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乐曲力度的词语和句子

描写乐曲力度的词语和句子

时间:2017-12-06 10:20

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具体(整理)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不仅能帮助读者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能更深刻地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要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就要+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 怎样写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事物相似的方面打比方。

用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来说明、描写、叙述人物或事物,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形象,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

1构成比喻句的三个条件。

比喻句一般由三个成分构成: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词(称为“比喻词”)。

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且必须在某一方面有非常相似的特点。

2、写比喻句要积极展开联想想象。

在比喻句中,被比喻的事物是我们所见所闻的事物,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实实在在的事物。

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就是根据自己要说明、描写、叙述的事物的特征,联想想象出来的事物。

因此,要写好比喻句,必须积极展开联想想象。

如: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飞过来。

(第九册《草原》)这句话里,“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是作者目睹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是作者联想到的,用来比喻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奔跑在小丘上的场景。

3、比喻要通俗易懂。

用来比喻的事物应该通俗易懂,为大家所熟悉、所了解,不要用少见的、陌生的、深奥难懂的事物作比。

同时,要比得恰当、自然,被比喻的事物与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必须在比的方面有相似之处。

写比喻句常用像、像……一样、好象、好象……一样(一般、似的)、如同……一般、仿佛、似、恰似、犹如等词语,把被比事物和作比事物联系起来。

有些暗偷的句子则用判断词“是”或用“成了、成为、变为、叫做”等词语来连接。

有些借喻句则不一定出现比喻词。

如:①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象是天空着了火。

(第六册《火烧云》) ②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第九册《威尼斯的小艇》) ③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第十一册《桂林山水》)④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 宝库。

(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⑤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儿的天堂。

(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但是,用上“好象……”等一类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

如: 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这句话虽然用了“好象”,但没有出现被比事物的作比事物,不是比喻句,而是对人们不愿离去的一种心情的描写。

又如: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慢慢儿,使劲儿向上升。

这是形容,也不是比喻。

(二)怎样写拟人句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感情、思想、神态、动作、形貌。

运用拟人的写法,把事物人格化,能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力。

拟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 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写事物。

如:“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2) 用人跟动物、植物对话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如:(3) “他只顾跟牛说话,冷不防旁边一头驴伸过嘴来吃簸萁里的料。

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啊,就爱占便宜

批评你多少次了,一点儿也不改。

’”(4) 完全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如:(5) “在果园里,苹果树变得神气起来了。

它想:‘既然把我从树林里移到果园来,说不定是罕见的树呢。

’它傲慢地看着四周一棵棵丑陋的小树桩……”拟人这种写法,把事物写得跟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能行动,简直和人一模一样。

(三)怎样写夸张句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事物作必要的扩大或缩小,以加强语言的表达力度。

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谎话。

它是在本质真实的基础上,运用突出的形象化的语言来揭示事物的某一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那么,怎样写夸张句呢

(1) 从数量上进行夸张。

如: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七册《望庐山瀑布》)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七册《绝句》)(2) 在程度上进行夸张。

如: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象半天里起了一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第十二册《景阳冈》)

怎样写歌词

歌词和诗歌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说两者都有相同的艺术特制,讲究格律和流畅,情感的升华,词语的搭配。

歌词最重要的就是讲究语言的通俗易懂,简单流畅,让人一读到就会产生共鸣。

而诗歌却是语言的另一种升华,你可以读不懂它,但是能感觉到它。

其次,歌词是为了配合音乐而产生的载体,一首歌词,不管是多么地出色,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音乐,那么就仿佛是被湮没住光芒的宝石,毫无价值。

相反,一首好的诗歌,即使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仍然能让人读出其中的意境来。

要想写出好的歌词,诗歌则是基础。

如何写出歌词中的共鸣。

当你决定要去写一首歌词的时候,首先不要去刻意做什么。

著名词人林夕曾对自己的创作发表了四个字的感想:心无旁骛。

要知道歌词是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去堆砌的,要想用最平常最大众的语言写出能让人感动的歌词就不能从语言的华美入手,而是投入自己的所有感情,切记不能有苍白无力地幻想。

像写故事一样去写一首歌词,这样的要求对于阅历浅薄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歌词和诗歌一样讲究内涵,没有内涵的歌词就是一副枯骨,毫无血色。

近几年是中国流行歌词的鼎盛时期,各个流派缤纷而出,千奇百怪。

大多数的流行歌词都关于爱情,天马行空地歌颂,眷恋,哭泣。

让人不知所措。

难怪爱国音乐和民族歌词会在业界大大吃香,身价百倍。

关于歌词的格律。

歌词比现代诗歌更加讲究格律。

当然,如果是在有曲子的情况下填出一首传统的歌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词律随乐而生,有了完整的曲子做基础,格律自然就出来了。

一般来说,在没有曲子的前提下,要产生一首传统意义上的歌词需要作者本人对旋律有一定的概念,出笔之前要在脑子里定好一个雏形。

传统的歌词一般分为:ABC AB ACB CAB几种格式,以七字一句见多。

对于学习写歌词的新手来讲,AB这样格式是最容易的,其次是ACB。

在歌词创作中,A表示主干,也就是一开始就进入正题,B段为抒发,也就是歌词中的高潮。

而C段在通常情况下为小副歌,可以放在开头或则是过渡高潮。

在创作各个段落的时候,不妨分开逐句写出,字数相差不要太大,否则也给谱曲带来一定的难度。

把握住韵脚的尺度。

不提倡在一首词里面用两种以上的韵脚。

如果一首词,在没有特殊的要求下,是不提倡有变韵的情况出现的。

除非你是顶尖的词人,能把各个韵脚运用自如而没有丝毫破绽和生硬。

一般来说,当一首歌词需要转韵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一,切忌在相同的段落中间进行转韵。

