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来形容70后、80后、90后特征或性格的褒义词、贬义词。
70后刚好在改放的初期,他们保守,他们传统. 80后改革开放的中期,大量国外先放的思想引入中国,深深影响了80后的人.他们同时接受的是传统保守的教育.刚好夹在这两种极端思想的中间.想放放不开,说保守也守得很牢. 概括起来说就是:思想开放,行为保守.综合矛盾体.90后则完完全全接受的是大量国外的开放思想,如今再传统的思想教育也难以束缚他们的思想.他们想爱就爱,爱恨只在一念之间.21世纪新人类
解读艾青诗歌的忧郁
艾青诗歌中的忧郁情结 摘要:“忧郁”既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灵魂,也是我们解读其诗歌的关键词。
诗人在感受和表现人民苦难时,流露出他固有哀伤、忧郁的情调。
作为一个始终为民族摆脱种种枷锁而写作的歌者,艾青的“忧郁”情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客观现实、主观心情和象征手法。
这种“忧郁”并非一己的悲苦与感伤,对一个忠于现实,对祖国和人民怀着满腔的挚爱的诗人来说,他的“忧郁”乃是民族的哀感,时代的愤懑。
只要世界上还有压迫和罪恶,只要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尚未实现,他的“忧郁”情结是不会终结的。
关键词:艾青诗歌、忧郁、人民、苦难 “忧郁”既是艾青诗歌的灵魂,也是我们解读艾青诗歌的关键词。
忧郁情结,渗透在艾青的诗歌中,构成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个性因素。
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忧郁是人民的忧郁,他的悲哀就是人民的悲哀,诗人灵魂深处涌出的歌唱就是人民心里的声音。
” 艾青自从写穷困一生的乳母“大堰河”开始,尽管他不同时期的诗作,均有不同的时代色彩,但“忧郁”始终是他诗歌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色调,对此诗人也多次作过明确的表白。
他在抗战初期的中说:“ 在这苦难被我们所熟悉,幸福被我们所陌生的时代,好象只有把灵魂能喊叫出来是最幸福的事。
”“叫一个生活在这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这有如叫一个辗转在泥色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是一样的属于天真的一种奢望。
”50年代中期他说:“我写过无数诗,一边写,一边悲伤。
”诗人的感受和表现对人民的苦难时,流露出他固有的哀伤、忧郁的情调。
70年代后期复出后,艾青依然认为“过度的愤怒和过度的悲哀都产生诗歌”。
作为一个始终为悲苦的民族摆脱种种枷锁而写作的歌者,艾青的“忧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来自客观现实。
艾青出生在新旧两个时代交替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动荡使各种矛盾日渐尖锐激化。
他在童年便看到了农村的凋敝衰败,目睹了人间的混乱与不平,他最初面对着“不公道的世界”,拿起画笔的时候,便去描绘阴暗的茅屋、荒芜的旷野和搁浅的划子。
那些艰苦劳作的农夫、农家妇女与孩子、那些小贩车夫都成了他作画最惯用的对象,并借以寄托自己对不公道社会的愤怒之情。
“一·二八”事变后,困难的祖国正在血泊中呻吟,艾青说:“我看到闸北一带的残垣断壁时,我几乎要哭了。
”故乡则更是满面疮痍。
不久入狱,便以一腔愤激,向黑暗的旧世界吹奏起了“毁灭的咒歌。
”抗战爆发后,他看到了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正义与邪恶的交战。
诗人忠实于自己的体验,并向他所处的时代奉献出了最真挚的爱。
以诗集为起点,创作了一系列的佳作,、、、、、……这是一幅幅困难中国的图画,一曲曲深情的咏叹调,一首首渴求新生活的歌,一篇篇颂扬斗争的诗,深沉的带些哀愁的爱,时时流露着忧郁的调子。
诗人的“忧郁”是现实的投影,他感受到民族的苦难,并以一颗诚挚的诗心沉浸在亿万人的悲欢、爱憎和愿望之中,才写出了如此忧郁的诗篇。
其次,是来自主观心情。
与时代特征、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是诗人敏感的心情以及他个人的性格和气质。
艾青的早年的不幸身世和经历,是他从小就感染了农民的忧郁,并从乳母身上体会到了“人世生活的凌辱”和“奴隶的凄苦”。
异国的孤独漂泊和流浪,加之资本主义世界的繁华和罪恶,使他产生了一种孤单、寂寞、无所归依的感觉。
这种流浪汉的气质为诗人以后创作中的忧郁情调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而后的监狱生活几乎把艾青吞没,他由严酷的现实所激发出的忧郁与感伤较为浓重,这是十分自然的。
新中国成立后。
他曾表示为新生活而歌唱,但政治上的高压加上家庭生活的捆扰,使他痛苦不堪。
在他复出后所写的、、《盆景》等诗都显示更为沉郁悲壮的抒情风格。
