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城 是沈从文什么时候写的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很急 啊 越详细越好
1、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冠《蝶恋花》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 3、深知身在情长在。
——《暮秋独游曲江》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7、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木兰花》 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 9、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文廷式《蝶恋花》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李商隐《无题》 1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13、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鹧鸪天》 14、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15、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虞美人》 1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诉衷情》 1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旧题苏武诗》 18、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 1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 20、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1、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张可久《塞鸿秋》 2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江陵愁望有》 2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2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5、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
——《山亭柳》 26、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2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欧阳修《玉楼春》 2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八六子》 30、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赞美“土家族”诗句有哪些
1、城》写作背景《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沈从文爱业双丰收的季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
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2、出处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3、主题思想《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4、《边城》对后世的影响(1)《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2)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中秋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重阳节:<>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宵节《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