二,转韵的最佳位置是在段末或则是第二段的开始。

三,如果在段末最后一句进行了转韵,那么下一段就一定要选用另外的韵脚,切忌和结尾的韵脚相同。

词语的选用和搭配。

前面已经提到过,歌词不同与诗歌,需要运用的是大众通俗的词语。

如何把握这些词语堆砌在一起,而产生绝妙的效果呢

我个人认为在创作过程中,新意是最重要的一点。

很多歌词的佳句都属于妙手偶得,千万不要因为想写出一句出彩的词语,而去四处寻找。

这样刻意去写的歌词,就会显得生硬。

无妨放松自己,或许精彩的句子就会出现在你的耳边。

选用词语。

在歌词不同的部位,词语的选择也是相当讲究的。

特别是在有旋律的前提下,进行填词。

需要把握住旋律中的内涵,挑选不同力度的词语。

这样,即使在没有听到旋律的情况下,别人也会自然联想到音乐的格律了。

总的来说,要想写出一首好词,除了有足够的才华和热情外,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技巧规则。

否则就是词不成词,诗不为诗。

首先,歌词最好以4句为1段,这样作曲的人会很舒服,即使你不要曲子 第2,歌词自然要押韵,但不要因为押韵而忽略句子的可读性,要做到这点需要比较强的驾御文字的能力. 第3,每短歌词要有相同的句式,也就是相同的字数,但是高潮不用和前面的字数相同 第4,出学者嘛,最好先列个提纲,每段要写什么都写清楚 第5,不要把自己觉得优美或者有意境的词语堆切上去,这样读者会不知所云, 第6,要自己有真情实感,真的有某种感情的时候再写,不然会很痛苦. 刚刚开是的时候可能写的会很慢,但是慢慢坚持就越来越好了,加油!-----------------------------------------------------------------------------------------------------------------------------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格律诗。

出于歌唱的需要,它必须具备简短、上口、易记、针对性强、句式及分段整齐、富有旋律感的形式;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的内容等一些显著特点。

从这一点来说,歌词已经和现在的诗歌(特别是朦胧的、前卫的诗歌)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

简单地说,歌词是听觉艺术,诗歌是视觉艺术。

写作歌词,在形式上必须简短。

歌词不是社论,不是小说,不是散文。

一首歌一般地说只有几分钟的演唱时间。

即使是《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之类也不过是个把小时就唱完了。

这是歌词最显著的特点。

歌词需要经过谱曲才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所以,歌词必须要有最起码的句式和段式。

前段与后段的句式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就没有办法谱曲。

比如大家熟悉的《东方红》,第一段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第二段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这样才能反复。

如果我们把第二段改为“党啊,心中的太阳,你把整个世界照耀的灿烂辉煌

”在同一首歌里,就无法演唱了。

因为它的句式完全不一样。

歌词还必须富有旋律感。

没有旋律感,《东方红》就成了这样:“东方的天空红起来了,一轮朝阳冉冉上升,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出现了这位伟人。

”意思完全是一样的,不过,这还是歌吗

在内容上,歌词还要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

初学者常常有“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

”这一类的歌词出现。

这样的句子并没有错,甚至还很有气魄。

但是它犯了一个大忌:叫做“假、大、空”。

因为这种句子谁都可以写的出来,甚至比它还要华丽,唯独没有歌词的灵魂——真情实意。

歌词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就变成了口号,而口号一喊过之后就完了,引不起观众的共鸣。

真正好的歌词是通过一些很小的现象来反映一个深刻主题的。

它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给予作品以更大的张力,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意境更为隽永。

比如乔羽先生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他通过一只小小的蝴蝶,反映了一种让人有滋有味、荡气回肠的情感。

让人震撼,使人思索,令人品味。

另外,歌词的短小精悍,也要求它必须针对性强。

你要写什么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来构思,来布局,来组织精彩的语言。

《思念》就是思念,《东方红》就是东方红。

如果东拉西扯,没有针对性,那么,你下笔千言万语,听众却不知所云,这不乱套了吗

分开来说,写作歌词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感情要丰富,切忌“假、大、空” “假、大、空”是所有初学歌词写作的人(包括一些高手)最容易犯的错误。

因为没有真情实感,就容易强做激动状。

可能自己也感到假,唯恐气势不够,表达无力,于是弥补。

为了弥补,就会犯第二个错:说大话。

其结果又会导致第三个错:空。

正如我们在上面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它就是“假、大、空”的典型。

首先,它不是真情实感。

起码不是出自内心的。

没有贴近生活、没有贴近实际,没有贴近群众,是一种套话。

这种套话是一种文革遗风,大得吓人,空洞无物,属于谁都可以写,谁都不愿听的陈词滥调。

感情假则不真,不真则不善,不善则不美。

所以,“假、大、空”是歌词写作的首忌,万万不可犯。

二、写作对象要看准 一首歌词总归是写来让人唱的。

所以,下笔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写给谁唱的

是为哪一类、哪一个行业的人写的

甚至听众是哪些人

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别以为这是小事。

其实这对歌词的传播来说是必须做到、也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我们要写一首为医护人员歌唱的白衣战士之歌,你不可能拿给“校园之春”去唱。