坎坷的一生,不寻常的境遇使诗人的感情不断起伏变化,也使他的爱憎更加鲜明。
艾青推崇“苦难的美”,认为“悲剧使人生充满了严肃。
悲剧使人的情感圣洁化”。
艾青的“忧郁”正表现了这种“严肃”与“圣洁”。
第三,是象征派手法和气氛的影响。
身为现实主义的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象征派诗歌的熏陶。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波特莱尔,俄罗斯田园诗人叶赛宁,在诗歌艺术上都给艾青很深的影响。
尽管象征主义对艾青诗歌中的“忧郁”情结有所触发,但并不是直接的,而最直接更深沉的因素则是客观现实和主观心情,尤其是他所直面的苦难的中国的严峻现实。
他的《我爱这土地》、《北方》等诗篇正体现了这种情结。
如他在《我爱这土地》中写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再如他在《北方》里写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艾青的“忧郁”,并非一己的悲苦与感伤,对于一个忠实于现实同时有对祖国、对人民怀着一腔挚爱的诗人来说,他的“忧郁”乃是民族的哀感、时代的愤懑。
艾青说:“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时代的痛苦与欢乐也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中。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艾青诗歌的感情才同时代、同人民息息相通,并从而闪射出现实主义的色彩。
诗人这种对现实“苦难”的描述,对“忧郁”的抒发实际上已经转化为一种“力”的表现,一种献身于服役广大民众,服役觉醒人类斗争意志的强化。
如他在《光的赞歌》中写道: 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 我曾经为被凌辱的人民歌唱 我曾经为受欺压的人们歌唱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 十分显然,艾青的“忧郁”,不在于一己命运、个人荣辱,他的一颗痛苦而忧劳的心灵为祖国、人民而搏动,在他深广的忧患意识中渗透着炽烈的战斗情怀。
总之,由以上的诸多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艾青的“忧郁”,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情怀的继承和升华,是同一批优秀的中国现代诗人的爱国情感相合拍的宝贵的抒情品质。
只要世界上还有压迫和罪恶,只要诗人美好的追求还没有最终实现,他的“忧郁”也就不会终结。
分别用几个词语形容60年代到90年代人的性格!
多重性格 乐天达观 成熟稳重 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 普普通通 内向害羞 外向开朗 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思想开放 积极进取 小心谨慎 郁郁寡欢 正义正直 悲观失意 好吃懒做 处事洒脱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异想天开 多愁善感 淡泊名利 见利忘义 瞻前顾后 循规蹈矩 热心助人 快言快语 少言寡语 爱管闲事 追求刺激 豪放不羁 狡猾多变 贪小便宜 见异思迁 情绪多变 水性扬花 重色轻友 胆小怕事 积极负责 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务实实际 老实巴交 圆滑老练 脾气暴躁 慢条斯理 诚实坦白 婆婆妈妈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描写孙少平的片段急急急
名媛交际花 【拼音】jiāo jì huā 【解释】[social butterfly] 旧时在社交场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含轻蔑意) 。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三章:“还有几个很少上班的女同事,都是凭裙带关系进厂的交际花一般的女人。
” 【事例】她是我们班里的有名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古代交际花”。
她们不但是自由的,而且“品位”很高,并不经常调换主顾,多为巨商大贾或军政要人长年包养的性伴侣。
不过现代人就是贬词褒用了,是形容有手段且妩媚,也可以说是德才兼营的女子了。
在如今“美女经济”、“美女外交”、“美女文化”的年代,能够成为交际花的绝非俗人
她不仅需要有某些时髦的流行色,更需要时时处处体现出有目共睹的女人味来
做个交际花,千万不要是女强人,也不必是什么大才女,但你必须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至少东西南北、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歌舞词赋都能略知一二,在宽敞明亮的办公楼里,做什么事也能拿得起放得下,并能常常听到你无拘无束的笑声。
