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奋的句子
主要有: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莹,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 这个端午节受了很多关于勤奋学习的教育,比如百家讲坛的〈三字经〉,解释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莹,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的典故。
头悬梁,锥刺股 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
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
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
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是洛阳人。
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
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
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
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
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
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
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
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
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
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囊萤映雪 “囊萤”是说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
于是抓来萤火虫放在口袋里借光的故事。
“映雪”指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借着这大雪微光看书的故事。
“负薪”是说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挂角”说的是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