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用“√”标出括号中最确切的一个解释。
1.哦,我
你好
如:【词】弯弯曲曲 杂草丛生 聚精会神模模糊糊 以防万一 兴致勃勃 断断续续【句】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形容歌曲很好听的成语
1、游鱼出听:形容音妙。
2、余音缭绕:优美动音乐长久地回荡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3、丝竹管弦: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
也指音乐。
4、甘酒嗜音:甘:嗜好。
嗜好喝酒和音乐。
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5、郑卫之曲: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6、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7、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
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8、钟鼓之乐:钟鼓;钟与鼓,乐器。
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9、弦而鼓之:弦:琴弦,装上弦;鼓:弹。
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10、肉竹嘈杂:竹:管乐;肉竹:泛指音乐;嘈杂:声音喧闹,杂乱。
形容音乐杂乱无章。
11、千部一腔:部:唐代管音乐的机构,按所管音乐的性质,区分为若干部。
演奏的都是一个声调。
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1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3、驷马仰秣: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14、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15、丝竹八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
指音乐。
16、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17、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18、袅袅不绝:袅袅:声音宛转悠扬。
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19、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
用以称流俗的音乐。
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
下里,乡里。
②泛指粗俗的。
20、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21、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
指人擅长音乐。
22、戛釜撞翁: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
敲打锅子,碰撞陶器。
比喻粗俗的音乐。
23、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
()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24、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
指在街头行乞。
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25、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26、乐以道和:乐:音乐。
音乐能够表现中和之气。
27、靡靡之乐: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28、妖歌曼舞:曼:柔和。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29、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30、吹竹调丝: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
指管弦乐合奏。
泛指音乐活动。
31、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32、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
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33、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34、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
指古代音律。
后也泛指音乐。
35、丝竹陶写: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
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36、郑声乱雅:郑声:郑国的音乐。
郑国靡乱的音乐扰乱了优雅的音乐。
比喻邪扰乱了正。
37、乱世之音:指扰乱世道和人心的音乐。
38、朱弦玉磬:弦:乐器上的丝弦;磬:一种打击乐器。
借指用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
39、独自乐乐:乐乐:欣赏音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
比喻自己享乐必然导致脱离群众。
40、干酒嗜音:甘:喜好;嗜:嗜好。
沉溺在喝酒和听音乐之中。
形容享乐腐化。
41、一倡三叹: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
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
倡,亦作“唱”。
42、知音识曲:指通晓音乐。
43、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44、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
45、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
喧阗:声音大。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46、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
一片和谐的音乐声。
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47、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48、引商刻羽: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
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49、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50、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51、举酒作乐:举:举办;乐:音乐。
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52、囚拧浚好音:囚牛:胡琴头上所刻的兽。
刻在胡琴头上的兽,表现出一副喜爱音乐的样子。
比喻冒充内行。
53、洪钟大吕:大吕:阳律中排第四。
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54、初试啼声:本指初生婴儿啼声宏大,将来一定不凡。
后也比喻音乐会歌唱者初次登台。
55、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
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
