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额头和脸颊冒汗的句子

形容额头和脸颊冒汗的句子

时间:2013-12-28 17:09

形容额头冒汗,衣衫沁湿的优美句子

1、穿着白衬衫和蓝色的学生裤,胖墩墩的像个小东瓜,又像是个胖鼓鼓的花生米.她的名字就叫小胖.她跑起来很吃力,脸蛋累得通红,微微凸出的前额渗出细小的汗珠。

2、小东跑了三圈后,豆大的汗珠浸湿了衣衫,直呼呼喘气,手抓衣襟不停地扇风。

3、我热的汗流浃背,晶莹的汗水如同雨水般不停滴落,打湿我身下的大片土地。

4、可是过了一会儿,王者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了.此时,他已经从第一名落后到了第四名,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流了下来,他好像有点坚持不住了。

5、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6、母亲看着他(她)的脸,许多豆大的汗珠挨着两鬓。

7、额头一直挂着汗珠,不是锻炼而出汗,而是虚汗。

8、七月的天气,太阳正毒,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

形容额头冒汗,衣衫沁湿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

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

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

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

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

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

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

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

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

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

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

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

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为什么脸上额头上人中部位等老是爱出汗啊,好郁闷

汗因: 人的身体分布着300右的。

汗腺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细管状。

汗腺一端为分泌部,有分泌汗液的作用;另一端为排泄部,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称为汗孔。

汗液的排出,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肌肉收缩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只有25%?30%,其余70%?75%则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幸亏有体液的水和汗液的调节,使热对酶和结构蛋白质的伤害降至最低限度。

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转运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

人体每蒸发1升汗或呼出1升水就散发热2427千焦(580千卡),而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

可见人体通过出汗是可散发大量热量的。

它在调节体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夏天由于运动出汗多,血液浓缩,宜及时补充水分。

另外还应合理调配膳食,平时常吃些新鲜蔬菜、瓜果,西瓜是消暑佳品,享有“天然白虎汤”之美称,每天吃点西瓜大有裨益。

还有就是要保持皮肤洁净,天天洗澡。

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如果汗出得异常就是某些疾病在体表的表现。

1.多汗:有的人特别爱出汗,即使是在大冬天,手脚也总是湿乎乎的,这样可能就是一种病态,叫“多汗症”。

多汗症发病率很高。

据研究,每500人中就有1人易患此病。

也有研究称,此病可能和基因有关。

出汗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人体的汗腺多达500万个,其中2\\\/3的汗腺分布在手掌,所以紧张的时候手心容易出汗。

专家认为,多汗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剩。

2.自汗:平时容易出汗,活动后更厉害,常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气短怕风等症状,这多半因为胃气虚弱、体表不固所致。

3.盗汗:入睡后汗出,醒来就汗止,常伴有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大多是由于阴虚内热、阴津外泄而为汗。

儿童盗汗切忌盲目进补 4.黏汗:汗出黏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

此种汗表明身有湿热不清。

5.黄汗:汗色变黄,似黄表纸色,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遏,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

6.血汗:汗液淡红,如洗肉水样。

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

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7.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

病变见于肺气宣萧失常,多见于肺虚病人。

8.额汗: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脏腑内伤均可引起头额汗。

9.半边头汗: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滴汗皆无。

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而寒阻经络百会穴。

10.半边身汗: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

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每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11.劳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他部位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而胸汗津津。

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12.手足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宣、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

严重的无论寒暑,手足汗均多。

13.会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凡湿热下注,肾阳虚衰,均可导致会阴部有异味汗出。

14.腋臭汗:汗臭如狐臊气味,夏天出汗多时味更浓烈,这是因为分布于腋窝、腿腋等处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