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宫殿的句子有什么
1、啊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
2、大殿的四周树参天,绿树成荫,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3、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
底下,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
深深宫邸,糜烂与纸醉金迷,将人性腐朽殆尽。
如今,我也将成为这莺莺切切中一人吧。
4、殿内金碧辉煌,金身大肚弥勒佛正在捧腹大笑,两边四大天王身躯魁伟,栩栩如生。
5、宫殿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6、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7、琥珀酒、碧玉觞、金足樽、翡翠盘,食如画、酒如泉,古琴涔涔、钟声叮咚。
大殿四周装饰着倒铃般的花朵,花萼洁白,骨瓷样泛出半透明的光泽,花瓣顶端是一圈深浅不一的淡紫色,似染似天成。
8、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9、接着凌月推开珊瑚长窗,窗外自有一座后园,遍种奇花异草,十分鲜艳好看,知是平时游赏之处。
更有花树十六株,株株挺拔俊秀,此时夏初,风动花落,千朵万朵,铺地数层,唯见后庭如雪初降,甚是清丽。
21、这些大殿的内柱都是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个柱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分外壮观。
22、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风雅涧’。
天阶夜色凉如水,窗内红烛摇曳,窗外细雨横斜,积水顺着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晕开一圈涟漪, 似叹息似挽留。
我熄了烛火,推开吱呀的窗,抱着膝盖坐在床沿,凝视窗外飘飞的雨丝。
23、只见寝殿内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
六尺宽的沉香木阔床边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坠云山幻海一般。
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
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
地铺白玉,内嵌金珠,凿地为莲,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堪比当年潘玉儿步步金莲之奢靡。
如此穷工极丽,凌月倒还是第一次见呢。
24、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25、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
描写宫殿的句子(写小说用的,金碧辉煌一些)
一弯新月划过精角楼,给内洒下一片朦胧昏光,故宫里显得神秘而安静。
远远,那一座座深红的宫殿像嵌在雪地上一样。
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
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那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
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在湛蓝的天空下,紫禁城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
描写古代皇宫盛宴的句子
1、啊
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2、宫殿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3、那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
4、大殿的四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5、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6、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
底下,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
深深宫邸,糜烂与纸醉金迷,将人性腐朽殆尽。
如今,我也将成为这莺莺切切中一人吧。
7、两旁灯火通明,正前方是一堵筑在水上的白墙,约两米高,上覆黑瓦,墙头砌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状,正中一个月洞红漆大门虚掩着,有琴音和着曲声隐约传来,门上黑色匾额上书“梨园”两个烫金大字。
8、远远望去,那一座座深红的宫殿像嵌在雪地上一样。
9、琉璃瓦的重檐屋顶,朱漆门,同台基,捆绑住了多少位历代君王。
引得王朝颠覆,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改为他姓。
10、琥珀酒、碧玉觞、金足樽、翡翠盘,食如画、酒如泉,古琴涔涔、钟声叮咚。
大殿四周装饰着倒铃般的花朵,花萼洁白,骨瓷样泛出半透明的光泽,花瓣顶端是一圈深浅不一的淡紫色,似染似天成。
11、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
12、云白光洁的大殿倒映着泪水般清澈的水晶珠光,空灵虚幻,美景如花隔云端,让人分辨不清何处是实景何处为倒影。
13、来到故宫,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两扇大红门,门顶上挂着一块牌子,四周镶着金边,上刻着两个醒目的金字“午门”。
14、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风雅涧’。
天阶夜色凉如水,窗内红烛摇曳,窗外细雨横斜,积水顺着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晕开一圈涟漪,似叹息似挽留。
我熄了烛火,推开吱呀的窗,抱着膝盖坐在床沿,凝视窗外飘飞的雨丝。
15、这里不仅宽阔,而且还很华丽,真可谓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殿的四角高高翘起,优美得像四只展翅欲飞的燕子。
16、水晶珠帘逶迤倾泻,帘后,有人披纱抚琴,指尖起落间琴音流淌,或虚或实,变化无常,似幽涧滴泉清冽空灵、玲珑剔透,而后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以顽强的生命力穿过层峦叠嶂、暗礁险滩,汇入波涛翻滚的江海,最终趋于平静,只余悠悠泛音,似鱼跃水面偶然溅起的浪花。