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56、大乐必易:指最美妙的音乐一定简单,雅俗共赏。
57、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58、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59、引商刻角: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同“引商刻羽”。
60、轻歌妙舞: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61、钟鼓之色: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62、知音谙吕:吕: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此处泛指音乐。
指深通乐律。
63、箫韶九成: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
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64、桑间濮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
①古指淫靡的音乐②后也指男女幽会。
65、五音不全:五音: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
指人缺乏音乐细胞。
66、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67、丝竹之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
指音乐的声音。
68、靡靡之声: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同“靡靡之音”。
69、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70、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71、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
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72、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同“桑间濮上①”。
73、肠回气荡:回:曲折,迂回;荡:摇荡。
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74、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
余音:不绝之音。
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同“余音袅袅”。
75、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76、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77、音与政通:音:音乐;政:政治。
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
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78、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79、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
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80、钟仪楚奏:仲仪:春秋时楚国乐官。
钟仪奏楚国的音乐。
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求夸人唱歌唱得好的经典语句,要搞笑夸张哦
1、歌声像一条柔软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
2、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
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4、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6、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7、孔子闻 《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8、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9、男生:他用低沉的歌声唱出了春秋的美妙,夏冬的难忘。
形容唱歌好听的句子10、女生:她那宛如夜莺般的歌声,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幻想空间,让人们甘愿在她的歌声里流连,沉沦。
11、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婉转悠扬、清脆悦耳.12、他的歌声是那样的清润甘甜,像一股泉水中叮咚叮咚流淌滋润在你的心田.13、那激昂豪迈、催人奋进的乐章仍在耳边回荡,久久不能挥去.……14、那清脆的歌声,好似山谷中黄鹂的鸣叫,婉转动听,让人沉醉其中。
15、优美的歌声在教堂内缓缓回荡。
描写唱歌好听的句子。
16、这首歌,优美的旋律,华彩的前奏,丰满的和声,倏然间深深抓住了我的心。
17、你在我眼中最迷人,你歌在我耳畔最动听。
18、你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赞不绝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闻。
形容唱歌好听的句子19、绕梁三日,余音不绝!20、一首好歌,往往可以唱得人泪雨纷飞,唱得人如痴如醉,唱得人激情澎湃,唱得人热血沸腾。
21、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联唱,轮唱,使你辨不清头尾,摸不到边际。
那才叫尽情的歌唱哩!22、这首歌,优美的旋律,华彩的前奏,丰满的和声,倏然间深深抓住了我的心。
23、在爱情的码头,我燃烧我的船,怕夜黑时候,你疏忽错过,我焚心等候。
16、优美的歌声在教堂内缓缓回荡。
形容歌声好听的句子。
17、歌声悠扬如清晨带着微点露珠的樟树叶。
18、你在我眼中最迷人,你歌在我耳畔最动听。
19、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
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
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20、犹如百灵鸟的歌声一般动听。
21、霎那间,我的心也随着那歌声一齐起伏,歌曲似乎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振,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
22、歌声拖得很长很长,因此能听得很远很远。
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3、声音好听到让人不敢相信人间有这么好听有声音,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24、觉得他唱歌很大气,音调从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绕梁三日,还有人唱得出这样的境界吗?25、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联唱,轮唱,使你辨不清头尾,摸不到边际。
那才叫尽情的歌唱哩!形容唱歌好听的句子26、一首好歌,往往可以唱得人泪雨纷飞,唱得人如痴如醉,唱得人激情澎湃,唱得人热血沸腾。
27、歌声悠扬如清晨带着微点露珠的樟树叶。
你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赞不绝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闻。
28、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描写唱歌好听的句子。
29、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夜莺的歌声的资料谁有?急用!!!!!
