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人们盼望新年风调雨顺的诗句是什么
父老争言雨水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桃无赖已撩梨花也作白头新。
这首诗词就是辛弃疾《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其中表达的情感还是非常简单,老百姓就盼望着风调雨顺,南宋的一首首词,写出老农的朴实无华。
盼望新年的心情
焦急等待着新年,但是又害怕新年的到来。
回想自己这一年的收获,是不是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要求。
很少有开心,甚至一次次的失望后的绝望。
但亲爱的朋友,祝你和家人团团圆圆
用几句话写写你对春节的期待
快了快了,春节的脚步临近了。
好想念香喷喷的红烧肉,想念崭新的衣服,想念五块钱的压岁钱,想念噼里啪啦的炮仗......而这一切,只能到了春节才能得到。
快了快了,快了快了,春节的脚步临近了。
形容“盼望女儿回家”的诗句有哪些
过年的景色
这个怎么理解
如果是气氛还比较可以理解。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以及小孩子手里拿着的红包,都见证了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除夕之夜,千家万户都溢出了欢声笑语,大街小巷响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天空中不时升起五彩缤纷的烟花。
夜空仿佛一个偌大的电视荧屏,正在播放万家庆新春的精彩节目,真是“灯火辉煌庆佳节,欢声笑语迎新年”啊
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
走进庙会,人们比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看,一串串大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捏面人儿的捏了个孙悟空;那边吹糖人的吹了一个小羊羔儿。
各种玩具各样商品,真是琳琅满目。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外来打工者都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
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
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
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
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 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
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
到了初一,就是逛公园的时候了。
早晨,我们洗漱过后,早点吃的是汤圆,汤圆是用白酒、鸡蛋和红糖煮的,因为家乡的大年初一早上有“不杀生”、“不吃荤”的风俗。
吃过早点,我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刚到公园门口,我就被丰富的小吃吸引住了,当时我还真有些眼花缭乱呢。
进到公园里面,我带着小表弟划船、座小飞机、骑小马、座猴子抬轿,爸爸还给我们照了好多照片。
今年这个春节我过的真是太有意义了,我真是快乐,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的一年又到了,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将发生变化,自己又长大了一岁,我希望这一年好运一直陪伴着我,我也会更加努力的,争取在这一年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描写盼望离人归来的句子有哪些
其实我和孩子们一样盼望着过年,只是不再像他们那样掰着指头细数还差几天才是正月初一了。
过年可以有一个长长的假日,有足够的时间呆在妈妈身边,每顿饭都可以吃上妈妈蒸的我在外边从来不吃的芥菜肉,不害怕身上的肉在那几天里夜以继日的长啊长。
每当我们对着那盘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芥菜肉频频举箸时,我都能从筷子划出的弧线里看到妈妈那张岁月纵横的脸上淌着的幸福和满足。
妈妈很慌年。
每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她就在寒风刺骨的小院里忙的脚不沾地,忙着把所有可以盛放食品的用具洗刷一遍。
见到我们她就笑嘻嘻的摘掉绒线帽让我们看她头上的汗。
腊月二十五她就开始张罗着蒸馒头蒸枣山豆包。
