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三峡中描写深秋凄婉幽美的句子

三峡中描写深秋凄婉幽美的句子

时间:2019-11-01 17:41

《三峡》中,哪些句子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篇文言文字词翻译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乘奔御风(驾) (2) 林寒涧肃( 寂静) (3)属引凄异 (连续 延长)  (4)不以疾也(认为 快) (5) 至于夏水襄陵(漫上) (6)飞漱(冲刷)  (7)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9)猿鸣三声泪沾裳(几) (10)有时朝发白帝(这个时候)  (11)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12)清荣峻茂(水清, 树荣,山高,草盛)  (1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2.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如果 今义:自从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  4.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 自非亭午夜分(副词,如果)  沿溯阻绝(断)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5.词类活用  (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6.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有命令必须火速传达,于是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

  (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填空:  (1)①《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 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2)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文中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3)由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文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①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8.说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一句在文中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从侧面描写山高,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9.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10.结合第一段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 连和高  11.“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2.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三峡四季景色的特色:  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  13.试分析一下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4.理清第三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

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7.问答题:  (1)本文中心: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2)作者为什么先写夏季景色

目的在于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3)为什么合写春冬

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4)为什么后写秋天

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愁思的风致。

  (5)写三峡全景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写两岸连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写山高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8)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

漫上丘陵、阻隔交通、水流湍急。

  (10)“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法特点:从想象角度侧面虚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

  (11)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哪八种景物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

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3)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

猿啸  (14)本文写凄异哀转得猿声的目的

使哀秋和悲秋融为一体。

  (15)渔者的歌的修辞方法和作用

引用。

强调、渲染乐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6)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情怀,表现旅人的哀愁。

  18.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

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  答: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有对象要求,解答时,应结合现实,不能简单地说建设者们辛苦之类的话,要联系到三峡工程的意义上。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  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  时代变化。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和,一起) 2、盖竹柏影也( 原来 )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到) 4、相与步于中庭(一起)(散步)(在)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  6、月色入户(门)成语例:足不出户 户枢不蠹 门当户对  7、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然”作“……的样子”解例:俨然、豁然、木然  8、怀民亦未寝(睡觉) 成语例:废寝忘食 寝食难安 寿终正寝  9、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用法相同例:《桃花源记》中的“妻子、绝境、交通”  二、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三、理解课文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夏夜月光图)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抓住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3)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二是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5)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6)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简要回答问题。

  1、全文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2、文中“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3、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写庭中所见月景时全是用比喻。

请一一找出,并认真体会。

  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比喻传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  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同时这又是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月色下  空灵澄澈的美景。

  4、简要谈谈你对文中“闲人”的理解。

  答:指被贬之人,身处逆境而追求心灵宁静的人。

暗示世人多为功名富贵所累。

表达了作者失意后陶醉于自然的淡泊心境,又显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和伤感。

  五、拓展延伸:从苏轼被贬的遭遇中你了解到什么

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要点)了解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有许多像苏轼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才干被埋没。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里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努力实现“人尽其才”,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地向前发展。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全)绝(消失) (2)是(这,在此意为“那”)日更定矣  (3)惟(只有)长堤一痕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  (5)是金陵人,客(客居)此 (6)及(等到)下船  (7)湖中焉(哪、还)得更有此人 (8)上下一(全)白  (9)长堤一(一点)痕 (10)更(古代夜间的记时单位 )定  (11)拥( 穿着 )毳衣 (12)舟子( 船夫 )  (13)与余舟一芥( 芥子 ) (14)强(痛快)饮  (15)更定(结束、完了) (16)余拏(撑、划 )一小舟  (17)拥(穿着)毳(鸟兽的细毛)衣炉火 (18)独(独自 )往湖心亭看雪  (19)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 )沆砀 ( 白汽弥漫的样子)(20)余强饮三大白(指酒杯)而别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3)是日更定,余挐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这天晚上八点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到湖心亭看雪。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只有长堤在雪中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粒人影罢了。

  (5)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到了亭上,有两个人铺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痛快地喝下三大杯后告别。

  三、理解课文。

  1、文章首先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2、文中写景的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法就是白猫。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通过对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之小的渲染,寄托了作者人生感慨和故国之思。

  3、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4、本文的文眼是“痴”。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四、延伸拓展。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不少于4联)  参考答案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1)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3、拓展延伸:读了《湖心亭看雪》后,我们认识了张岱,你还能说出几个与张岱类似的古代文人雅士吗?你赞美他们具有的什么共同品质和人生态度呢

  答:柳宗元、陶渊明、周敦颐等。

赞美他们身上具有的寄情山水、超然物外、胸襟旷达、志趣高雅的品质,以及他们积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指出下列词的不同词义  (1)穷 蝉则千转不穷 停息  欲穷其林 走完  (2)绝 猿则百叫无绝 断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2、按要求解释下列字词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 返回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鸣叫  (2)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负势竞上 上 名作动 向上  互相轩邈 轩 形作动 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 形作动 争着向远处伸展  风烟俱净 净 形作动 消散净尽  任意东西 东西 名作动 随心所欲(并非实指方向)  猛浪若奔 奔 动作名 奔马  皆生寒树 寒 形作名 寒冷之意  望峰息心 息 使动用法 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 名作状 在上边  (3)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  鸢飞戾天者 戾 古义:至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规划  3、翻译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剑,猛浪若奔。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象奔腾的骏马。

