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写一句描写某人醉酒的句子

写一句描写某人醉酒的句子

时间:2016-03-13 23:10

描写醉酒的句子

2、酒不醉而人自醉。

3、酒,让我想起了你,而你却忘记了我。

4、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色狼来了迎接他的要靠女色狼。

5、我抱着孤单伴着酒气一个人入睡如果还能遇见不要再后退。

6、装作无动于衷,随着酒意的麻痹,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麻木了一样。

8、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0、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11、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12、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3、我想哭眼泪在眼中,我想笑嘴角牵不动,我只想用酒精来麻木自己所有思绪。

14、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18、酒伴的是孤独,是寂寞。

醉后才发现,只是少了身边的那个人。

19、当酒入喉时,有一种破裂的声音,仿佛绝望的歌唱。

20、我不记得了,只是那场酒浸满了全身,发自肺腑,只入心里。

描写女人喝醉的句子

现代的

快快。

要写小说。

酒醉人心,脸色红润微醺,额头的碎发随风飘扬。

迷蒙的看着眼前的人。

他,还会关心她吗

伸手描刻着他的脸庞。

熟悉的味道让她神情一松,扑倒怀中。

的红唇好像熟透的樱桃,让她忍不住想要一亲芳责。

刚张嘴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呕”名贵的西装(也可以是白衬衫)顿时惨不忍睹。

男子青筋暴起,死女人

这个可以有很多种的,还有发酒疯的等等。

写小说就是根据自己想写的来的。

形容某人醉酒的句子 而且句子中要没有“醉酒”这两个字

她醉了,往常那双灵动的眼睛此时也迷离飘渺,似一潭深不可见的泉水,让人看不透,白皙的脸颊微微染上红晕,原本整整齐齐的发丝也零零散散的飘落,褪去了原先一尘不染的气质,反倒加上了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更想靠近她。

自己写的。

求采纳

关于酒醉的句子

1、真的渴一次痛快,更希望翻江倒海的呕吐,吐出内心慨快,吐出自己的肺腑,最好是让在遥远天边的人儿知道:“我已经很累了,奢望你跨越式的一次原谅”。

可是个性十足的你也不可能给我这个机会了,朋友就注定会在摩擦中消失,朋友也会注定在误解中离去,而我只能独自对酒演说,演说我曾经内心对你的那种钦敬

2、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装作无动于衷,随着酒意的麻痹,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麻木了一样。

4、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酒伴的是孤独,是寂寞。

醉后才发现,只是少了身边的那个人。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酒满了,满了则溢,可是那溢流出去的到底是谁多余的惆怅我再次满上我的惆怅,把最近的烦恼最近的不快都一饮而尽

别人眼里也许我是海量,或许说我喝酒很痛快,可其中的酸辛也只有自己心理在打鼓掂量。

8、酒,让我想起了你,而你却忘记了我。

9、当酒入喉时,有一种破裂的声音,仿佛绝望的歌唱。

10、喝醉了酒,我谁都不服,就扶墙。

11、酒不醉而人自醉。

12、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13、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14、酒是一种灵感和情感催化剂。

这人据说对着月亮也得喝而且斗酒诗百篇。

15、喝酒的女人懂得珍惜,喝酒的女人懂得理解。

喝酒的女人懂得放弃。

喝酒的女人会用酒抒发自己的情怀,敢爱敢恨,喝酒的女人会用酒诠释自己的人生,敢做敢当。

16、每一次相见,同藏了同一个小秘密的两个人隔了人山人海推杯换盏,相视一笑,多少温暖。

我们会谈起和一些琐碎日子,我们会被别人灌酒,也会默契一笑灌别人酒。

17、醉人不外花共酒,花是丽人酒是愁。

18、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9、累了将心靠岸,永远相依伴的港湾。

如今离别摆在眼前,将你我模糊双眼。

天地之宽,但愿相隔如邻,消魂一挥手,从此共享婵娟。

20、酒像女人,在酒里同样也有人生得失,成功的女人,可以觥筹交错,生活中绝不让须眉。

失意的女人,香腮含泪,举起酒杯一个人醉。

照样子写句子,什么是什么,什么也是什么?

