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细心的句子比喻

形容细心的句子比喻

时间:2014-07-18 05:17

比喻细心的成语

形容细心的成语: 1、:细心慎重。

2、戴目:戴目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

认真听,抬头看。

形容殷切期盼。

  3、心粗气浮:粗:粗疏,轻率;浮:浮躁。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4、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5、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6、石庆数马:指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非常细心谨慎,一点也不马虎。

  7、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8、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9、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10、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1、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

也比喻人有预见。

  12、谨慎从事:细心慎重地处事。

  13、粗心大意:粗:粗蔬。

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14、仔仔细细: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

  15、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16、明察暗访:察:仔细看,调查研究;访:向人询问调查。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

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7、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8、粗心大气: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

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19、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20、粗心浮气:浮:浮躁。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21、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

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22、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比喻“细心教导”的成语有哪些

1、谨谨慎慎:细心慎重。

2、戴目倾耳: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

认真听,抬头看。

形容殷切期盼。

3、心粗气浮:粗:粗疏,轻率;浮:浮躁。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4、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5、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6、石庆数马:指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非常细心谨慎,一点也不马虎。

7、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8、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9、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10、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1、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

也比喻人有预见。

12、谨慎从事:细心慎重地处事。

13、粗心大意:粗:粗蔬。

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14、仔仔细细: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

15、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16、明察暗访:察:仔细看,调查研究;访:向人询问调查。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

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7、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8、粗心大气: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

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19、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20、粗心浮气:浮:浮躁。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21、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

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22、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描写“细心”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的成语 1、谨谨慎慎:细心慎重。

2、戴目倾耳:戴目:仰视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真听,抬头看。

形容殷切期盼。

  3、心粗气浮:粗:粗疏,轻率;浮:浮躁。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4、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5、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6、石庆数马:指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非常细心谨慎,一点也不马虎。

  7、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8、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9、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10、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1、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

也比喻人有预见。

  12、谨慎从事:细心慎重地处事。

  13、粗心大意:粗:粗蔬。

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14、仔仔细细: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

  15、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16、明察暗访:察:仔细看,调查研究;访:向人询问调查。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

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7、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8、粗心大气: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

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19、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20、粗心浮气:浮:浮躁。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21、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

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22、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为什么句子中有“像”字却不是比喻句

昨天,我们一家正在吃晚饭。

突然,老公问我:“‘蜘蛛的腿像蚂蚁的腿’是不是一个比喻句

”我略加思考后,回答:“是。

因为句子中有一个‘像’字。

”儿子马\ 上笑了起来,说:“哈哈,这不是一个比喻句。

”由于我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凡事不求甚解的态度,造成儿子昨天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红“X”\ 。

真是对不起啊

\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我开始和儿子一起查阅资料。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对比喻的解释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这里讲了比喻的\ 含义和作用。

再看黄伯荣《现代汉语》的说法:“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

”陈望道先生把比喻叫\ 譬喻,他在《修辞学发凡》中是这样说的:“思想的事物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

”\ 比较上述三种说法,可以归纳出比喻的基本特征:比喻,就是用乙事物来比拟甲事物,两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目的是为了使说话或作文更加鲜明生动。

这里,乙事物(别的事物)就是,甲事物(想要说的事物)即本体。

\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其最典型的特征便是:\ 两种不同的事物,且有共同点。

\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区分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基本方法:\ 第一,必须是两种事物;第二,两事物必须有相似点;\ 第三,要产生鲜明生动的效果。

前两点是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关键。

\ (一)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事物。

\ “两种事物”的含义:第一,\ 涉及两个对象;第二,\ 两个对象属性不同\ 。

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鲁迅《拿来主义》)③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鲁迅《拿来主义》)这三个例子代表了比喻的三种类型。

例①是典型的明喻,本体是“叶子”,喻体是“裙”,它们的属性不同,因此是“两种事物”;例②用了暗喻手法,“尼采”是本体,“太阳”是喻体,也是属性不同的两种事物;例③属于借喻,在形式上只有一个对象——喻体“鱼翅”,隐去了本体“文化遗产之精华”,因此,本句也涉及到两个对象,且属性不同。

④上排牙齿如同下排牙齿。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⑤火车的汽笛如同轮船汽笛一般发响了。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这是陈先生用来说明不是比喻的两个例子。

例④的“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都属于“牙齿”,例⑤的“火车的汽笛”和“轮船汽笛”实际上都是指声音,因此这两个例子所涉及的对象是同一事物,它们的属性是相同的,不是比喻,是比较。

\ 结论:如果所涉及的两个对象是“同一事物”,就是属性相同;如果涉及的两个对象是“两种事物”,就是属性不同。

\ (二)比喻句中,“两种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只有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之处,句子才能构成比喻。

如前面例①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出水很高的叶子,“亭亭”比拟“高”,以舒展的“裙”(幅)比拟张开的“叶子”,形态上非常相似;例②用光热无穷的太阳比拟尼采,相似点在“只给不取”。

例④说上排牙齿与下排牙齿差不多,描述的是同一事物(对象),两者之间只有“相等性”,没有“相似点”(因而不能构成比喻)。

\ 由此看来,由于蚂蚁和蜘蛛都属于同一种事物,蚂蚁的腿和蜘蛛的腿描述的是同一对象。

因而不是比喻句。

蜘蛛的腿像蚂蚁的腿”\ 这种句子,形式上有“像”之类的“连接词”,内容上会涉及两个对象,如果不细心分辨,会误以为是两种事物,导致出错。

\ 哦

我和儿子恍然大悟。

\ 儿子,妈妈认为每天都能获取新知识是最快乐的事,你认为呢

儿子点点头,表示认可。

\ 跟随儿子成长,妈妈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啊

形容细心的成语

明察秋毫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细致入微 察言观色 见微知著 明见万里 一丝不苟 一心一意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