又比如你写的儿童歌曲,也不可能让解放军战士去唱。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在写作时不一定人人都清楚。

在写词的时候,如果分清了对象,就可以用你写作对象的语言、心态去把握歌词的情绪,让作者丰富的感情拧成一股绳、一种力量去感染听众,顺成一条线索去牵动听众。

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词句朴实,内在深厚,曲作者也才能作出引起听众共鸣的乐曲,既适合演唱又能让听众叫好。

军旅歌曲《一二三四歌》不就是如此吗

三、歌词的情调与结构一定要拿稳 这些与上面一条基本相似。

下笔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写的这首歌是什么情绪

是含情脉脉,还是雷霆万钧

是诙谐幽默,还是一本正经

这对歌词的写作是很重要的。

不然的话,写的是爱情,味道却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说的是“三个和尚挑水吃”,内容却变成了高昂的颂歌,这就乱套了。

所以,歌词的一条主线只能写一个内容,在情调上一定要贯穿始终。

但在歌词的段落之间(注意,不是自然段,而是内容的递进层次上)的情绪一定要有所区分。

这就是歌词的结构。

一般说来,歌词结构的结构有起、承、转、合。

但是,这起、承、转、合都要各自的情感特点。

起是基调;承是变化;转是高潮;合是回归。

这在歌词写作中是必须的。

因为歌词的主线及变化能够使作曲者更容易地把握词作的语气口吻,从而使音乐的旋律跌宕起伏,曲折缠绵。

当然,也有单纯一种情感贯穿始终的。

如《国歌》、《大刀进行曲》等等。

不过,这只是一种例外的用法。

四、从小题入手,落在点上 初学歌词,往往动辄就是大题目,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自己磅礴的情感,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写大题目当然可以,只要你写的好,不仅社会欢迎,而且人民欢迎。

不过,泼点冷水,你的功力够吗

你能驾驭整篇的题材吗

要知道,很多高手就是因此落入俗套而跌下马的

从小题材(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入手,往往挖掘得更深。

又拿乔羽先生的优秀作品《思念》来讲:从一只小小的蝴蝶入手,写尽了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那首《常回家看看》也许并不那么优秀,但它从“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件小事入手,写人间的天伦之乐,也是极为成功的。

因为它的点子最终是落到健康的、大众欢迎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

所以,它也是成功的。

有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唱了一首《大花轿》,恕我直言:它纯属瞎胡闹。

因为它的切入点虽说不错,但落到的点子却实在太庸俗了

五、构思要巧、出语要新、立意要高 构思巧,就是不落俗套。

要想方设法地在我们前面讲过的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

前面我们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

”如此之类就属于没有构思。

应了那句“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

”的老话。

要作到构思巧,就要多观察、多打腹稿,心中要有具体的意像。

出语新,就是要不说别人常说的,而是一定要说自己独有。

好比一个笑话第一个人讲了,大家笑;第二个人又讲,也许有人笑;但是,第三人讲了之后,恐怕只有自己笑了一样。

要说别人心中有口中无的句子

乔羽先生用蝴蝶写思念,恐怕人人都想过,可惜他老先生先写,已经把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写尽了,你再拿蝴蝶来写,再高明也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傻子。

如果你换个角度(或叫意像)写出一句你自己的话来,是谁都想过但没人说过的,你就成功了

立意高,是指内容健康,符合“三个贴近”,符合百姓的审美要求。

象那首“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分明是游子的口吻,可它却由衷地赞美了家乡、歌颂了祖国的发展。

所以,作曲家把歌曲写得缠绵宛转、优美动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那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和他那首《大花轿》,就显得低级趣味,以至有人说:那是一首新婚夫妇教科书的完整版。

要作到构思巧、出语新、立意高,有一句话可以共勉:“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常思即文章”。

六、注重歌词的形式 注意,这是指形式上的,与上面所说的结构上的完全不同。

形式,是歌词不同与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们说过:诗歌是读的、品的,任何形式都不为过。

因为它可以通过读者的感情、经历、品味等诸多因素去感悟、去体会。

但歌词则截然不同。

它主要是让听众去听的。

这就是说:你在创作之始,就要弄清以下一些元素:它是一首什么歌

大合唱

齐唱

表演唱

男的还是女的独唱

等等,丝毫马虎不得。

这实际上也是为作曲者着想。

只有你真正地为你所创作的这首歌着想了,你才会考虑它的特点,你才会自觉地为这首歌内在的、外在的形式而创作。

不然的话,这首歌很可能会东拉西扯,没有一条让作曲者能够把握的主线、一个鲜明的主题。

因此,你的歌词也无法被作曲家选用谱曲。

一般说来,歌词最常用的有:一段式、多段式、一段或多段加附歌式等。

在一段式中,国歌是代表性的。

多段式和多段加附歌式就太多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其典型代表。

七、歌词创作的其他一些基本要素 歌词无论怎样,总归有一些基本要素。

大致如下: 1、句式 句式是歌词的基本形式。

即歌词各段之间相对应的字数、音节基本要一样。

即使字数略有出入,音节也要大致相同。

2、押韵 与诗不同,歌词必须押韵。

一、三、五可以不押,二、四、六必须分明。

歌词中,一般不会换韵。

当然,如果为了词意,也可转韵。

但效果不如一韵到底富有旋律感。

3、段落 歌词的段落从形式上讲是说有几段歌词和有无附歌

从结构上讲是一段歌词里有几种情绪

一般说来,歌词的前后段落在意义上要有分别,但又必须互相照应。

附歌一般是总结性的或是延伸性的。

4、用词 歌词的用词遣句,一定要朴素、尽量口语化,尽可能地不用形容词。

(这也是与现代诗歌的分别之一)。

用大量的形容词来堆砌,只能说你写了一堆口号。

须知:好歌无口号,口号不是歌

流传甚广的民歌在这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八、通俗歌词的写作 通俗歌词是新诗的意像与传统歌词的规律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随意性很大。