首先,课文开头在写到德国法西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时,“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这里的“歌声”是小男孩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接着,在小男孩给敌人带路时,他“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似乎把身边的军官给忘了,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游击队巧送情报,为后面把敌人领入埋伏圈作伏笔。
在小男孩把敌人引到树林深处,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继而“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游击队员们知道其中的意思。
于是,游击队员向德国兵开火,不多时,全部歼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这里表现出小男孩为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领进埋伏圈,突出了他机智勇敢的精神。
最后,小男孩完成了任务,又坐在河边执行新的任务,“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生动地表现出他胜利后的喜悦。
回答者:78610114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5-23 20:00选我吧 不要浪费悬赏分
语文主谓宾的划分练习
划分句子成分一、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二、句子成分说明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
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区分参考: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
例如:(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
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
例如:(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
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
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
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
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
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
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
如: 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
“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
例如:(1)吃个西瓜。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
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
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
他摘下眼镜。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
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三、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句子成分划分口诀(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二)看全句、抓中心,缩句先找主谓宾。
主干原句有歧义,恰当带上状补定。
谓语前有状形容,定语修饰主和宾。
“的”“地”“得”要分清,定状补、它标明。
划分句子的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四、(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
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主语) (谓语)( 宾语)例: 杨亚 ‖ 写 字主 谓 宾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②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 语 ) (谓语、宾语)例: 猫 ‖捉 鱼主 谓 宾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主 谓 宾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主 谓 宾(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
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示例及练习部分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形容女人声音好听的词语
燕语,娇翠欲滴,余音绕梁,珠圆玉润,字正腔圆,顿挫,娓娓动听,悠扬婉转,细语,吴侬软语,掷地有声,洋洋盈耳,莺声婉转,黄莺出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绘声绘色,含娇细语,莺声出啭,娇音萦萦,沉鱼出听,蚀骨销魂,余音袅袅
森林里开音乐会,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写个故事
音乐会的傍晚,才下过阵雨.空气中充满了和青草的芳香.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就在今晚隆重举行.动物们都聚集在半山腰的自由湖畔,低声的窃窃私语,焦急而兴奋的等主持人鹦鹉宣布音乐会的开始.湖畔的草地上,音乐家们正忙着检查自己的乐器.啄木鸟用它长长的嘴东敲敲,西敲敲它那用枯木做的木琴,边侧耳听音准不准.猴子怀抱吉他弹起自己最喜欢的乐曲,弹到欢快的地方,情不自禁跳起舞来.长笛手熊猫盼盼为了音乐会加紧排练,好几天没睡好,那黑眼圈更大了.这会儿,正闭目养神呢.还是黑熊大头最轻松,瞧,他又吃上了!不过也难怪,不吃饱,他的肚子待会怎么能拍出浑厚的响声呢!草丛里的蟋蟀们举起弓,一阵悠扬的乐声响起,音乐会正式拉开序幕.萤火虫们聚成五彩的光团漂在舞台上空,把气氛烘托的更浪漫.演出开始了,首先登场表演的是大公鸡.只见他头戴一顶小红帽,身披一件锦衣,脚穿一双金黄色的竹叶鞋,昂着头,挺着胸,迈着小台步走向舞台.他深深地向观众行了一个礼,微笑着把目光投射到每个观众身上,然后清了清嗓子,“喔喔喔”地唱了起来,一边唱一边用翅膀不停地打着节拍,歌声好像告诉人们:他经过老马的教育,从此再也不说自己多美丽,每天早早起,为人们打鸣做好事……歌声婉转动听,在夜空中回荡,好像给迷人的夏夜,宁静的森林又增添了色彩.成千上万的观众都被他那金嗓子陶醉了,剧场中不停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八哥鸟、鹦鹉等观众大声地叫着:“美丽的公鸡唱得好.”大公鸡听到观众的喝彩声,心里甜滋滋的,高兴极了.接下来是小花猫表演,他穿着几道黄色、白色和黑色交错的条纹衣服,手拿闪光的大喇叭,他满面春风,风姿翩翩,大步流星地走向舞台.走到舞台正中,向四周的观众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说:“喵,各位观众,各位来宾,今天我用喇叭为大家演奏《地里不能种鱼》的歌曲.”说完他举起大喇叭,放在嘴边,抿着嘴,吸足了气,使劲一吹,那喇叭“哒哒嘀嘀哒哒”地响了起来.小猫吹得两腮鼓鼓的,尾巴竖了起来,胡子一翘一翘的.那清脆、动听的喇叭声打破了夜空.观众猫头鹰、夜莺等都为他喝彩称绝,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小花猫看见观众们那么喜欢自己的节目,高兴得手舞足蹈,连声说:”后面上台表演的还有小白兔吹笛,小猪打鼓,猴子拉风琴等好多精彩的节目,每个节目都很有趣.音乐会结束了,演员们合奏了《送宾曲》,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观众,悠扬的乐曲声在森林里久久飘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