  (2)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象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功名的心;为世俗奔波劳碌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都消散尽净了,天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4、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

谈谈你  的理解。

  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的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一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也从侧面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

  5、从全文看,作者的对比手法用得十分出色。

你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吗

  作者的对比手法尤其用得出色。

他不仅将此水与彼水、此山与彼山作对比,还能将水与山作对比,技巧的高超真令人惊叹。

  6、请找出文章中具体描绘春江“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本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描写的语句是什么

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 第二段对山势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拟人,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丽多姿,高峻的特点,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它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处世思想

  追求世俗功名利禄的人到此以后,心会变得平静下来,  反映作者热爱自然,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而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心乐之:形作动,以……为乐  3、水尤清冽:尤:格外 清冽:清澈而寒冷 4、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5、影布石上:映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那样  8、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凄:使……凄凉;寒:使……寒;悄怆:忧伤的样子;幽:幽静;邃:深远;以:因为;清:凄清  10、乃记之而去:离开  11、一字多义: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以 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不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三、填空  1、摘录原文词句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描写小石潭中水的声音的句子是:如鸣佩环  (2)最能证明“水尤清冽”的一句话是:皆若空游无所依  (3)写鱼静态的句子: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及作者心境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4、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①发现小潭(闻声→见形)②潭中景物(水→石→树→鱼)③小潭源流(溪身→岸势)④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5、写潭中鱼,动静结合;从日光和游鱼的角度写小石潭的水,运用了侧面描写(描写角度),写水之清。

  6、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形似写景,实则写心,这是寓情于景写法。

  7、古文中,描写水之清的句子:“水皆漂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四、理解课文  1、比较郦道元的《三峡》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两篇山水文章各自特点。

  答:我的看法:郦道元的山水文章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重在借景抒情。

  2、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

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五、延伸  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如果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

(导游词)  各位游客,刚才介绍了小石潭得名的原因,现在请看潭中的鱼儿,这是小石潭最具特色的一景:阳光下潭水清澈见底,活泼可爱的鱼像小鸟在空中游动一样,有的抬头似乎要与我们交谈,有的摇头摆尾,令人忍俊不禁,相信大家看了这潭中鱼,会有好运气,年年有“余”的。

7年到9年上册的所有古诗理解性填空的题,加答案,急用

七年级上册: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老当益壮)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曰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9、《如梦令?常记溪亭曰暮》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0、《观书有感》中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八年级第五单元《桃花源记》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是∶ , 。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 。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 , , 。

, 。

4.本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 、 。

《短文两篇》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 。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 。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 。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 。

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 。

8.《爱莲说》中“ , 。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 。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 , 是一般映衬, 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丹是 。

《大道之行也》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 , , 。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 , ,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 , 。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全文总结性句子是: , , 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 。

《望岳》1.描写《望岳》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

2.《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3.细望泰山景色句是: , 。

《春望》1.拟人诗句是: , 。

2.忧国思乡诗句是: , 。

3.首联诗句是: , 。

4.悲己句是: , 。

《石壕吏》1. 反应官吏残暴对待百姓诗句是 2.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 , 。

【课外古诗】1.少壮不努力, 。

2.树树皆春色, 。

3.乡泪客中尽, 。

4. ,波撼岳阳城。

5.黄鹤一去不复返, 。

6.日暮乡关何处是, 。

7.常恐秋节至, 。

8.相顾无相识, 。

9. ,平海夕漫漫。

10.气蒸云梦泽, 。

11.坐观垂钓者, 。

12.晴川历历汉阳树, 。

【拓展延伸】1.“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 , ”的雄心和气概。

(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2.请写出一句含有 “鸟”的诗句。

: , 。

3.请写出一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或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 第六单元 《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 ,良多趣味。

夏: , 。

秋: , 。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 , 。

(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 。

4.故渔者歌曰:“ , 。

”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 , 。

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 , 。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 。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 ,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 , 。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 , 。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 , 。

湖上的影子, 、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 , ;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 。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 , 。

(诗中有画句)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5. ,徙倚湖山欲暮时。

6.万里来游还望远, 。

7.白头吊古风霜里, 。

【课外古诗】1.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2.好峰随处改, 。

(梅尧臣《鲁山山行》)3.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4.夜阑卧听风吹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5.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6. 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7.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霜落熊升树, 。

(梅尧臣《鲁山山行》)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

(苏轼《浣溪沙》).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桃花源记》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7.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老死不相往来。