粗略看来,似乎是东拉西扯,要不就是把那么几句反复哼唱。

很多人因此说它浅薄,是城市民谣。

其实不然。

通俗歌词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比如《牵手》——“因为牵着你的手,所以爱着你的爱;幸福着你的幸福,悲哀着你的悲哀”。

情真意切

把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的真挚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又比如《浪漫的事》——“我想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老到动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手中的宝”。

这难道不是很经典的感情语言吗

说通俗歌词是城市民谣,其实挺合适的。

它就是一种民声,是一种心态的描写。

它注重感情的细腻,心灵的诉说,具体的意像,反复的吟唱。

在具体写作上,通俗歌词不象传统歌词那样注重形式。

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自由换韵,一切以顺口为准;也不象传统歌词那样以正面题材为主,而是有感而发,倾诉心声。

因此,通俗歌词的写作是很随意的。

这一点,它很象新诗。

不过,它依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短小精悍、富有内涵、大致整齐、基本押韵以及旋律感、音节感、高潮处的抒情反复等等。

这一点,它又离不开传统歌词的形式。

有新意、有内涵,一样是写好通俗歌词的要素

中国的词坛泰斗乔羽先生说过:“歌词最容易写,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

百把来字要写出一个东西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对大千世界独特的观察能力,没有对生活形象的捕捉和塑造的本领,没有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感觉和悟性是万万办不到的。

如何写歌词?

很简单,首先你要明确这个歌的主题还有这个歌是写给谁(或者哪一类人的),其次把你内心的情感写出来,尽量真实有画面感,一首歌的最重要的就是情感。

现在开始写歌,刚开始你可以像写文章一样写,把你想写的都写出来,切忌这个时候可以不要注重你在写的是歌词,就当写文章。

接下来,把你的文章进行缩句,修改,略加修饰。

这样,一份歌词就诞生了。

这样写出来的歌词很真实,很好。

不信你可以试试。

形容音乐动听的句子有哪些

歌词和诗歌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说两者都有相同的艺术特制,讲究格律和流畅,情感的升华,词语的搭配。

歌词最重要的就是讲究语言的通俗易懂,简单流畅,让人一读到就会产生共鸣。

而诗歌却是语言的另一种升华,你可以读不懂它,但是能感觉到它。

其次,歌词是为了配合音乐而产生的载体,一首歌词,不管是多么地出色,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音乐,那么就仿佛是被湮没住光芒的宝石,毫无价值。

相反,一首好的诗歌,即使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仍然能让人读出其中的意境来。

要想写出好的歌词,诗歌则是基础。

如何写出歌词中的共鸣。

当你决定要去写一首歌词的时候,首先不要去刻意做什么。

著名词人林夕曾对自己的创作发表了四个字的感想:心无旁骛。

要知道歌词是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去堆砌的,要想用最平常最大众的语言写出能让人感动的歌词就不能从语言的华美入手,而是投入自己的所有感情,切记不能有苍白无力地幻想。

像写故事一样去写一首歌词,这样的要求对于阅历浅薄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歌词和诗歌一样讲究内涵,没有内涵的歌词就是一副枯骨,毫无血色。

近几年是中国流行歌词的鼎盛时期,各个流派缤纷而出,千奇百怪。

大多数的流行歌词都关于爱情,天马行空地歌颂,眷恋,哭泣。

让人不知所措。

难怪爱国音乐和民族歌词会在业界大大吃香,身价百倍。

关于歌词的格律。

歌词比现代诗歌更加讲究格律。

当然,如果是在有曲子的情况下填出一首传统的歌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词律随乐而生,有了完整的曲子做基础,格律自然就出来了。

一般来说,在没有曲子的前提下,要产生一首传统意义上的歌词需要作者本人对旋律有一定的概念,出笔之前要在脑子里定好一个雏形。

传统的歌词一般分为:ABC AB ACB CAB几种格式,以七字一句见多。

对于学习写歌词的新手来讲,AB这样格式是最容易的,其次是ACB。

在歌词创作中,A表示主干,也就是一开始就进入正题,B段为抒发,也就是歌词中的高潮。

而C段在通常情况下为小副歌,可以放在开头或则是过渡高潮。

在创作各个段落的时候,不妨分开逐句写出,字数相差不要太大,否则也给谱曲带来一定的难度。

把握住韵脚的尺度。

不提倡在一首词里面用两种以上的韵脚。

如果一首词,在没有特殊的要求下,是不提倡有变韵的情况出现的。

除非你是顶尖的词人,能把各个韵脚运用自如而没有丝毫破绽和生硬。

一般来说,当一首歌词需要转韵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一,切忌在相同的段落中间进行转韵。