如果顶头上司某一天因某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你能冲他滑稽地一笑,再娇嗔地缩一下脖子,耍个小鬼脸,立时化干戈为玉帛,让他顿生无穷的工作动力
做个交际花,你就要学会杨柳含烟,万种。
在任何集体场合,无论是酒场还是舞场,你必须成为大众情人,你可以和这个跳支舞,也可以和那个碰碰杯,但不能心不在焉,胡思乱想,你既要投入,又要与他们保持若即若离,最好还能有一些天真,偶尔抛一个媚眼也未尝不可
如果是因为业务需要,拉一下大老板的手顺便撒个娇也是恰到好处
做个交际花,就要学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在办公室里,你千万不能不管不顾,无所事事,更不能山南海北小道消息无遮无拦地胡诌一气,你应当很内行地评价一下近期单位生产情况,或者分析一下当前股市涨跌状况。
如果再进一步,你还可以透露自己的一点小秘密,但最好别虚张声势,虚构别人的恋情故事
做个交际花,你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太浮躁。
浮躁女人打情骂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心是万万要不得的,从言谈举止到接人待物,你应当处处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善于化解一切矛盾的优越性,不要摆阔,更不能耍小聪明,妒火也是万万要不得的
做个交际花,就要有很好的人缘,“天下何人不识君”,即使不识,大家见了面也是自来熟,你会和不同层次的人谈论互不相干的事,而且是有板有眼,因为你懂得生活,懂得学习,更懂得休息,你能很轻松地处埋好同事、朋友、邻里以至上下级关系,也会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做个交际花,不是董小婉,不是薛涛,当然也不是小凤仙,更不是傍大款吃软饭。
旧上海最香艳的交际花 云集的美女,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显得分外的香艳。
六十年前的上海百乐门舞厅(Paramount),号称“远东第一乐府”。
梦幻般的灯光,玫瑰花图案的地板,浪漫的爵士音乐,光滑如镜的弹性舞池,仿佛都述说着上海的绚丽与奢华。
有一个曼妙女子时常来此跳舞、消闲、挥洒青春,她就是唐瑛。
当时,在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她与陆小曼被并称为“南唐北陆”。
但现在,陆小曼因诗人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唐瑛的面目渐渐隐匿于浮世风霜。
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唐瑛虽美,但毕竟没有轰动性太强的婚姻史。
不过,单单从“交际花”这个名称来说,当初的她究竟比陆小曼要“称职”得多,也“名副其实”得多。
现在,以昔日上海滩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或影视作品成为时尚,在这些作品中,“交际花”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角色之一。
她们既长得美艳又善于交际,常年周旋于一些有钱男人之间,依靠这些男人供养,物质生活十分优裕。
事实上,当时的旧上海确实存在这样一群女人。
当时上海的一些甲级旅馆如“大东”、“东亚”、“大中华”等都有这样的女租客住着。
而长期租住在“国际”、“金门”和华懋公寓这几家特级旅馆中的这类女人的“档次”则更高。
这些女人中,有的是上海各大舞厅中的红舞女;有的是过去书寓、长三中的红信人,从良嫁人后重又下堂出来招蜂引蝶;也有的是脱离了家庭住到外面来广交“朋友”、受人供养的……这些女性过着阔绰的生活,有着相当的排场,甚至在上至政要下至黑道之间周游交接,但她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些“交际草”。
有资格称为“交际花”的,首要条件是当时公认的“名媛”。
那时,交际花是舶来的褒义词,多为出身豪门的名媛所垄断。
她们经过系统有序的培训后,集才艺与美貌于一身,实在令人艳羡。
交际花其实就形同特工,后者是以窃取情报为目的,而前者则是以“窃取感情”为主,都有着同样鲜明的目标。
一句话形容就是——交际场合的润滑剂、爽身粉,乱世中粉饰太平的一道流苏。
那么,哪些女人是上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上海滩交际场上的最富盛名的交际花呢
半个世纪以前有一部《春申旧闻》谈起当年上海的“交际名媛”写道:“上海名媛以交际著称者,自唐瑛、陆小曼始。
继之者为周叔苹、陈皓明。
”这些交际名媛风姿绰约、雍容大雅,如一群美丽的蝴蝶精灵。
而这群美丽的蝴蝶精灵中,最吸引世人目光的、最光彩照人的,就是长相漂亮、五官有着一种西洋风情的唐瑛。
唐瑛生于1910年,她的父亲唐乃安是清政府获得赓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洋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留洋的西医。