17、接着凌月推开珊瑚长窗,窗外自有一座后园,遍种奇花异草,十分鲜艳好看,知是平时游赏之处。
更有花树十六株,株株挺拔俊秀,此时夏初,风动花落,千朵万朵,铺地数层,唯见后庭如雪初降,甚是清丽。
18、细密如银毫的雨丝轻纱一般笼罩天地,一弯绿水似青罗玉带绕林而行,远山黛隐身姿影绰。
雨露拂吹着挺秀细长的凤尾竹,汇聚成珠,顺着幽雅别致的叶尾滑落而下,水晶断线一般,敲打在油纸伞上,时断时续,清越如仕女轻击编钟。
19、在湛蓝的天空下,紫禁城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
20、殿内金碧辉煌,金身大肚弥勒佛正在捧腹大笑,两边四大天王身躯魁伟,栩栩如生。
21、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22、这些大殿的内柱都是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个柱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分外壮观。
23、只见寝殿内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
六尺宽的沉香木阔床边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坠云山幻海一般。
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
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
地铺白玉,内嵌金珠,凿地为莲,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堪比当年潘玉儿步步金莲之奢靡。
如此穷工极丽,凌月倒还是第一次见呢。
24、一弯新月划过精致的角楼,给高墙内洒下一片朦胧昏黄的光,故宫里显得神秘而安静。
25、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怎样描写宫殿的辉煌
故宫 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宫为代表。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故宫周围是数米高的红色围墙,周长3400多米,墙外是护城河。
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
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些建筑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
故宫的后一部分——“内廷”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座落于拉萨市西城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海拔3767.19米,建于公元七世纪四十年代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总面积十三万平方米,分为红宫与白宫两大部分,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居住及政治活动场所,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及各类佛堂。
因为宫殿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现在宫殿内已经没有修行的喇嘛了,她完全是一座对外参观的宫殿,所有修行的喇嘛都在拉萨的其他三大寺院修内行。
参观布达拉宫我是怀着一种崇敬与虔诚的心情去的,在电视画面上总是看到她宏伟的身姿。
因为处于保护的目的限制参观的客流量,所以参观布达拉宫进入宫殿时是有时间限制的。
我们团的时间是定于早晨十一点半,但我们必须在十点钟到达,因为参观完宫殿后没有留影时间,所以给我们半小时留影。
由于到的时间较早,还可以看到宫殿前早晨出来转经与朝圣的人,几十米的道路上爬着一群虔诚的信徒,用最虔诚的磕长头方式祭拜着他们心中的圣宫与图腾。
宫殿内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一点不用过,几乎所有佛像及灵塔上都盖着黄金、白银与无数珍宝,更有甚着有些图腾竟然全部用黄金堆彻起来,无法用数量来计算宫殿内的珍宝数量,她在人们心中是那么的神圣与伟大,几乎承载着全部藏族同胞的精神与向往
墙面上绘制的壁画经历了千年依然色彩鲜明,亮丽绚美,整个宫殿是藏族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殿宇巍峨,金顶辉煌,集中体现藏族人民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上高度的成就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屋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网上很多,参考一下
故宫博物院(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整体感知 1.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由外入内,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二.文章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1-2段】概括说明故宫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
第二部分【3-15段】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
第三部分【16段】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三.语段精读 阅读课文5—8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段文字重点在介绍太和殿,请将这四个自然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5段:太和殿的布局和外观,6段:太和殿写内景,7段:三大殿的位置,8段:太和殿的用途。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显示皇威的地方,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全面最突出的体现了故宫本质的特征。
3、太和殿的主要的饰物是什么
为什么以它作主要的饰物
龙。
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第六段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
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找出方位词。