二,转韵的最佳位置是在段末或则是第二段的开始。

三,如果在段末最后一句进行了转韵,那么下一段就一定要选用另外的韵脚,切忌和结尾的韵脚相同。

词语的选用和搭配。

前面已经提到过,歌词不同与诗歌,需要运用的是大众通俗的词语。

如何把握这些词语堆砌在一起,而产生绝妙的效果呢

我个人认为在创作过程中,新意是最重要的一点。

很多歌词的佳句都属于妙手偶得,千万不要因为想写出一句出彩的词语,而去四处寻找。

这样刻意去写的歌词,就会显得生硬。

无妨放松自己,或许精彩的句子就会出现在你的耳边。

选用词语。

在歌词不同的部位,词语的选择也是相当讲究的。

特别是在有旋律的前提下,进行填词。

需要把握住旋律中的内涵,挑选不同力度的词语。

这样,即使在没有听到旋律的情况下,别人也会自然联想到音乐的格律了。

总的来说,要想写出一首好词,除了有足够的才华和热情外,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技巧规则。

否则就是词不成词,诗不为诗。

首先,歌词最好以4句为1段,这样作曲的人会很舒服,即使你不要曲子 第2,歌词自然要押韵,但不要因为押韵而忽略句子的可读性,要做到这点需要比较强的驾御文字的能力. 第3,每短歌词要有相同的句式,也就是相同的字数,但是高潮不用和前面的字数相同 第4,出学者嘛,最好先列个提纲,每段要写什么都写清楚 第5,不要把自己觉得优美或者有意境的词语堆切上去,这样读者会不知所云, 第6,要自己有真情实感,真的有某种感情的时候再写,不然会很痛苦. 刚刚开是的时候可能写的会很慢,但是慢慢坚持就越来越好了,加油!-----------------------------------------------------------------------------------------------------------------------------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格律诗。

出于歌唱的需要,它必须具备简短、上口、易记、针对性强、句式及分段整齐、富有旋律感的形式;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的内容等一些显著特点。

从这一点来说,歌词已经和现在的诗歌(特别是朦胧的、前卫的诗歌)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

简单地说,歌词是听觉艺术,诗歌是视觉艺术。

写作歌词,在形式上必须简短。

歌词不是社论,不是小说,不是散文。

一首歌一般地说只有几分钟的演唱时间。

即使是、之类也不过是个把小时就唱完了。

这是歌词最显著的特点。

歌词需要经过谱曲才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所以,歌词必须要有最起码的句式和段式。

前段与后段的句式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就没有办法谱曲。

比如大家熟悉的,第一段是“东方红,太阳升,。

”第二段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这样才能反复。

如果我们把第二段改为“党啊,心中的太阳,你把整个世界照耀的灿烂辉煌

”在同一首歌里,就无法演唱了。

因为它的句式完全不一样。

歌词还必须富有旋律感。

没有旋律感,就成了这样:“东方的天空红起来了,一轮朝阳冉冉上升,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出现了这位伟人。

”意思完全是一样的,不过,这还是歌吗

在内容上,歌词还要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

初学者常常有“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

”这一类的歌词出现。

这样的句子并没有错,甚至还很有气魄。

但是它犯了一个大忌:叫做“假、大、空”。

因为这种句子谁都可以写的出来,甚至比它还要华丽,唯独没有歌词的灵魂——真情实意。

歌词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就变成了口号,而口号一喊过之后就完了,引不起观众的共鸣。

真正好的歌词是通过一些很小的现象来反映一个深刻主题的。

它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给予作品以更大的张力,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意境更为隽永。

比如乔羽先生的:“,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他通过一只小小的蝴蝶,反映了一种让人有滋有味、荡气回肠的情感。

让人震撼,使人思索,令人品味。

另外,歌词的短小精悍,也要求它必须针对性强。

你要写什么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来构思,来布局,来组织精彩的语言。

就是思念,就是东方红。

如果东拉西扯,没有针对性,那么,你下笔千言万语,听众却不知所云,这不乱套了吗

分开来说,写作歌词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感情要丰富,切忌“假、大、空” “假、大、空”是所有初学歌词写作的人(包括一些高手)最容易犯的错误。

因为没有真情实感,就容易强做激动状。

可能自己也感到假,唯恐气势不够,表达无力,于是弥补。

为了弥补,就会犯第二个错:说大话。

其结果又会导致第三个错:空。

正如我们在上面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它就是“假、大、空”的典型。

首先,它不是真情实感。

起码不是出自内心的。

没有贴近生活、没有贴近实际,没有贴近群众,是一种套话。

这种套话是一种文革遗风,大得吓人,空洞无物,属于谁都可以写,谁都不愿听的陈词滥调。

感情假则不真,不真则不善,不善则不美。

所以,“假、大、空”是歌词写作的首忌,万万不可犯。

二、写作对象要看准 一首歌词总归是写来让人唱的。

所以,下笔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写给谁唱的

是为哪一类、哪一个行业的人写的

甚至听众是哪些人

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别以为这是小事。

其实这对歌词的传播来说是必须做到、也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我们要写一首为医护人员歌唱的白衣战士之歌,你不可能拿给“校园之春”去唱。

又比如你写的儿童歌曲,也不可能让解放军战士去唱。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在写作时不一定人人都清楚。

在写词的时候,如果分清了对象,就可以用你写作对象的语言、心态去把握歌词的情绪,让作者丰富的感情拧成一股绳、一种力量去感染听众,顺成一条线索去牵动听众。

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词句朴实,内在深厚,曲作者也才能作出引起听众共鸣的乐曲,既适合演唱又能让听众叫好。

