有像真的白衣战士那样凭着自己高明的医术,在病床前冲锋陷阵救死扶伤,可您凭着您那良好的品质及丰富渊博的知识,拯救了无数个初中生幼稚的灵魂
在我的心目中您比那白衣战士还要伟大,您的品质比天高,您的知识比海深。
王老师啊
您就是我心中最敬佩的老师。
我的父亲我有一个善变的父亲,我们有时像朋友一样,心心相犀,近在咫尺;有时又像陌生人一样,彼此生疏,远在天涯。
他的性格特征完全可以用七匹狼的广告词来形容。
男人的关爱面我的父亲很爱我。
但他却不像母亲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以至于我常认为他讨厌我。
每当我犯错挨打的时候,我常有一种打算从厨房里拿把菜刀砍死他的冲动,被打的时候我总会想,我和他究竟有没有血缘关系。
记得我随夏令营去北京旅游时,父亲没来送我,就只有妈妈来了。
看到别的同学都是父母在送行,我感到父亲和我一定没有任何关系,否则他不会这样,要远行了也不来送我。
在去北京的路上,我想父亲现在一定在家里庆贺吧,庆祝我这个一代瘟神总算离开他了。
从北京回来的那一天,妈妈问我想不想知道去北京的那天父亲为什么没有去送我的原因。
我不屑地说:“他讨厌我,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是”妈妈语气坚定地说:“知道吗
你父亲舍不得你,一直在家里念叨着你,他怕去送你会让他更难过……”听到这里,我鼻子一酸,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父亲是如此的关心我,原来父亲用一种严厉的爱在关爱着我。
男人的孤独面一天傍晚七点钟,父亲打电话回来说要加班,不回来吃饭了。
父亲的工作很辛苦,经常加班,加起班来又是彻夜不归。
因为加班,父亲苍老了许多。
常坐在计算机前加班,父亲的眼睛极度疲劳,视力直线下降。
是父亲撑起了我们这个家
想起父亲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忙碌地工作,想起父亲的孤独与寂寞,我又流下自己不理解父亲的悔恨的泪水。
男人的自豪面有一年期末考试,我因为沉迷网络,结果只考了24分。
到家后,我正猜想父亲会怎样惩罚我,但父亲却出奇平静的对我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
你自己总结此次失败的原因,并以此为起点,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然后父亲和我一起分析原因,并辅佐我学习,为我解答难题,经过父亲的辅导和我的不懈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
在期末考试中,我超常发挥,终于获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优秀成绩。
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荣誉证书
回到家后,看到我的荣誉证书,父亲欣喜若狂。
第二天,有人向父亲提起这件事,父亲自豪的挺起胸膛。
这是父亲最自豪的事情。
这时,我看到了父亲的自豪面。
男人的征服面我经常在网吧上网玩游戏,被抓的次数也是不计其数。
无论是父母的打骂,还是老师的劝阻,我都是屡教不改。
老师每次打电话给父亲后,因为父亲坚信“棍子底下出好人”的道理,有时我被打得皮开肉绽、惨叫连连。
不例外,这次又被抓了。
我正猜想父亲又会用什么残酷的手段来惩罚我。
但却没想到父亲破天荒地原谅了我,并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故事:父亲以前和我一样经常出去上网,也是屡教不改。
我出生后也去网吧玩,且常常是通宵。
后来奶奶告诉父亲有家庭,应该为家庭负责。
这就像一条韧性十足的绳索拴住了父亲这条脾气暴躁的烈马,使他变得温顺。
父亲说,我也应该找到一条绳索来鞭策我,那就是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父亲的一席话,使我深深地自责,这让我看到了父亲的征服面。
我的父亲就像一匹狼,在坚强的外表里面,藏着一颗温柔的内心。
他爱我,但从不溺爱,他让一种另类的方式爱我。
我的父亲就像一匹狼,他把我置身于无垠的沙漠中,任我风吹雨打,但他却总在黑暗中注视着我,不让我迷失前进的方向。
温暖的母爱人一出生所能体验到的第一份情感,就是母爱,尽管那时我们没有记忆,但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恋。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
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
在悲伤时,她是安慰;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母亲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也只有母爱, 有人说母爱如海,因为她有包容一切的胸怀;有人说母爱如烛,因为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是最美丽的火焰..还有人说,母爱是阳光,因为她温暖身心,给人力量…我觉得用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母爱都不过份,但是我更喜欢把赴?茸龃河辏?那是一种执着的,默默无声的,没有回报的付出 , 那是一种温情, 那是一种关怀。
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亲情在这世间, 让生活变的多姿多彩,亲情是美丽的。
其实并不只有在母亲节这天才要“特别”去关心母亲, 365天里,每一天都是母亲节,母亲的关心是不放假的。
需要关心的除了母亲之外还有父亲及家里所有关心的您的人。
