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信阳的古诗词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信阳知州张钺有感于信阳风光之美,挥毫写下了八首诗:《贤岭松风》、《浉河泛月》、《申塔朝晖》、《奎楼晚照》、《龙潭瀑布》、《雷沼喷云》、《龟山晴雪》、《长台古渡》。
从此这八首诗描绘的风景就成了“信阳八景”。
《贤岭松风》 昔贤高隐处,遗岭檀清幽。
松密烟速望,风翻翠欲流。
梵间多宝刹,坐爱满林秋。
疑是蓬莱境,申南作胜游。
《申塔朝晖》 何代留孤塔,千霄不记层。
葱葱佳气合,蔼蔼曙光凝。
玉树风堪倚,金茎露可承。
此邦多彩笔,特立看飞腾。
《奎楼晚照》 檐牙高百尺,胜致晚偏稠,飞霭碧连栋,斜阳红半楼 《龙潭瀑布》 立马层崖下,凌虚瀑布来。
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
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
缘知龙伯戏,击水不能回。
《雷沼喷云》 鸿钧通窍处,雷沼在山巅。
薄霭初浮水,浓云已布天。
篆丝重叠吐,簇练立空悬。
散作崇朝雨,满山溉茶园。
《龟山晴雪》 玉屑朝初霁,龟山近可寻。
微青依浅濑,积素入空林。
气与初阳动,尘无一点侵。
祗应雪片石,把易契天心。
《长台古渡》 临淮呼野渡,桐柏发源长。
涨急篙能没,波平苇可航。
烟光通夹岸,云影泛中央。
四牡津常问,溯洄意不忘。
为什么信阳人不会说所谓的河南话
1.历史。
信阳在古代是楚国的领土,吴王攻陷楚国都城,楚王逃到,并为都;在中国南北时期,信阳与寿县,亳州等城市同为南国的四大重镇,南国军队以此为要塞抵御北方的进攻。
而河南则是典型的北方地区,信阳属于河南,缺乏历史归属感。
\\r2.地理。
河南属于北方地区,降雨少,地表缺水,作物以旱地作物为主。
而信阳属于南方地区(信阳人大都这样认为),降雨充沛,河流众多,池塘湖泊密集,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当然也种植小麦和花生,但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也同样种植小麦。
问题是,水稻是信阳的主要作物,而河南其他地区则以小麦为主。
河南大部分地区缺水,地下水被广泛开采,而信阳的地下水开采程度却非常低。
\\r3.语言。
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方言是中原官话,这种方言内部分歧比较小,从郑州到驻马店,口音基本类似,而信阳方言则分明和河南其他地区的方言有很大的区别,例如,河南人说你干啥,而信阳人说恩搞末斯,河南人说知道,而信阳人说晓得倒是湖北方言与信阳方言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词汇上。
武汉及其以北一带的人和我用方言交流几乎没有障碍,只是音调上有所区别,而他们也经常问我是不是河南人;我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信阳老乡刚来报到时,竟然把一个说方言的十堰人误以为是自己的老乡;我在武汉和河南老乡说话,则不得不用普通话,感觉很别扭。
我在郑州的一位朋友倒是经常因为方言被同事取笑,因为他身为河南人却不会说河南话
\\r4.习俗。
我们主要是以米为主,在信阳,有很多人都吃不惯面食,而我也记得在信阳上学的时候,吃馒头用的时间是吃米饭的两倍,因为我咽不下。
一位河南老乡说,他特别喜欢吃面时那种粘粘的,甜甜的感觉,却不喜欢米的那种糙糙的,硬硬的感觉;我倒是觉得面粘得我舌头转斗转不动,哪里还有滋味可言
老家的一个邻居请来了郑州的汤圆师傅,结果这个师傅住了不到两星期,就回去了,他受不了一天三顿的米饭
\\r5.郑州作为河南的中心城市,对信阳的辐射影响很弱(当然,不包括政治影响)。
形容大别山的句子
你仰天长啸 如奔马屹立入云的山巅 那样挺拔 那样庄严 一座座不屈的山峰 像大鹏展翅飞旋 一首首不朽的诗篇 镌刻在入云的山岩 一棵棵树苗在风雨中长大
有什么描写茶样子的句子
(颜色,形态等)
美丽的 我们美景有很多,,、、 可是我最喜欢的是,它的景色非常迷人。
在一个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的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四扇朱红色的大门,它像母亲张开怀抱,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
四周耸立着高楼大厦,像巨人一样保护着百花园。
一条条干净宽广的柏油马路,车辆川流不息。
走进百花园,先看见的就是一大片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开放的菊花,有的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像小女孩穿的黄纱裙。
花瓣层层叠叠,姿态万千。
旁边就是,一颗颗小小黄黄的花朵像天上的小星星,微风吹过,阵阵浓浓的香气沁人心脾,猛吸一口气,顿时神清气爽的,很舒服。
一边还有许多,颜色各异的,好像在开一场比美大赛。
绿茵茵的草地像大地妈妈织的绿色毛毯。
远处一棵棵挺拔苍翠,郁郁葱葱的大叔,好像站岗的士兵似的。
这期间我还听到虫鸣鸟叫声,好像蚂蚱在弹琴,小鸟在唱歌,蝴蝶在伴舞似的,小昆虫们好像在开一场热闹的舞会,热闹极了! 不知不觉,我和妈妈就走出了百花园,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来参观百花园。
风一吹,花草摇头晃脑的,好像在给我说: 再见 ,有趣极了! 啊!百花园真美啊!我深深的被这美景给迷住了,真让人流连忘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