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从外到内(从中央到四周)介绍的,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5、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
为什么
不能。
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符合实际,去掉就不准确了。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事物
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描写,使说明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太和殿有更直观的了解。
1、说明顺序合理: 作者以南面的午门为中国,依次介绍了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御花园等主要建筑,出神武门至景山作结。
这样写,符合故宫建筑的本身序列。
作者沿着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从中间到两侧,有重点地逐层介绍。
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 全文的结构,有分有合。
文章的第2、20两个自然段,前后呼应地写了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
文章的主体部分,又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
“前朝”写台基一段,又是总写三大段,然后再分写。
写“内廷”时先写“后三宫”,再写东西六宫和御花园。
在分与合之间,过渡自然。
介绍“后三宫”后,又把“后三宫”和“前三殿”进行比较,总结说明了“后三宫”的建筑特点。
写东西六宫时,也是先概括介绍,再分开说明。
这样,有分有合,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读起来不感到单调乏味。
3、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全文以说明宫殿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说明历史沿革为辅;详写宫殿状貌,略写其中的文物;详写重点宫殿,略写其他宫殿;“前朝”详写太和殿,“内廷”详写养心殿。
在介绍这两座宫殿时,又各有侧重点:太和殿,着重介绍外观色彩的辉煌壮丽,内部装饰的庄严雄伟;养心殿,则着重介绍封建帝、后在这里进行的统治活动。
这样,使读者对故宫的全貌有所了解,对它的主要特征又能得深刻的印象。
4、说明方法恰当多样: 文章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的规模时,用了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在说明太和殿的规模时也用了具体数字。
在写“前朝”、“内廷”的建筑特点时,又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它们的异同。
在写御花园时,又和苏州园林作比较。
文中,还适当运用了比喻,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写“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贯东西”,写台基的排水管道,“下大雨的时候,水从龙头流出来,就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文中还把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比作傀儡。
5、说明中穿插描写、记叙、议论、抒情: 文章在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时,还适当地借助于描写。
对金銮殿的外貌和内部布置都作了生动的描绘。
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它的特征:太和殿的色彩突出了金黄(象征富贵)和大红(象征荣华),看上去富丽堂皇,衬上湛蓝的天,映着白玉石台基,真是鲜艳夺目,金碧辉煌,又照应了前面说的“形体壮丽”。
它的内部装饰,重点描绘了“龙”,写了色彩、姿态,等等。
全文以参观故宫博物院为线索,记下了所见所闻:“从天安门往里走,……”“过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等。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合在描写、议论和说明中,表明了自己的爱憎感情。
在写故宫的建筑结构时,流露出赞叹的感情:“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写慈禧的挥霍浪费时则饱含轻蔑的激情叙述、议论。
结尾回望故宫时,作者充满了赞美之情。
《故宫博物院》课文
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其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对长安想望的种种心情。
而以第一首为全诗纲领。
它的开头四句:“玉露雕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正和宋玉《九辩》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叹相同而沉深郁勃过之。
接着写诗人留滞峡中的凄紧情状。
而“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就已经隐约地说出对长安的想望。
第二首第三首虽然仍旧是写夔州景色。
而“每依北斗望京华”句已明白指出望京,可以说是为整组诗点出了主题。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也就是由望京所引起的对诗人自己身世遭遇的回忆和伤叹。
到了第四首就直接转入长安,是这组诗的大转捩。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等句,表明了对“安史之乱”后局势的无限感慨。
这以下数首都是着重对长安想望的描写。
诗人想望长安,当然首先要回忆起往年疏救房琯①这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
因为诗人在这次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打击是他生命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痕,所以在诗里用匡衡、刘向②自比,而发出了“功名薄”和“心事违”的感叹。
匡衡、刘向都是以直谏而遭到当时统治集团排斥,这里用来作譬是具有它的深刻意义的。
一提到长安,也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大唐的宫殿以及昆明池、曲江和渼陂诸名胜。
特别是曲江,它给予诗人的印象更其深刻难忘。