我们心疼地抱怨她是自找苦吃说到街上预定些馒头不就行了,她说买的馒头那是个什么味道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们姊妹几个再忙都要抽空回家,那天家里要煮肉炸丸子炸麻叶。
尽管从农村出来了好久,但妈妈仍然保留着在老家时的习惯,喜欢用地锅煮肉炸年货。
为此她总是从夏天就开始收集棍棒树枝等到过年时烧火用。
也只有她能掌握住那口大地锅烹炸各种年货时的火候。
年三十的时候也要抽个空去看看,劳累了几天的妈妈看着一应俱全的年货,一个劲的催促吃呀吃呀。
吃饱了就要回到自己的家去守岁了,每年这一天的告别母女的心里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按照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守岁的,到来年的正月初二才能回来。
而这一别母女都感觉隔山隔水似的遥远和漫长,其实也不过时两天的时间。
走在家门口那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上,我的背影印着温暖印着牵挂。
我走的很慢很慢但绝不回头,我把这温暖和牵挂拉的很长很长。
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里飘着诱人香味,路边人家刚刚贴上的春联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公交车的车厢里空荡荡的,车子在行人寥寥的街上开的很快很快,司机也急着回家过年呢,家里他的妈妈也正在窗口引颈张望等着他回家守岁。
下车时我大声对司机说:“新年好
” 新年在我们的盼望中真的来啦 过年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遭遇,可能还是一种境界 留在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经历是小学时代在河南农村姥姥家过年的日子。
那时候,每次过年都是生命中最激动人心的大事。
早早地,刚进入冬天,还没放寒假,我就已经在盼望着过年了。
因为,一过年就意味着大人小孩都放假没事儿了,不上班不上学不下地不干活儿,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家尽情地休息尽情地玩儿乐了。
当然,我现在已经知道,那只是小孩对生活的误解,可是我至今还非常喜欢这样的误解。
过年的第一个乐趣是人多热闹。
我记得有一年的,刚吃过早饭不大功夫就有亲友来串门,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客人还络绎不绝。
二姨三姨姑姥爷舅姥爷姨姥爷表舅表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好像全天下的亲戚都在这一天聚集到一起了,中午吃饭时,至少摆了10张桌子,姥姥家五个窑洞那么老大的院子都呆满了人,真有点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样子。
令我自豪的是,我在院子里和所有的小孩比赛踢毽子,居然打败天下无敌手。
过年的第二件乐趣不用说就是吃。
姥姥把收藏多日的红枣、花生、红薯干和柿饼都翻腾出来,姥爷则把放在院子角落里已经盖上一层厚厚白雪的大竹筐掀开盖儿,露出里面冻得鲜红的软得要化了的烘柿。
更不用说中午那顿饭了,那是把一辈子的吃食都放在了一起,有白面烙馍、白面蒸馍、炸油角、素丸子、、、扣肉、小酥肉,还有冰糖等等。
那个时候大人小孩都顾不上客气,一盘菜上桌三口两口就被抢光了。
因为大家的的肚子都太空了,在平常的日子里连都吃不上的。
所以,碰上能吃饱的时刻谁都顾不上脸面了。
过年的第三件好事是每个小孩都盼望的,那就是压岁钱。
但在那些年里,人们一个比一个更穷,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一年生产队给每一户人家发了5毛钱,说是让大家过年买盐吃。
所以,来的客人虽然多,但真正能给我压岁钱的人其实屈指可数。
二姨一般会给我两毛钱,三姨给五毛钱,往往是所有亲戚中给得最多的。
其他人多数给五分钱或一毛钱,更多的人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的。
即使如此,过一个年下来我差不多会收到将近两元钱,那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了。
对于我来说,过年还有一项独特的乐趣,就是放鞭炮。
放鞭炮没什么稀罕的,二踢脚、冲天雷谁没放过
我的乐趣在于玩摔炮。
那是一种用两三层纸卷上一些火药和火石做成的小炮仗,捏在手指尖里,用一头儿对准地面使劲一摔,“叭”地一声,随时可以吓别人一跳。
姥姥家的村子里就有一家兄弟三人都做摔炮卖摔炮。
那时,我家住在遥远的东北大城市沈阳。
每当过完年从老家回到沈阳,我就把摔炮的种种乐趣和神秘讲给邻居小孩和学校的同学听,有时候我再给他们讲讲在雪地里用箩筐扣鸟,或用竹篾扎灯笼的经历,他们都闻所未闻,眼馋死了。
玩得太高兴就乐不思蜀,有一天爸爸站在高高的崖顶上喊我,该开学了,明天咱们回沈阳吧,我一下子傻在那里,竟当着一大群小孩的面嚎啕大哭起来。
后来,有了许多不同的人生经历,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关于过年的人生境遇或体验。