父亲母亲都是家庭的支柱,幸福的源泉,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支撑。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很好好的去爱护这份与生俱来却又珍重可贵的幸福。
让我们多给母亲一点爱与关怀,那怕是酷暑中的一把扇子;寒冬中的一件毛衣……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我的同桌她,个子高高,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但她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她就是我的同桌——李艳。
这学期开学的第二天,老师让我和她坐同桌。
开始我没在意,一个黄毛丫头,哪能比得上我堂堂男子汉。
第二天,下午放学时,我因在操场上玩耍,不慎将语文书弄丢了。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一学期有三分之一是语文课,现在语文书丢了,可怎么办
早读课,我伫立在课桌前,呆呆地望着黑板出神。
这时,同桌似乎发现了什么,伸来友谊之手,关切地询问道:“怎么啦
”说吧
一个硬男子汉,丢脸
不说吧
又闷在心里。
算啦
她是大队委员,就当汇报思想:“没什么,语文书丢了
”“没什么
”对方现出惊讶的神情。
接着,她拿起课本又放下,反反复复。
鬼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她稍犹豫了一会儿,将书递给我:“书给你。
以后可别毛手毛脚的。
”什么,给我
我简直不相信我的耳朵。
我一惯瞧不起的黄毛丫头,居然能说出这句话。
“什……什么,给我,你可怎……怎么办
”我半天才吞吞吐吐地挤出几个字。
”“不要紧,我有办法。
”“那今天怎么办
”“那就合看。
”于是我俩便认真地开始早读。
上完最后一节课,我将书悄悄地塞进她的书包。
然而回家后,我打开书包,语文书却工工整整地躺在书包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第二天早读,她拿着一本旧书在读书。
下课后,我打开旧书一看,封面已被撕裂,书页上角向里翻,书脊线断了,并且少了两页。
上课后,我拿新书和她换,但她不同意。
中午时,我发现她在桌上抄些什么。
奇怪,上午没作业呀
她净干鬼事。
我走了过去,呀
她正在那儿抄两篇掉了的课文。
她往书上看了一句,便抄在书页大小的白纸上,传进我耳里的是“沙沙”的写字声,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行行整齐清秀的字。
累了,她便甩甩胳膊,然后又聚精会神地抄起来。
我有点不过意,决定拿去复印,但她婉言谢绝了。
抄好后,她拿出浆糊将纸粘上,又使劲地一针一针地缝好。
“叮铃铃…”上课了,她拿起那本旧书认真地听课。
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我被这种同窗的挚爱之情感动,迸出幸福而又骄傲的泪花。
求一篇写人叙事的三段式作文,700字左右
我的老师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老师,而根据自己的喜好,心目中的好老师也一一产生,我也不例外。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现教我语文的王老师—王淑英。
她虽十分然严厉的要求着我们,但我深信“严师出高徒”。
她一直都要求同学们说话精炼,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把家搬到离学校不远的丰泽园居住,她不怕辛苦要求同学们多提问,不时主动联系家长,虽然她不是班主任,可是她的付出已远远的超过了班主任,这样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讴歌吗?记得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前夕,我的成绩明显下滑,王老师曾多次找我谈话,见没什么改进,就果断地与我的父母联系,并反映我在学校多个方面的问题及我上课时的表现,老师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使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父亲与老师的谈话。
王老师把我在初一第二学期的一篇作文《春意图》与父亲交流,我的父亲一听,愣了一下吃惊的说:“这篇作文你也知道。
”当我回到家时父亲对我说:“你看你的语文老师多关心你呀!就连你初一的作文她还记得!”当时全班有46位学生,每两周写一篇随笔,如果真的算起来老师要记住多少篇文章啊!这样的老师真是可歌可泣,歌的是老师的品质,泣的是老师的辛勤。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只要一上课就想快快长大,当一名人民教师。
教师是多么容易当的呀!不就是动动嘴皮子吗?多练练绕口令就好了。
可如今我的想法的改变了,老师是这样的辛苦、这样的劳累,难道说这就是老师的命运?难道说这就是老师应该受到的苦、受到的累?不!不!不!你错了,这并不是老师的命运,也不是老师应该受到的苦、受到的累,这是一切愿意无私奉献的人们所选择的最苦、最累、最神圣的职业。
王老师啊!您就是我心中的白衣战士,虽然您没有像真的白衣战士那样凭着自己高明的医术,在病床前冲锋陷阵救死扶伤,可您凭着您那良好的品质及丰富渊博的知识,拯救了无数个初中生幼稚的灵魂!在我的心目中您比那白衣战士还要伟大,您的品质比天高,您的知识比海深。
王老师啊!您就是我心中最敬佩的老师。
这篇可以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