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今天你参加高考迟到了,你会不会参加明天的高考
最近,我看了一档节目,看完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一对住在深山中的出生时间只差一分钟的孪生兄弟,父母早亡,兄弟俩由多病爷爷照顾。
先出生的哥哥自觉理所应当担起家中的责任,而迟到了一分钟出生的弟弟,则理所当然的得到家人更多的照顾。
家中贫寒,只能够供一个人上学,哥哥义不容辞地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
然而,迟到一分钟带给弟弟的好处和幸运远远不及这些。
高考迟到
为了公平公正,不应该通融
除非在场所有的考生、监考老师、校长都同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应该理解
在法律里没有通融二字。
关于高考迟到一分钟,该不该通融的时评
高考差点迟到,打一成语
姗姗来迟shān shān lái chí【解释】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
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结构】偏正式。
【用法】表示迟到的用语。
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姗;不能读作“cè”。
【辨形】姗;不能写作“跚”。
【近义词】缓不济急、蜗行牛步【反义词】争先恐后【例句】在天桥下他等了足足一个半小时;而~的她竟无一句抱歉的话;他真想一走了之。
关于高考迟到一分钟,该不该通融的时评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通融 既然知道高考对于每个人都是人生大事,那么就应该考虑到之前所能发生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规则之所以成为规则就是要遵守
时评类作文 近年来,全国许多高考学生因迟到而被取消考试资格
2015年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天津卷的“我说90后”,2015年全国卷的“浅阅读”,2015年全国卷的“中国崛起”、辽宁卷的“高晓松醉驾案”等试题均属“时评类”作文题,赢得了全国师生及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因此这类作文题有逐年增加之趋势【题型宝典】“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特殊议论文。
时评类作文题主要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就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抒发真情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类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可分为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及争议性的材料。
下面针对不同材料介绍基本写作思路。
正面材料【经典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牛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材料为正面材料,可当成一般议论文来写.写作思路基本可归纳如下: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引材料)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观点。
(提观点)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
提醒: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联系现实论证)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总结全文)就此思路可列出如下写作提纲:“引”——看到建筑工地上悬挂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赞叹之情。
(亮观点)“议”——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分析材料)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人们当前的工作与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深远的意义。
(稍作拓宽,为下文联系实际张本)“联”——其实,何止建筑要质量,教育更要讲究质量。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质量第一。
(联系老师、学生、学校实际来谈)“结”——培育人才是国家之根本,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才,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
只有育人育本,讲求质量,社会主义大厦才能永远高高屹立。
(小结全篇,干脆而不离题;照应材料,简洁而不重复)反面材料【经典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据《重庆晨报》2015年3月12日报道,家住河北的刘喜梅女士3年10次来重庆,目的只有一个——劝儿子回河北老家,到国企端个“铁饭碗”。
(高考作文)27岁的儿子冉杰希(化名)在母亲的“折腾”下,多次逃避,女友分了、工作辞了、手机关了,想法只有一个——按自己的方式活……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折腾”一词来看,母亲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故为反面材料,可采用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来行文:第一步,开篇引用报刊的新闻报道。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之时评类作文题应对技法高考作文--高考作文之时评类作文题应对技法。
(略写)第二步,对报道进行简要解析,作为过渡。
(略写)第三步,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剖析“母亲”做法之错误。
(详写)第四步,联系社会上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
(详写)第五步,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详写)此论证结构,前三步为“破”,后两步为“立”,以此结构可进行以下解读:“破”——谈论“他进国企好,还是留在重庆好”,其实未必与“他”有关,我们只是把自己代入那种情境中在做选择。
而真正的“他”怎么想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人的快乐,并非只取决于安稳、收入、亲情……选择也可以让人快乐。
有选择,才有自信,才能活得精神。
“立”——未经省察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不能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作出决定,那么即便在别人安排下顺利地生活,也会感觉活得没劲。
所以有时候,孩子的不顺从不是反对家长安排的路,而是反对安排本身。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不必为不能成为父母的附属品而内疚。
当然父母也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别把一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2015年杨元元考上大学后,杨元元的母亲就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住杨元元的宿舍,吃杨元元的食堂餐,控制杨元元的一切活动。
杨元元成了无法按自我意识行事的躯壳,最终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小鸟在笼子里,有吃有喝,不用担心风吹雨淋,但依然渴望天空。
人何尝不是如此
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孩子一生负责
争议性材料
为什么高考那么多人迟到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总有另类的人,举个例子,有次下午高考英语,2点30分进场,2点45截止,班主任为了防止迟到特意要求自己班的学生1点到校,由自己亲自带领大家前往考场以防意外,就偏偏有个娃说,他要睡午觉,班主任就告诉他可以来学校趴会,这娃非要回家睡,好吧,结果这娃没算好时间,1点45分出门还是迟到了,2点46到达考场,然后OVER了。
所以为什么高考那么多人迟到
基本都是自己作死,再加上运气不好碰到小概率的意外事件,导致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