七十年代初,随父母下乡“走五七道路”,在辽宁省昌图县东嘎公社糜场大队过年。
那里过年的主要特色是吃粘豆包、,当然还有猪肉酸菜馅的饺子。
年轻人晚上没事就打扑克赌博,赌注是香烟或干豆腐(即千张)。
从天黑打到天亮,肚子一饿就先把豆腐干吃掉,到最后谁输了谁掏钱就行了。
如果是赌的香烟,那么到天亮时香烟要么已经被吸光要么就被倒来倒去的倒成了空纸筒。
无论香烟或干豆腐,不在乎输赢,在乎一乐而已。
那时过年,也有鞭炮为伴,但身处异乡,不知何年何日是归程,自有一番淡淡的愁思。
就在下乡的那些年里,有一年我回到沈阳,来到原先居住的那个家属院过年。
那天晚上说好了是住在韩叔叔家(我们家下乡后韩叔家就从原来的那套房子搬进了原来属于我们家的这套比较大的房子),但是到了晚上五六点钟的时候韩叔叔突然说,他家亲戚来了没有我睡觉的地方了。
我虽然已经十七八岁,但毫无社会阅历,一下子浑身冰凉。
我到隔壁的王叔叔家去告别。
王叔叔是行政干部,平时和我们家交往不多,但他却留住了我。
那顿晚饭吃了饺子,我还第一次吃到了早有耳闻未曾见面的山珍“猴头菇”。
虽然晚上睡觉是打地铺我还是睡得很温暖。
现在,我好像成了怕过年的人。
一个原因是过年就意味着自己又老了一岁,平平淡淡的日子不知怎么就溜走了。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过年渐渐变得没有了情趣和韵味: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都拒绝串门,即使是住在一个家属院的人也不兴串门;再加上许多城市都有不许放鞭炮的禁令,过年就只剩下日历上的意义了。
于是,年轻人干脆去过圣诞节去过感恩节去过情人节了。
于是,以节日为纽带为表现形式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就像黄河一样干涸了断流了。
过年是一种情绪的凝聚,是一种情感的融铸交汇,是一种精神的认同,是一种血脉的延续。
所以,我很希望能找回儿时的那些感觉:袅袅的炊烟,喧闹的人群,亲友的汇聚,热情的鞭炮,以及带着数千年历史印痕的种种习俗…… 我盼望着中国味道的过年的感觉。
过去,离我们越来越远,新一年的面容即将呈现,我们这群祖国的希望正在摩拳擦掌,为祖国的明天捧上一片光芒。
心,正在激动着,打开希望的大门,展望明天的辉煌。
辞旧岁,迎新年,谱写青春,放飞希望。
面对新的天空,我抬头仰望太阳,旧的一年过去,我要新的人生辉煌。
凝望已久,我重新仰望天空,东方,仍然那么明亮。
每一天,都有一份新的希望,每一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梦,更加寂静,让我看到我心中的希望,心中的梦想。
新的一年,预示着我又长大了一岁,心中的梦想,近了,近了…… 夜深了,可我还没有睡,我在沉思,新的一年,是什么样的开始
新年即将来到,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世纪的脚步在缓缓前行,2010年,已变得触手可及,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一年,不一样的精神,不一样的世界。
新年要来到的,春节,也不远了,中华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马上就要到了。
我静静的等待,仿佛度日如年。
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飞跃,新年礼炮的打响,离我们,近了,近了……我期待着,期待新的一年更加美好,我也期盼着,期盼着新一年的祖国令我更加骄傲、自豪。
我静静的等待,等待着那神圣的一天,从新年礼炮打响的那一刻起,我,便长大了,想起那庄严的18岁成人宣誓,想起我将要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我,笑了……天,依然那么蓝,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想起那一刻,那神圣的一天,旧的一年的终点,也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新的期待,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新的梦想。
新年,我十分向往,新一年的生活在心中酝酿,为了新的一年努力,努力,让那梦想成为现实,为了新的明天,奋发图强。
新的奋斗,新的努力,新的一年,新的希望。
飞吧
实验
在这个少雪且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
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进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失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炎,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预期说看书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的关口。