回国后在北洋舰队做医生,后在上海开私人诊所,专给当时的上海大家族看病,因此唐家的家境自是富足。
唐瑛不但身材苗条,嗓音甜美,衣着前卫,且多才多艺,秀外慧中,擅长昆曲。
她毕业于上海教会学校——中西女塾,中文、英文的水平都很杰出,艺术造诣也很高。
唐瑛之所以能成为旧上海的头牌交际花,出了美丽的容貌外,还与她自小严格的家教分不开。
唐瑛除修养极佳外,她穿衣考究而前卫,一直都是引领上海滩时尚风潮的风向标。
ChannelNo5香水、Ferregamo高跟鞋、CD口红、Celine服饰、channel香水袋、LV手袋……凡是当时法国贵妇人所有的,她也都具备。
据当时的传闻买描述,唐瑛有十个描金箱子,里面全是衣服,光皮衣就挂了满满一整面墙的大衣橱。
唐家养了一个裁缝,专门给她一个人做衣服。
因此唐瑛的穿着在当时总是代表着上海滩最顶尖的时髦的女郎。
华丽人生,风光无限 即便磨刀霍霍十余载,进入社交界还是要有契机的。
陆小曼进入社交场的理由很堂皇,她因精通英法两门外语,被北洋政府外交部长顾给钧聘用为兼职外交翻译。
这样,陆小曼才名正言顺地在会议及权要的舞会上大出风头。
而唐瑛那时还是旧上海中西女塾(张爱玲曾就读的圣玛利亚女校前身)的一名13岁青涩女生,正处在一个憧憬未来的懵懂年纪。
唐瑛的父亲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加之唐家又是基督教家庭,所以有些“重女轻男”。
女孩子地位高,但也不是说就可以随便出门交际,必须等到有男士上门邀请或者婚后才能开始社交。
唐瑛正式进入交际圈是在1926年左右,完全符合16岁开始社交的西方规矩。
当时“社交”是被当作新鲜玩意儿引入中国的,有个杂志叫《玲珑》,整天鼓励女性要学会社交,并且把唐瑛当成“交际名媛”的榜样。
一次,英国王室来访问中国,唐瑛过去表演钢琴和昆曲,很是耀眼。
当时的各大报纸上登了她的大幅玉照,风头盖过了王室,也是她交际生涯最显赫的时期。
当时就有一种说法:“南唐北陆”,意思大概就是中国南方有佳人唐瑛,北方有绝色陆小曼。
后来,陆小曼去到上海后,她与唐瑛惺惺相惜,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1927年,在中央大戏院举行的上海妇女界慰劳剧艺大会上,陆小曼与唐瑛联袂登台演出昆剧《拾画》、《叫画》。
有一张陆小曼与唐瑛的对戏照,当中陆小曼轻摇折扇,唐瑛走台步,两人皆是一身的戏。
1935年秋,唐瑛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在卡尔登大剧院用英语演出整部的《王宝钏》。
当时,扮演王允的是《文汇报》在沪创刊之初的董事之一方伯奋、扮演薛平贵的是沪江大学校长凌宪扬、扮演王宝钏的是唐瑛。
这次因为是用英语演出京剧的第一遭,所以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加之,唐瑛不但英语流利,而且也很会做戏。
因此这场演出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轰动。
尴尬的一个饭局 唐瑛年轻漂亮、又爱出风头,身边自然有不少名门望族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时任孙中山秘书的杨杏佛就是其中一个。
杨杏佛与徐志摩、陆小曼是好友,而徐陆二人又是唐瑛家的常客,因此杨杏佛顺理成章的结识了美貌出众且风情万种的唐瑛。
当时的陆小曼还未与王赓离婚,而她与徐志摩的恋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这边厢,杨杏佛又苦恋上美丽的唐瑛,而唐家却已经为唐瑛定下亲事。
唐瑛未来的丈夫叫李祖法,是宁波小港李家成员,从耶鲁留学归来。
而杨杏佛正好又认识李祖法,并且还与李祖法形同兄弟,因此进退维谷、形容憔悴。
当时的唐瑛、杨杏佛、李祖法与陆小曼、徐志摩、王赓,成为上海滩最著名的两对“三角恋”。
1925年下半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著名画家刘海粟应徐志摩的请求,决定开一个饭局。
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最尴尬的一个饭局”。
那天刘海粟在上海功德林菜馆请客,把陆小曼、徐志摩、王赓、杨杏佛、唐瑛、李祖法、唐腴庐、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哥哥张歆海等,与这六个情债冤家有关联的人都请在一起,吃了这么一顿饭。
席间,刘海粟高谈阔论,在祝酒时以反封建为话题,先谈人生与爱情的关系,又谈到伉俪之情应建筑在相互之间感情融洽、情趣相投的基础上,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违反道德的。
就在这个饭局后,王赓后来同意同陆小曼离婚,成全了这对。
而唐瑛这边却是“流水有意,落花无情”,她也明确的拒绝了杨杏佛。
杨杏佛失望而归。
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驾车外出,被设伏特务枪杀于上海亚尔培路。
