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豫园城隍庙的句子

描写豫园城隍庙的句子

时间:2018-04-24 04:26

上海的豫园和城隍庙是一个地方吗

1、上海豫一个园林、上海老城隍一座庙,两处一个叫做豫园的旅游但上海人喜欢把那里叫做老城隍庙或者叫做城隍庙。

所以,豫园就是城隍庙。

2、南京路是东西向的马路,南京东路到最东端就是外滩。

外滩是南北向的,南京路外滩只是外滩的一部分。

3、陆家嘴是一个地名,以前是一个很落乡的地方,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成了金融区,东方明珠、金茂大夏、海洋水族馆、环球中心等一大批新兴建筑物都在那里,也成为上海的一个旅游景点。

所以,东方明珠在陆家嘴,但陆家嘴还有很多其它内容。

介绍豫园景点的5句话

豫园在上海城隍庙北区内,门面并不张扬,但内涵十分丰富可看,可以说是好酒不怕巷深。

它素有“城市山林”之誉,又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说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取名中的“豫”有“平安”、“安泰”之意。

到豫园内有三大看点,一是水榭楼台园林建筑,二是石雕、泥塑、木刻等艺术品,三是顺道逛逛旁边的即老城隍庙商场。

在这里,游客还可以品尝到各类上海本地及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如蟹粉小笼,老虎爪等,都是纯正的海派特色。

寻找上海城隍庙和豫园的导游词,需要特别详细的,加急哦

大家帮帮忙哦

城隍庙上海立县之前,在镇西约 6 里处的淡井里,有一座华亭城隍行殿,俗称淡井庙。

建县后经过一百五十余年,明永乐年间 (1403—1424) 才将方洪北岸原金山神庙加以扩充,改为上海县城隍庙。

相传,城隍是道家保护城池的神,同时也庇佑着市民,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

上海城隍庙其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故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间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

沉香阁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

潘允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

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

明代之后,沉香阁迁址重建,曾改名为“慈云禅寺”,拥有丛林寺院规模,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刹齐名今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佛中珍品,香火终日兴盛。

阁内现还开设尼众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豫园花园明代豫园为沪上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该园由明代进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 1559年(明嘉靖 38年)始建,有“愉悦双亲”之意。

初占地 70余亩,曾盛极一时,后几经战乱,现尚存 30余亩。

园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

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池水萦绕与假山怀抱,名贵花木与奇石争辉,尽显“江南名园”之风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会”起义的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之作,由明代最具权威的叠山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建造,用数千吨浙江武康的黄石堆砌而成。

玉华堂前的“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

古人品评石之高下,有“皱、漏、透、瘦”四个标准,玉玲珑则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论之,更是冠盖全国,称誉海内外。

豫园中有许多砖雕、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

豫园中的名树古木也为数众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三十余棵。

园中最古老的树是万花楼前的银杏树,高寿已四百余年。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一九六一年参观豫园时,写下了“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

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的诗句。

湖心亭、九曲桥典雅、别致的九曲桥,与湖心亭相依相伴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

人们行走在桥上弯来拐去、斗折蛇行、移步换景。

而曲桥为什么以“九”为数呢

按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九是阳数最高的数,具有吉利之意,故取名“九曲桥”,实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

民间更是流传着“儿童走九曲,幸运久久久;学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侣走九曲,天长而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的民谣

城隍庙的导游词

hi尊敬的旅客 现在由我带领你们参观这历史悠久的豫园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海的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后),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和霍光(汉大将军博陆侯)。

清代时香火极其鼎盛,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城隍庙,上海开埠后城隍庙及其周围地区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到城隍庙可以购买许多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一些日用小商品。

上海市政府从1991年起,开始把城隍庙市场改建为具有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大型旅游购物中心----豫园商城。

商城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庙走走。

在老城隍庙内,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和酒酿圆子,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

上海城隍庙历史悠久,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

老城隍庙里供奉着3个菩萨,即护城神秦裕伯、霍光、陈化成。

关于他们的传说不一,版本很多。

就说那秦裕伯,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这位被称为“智谋之士”的上海人,为逃避乱世,辞官回到了当时还是个小县城的上海。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多次请他出山,才应允入朝。

秦裕伯是前朝老臣,又精于世道,很受皇帝重用。

朱元璋在他死后封他为上海“城隍之神”。

还有个版本是,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过。

传说他是一个孝子,因其母感叹未见过金銮殿,故专门建了一座像金銮殿的建筑。

后被人告密,皇帝派员来查,他就连夜将殿改成金山神庙,躲过了一场灾祸。

清军南下时,原准备屠城。

行动前夜,清军将领梦见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准杀人,这才没敢下手。

因秦裕伯“显灵”,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为城隍爷。

霍光是东汉时期镇守疆土的将军。

永乐年间,上海县正式建城隍庙的时候,知县将位于城中心的霍光行祠迁此。

使上海人真正顶礼膜拜的是第三位城隍爷陈化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市民从“陈公祠”中请出了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吴淞炮台战死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的神像,供奉在大殿后进,表达了上海人民的抗战决心。

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护神,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

至于那城隍庙隔壁的豫园,据说是永乐年间一个在四川任布政使发了迹的上海人潘允瑞为愉悦老亲修造的一个花园。

乾隆年间,豫园卖给了城隍庙,改为它的“西园”,园中重建的湖心亭和九曲桥都很有雅趣。

这个熙熙攘攘了几百年的花园,如今的热闹喧嚣还是没有一丝减弱。

在豫园对面,一排餐饮店延伸了数十米,都是各式的美食店。

老字号“南翔馒头店”卖的小笼包远近闻名,中午饭时间还没到,等着吃小笼包的人就排成了队。

再向左拐是一条特色街,平排的两层木制红楼,店门上沿是一色的曲直镂雕连檐,再上面是镂雕的窗棂,顶上是翘角的飞檐。

街心还有个连廊,就像架起的第二道门。

街道很窄,3米多宽,两旁挂着悬空的“光明居饰”、“景龙轩”、“木梳大王”、“扇”、“茶”等招牌,一路望去,非常醒目。

这城隍庙老街虽然不似现代店铺空调宜人、玻璃映照,但其涂满红漆的木雕门面、种类俱全的小巧制作和青石板砖的粗纹路面,却很有一些《清明上河图》里那特有的乡土气息,让人感到亲切。

豫园城隍庙的历史记载

(1)豫园是豫园,城隍庙是城隍庙. 城隍庙是供奉城隍的庙,而豫园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的私人园林。

城隍庙就在豫园的外边,两个建筑一墙之隔,实际地理位置距离几乎重叠在一起,豫园因为小刀会起义而名震中华,城隍庙因为庙会、宗教声名鹊起,这两个地方都很有名,而距离又近乎于零,于是久而久之,一提豫园,就自然想到城隍庙,一提城隍庙,就自然想到豫园。

其实它们是两回事。

(2)老庙黄金是和豫园在一起的,但正像我上面说的不是一家,只是非常近而已.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