军旅歌曲不就是如此吗

三、歌词的情调与结构一定要拿稳 这些与上面一条基本相似。

下笔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写的这首歌是什么情绪

是含情脉脉,还是雷霆万钧

是诙谐幽默,还是一本正经

这对歌词的写作是很重要的。

不然的话,写的是爱情,味道却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说的是“三个和尚挑水吃”,内容却变成了高昂的颂歌,这就乱套了。

所以,歌词的一条主线只能写一个内容,在情调上一定要贯穿始终。

但在歌词的段落之间(注意,不是自然段,而是内容的递进层次上)的情绪一定要有所区分。

这就是歌词的结构。

一般说来,歌词结构的结构有起、承、转、合。

但是,这起、承、转、合都要各自的情感特点。

起是基调;承是变化;转是高潮;合是回归。

这在歌词写作中是必须的。

因为歌词的主线及变化能够使作曲者更容易地把握词作的语气口吻,从而使音乐的旋律跌宕起伏,曲折缠绵。

当然,也有单纯一种情感贯穿始终的。

如、等等。

不过,这只是一种例外的用法。

四、从小题入手,落在点上 初学歌词,往往动辄就是大题目,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自己磅礴的情感,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写大题目当然可以,只要你写的好,不仅社会欢迎,而且人民欢迎。

不过,泼点冷水,你的功力够吗

你能驾驭整篇的题材吗

要知道,很多高手就是因此落入俗套而跌下马的

从小题材(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入手,往往挖掘得更深。

又拿乔羽先生的优秀作品来讲:从一只小小的蝴蝶入手,写尽了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那首也许并不那么优秀,但它从“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件小事入手,写人间的天伦之乐,也是极为成功的。

因为它的点子最终是落到健康的、大众欢迎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

所以,它也是成功的。

有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唱了一首《大花轿》,恕我直言:它纯属瞎胡闹。

因为它的切入点虽说不错,但落到的点子却实在太庸俗了

五、构思要巧、出语要新、立意要高 构思巧,就是不落俗套。

要想方设法地在我们前面讲过的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

前面我们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

”如此之类就属于没有构思。

应了那句“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

”的老话。

要作到构思巧,就要多观察、多打腹稿,心中要有具体的意像。

出语新,就是要不说别人常说的,而是一定要说自己独有。

好比一个笑话第一个人讲了,大家笑;第二个人又讲,也许有人笑;但是,第三人讲了之后,恐怕只有自己笑了一样。

要说别人心中有口中无的句子

乔羽先生用蝴蝶写思念,恐怕人人都想过,可惜他老先生先写,已经把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写尽了,你再拿蝴蝶来写,再高明也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傻子。

如果你换个角度(或叫意像)写出一句你自己的话来,是谁都想过但没人说过的,你就成功了

立意高,是指内容健康,符合“三个贴近”,符合百姓的审美要求。

象那首“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分明是游子的口吻,可它却由衷地赞美了家乡、歌颂了祖国的发展。

所以,作曲家把歌曲写得缠绵宛转、优美动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那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和他那首《大花轿》,就显得低级趣味,以至有人说:那是一首新婚夫妇教科书的完整版。

要作到构思巧、出语新、立意高,有一句话可以共勉:“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常思即文章”。

六、注重歌词的形式 注意,这是指形式上的,与上面所说的结构上的完全不同。

形式,是歌词不同与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们说过:诗歌是读的、品的,任何形式都不为过。

因为它可以通过读者的感情、经历、品味等诸多因素去感悟、去体会。

但歌词则截然不同。

它主要是让听众去听的。

这就是说:你在创作之始,就要弄清以下一些元素:它是一首什么歌

大合唱

齐唱

表演唱

男的还是女的独唱

等等,丝毫马虎不得。

这实际上也是为作曲者着想。

只有你真正地为你所创作的这首歌着想了,你才会考虑它的特点,你才会自觉地为这首歌内在的、外在的形式而创作。

不然的话,这首歌很可能会东拉西扯,没有一条让作曲者能够把握的主线、一个鲜明的主题。

因此,你的歌词也无法被作曲家选用谱曲。

一般说来,歌词最常用的有:一段式、多段式、一段或多段加附歌式等。

在一段式中,国歌是代表性的。

多段式和多段加附歌式就太多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其典型代表。

七、歌词创作的其他一些基本要素 歌词无论怎样,总归有一些基本要素。

大致如下: 1、句式 句式是歌词的基本形式。

即歌词各段之间相对应的字数、音节基本要一样。

即使字数略有出入,音节也要大致相同。

2、押韵 与诗不同,歌词必须押韵。

一、三、五可以不押,二、四、六必须分明。

歌词中,一般不会换韵。

当然,如果为了词意,也可转韵。

但效果不如一韵到底富有旋律感。

3、段落 歌词的段落从形式上讲是说有几段歌词和有无附歌

从结构上讲是一段歌词里有几种情绪

一般说来,歌词的前后段落在意义上要有分别,但又必须互相照应。

附歌一般是总结性的或是延伸性的。

4、用词 歌词的用词遣句,一定要朴素、尽量口语化,尽可能地不用形容词。

(这也是与现代诗歌的分别之一)。

用大量的形容词来堆砌,只能说你写了一堆口号。

须知:好歌无口号,口号不是歌

流传甚广的民歌在这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八、通俗歌词的写作 通俗歌词是新诗的意像与传统歌词的规律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随意性很大。

