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傣族的词语
喜庆热闹 摇曳多紫 开放,豪情,大方 孔雀之乡 绚丽多姿
关于傣族的饮食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为主食。
副食大多爱吃酸味和水产。
傣族还喜欢饮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爱的饮料。
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酿制。
傣族还是喜欢吃竹筒板。
竹筒饭的做法是:用一节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装米。
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陆稻香米或紫米。
米洗干净泡水后,既可直接装入竹筒再用槛叶半竹筒口塞紧,也可用 叶把洗干净的米包起来再装入竹筒。
装好以后,放在温火上烧烤,待竹筒表面层烧焦后饭也熟了,剖开后就是香喷喷的竹筒饭。
这种竹筒饭,有着特殊的清香味,素称傣家的风味佳肴。
是过节或待客的上等主食。
另外,傣族还喜欢吃米线、酸笋、酸菜、鱼类、青苔、蛙类、竹蛆、沙蛆、蜂蛹、酸蚂蚁等。
饭后,傣族喜欢嚼槟榔。
许多老年人因长期嚼槟榔,嘴唇、牙齿尽染成殷红色。
史书上说的“赤口濮”,一般就是指此而言。
槟榔是一种有消健胃功能的中药,是傣家的常用食品。
也是待客不可缺少的礼物。
傣族的服装,饮食,习俗是什么
傣族服饰特点: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嫩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
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
傣族饮食习惯: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傣族的风俗习惯: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等等。
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
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
傣族最有名的三个字的美食
脾 傣家名菜。
牛撒脾的汤是绿的,菜是,既有苦味又有清既有肉鲜,又有蔬菜的清淡。
牛撒脾以牛苦肠为原料,加上鲜牛肉或猪肉,鲜嫩蔬菜、葱、姜、蒜、小米椒及其它调味品。
制作时,与切好的鲜肉、蔬菜、作料先后放入锅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