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表达时间流逝的句子有哪些
一日三秋、稍纵即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
一、一日三秋【解释】:三秋:三个季度。
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
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
形容思念殷切。
【出自】:《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形容思念殷切【近义词】一日三岁、寸阴若岁、一日三月【反义词】一刻千金二、稍纵即逝【解释】:纵:放;逝:消失。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自】机会稍纵即逝。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四回【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时间或时机【近义词】电光石火、转瞬即逝、稍纵则逝、昙花一现、曾几何时、光阴似箭【反义词】天长地久、遥遥无期、千载一时、旷日持久、天长日久、地久天长三、光阴似箭【解释】:光阴:时间。
时间如箭,迅速流逝。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自】: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半年有余。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形容时间过得极快【近义词】似水流年、岁月如流、稍纵即逝、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寒来暑往、度日如年、似水年华、韶光似箭、尺璧寸阴、光阴如箭【反义词】度日如年、老牛破车四、日月如梭【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
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出自】:我想这光阴似水,日月如梭。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近义词】似水流年、岁月如流、白驹过隙、寒来暑往、似水年华、乌飞兔走、光阴似箭、尺璧寸阴【反义词】度日如年、老牛破车五、白驹过隙【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时光飞快流逝【近义词】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石火电光、驷之过隙【反义词】度日如年
诗经、描写山水、描写送别的诗句,主持人串词
由于你问题提的很模糊,所以我只能分类回答你 描写山水的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描写水的诗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描写送别的诗句 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唐】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陈章甫【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江南曲四首这首诗写的景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江 南 曲 四 首 第一首: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第二首: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第三首: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第四首: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
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第一首诗(绿江深见底)勾画江南水乡人民不畏风浪、勇敢豪迈的性格和气魄。
首句“绿江深见底”,描绘江水碧绿,又非常清澈,尽管水很深,却能一望见底。
诗人以朴素、简洁的语言画出一条清江,足已使人想象江南水乡风光的明媚秀丽。
这句诗以赞叹的口吻写出,表现了水乡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够看见绿江的底,可见,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
因此这句诗已为下一句描写江上风浪反衬了一笔。
次句“高浪直翻空”,表现江上风狂浪猛的情景。
五个字有几个层次,无一字虚设。
“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波浪,而是很高的浪头。
“直”字活画出高浪陡然掀起,直冲云天之势。
“翻空”,进一步渲染浪涛之猛烈,而且是无数的高浪飞涌起来,拍击天空,简直要将天空掀翻击倒。
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风”,但从翻空的高浪中可以看到“风”的形象,感受到它的气势,并听到它咆哮的声音。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口气轻松、平易,但份量很重。
十个字非常有力地表现了水乡人民藐视风浪、无所畏惧的勇气和魄力,他们敢于驾一叶轻舟,在大风大浪中恣意遨游。
一般来说,表现雄强的力,需要用悍峭、豪放的笔墨。
但有时候,轻淡的语言和从容的语调,更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储光羲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可以给读者以启发。
第二首诗(逐流牵荇叶)表现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的行动细节,表现他们爱情的欢乐、热烈和深挚。
前二句,描叙一对青年情侣合乘一叶小舟,在河上快乐地遨游。
他们时而飞快地划动船桨,追逐着流水;时而把船摇到铺满荇菜的水段,高高兴兴地牵动、采摘鲜嫩的荇叶;一瞬之间,他们又沿着曲折的河岸,把小船划进芦苇深处,攀摘那青青的芦苗。
“逐流水”、“牵荇叶”、“摘芦苗”,这一连串的行动,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一对热恋的情侣欢乐、幸福的情态。
诗人没有静止地描写环境,而是巧妙地通过情侣的活动自然地引出水乡的风物。
这荇菜飘浮、芦苇轻拂的水乡风物,又为情侣谈情说爱制造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环境气氛。
“牵荇叶”这个细节,还具有暗示青年男女欢爱的妙用。
《诗经》中的《关睢》这首描写爱情的著名诗篇,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诗句,通过采荇菜表现爱情。
所以,“牵荇叶”这一笔既是实写水乡风物,也有隐喻、象征的意义。
三、四句,以人物的行动揭示他们的热恋之情。
沉浸在欢乐爱情中的恋人,忽然看见江面上游来一对相互追逐的鸳鸯。
这对鸳鸯于是成了他们爱情的象征。
他们不愿意任何人打扰自己的恋爱,自己当然也不愿意将这一对鸳鸯惊散。
因此,他们怀着爱怜、欣喜的感情,轻轻地划动船桨,悄悄地离开了。
这一个细节非常富于情趣,它含蓄婉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人对美好爱情的珍惜,表达了他们深沉的爱。
总起来说,储光羲的《江南曲》,语句清新平易,质朴自然,而情真意蕴,富于浓郁的民歌风味。
在他的数量众多的田园诗中,这组诗是别具一格的。
第三首诗(日暮长江里)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
“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
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
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
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
“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
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
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
“如”者,似也,象也。
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
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
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
“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
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
第四首诗(隔江看树色)前两句对仗,后两句用典。
长干:指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
此诗以“长干行”的典故抒写纯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