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诗经中唯美句子,出处及解释,谢谢
诗经中唯美句子: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译: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
3、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诗经·唐风·绸缪》 译: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木瓜》 译: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译: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提意见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意见的人即使没有那些缺点,也应当引以为戒。
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尊严,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 译: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
1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译: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
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
1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 译: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1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
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1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译:一天不见她,如同三秋长。
1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1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译: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16、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邶风·柏舟》 译:心上烦恼洗不净,好像一堆脏衣裳。
手按胸膛细细想,怎得高飞展翅膀。
17、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 译:我心不比那方石,不能挪动又转移。
我心不比芦苇席,不能随手便卷起。
1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 译: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
19、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豳风·七月》 译: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2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译: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丘陵。
2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译:有人赠我一只桃,回报他用一只李。
2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译: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诗经中用于勉励学习的诗句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谁有《诗经》的读书心得体会不少于2000字的,急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在孔子时称为“诗”或是“诗三百”;到了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将孔子整理过的书称为“经”,才确定《诗经》的名称。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所以历代的读书人重视这部著作,也从此书中获益不少,在他们的文章中也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句子。
《左传》引诗的百分之九十五都见于《诗经》。
郑樵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古人所谓“风”,即指声调而言。
《郑风》就是郑国的调儿,《齐风》就是齐国的调儿,都是用地方乐调歌唱的诗歌。
如同现在的昆曲、绍兴调一样。
十五国风,就是十五种不同地方的乐调。
《诗经》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内容上的丰富,还有艺术手法的灿烂。
经前人总结的常用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也就是说,赋就叙述和描写,它是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诗经》运用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全诗均用赋体的,有全诗均用设问叙述的,用在诗的章首起兴,下皆叙述的等等。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其实就是比喻。
兴是启发,也称起兴。
它是诗人先见一种景物,触动了他心中的潜伏的本事和思想感情而发出的歌唱,又称“发端”。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细读这八十首《诗经》中的精华,我仿佛看到了众多诗体的祖先藏匿其中。
《诗经》对后世的诗作和诗人影响极大。
如《邶风》中的《击鼓》末二章表现的情境,有人尊这首诗为“征戍诗之祖”。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有人说,《诗经》诸体皆备,《邶风》中的《新台》,开我国讽刺诗的先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鄘风》中的《君子偕老》,用丽辞写丑行的艺术手法影响到杜甫,杜甫的《丽人行》的命笔用意与这首诗相仿。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鄘风》中的《载驰》据说是许穆夫人所作,可称作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女诗人。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悲而不怒,哀而不伤,有着英迈壮怀的爱国气概。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渊源,《卫风》中的《氓》可为一例。
《王风》中的《黍离》已成为后世文人感慨亡国,触景生情时常用的典故。
《大叔于田》以铺叙的手法,对后世辞赋的影响很大。
苏轼诗词中的“今夕是何年”竟然出自《绸缪》。
《葛生》可称作是悼亡诗之祖。
《蒹葭》一诗的风格超逸潇洒,台湾作家琼瑶爱极了,《在水一方》来源于此。
《采薇》以乐景与哀,以哀景写乐,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北山》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生民》将传说与历史事实结合在一起,加以文学的描绘,生动有趣。
好诗得反复读,我只是粗枝大叶地浏览了一番,本次心得也是东拼西凑而来,根本没有新意。
书常读常新,我想第二遍读《诗经》会有不样的体会。
关于读书的诗经名句
1溥斯害矣,职兄斯弘,我躬。
——《诗经·雅雅·荡之什旻》2“天方荐瘥,丧乱弘—《诗·小雅·节南山》3果臝(luǒ)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xiāo shāo)在户——《诗经·豳风.东山》4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
豳(音bīn)风。
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