泛泛的祝贺一下,说几句刺旧迎新的吉利语,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
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的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而恭维的掌声。
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
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戴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
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方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们奋斗过,进取过,成功过,也失败过。
我们的欢笑和失落,迷茫和困惑,都成了无比美好的回忆。
正如的诗中所说:“而那过去的,都会染上莫名的相思。
”不是吗
新年是时光的起点,元旦是时光的第一个里程碑。
这一天,我们更多的是才航向未来,那些就要完成的事业,即将到来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正在前方隐约向我们把手,以神秘的梦幻和五金的快乐“诱惑”着我们。
于是,我们心里又燃起了信心和希望;顾不得疲惫和伤痛,又要义无返顾地风雨兼程了新年总是在一年最冷的时候到来。
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是的,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待着我们去感受,去描绘,洒满阳光的湖畔早晨,落满花瓣的小径黄昏,还有青石小路上的烟雨蒙蒙,春风里一碧万顷的麦田…… 是的,尽管前行的道路依然坎坷,凛冽的寒风依然肆虐呼啸,但为了心中那曾经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为了那不灭的希冀和美丽的憧憬,我们还是向前,向前…… 站在新年这一雪白的起跑线上,向着明天,向着东方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白鸽,以怒放的百合花的心情,真诚的喊出来吧:“新的一年又到来了
”盼望新年 “新的一年”无论对小孩还是大人来说,都意义非凡。
除了代表新开始的字面含意之外,古今中外都一样的庆祝气氛,也让新年的感觉充满了喜悦、希望、期待、和终于能逃脱苦难的的心情,他给人一种一切都将会和现在“不同” 的期许,也让所有人愿意在给自己一次机会往前奋战
我也是这样,喜欢过年,喜欢迎接新年,喜欢让自己很有朝气的计划明年的事物。
我也自认是个很乖、有执行力、赶作梦、计划和安排的小孩,从小到大,除了学校交代要写“新年新希望”的寒假作文题目之外,每次到了新年,我还会按照母亲的要求立下很多目标、计划、一堆的自我期许、和写上一堆无聊的标语,希望来年这些梦想都能达成。
但一年复一年,我的希望都没有达成,我的梦想、计划都没有实现,我想要的没得到、我想作的没完成,然后,在每个年的年底,我都有种焦虑,而且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厉害,总认为自己很失败,什么都没作、什么都没完成、甚至,我逐渐懒得去想什么新希望,反正现在也中年了,钱、压力、发展,这些都是比梦更现实的问题,我甚至在想,等未来有小孩,我再教他“作梦”吧~ 由于课程的启发,近来我一直不断的以系统思考的方式质疑过往许多我不了解理由,却根深蒂固在执行、信任、甚至已经养成习惯的一些理念,尤其最近,年节压力再度让我,面对未来发展的质疑,让我持续在想一个问题,也许无聊,但对我来说有很多意义,那就是所谓的“新年新希望”。
我开始有一种感觉,我会拿迎接“新年”来逃避“今年”,我用许多“明年的计划”来抗衡现在不想完成“目前的责任”这种心情。
我得了健忘症,除了迎接新年,我似乎不打算回想,过往那一年我许过什么心愿,设下什么希望
有多少做到
有多少我早就遗忘
从十一月开始,我启动了自从PDA和笔记型电脑代替我的生活记录重点工具之后,就久未使用的六孔万用手册,在余留的纸张上,我看到了过往的自己和岁月的痕迹,在密密麻麻的字迹里,我找到自己刚准备要迎接中年时的力气,更让我惊讶的,过往的我,曾经不断的在分析自己。
于是,新年新希望我放在一边。
于是,我拿出库存的纸张开始今年的分析。
于是,我重新问自己过往设定出来一样的问题: 今年你作了什么丰功伟业
善用了哪些优势个性和能力
今年你创造了什么奇迹
让你开心、有自信
今年你挑战改变了多少事情
让你充满活力、让你能肯定自己
今年你作错了多少事情
如果再来一次,你要怎么解决问题
今年你有多少没完成的事情
为什么你不想面对这些梦想
是什么让你作不下去
我承认我有缺点,但是我想要让我的优点更优,让我的特质更特,让我的好处更好,让我的日子更棒
所以,今年的我,又设下了新的自我对谈方式,而当我努力的想出了某些心情之后,我感觉自己原来不是这样失败,我发现明年我应该还有很多梦想可以进行. 加油哟,我只能帮助你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