照样子写句子如下:爸爸是医生,妈妈也是医生。

姐姐是学生,我也是学生。

草原是马儿的家,也是牛儿、羊儿的家。

诗经中描写醉酒前后人的言行举止的句子

描写夜景的诗句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齐己【不睡】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描写夜景的诗句描写夜景的诗句。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其他描写夜景的诗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杜牧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李白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郑元祜《寄金山普衲》)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袁枚《春日杂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濮淙《闻梁蘧玉己寓京口》)  描写夜景的优美句子  1、皓月当空,群星璀璨,美不胜收的天海更让人流连忘返。

描写夜景的诗句文章描写夜景的诗句出自,此链接!。

星星眨巴着小眼睛为路人指引方向,月亮弯弯像小船,行驶在那天海上。

现代诗人向明的《小夜曲》写道:星星,闪耀在蓝天里;蓝天,倒映在江水里;星星蓝天江水,全都浸透在花香里......  2、钟声悠然的传来,伴着朦胧的夜色,伴着清凉的夜风,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置之度外,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似乎有淡淡的花香,悠远的淡淡的而又沁人心脾,这是一年中故乡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冬天太干冷,秋天太破败,夏天又太炎热,只有在这春的时候,在万木葱茏,百花尚未完全盛开的时候,身心也是最惬意的,尤其是在  夜晚,在夜色阑珊的时候。

  3、田野,在月光的衬托下,像被铺上了一件银色的轻纱,那种感觉又加重了几分。

时不时地传来了青蛙的叫声,但也不失那该属于这儿的宁静。

整体看来,宁静的夜晚,倒像是一个有着爱的画面:一排排的房屋好似熟睡的婴儿们;田野与树木围绕着他们,像一个摇篮,轻轻摇晃;那般青蛙的叫声,犹如母亲在哄睡自己的孩子的摇篮曲,和谐动听。

  4、夜幕降临了,天渐渐地黑了,那带着一圈金环得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得,徐徐地穿过轻烟似得白云,向上升起,升起。

描写夜景的诗句国庆节作文大全-国庆见闻-国庆游记-国庆快乐-难忘的国庆节-诗歌朗诵稿。

突然在那一瞬间,月儿得颜色变浅恋,浅了!变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

她圆得那样可爱,那样纯静,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银光!  5、马路旁,一排排路灯照耀着黑夜,使夜不再黑暗;马路中,一辆辆汽车飞驰着,使夜不再寂寞;房屋上,一串串装饰灯装扮着房屋,使夜不再丑陋......瞧,那个十字路口处走出了一曲歌。

等红灯的汽车发出的喇叭声,过马路的自行车发出的按铃声,还有那行人道上路人发出的说话声,整条街奏成了一曲吵闹又烦乱的乐曲。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暮归的路上,被人留下,在美好的夜景下醉酒、放纵一下自己。

当时李白在长安当翰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赞美夜景的诗歌】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翻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明月和身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梦李白(其二)(浮云终日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

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

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

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错,杜甫对李白是深交,但李白对杜甫不是,李白的好哥们是孟浩然这些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例子,杜甫长期对李白的关切,化为连续三夜做梦梦见李白。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  傍晚在长安城外置酒送哥们落第返乡。

古人为何喜欢傍晚(日暮)时送别?  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田园诗般的日暮就是这个样子。

  【注解】  [1]雉:野鸡。

  [2]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

五、六两句写农事。

七、八句写农夫闲暇。

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

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夜晚乘凉的情景和心境。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

五、  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  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翻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清幽、美好的夜晚的氛围容易让人产生出世、隐居的念头。

杭州孤山对联研究

杭州孤山对联研究摘要:杭州西湖自古风景优美,文人荟萃,孤山处于白堤、苏堤之间,“岿介湖中,碧波环绕,胜绝诸山。

唐宋间,楼阁参差,弥布椒簏”,孤山上至今保留着一些传统建筑,如俞楼、放鹤亭、西泠印社等,这些建筑又往往与中国传统文艺——对联或称楹联——相结合。

本文作者在实地考察和阅读相关资料后成文一篇,将对西湖孤山建筑的对联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其文学、文化价值意义。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这首《钱塘湖春行》留传千百年,一方面是赞扬了西湖的美,抒发自己对其的热爱之心,另一方面也构建了一幅晴西湖的景象,使后人无论是否到过西湖都能有一番畅想。

而我所关注的是“孤山”二字。

孤山寺旧时在孤山上,今已毁,但从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孤山寺有过辉煌的岁月,如“犹忆西窗月,钟声出北林”,“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斜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

人们总是关注孤山及西湖风光的居多,而注意孤山亭台楼阁及所配楹联的居少。

人们会认为,对联是仅仅是装饰品,而且因为对联的书法各异,有的甚至龙飞凤舞,多数人也看不懂对联,渐渐地也就不去关注了。

但是对联对于建筑整体和周边环境来说真的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作者在孤山实地考察,记录下现在所能见到的所有对联,并在下文将以这些对联为例。