粗略看来,似乎是东拉西扯,要不就是把那么几句反复哼唱。

很多人因此说它浅薄,是城市民谣。

其实不然。

通俗歌词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比如《牵手》——“因为牵着你的手,所以爱着你的爱;幸福着你的幸福,悲哀着你的悲哀”。

情真意切

把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的真挚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又比如《浪漫的事》——“我想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老到动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手中的宝”。

这难道不是很经典的感情语言吗

说通俗歌词是城市民谣,其实挺合适的。

它就是一种民声,是一种心态的描写。

它注重感情的细腻,心灵的诉说,具体的意像,反复的吟唱。

在具体写作上,通俗歌词不象传统歌词那样注重形式。

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自由换韵,一切以顺口为准;也不象传统歌词那样以正面题材为主,而是有感而发,倾诉心声。

因此,通俗歌词的写作是很随意的。

这一点,它很象新诗。

不过,它依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短小精悍、富有内涵、大致整齐、基本押韵以及旋律感、音节感、高潮处的抒情反复等等。

这一点,它又离不开传统歌词的形式。

有新意、有内涵,一样是写好通俗歌词的要素

中国的词坛泰斗乔羽先生说过:“歌词最容易写,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

百把来字要写出一个东西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对大千世界独特的观察能力,没有对生活形象的捕捉和塑造的本领,没有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感觉和悟性是万万办不到的。

怎么写歌的

创作一首歌可以先创作出尔后填入歌词,也可以为写好的谱曲,我们大惯于后者,因此,要想写一首歌,首先接触到的是歌词,那么就要对即将进行二次创作的歌词有所认识。

一 什么叫歌词

简单的说就是歌曲中的词,是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的,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它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曲调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节拍、乐句长短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与诗不同,它要求“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句式长短上,诗虽有长短句,但以五言、七言为基本句式,而词则大量采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再则,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二 歌词的分析 1 当你阅读一首歌词时,你是否对它感兴趣、是否被它所感动,其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首先要分析它的内容,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反映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哲理,提倡了一种什么精神,是否健康向上等等。

2 看它是一种什么情绪,从大处分有喜、怒、哀、乐四个方面,但要分得更细腻些,是偏抒情的

还是偏激情的

一定要把握住词的基本情绪。

3 从人物上看,有工农兵学商各个行业,男女老少之分,要注意突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4 从形式上看,一是看它的整体结构,进而决定其曲式,二是看它的格式,分析其长短句,以处理好乐句,并要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5 从风格上看,一般来讲是要求歌曲既有时代感又有民族特色,但具体到一首词就需要分析得仔细些,在设计音乐时,要考虑到是民族风格浓些好,还是淡些适宜;应该突出哪个地方的风味

同时要注意采取与词的风格相一致的音乐风格。

6 要考虑到歌是写给什么人唱的,如果侧重于歌唱家演唱就要注重声乐技巧的运用,假如是写给大家唱的,难度就不要过大,要容易上口,并注意歌曲的适应性。

7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三种唱法,即:民族、美声、通俗,要看歌词适于哪种唱法,以便在音乐写作上突出某种唱法的特点。

8 特别要注意词的质量,不然费力写好了,因为词有问题而把歌给否了,那是很可惜的。

9 根据音乐的需要,对词要给予必要的裁剪、修饰。

下面,再跟大家谈谈关于谱写歌曲的几个步骤和作曲时容易出现的几个毛病。

也希望广大音乐爱好者都能集思广益,把自己在学习中领悟到的独特见解和遇到的问题发表出来,供大家讨论、学习和参考。

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经过酝酿、构思,初步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后,其写作次序一般是:先写好音乐主题,把头开好;继而予以发展;最后通过合理的曲式而完成音乐形象。

这三步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 音乐主题主题的创作和发展音乐主题是一首乐曲最主要的乐思,常是作曲家在充满激情的精神状态下写出来的。

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富有较强的表现力,意义也比较完整。

乐曲一开始,往往就是音乐主题,偶尔也有经过引子才出现的,因为它是形成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很重要,因此创作音乐作品时,首先应把精力集中于此。

主题的构成,就乐句的句数来看,常由两个乐句组成,也有由三个、四个或更多个乐句构成的,它常结束在调的主音上,(或三音、五音上)即结束在主和弦上,大调是1、3、5,小调是6、1、3,,有一种结束感、段落感。

主题核心是主题的一部分,多在开始的地方,常见的是一或两小节,有时是一个乐句,整个主题常由此核心延展而构成。

主题的构成除调性、节拍、速度外,主题节奏、主题音调、主题的伴奏背景及主题音色、音区等是形成主题个性的重要因素。

作曲者拿到一首歌词后,一般需要朗读几遍,这时不要拘泥于歌词朗诵的节奏,也不要拘泥于歌词中某一词句的描绘,而应集中考虑怎样刻画全歌曲总的音乐形象,对歌词所提供的意境,最深情的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中外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乐曲,仅就某一位作曲家来看,如冼星海等,他们创作的音乐主题,首先是主题节奏就没有完全相同的,总是各具特点,极为丰富多彩。

这一点十分值得重视。

主题节奏在整个作品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突破创作上的一般化,首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为此,一是自己的思想要有深度,感情要丰富;二是向中外名曲学习、借鉴,融会贯通,勇于创造;进入创作时,在自己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上,首先要善于在几个小节的音乐中就刻画出一个鲜明动人的“浮雕”--不一定复杂,但一定要有个性,进而在全曲中使它有机的贯穿着。

