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先生,叫什么
1、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又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1869)中秀才。
2、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
3、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
寿镜吾塾师寿镜吾。
3、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三味的意思,按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后来的解释是: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况,持批判的态度。
4、这主要是对当时的教育方法而言的。
对寿镜吾先生在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
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
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
有些人把寿镜吾先生描写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实的。
5、寿镜吾先生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个比较好的老师。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美语句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写到了作者的老师文中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很死板,但却知识渊博,对学生也很仁慈,对工作很负责。
这可能是作者怀念的原因吧。
喜欢的原因:《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写出了百草园的乐趣无穷,写出了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形成强烈对比,但正是这种对比,写出作者还是喜欢三味书屋的。
请采纳~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
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
而当时的鲁迅之所以在文中写道:“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那是因为鲁迅所处的时代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孔子,批评复古。
他本人则是该运动的发起人和倡导者。
所以不拜孔子像就理所当然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段意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忆百草园的生活。
分四层。
一层(1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
二层(2段):写热天的时候百草园充满了无限趣味。
(百草园的美景)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以及“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慨。
(美女蛇的故事) 四层(7~8段):写冬天时在百草园中的雪地捕鸟时的乐趣。
(雪地捕鸟)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读书,回想自己在百草园所做的事情。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
三层(12~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到答案。
四层(17、18段):写偷偷到后花园去玩,后花园的乐趣。
五层(19~21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儿。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还有一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表现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入学读书的成长过程。
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在百草园中的游戏,那里快乐,满溢着生机与活力。
百草园,顾名思义,是个荒凉的地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刻画了百草园的形象。
然而作者又写到“那里却是我的乐园”,从荒凉的地方变成乐园,其间充满童趣,孩子们最大的特点便是好奇,昆虫的叫声引起了他们兴趣,冬天捕鸟更是反映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
在作者笔下,百草园俨然就是一个无拘无束,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可以尽情欢笑,任意妄为的儿童乐园。
第二部分写长大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中间还有巧妙的过渡。
作者逼真地描绘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学生进学前先向孔夫子牌位行礼,而后向先生行礼,平时只有读书,别的事是不可以过问的。
书屋里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惩罚。
总之,三味书屋是与百草园截然不同的,那里充满束缚。
不过作者随后也写到书屋后的小园,孩子们经常跑到那里玩耍,流露出孩子们的天性 主题思想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形成鲜明对比,百草园无拘无束,充满乐趣;三味书屋却到处是束缚,还有很多惩罚。
虽然三味书屋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私塾,但是作者的本意却不是来批判它,通过描写先生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先生的描述是和蔼的,通常也只是“瞪几眼”,罚跪并不常用。
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看出本文的意图,描绘了作者从“乐园”到“被称为最严厉的私塾”的心理变化。
最好加多一点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触觉的是哪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光滑的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