接下来将从三个主要方面对对联进行分析。

一、对联的艺术、文学表现 对联千姿百态,有四字的、五字的、七字的、十字的,甚至十字以上的。

对联一大要点也是特点,即要对仗。

同近体诗相似,有工对、借义对、流水对等,严格地来说,还要词性相同、句型相同,如西泠桥畔慕才亭的其中一副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中山公园门口牌坊上也有楹联:山外皆山叠岫绕成清境界,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 这是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文学上的特点,体现在对典故等的运用上,在苏白二公祠,就可以看到阮元为纪念苏轼而题的联: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 这其中就有关于苏轼的典故,苏轼有诗《书林逋诗后》,其中有一句“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是说和靖先生高风亮节,应当将他的像与西湖水仙王庙的水仙王放在一起,再用寒泉和秋菊来供奉他,唯有这样才配得起他的高洁。

我认为,此处引用苏轼自己的诗句来为苏公祠题联,实际也是将苏与林相提并论,认为苏也有清高的一面,或许纪念他也应当用水仙王和秋菊,才能将他永久留在这湖山美之中。

菊花象征着高洁、坚韧,古代文人对个人品质的表达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还有俞樾先生自题俞楼联: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此楼成矣傍山南山北沿堤选胜,恰在六一泉侧,其胜何如 这一联的意思是,名臣名士现在帮我筑楼,五百年之后我的这幢楼也会名扬天下,此楼在孤山之南,坐落白堤之旁,旁有六一泉名胜于此,也算是胜地了吧。

六一泉的来源很有意思,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经欧阳修介绍访问僧人惠勤,但惠勤已去世。

当时惠勤的两名弟子正在画欧阳修和惠勤的画像,突然就看见有泉水从惠勤的讲堂之后涌出。

十六年后苏轼重回杭州时,二人都已去世,又有清泉涌出。

为了纪念欧阳修,苏轼命名该泉“六一”,且作《六一泉铭》。

铭如下: 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

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

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苏轼与西湖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我猜想苏之后的文人们来到西湖时也会或多或少想要将自己与这样的大家相媲美,一方面是对前人的静养、敬佩,另一方面是想表现自己也如这些贤人一般有高雅的情操、淡泊的心境。

这也是文人自信、自夸的一种方式。

二、对联与当地风光、建筑与人物品格的融合 说到与当地风光的融合,最有代表性的应当是平湖秋月的楹联。

平湖秋月处在唐朝有望湖亭,宋代是四圣延祥观,并又建望月亭,直到清代,平湖秋月才成为一处挂匾的景点被确定下来并延续至今。

因而明代田汝成在作《西湖游览志》一书时,就只写到“元初,杨琏真伽废为万寿寺,屑像为香,断珠为缨,而旧美荒落矣”。

平湖秋月景区内有一楼阁,大门朝西,东边面湖,四面各有柱联一对:北:负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篆书)东: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草书)南:青嶂云横山叠翠,明湖月锁水平铺(行楷)西:穿牗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隶书) 可以说这四副对联各有特色且极为贴切。

面北,能看到远山(可能是北山、宝石山)连绵,秋天时能听到雁鸣、看到月明,还有那条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的白堤;面东,湖平如镜,水面广阔,能看月亮从城市方向升起,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赏月的时节;面南,山似乎更近了,却还是很远的,只是因为青山连绵不断,环绕在湖南岸,才看起来像是近了,能看到月亮倒映在水面上的光亮;面西,是孤山,夏日里,风从湖上吹来,山上的绿意袭来,夜晚时卷起帘子,就能看到那升起的月,背对着那安静的山。

如此,整个阁楼都被静谧围绕着了。

朝向不同,风景不同,前人就用不同的句子来表现那样的景致。

而且通常来说,若是描写风景,作者就不会在其中融入个人主观情感,往往以客观描写为主。

我认为,这种形式的对联,是其代表的人文与周遭自然的融合,也是体现了古人重视“天人合一”的观念。

对联与建筑的结合,则最明显体现在对联在不同地点有不同功用。

在某人的书斋或藏书楼,就会有如俞樾先生自题书斋的“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此楼成矣;傍山南山北沿堤选胜,恰在六一泉侧,其胜何如”;在苏小小墓慕才亭,则有“十载青衫频吊古,一抔黄土永埋香”,悼念为主;西泠印社山背牌坊有“印传东汉今犹昔,社结西泠久且长”,弘扬赞赏为主;楼外楼有“酒旗高矗聚雕轮百岁初增长十春,不待举杯人共醉西湖日日是芳辰”,打出了酒楼这个主题。

第三点是对联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怀与作者或者主人品格的相一致。

对联有时好比一个人给自己取的字,这个字要么是与自己的人格相同,要么是希望自己能拥有的德行。

举几个例子进行详细分析。

(一)俞樾 俞楼的另一副对联:千古一诗人,文章有神交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 俞楼是俞樾先生和其曾孙俞平伯先生曾生活过的地方,对联旁有题跋:“荫甫前辈主讲诂经精舍(俞楼前身为西湖诂经精舍)十余年,多所成就,门下士徐花农、庶常等为筑俞楼于精舍之西,彭雪琴侍郎为点缀花石以韵之,一时文人题咏满堂,假集四语,书呈粲正。