“花萼隔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把“通御气”和“入边愁”③联系起来说,这就可以想见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是多么深长
天宝祸乱的爆发不是没有原因的。
前人曾经认为杜甫的《秋兴八首》可以当得庾信的《哀江南赋》(王梦楼语)。
而其实,《秋兴》这组诗也正可以与屈原的《哀郢》相比拟。
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忧伤,确有其胎息相同之处。
无可讳言,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大都有一定程度的局限。
这在杜甫也不例外。
《秋兴八首》虽然描写的着重在当时政治中心的长安,显示了作者忧时伤乱的情绪,但是他的眼光总是超越不出那个腐朽的朝廷。
如第二首所提到的“画省④香炉违伏枕”,第五首所提到的“几回青琐⑤点朝班”,都表示着对自己的过去经历和现在的仕宦前途未能忘怀。
而“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⑥,更不免眷恋着那个封建统治者——皇帝的尊严形象,流露了思想的庸俗的一面。
这组诗从夔州写到长安,又从长安写到夔州,回环往复而章法井然。
从表面上看,每首诗都是独立的,而实际上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的确具有了前人所说的“脉络相承”,“首尾相应”等特点(陈子端语)。
作者善于把那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有约制性的格律形式里完美地艺术表现出来。
这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比较起来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
例如和杜甫齐名的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长于歌行而不长于律句,在他的现存诗集中,七言律则写得更少。
向来被人所传诵的《登凤凰台》这首七律,它的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和上下联平仄失黏,只能算是拗体,还不是七律的正格,未可与杜甫《秋兴》这些精深而又严整的律诗等量齐观。
其它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们所写的七律,也没有象杜甫《秋兴》这样精心独创的作品。
在《秋兴八首》里,也表现了作者艺术手法的多样化。
用《秋兴》作为诗题,原是要抒写一种凄怆悲凉的情绪的。
但作者却偏在对长安的回忆中运用了不少辉煌华美的句子来烘托这种情绪,迸射出了既沉郁而又绚烂的艺术色彩。
例如第五首的“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第六首的“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第八首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所描绘的长安景色,正和前面几首诗里所叙写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听猿实下三声泪”那种凄怆情景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杜甫另一首的《曲江对雨》里也有同样的描写手法,它用“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等华丽句子来反衬出曲江的凄清情景。
凡此,都显示了诗人在律句方面所独创的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此外,《秋兴八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句子的对仗上。
七律和五律一样,都是唐代的新体诗,有一定的格式。
它们当中的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需要讲究对仗。
开头两句和结尾二句则可以不拘。
而《秋兴八首》除了当中两联讲究对仗外,如第二首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第七首的“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就是连末尾两句也都用对仗作结。
又《秋兴》这组诗在当中两联的对仗上也还很有变化。
例如第一首颈联的“丛菊两开”和“孤舟一系”是顿句,而它们紧接着的三个字则是“他日泪”和“故园心”,这就使句子有了转折而增加了一层意思。
如第八首的“香稻啄馀”、“碧梧栖老”一联,是倒装句,意思是说香稻是鹦鹉啄馀之粒,碧梧是凤凰栖老之枝。
因为描写的主要是在香稻和碧梧,所以用了倒装的句法。
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这里还需要指出,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例在第五第六这一联运用转笔;《秋兴八首》对这方面也能突破格套。
这组诗除前面三首在第五第六两句运用转笔外,其余的几首都在末后两句才用了转笔。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八首,它描写渼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
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绝句中偶亦有之。
如李白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金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陆游的“细倾西国葡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都是仅在七言绝句的末句用转笔作结。
但是在律诗里则很少见。
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化。
他能周转驰骤于格律形式之中而不为格律形式所拘限,表现了七律创作的高度成就。
杜甫曾经说他自己:“晚节渐于诗律细”(《见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所谓“诗律细”,并不是专指雕章琢句的工巧,而是说诗律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烦绳削”的熟练境地。
《秋兴八首》就是“诗律细”的很好范例。
注释: ①房琯是唐肃宗时宰相。
至德初年,房琯率兵讨安禄山,战败,因受贬谪处分。
杜甫其时任左拾遗,上疏营救他,触犯了肃宗,下三司推问治罪。
赖宰相张镐辩解,始获赦免。
②匡衡、刘向、皆西汉时人。
③唐明皇和杨贵妃常从兴庆宫的夹城往曲江游玩,故云“通御气”。
天宝末,安禄山在东北起兵作乱,故云“入边愁”。
④画省,指尚书省。
⑤“青琐”,指宫门。
⑥圣颜,谓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