《短文两篇》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7.莲,花之君子者也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 牡丹 正衬 反衬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大道之行也》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4.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望岳》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 1.三男邺城戍 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课外古诗】1.老大徒伤悲 2.山山唯落晖3. 孤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5.白云千载空悠悠 6.烟波江上使人愁7.焜黄华叶衰 8.长歌怀采薇 9.迷津欲有问 10.波撼岳阳城 11.徒有羡鱼情 12.芳草萋萋鹦鹉洲【拓展延伸】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峡》1.清荣峻茂;夏水囊陵,沿溯阻绝;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3.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短文两篇》1.《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1.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箫鼓追随春社近【课外古诗】1.便引诗情到碧霄2.幽径独行迷3.谁道人生无再少4.铁马冰河入梦来5.浮云游子意6.孤蓬万里征7.自古逢秋悲寂寥8.林空鹿饮溪9.萧萧暮雨子规啼10.僵卧孤村不自哀九年级请去doc88.com找九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可以注册下载

初一题目 三峡

描绘了三峡的山形的挺拔险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凄婉幽美的句子: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百许里中的许:今义和古义 鸢飞戾天者的戾:古今义 经纶世务者的经纶:古今义

字\\\/古义\\\/今义许:左右。

许多。

戾:至。

暴戾。

经纶:筹划。

整理。

绝:极。

上:上边。

百:一百。

奔:动词作名词,奔马。

中考语文 三峡 的提示性默写及答案 最好是中考原题,模考的也行,这块总是错。

拜托了!

补充:《三峡》这篇内容写景居多,中考考到的可能性基本就在下面几句话中,其实更有可能考到的类型是给出前一句或后一句,然后写出前一句或后一句。

这篇古文重要的句子大多数是四字的,理解难度也不大,所以重要的并不在于背诵和理解,而是记牢字怎么写。

①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写出《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夏水襄陵——不以疾也。

③写出《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素湍绿潭——良多趣味。

④写出《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晴初霜旦——哀转久绝。

⑤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沾裳。

⑥郦道元的《三峡》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写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是:晴初霜旦,林寒涧素。

⑦目前,三峡已经成功截流蓄水,高峡终于变成平湖。

《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两句可以用来描绘今天三峡水库的情景。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三峡的历年中考赏析题,要短的,最少四套,给出来源 如XXXX(地名) XX年中考赏析题 好的话还给分!!!!!!!

三峡》练习题1、解释文中加线的字。

(1)重岩叠嶂   嶂: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曦: (3)或王命急宣  或: (4)飞漱其间   漱: (5)虽乘奔御风  奔: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相同字。

(1)①沿溯阻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韦编三绝   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3)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君有疾在腠理 (4)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每至晴初霜旦  ①属引凄异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3、翻译下面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回答下列问题(1)“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___(A.概数 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

5、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B.至于\\\/夏水襄陵C.其间\\\/千二百里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7、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 ”八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8、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的山势之高的

9、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10、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

11、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参考答案:(1)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太阳 (3)有时(4)冲刷 (5)飞奔的马2、(1)断 陡峭的 停止 极 断绝 与世隔绝(2)从,由 如果(3)快 疾病(4)表示另提一事 到(5)连续 类4、(1)概数 三三两两、三头六臂(2)证明三峡秋季时节有猿放声长叫,声音悲哀婉转,揭示三峡水道漫长和艰险,表达对渔民的深切同情。

5、D6、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水:江水盛大,水流湍急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连绵、众多、高峻或答:山势连绵不断,山峰高耸,山貌挺拔险峻9、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其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10、先写山势,是为描写水势设置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水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尽在槽中;狭窄,则水的流量大,由山势的特点,就自然构成水势流急的特点。

11、“湍”是动态,“潭”是静态,以素饰“潭”更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三峡练习题(含答案) 1.段落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 一段 四季 山 连绵、高耸 二段 夏 水 汹涌、湍急 三段 春冬 水山柏 清荣峻茂 四段 秋 猿 凄异、哀转(冷清 寂静 悲寂凄凉)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是为了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做铺垫,山高水的的落差就大,水速自然急速。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疾,突出降水的凶险和急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三峡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的气氛。

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写三峡景色特点 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5·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首写。

6·为什么后写秋天

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峰值 7·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8·文章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为本文找2个理由,写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

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4.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3、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答:从“或有王命急宣”可看出,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0、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海枯石烂中国心 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三峡七百里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D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_____________4.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3.文章①段总写三峡的_______________,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势。

三峡的地貌,峰高谷深的险要 4.②、③、④段写_______,分别写出了___________三峡四季变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 的总特征。

江水, 夏季 春冬 秋季 , 山高水险 5.(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 _____________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与朱元思书》中描绘山水与本文相似的句子是: 山——争高直指,互相轩邈 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C A.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 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9.找出两个写山的四字短语: ,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找出两个写水的四字短语: , 。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C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或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一.背诵默写 1.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 _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_”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1、《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 郦道元,字 善长, 北魏时 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峡是 瞿塘峡、 巫峡和 西陵峡的总称。

2、 《三峡》先写三峡地貌,接着依次分写夏、春冬、秋 四个时期的景物。

5、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 连和高 7、“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9、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0、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1、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

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夏水——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15、《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哪两句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意思相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

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这些看看吧~还有一些题。

可能有点多

不知道你是什么课本啊。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优美的语句是(《三峡》)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或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