馆侍谭钟麟并饯(时谭钟麟任杭州遗缺知府)”。

俞樾先生在学术上颇有成就,文学上也大有造诣,“文章有神交有道”来形容他是十分恰当的,而他建书斋于孤山脚下、西子湖畔,自然也是“青山为屋水为邻”。

这样的对联就是很好地概括了屋主的品行和成就的,也是其在世人眼中的形象体现。

(二)林逋 林逋到杭后重修放鹤亭、巢居阁等,今天放鹤亭上即有“梅花已老亭空鹤,处士长留山不孤”、“山孤自爱人高洁,梅老惟知鹤往还”、“华表千年遗蜕可闻玄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光返玉梅魂”等四副。

由此,居住于此的和靖先生之品格可见一斑。

华表千年遗蜕可闻玄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光返玉梅魂 林和靖以梅妻鹤子、爱梅敬梅而闻名,梅是高洁的象征,面对世事纷扰,林和靖选择沉醉于西湖自然山水,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寄怀于此,远离世事,保持着淡泊的心境,不追名逐利,只愿守在自己内心的那块平静去处。

林逋与梅鹤的故事常会让我想起唐寅与那首《桃花庵歌》,其中有一段:“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但两者终究还是不同的罢,在对于安贫乐道这方面,林逋是真,唐寅是假,且桃花多少也比梅花浓艳了些。

林逋的诗句读来清冽如梅香,静如茶香,唐寅的诗句似乎有更多的“世俗气息”和社会上的小情绪、大脾气。

因此后来林和靖被许多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当作崇拜的对象,也是因为人们赞赏他与世无争的人格,且这样的做法能够很好地逃避现实,但大多数文人都只是找寻这样一个安慰,甚至是一个幌子而已,能真正做到林逋这样的毕竟还占少数。

依我看来,上所示对联中“华表”、“玄鹤”、“孤山”、“暗香”、“玉梅”这些词都用来突出林逋的清淡、清高等品性,因此也是非常贴切的。

(三)白居易与苏轼 在西湖湖天一碧楼对面,有一处十分隐蔽的小院落,那就是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白苏二公祠。

白居易和苏轼在杭州都曾做出过重要的水利贡献,杭州人民对他们十分有感情,他们对西湖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如白居易《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苏轼,一生两次到杭上任,留下三百首西湖诗,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白苏二公祠内,进入前堂有: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黎庶至今思,湖山俎豆双贤守风华终古在,唐宋诗词两大家后堂有:但是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韵分西子,柳堤边,思一镜画图亲手构政惠杭州,梅屿上,设两樽芳醴肃容瞻 这四对中,第一、第三分别是写苏轼和白居易的,第二和第四是统写二人的,对二人的文学成就和政治功绩尤其认可。

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对联所表现的是人物的社会历史作用,不局限于个体的性格、人品了。

三、对联的意义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联在过去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逢年过节必要贴上新对联,那些对联出自身边德高望重的老人之手,或来自街边落魄清贫的文人笔下,人们相信语言的力量,而对联就是一种沉默的语言表达,将人们美好的祝愿贴起来,天天看看,说不定哪一天就实现了。

当然对联也为建筑添彩,在堂前的柱子上加上一副字,看起来就不那么空荡,既起了装饰作用,又是人家的抒志方式。

除此以外,若从文学及历史的角度看,对联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是中国一门独特的艺术,对联的书写中常用到不同的书体及字体,这一定程度上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传承了下来。

(二)有助于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个性、成就等,补史之不足 对联毕竟是一种非官方垄断的文学艺术创作,仍是发于民间、发于大众的,史料中那些官方记载的正史可能会刻意地省去一些情节,流传下来的与此有关的对联就能够很好地弥补历史的空缺,使历史事实在一个更大的程度上还原,也帮助现代人更准确地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有助于文学研究、考证 对联通常都有题跋,就包含了题联时间、地点、题联人等信息。

若某一副对联是某人赠予朋友,恭贺升官、寿辰、乔迁之喜的,那就能从中推断出两者的关系为何,甚至能理出一个二者交往的过程。

在一些目前鲜有人研究的领域,只能通过最原始的作品、书信等文献找出线索,再进行推理、考证。

对联也具有这类文献的学术价值。

对联这项传统艺术在西湖被很好地保护下来,孤山也只是杭州文化、西湖文学的一块代表区域而已。

在游览西湖时,对联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湖边还是山间,处处都散落着人文荟萃。

可惜的是,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内的古建筑越来越少,对联的出现也越加刻意,或是为了凸显出古典风格,或是为了吸引游人眼球,不再是从前为了抒怀赞美而作。

也许这是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必然趋势,但是无论如何,对联应该保持它原有的面目和内涵。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