有的作曲者所写的主题常还流畅,但缺乏特点,就音调方面看,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适当压紧的级进,因而也就没有富有个性的跳进(所谓级进是指按音阶、调式中音的自然次序,逐级上升或下降如1-2-3。

跳进一般是指相隔四度以上的进行如1-5;2-6等)或是虽出现有情趣的跳进、较优美的乐汇,但没有抓住它作为乐思发展的契机,使整个音调象流水帐一样平铺下去了。

初学作曲者一般多是从抒情性的歌曲入手,尽管只是一个抒情性就有千差万别,写好了并不容易,但仍应看到,还有其它性格的乐曲--通过各类型的音乐主题,有待自己去理解、学习和实践。

二 作曲的基本步骤: 1 选好歌词后,要反复朗读,尽力挖掘其内涵和内在的节奏律动与旋律线。

2 选中一首歌词后要酝酿情绪,依据词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某些生活体验进行联想,这虽然不是机械的,但生活对于一个曲作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要想写一首儿童歌曲,如果作者没有一颗童心,那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这是一个把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升华为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否则就算是写出作品来也不会感人的。

3 捕捉音乐主题①,对此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有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有的是当灵感的火花闪现的一瞬间及时的捕住,进而发展成全曲。

4 勾画草图。

每当抓住一个动机,最好是一口气把旋律线拉出来,就象画家勾草图一样,大致画出个轮廓,尽管这样画出的旋律可能是粗糙的、松散的、无章法的、不规则的、即兴式的,这都没关系,只要把框架搭起来就是完成了重要的第一步,而且这往往是作者最冲动、最真挚、最直接的感情爆发,是从心底深处流出的音符。

5 写出草稿后,要反复哼唱、推敲、修改。

然后打着拍子唱,以确定音符时值和乐曲节拍的准确程度,最好在乐器上试奏几遍,使音高准确无误,如果一下拿不准,就放一放,等头脑冷静下来再拿出来推敲、修改,千万不要轻易定稿,也不要轻易拿出去,以免留下遗憾。

三 初学作曲容易出现的毛病 1 音乐语言不新,缺乏新意,总好象是“似曾相见”。

2 故意滥用一些技巧,生搬硬套。

3 写的曲调过于方整,过于对衬,致使曲作刻板、呆滞,缺乏艺术感染力。

4 没有音域意识,音调越写越高,漫无边际。

5 词曲结合得不好,不注意词语的四声与歌词本身的曲线美,重音安排不当,有严重的“倒字”现象。

6 把握不住音乐风格,把通俗歌曲写成严肃的颂歌。

或者风格不统一,前后游离,不象是一首歌。

7 音乐形象不鲜明,把儿歌写成了爱情歌曲。

8 一字配一音,过于紧密;或连续多音配一字,过于松散,分不清句子,抒不出情感,不给演唱者留换气的气口等。

9 主题不鲜明,个性不突出。

即或有个主题,但得不到发展,或各乐句节奏雷同,单调呆板,或各乐句没有联系,杂乱无章。

10 过分拘泥原词,不知重复某些词,不会用衬字、拖腔等手法来推动旋律的展开。

11 记谱不准确,听觉是3\\\/4拍子,记的是2\\\/4或4\\\/4拍子。

12 歌谱抄写不规范,如:过门不用括号,缺少连线、速度、表情、调性、力度等标记,一小节分行抄写等等。

我国著名作曲家秦西炫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激情而想写好作品是不可想象的,而没有技巧想写好作品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创作--学习--再创作,如此循环不已,是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

优美句子和赏析,越短越好,但多给点

优美句子赏析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像蒙眬欲睡似的。

”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

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

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7:“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 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例句8:“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   赏析: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例句9:“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10:“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例句9:“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11: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l2:《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赏析:“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例句13:《鼓神》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 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赏析.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例句14:“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例句15:“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蒙蒙细雨中,那聚集在电线上的雨点,恰似五线谱上的全音符,一串串地排列着,又像晶莹的珠子在其间滑行,慢慢地向右边移动,倏忽又转到左边。

赏析:这个句子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细雨中雨点的形状和动态美,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句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几分钟之后,也许又会大雨如注,也许是丝丝细雨飘下,也许是阴云密布,整个海面又被大雾封锁……千变万化的自然美景,是你的眼睛应接不暇,不到基隆来,是很难领略到的。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语势,写出了基隆的天气千变万化,基隆的雨来得急、来得快,表达出作者对这一自然美景的赞美。

你会听见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山涧里流水的声音,海面上山洪暴发似的声音,它们合奏着雄壮而优雅的交响乐。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中的的各种声音交融在一起比作雄壮优雅的交响乐,形象写出了雨的声音极大,给人以震撼,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句中流露出作者的喜欢之情。

栖息在树下的小鸟振一振两翼,“刷”的一声向远处飞去了。

赏析:这个句子抓住小鸟展翅远飞的动作进行描写,准确写出了雨后动物生机勃勃的样子,给暂时平静的绚丽画面平添了动感,流露出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

那一艘艘泊在港湾的舰船,像神话中的龙船。

漆黑的海面闪耀着无数灯火,水中流光溢彩,如同龙宫。

赏析: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夜晚基隆雨景的神秘、多彩,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句子流露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