这可真是“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 云想衣裳花想容 1927年,对时尚颇有心得的唐瑛与陆小曼等人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
云裳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静安寺路一栋三层小洋楼里,它是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
云裳服装公司的形象代表就是唐瑛和陆小曼。
公司的开幕典礼上明星云集,吸引了上海媒体的眼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唐瑛自称她们的公司为美术服装公司,公司采取的是世界最流行的装束,其宗旨是在“新”而不在“贵”。
并且,唐瑛还聘请了从法国和日本学习美术回来的江小鹣为云裳服装公司的设计师。
江小鹣的加入让云裳服装公司的服装有了大师和高品位时装的保证。
此外,开业时,唐瑛和陆小曼还亲自在店内为顾客试穿新衣,相当于巴黎高级时装店的专业模特,如此服务,当然颇具吸引力。
1927年的冬天,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时髦女子出现的地方,就会有一道道由云裳牌大衣组成的亮丽风景。
很快,云裳牌大衣走向北京和天津等地,成为时尚女性不可缺少的冬日装扮。
第二年,云裳公司又设计、制作了春秋两季的夹大衣、单大衣和仲夏夜所穿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绸外衣,并迅速推向市场风靡上海滩…… 云裳服装公司的成功带动了上海滩服装的发展与兴旺。
上海于是也成了30年代远东地区、甚至整个亚洲的时装之都。
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度等国的富商大贾,都会赶到上海,选购时装——有人做过统计,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时装,10天之后,基本上就会出现在上海街头。
唐瑛的初次商业尝试,绝对的大获全胜,这让本已风光无限的她成为上海滩名媛中的名媛、焦点中焦点。
如此璀璨的女人,自然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此刻,有着万丈光芒般耀眼魅力的她,终于把当时全中国的富有、最受女人推崇的“钻石王老五”宋子文给吸引了过来。
与宋子文的一段情缘 现在的世人熟知盛家七小姐和宋子文的爱恨情仇,却不知在盛七小姐之后,唐瑛成了宋子文的最爱。
唐宋两家之间早有交情,唐家的儿子唐腴庐和宋子文便是好朋友,不仅一起在美国读书,回国后唐腴庐还成了宋子文的秘书。
在唐家人的眼中,从政并不是一份好的事业,因此唐乃安夫妇并不看好儿子的事业。
但唐腴庐并没有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他不但与宋子文来往密切,还常常把宋子文带回家来。
一来二往,宋子文终于结识了唐瑛。
第一眼,宋子文便被正值人生最好年华的唐瑛强烈吸引。
宋子文开始猛追唐瑛,一封封炽热的情书被呈递到唐瑛的梳妆台上。
宋子文虽然长唐瑛16岁,但当时的宋子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成熟英俊、多金多权的男人,这对唐瑛自然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但是唐瑛的父亲对她与宋子文交往的事情极为反对,唐乃安认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他的观念里面,与政治扯上关系并不是什么荣耀的事情,反倒有可能为家人带来不能预知的麻烦。
没想到,他的顾虑真的发生了。
1931年,唐腴庐被刺杀了。
当天,唐腴庐和宋子文本来准备到上海的火车站乘坐早晨的火车离开。
很不巧的是,当日唐腴庐的穿着打扮与同行的宋子文极为相似。
两人坐车到达火车站之后,唐腴庐首先下车朝火车走去。
这时突然有人放出烟幕弹来,随即一片烟雾散开。
这时,本来宋子文也已下了车,但他见到烟幕弹后,立刻警觉的钻到火车下面。
果不其然,在宋子文藏匿起来的同时,烟幕中传来一阵枪响,唐腴庐应声倒地。
事情发生之后,司机和宋子文马上把唐腴庐送到最近的一家德国医院。
当时唐腴庐膀胱上中了很多枪,情况十分危急。
但是医院的医生却迟迟没有赶到,最后等德国医生准备好上手术台时,唐腴庐已经去世了。
这次刺杀事件震惊了上海滩。
当时很多传言说唐腴庐是因为帮宋子文挡子弹,所以被杀的。
事实上,知情人都知道,唐腴庐是因为穿戴与宋子文极为相似,而因此被误杀的。
唐乃安本来就反对自己的孩子与宋子文来往,随着唐腴庐的去世,唐乃安对政治以及与政治有关的人更是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而唐瑛与宋子文的关系,也注定不会再有任何结果。
而宋子文这边,在侥幸捡回一条命后,他对唐家的人自然是既内疚,又感激。
也因为此,他不想再扰乱唐家的生活,于是打消了继续与唐瑛交往的念头。
宋子文的离去对唐瑛是否造成情感上的伤害,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只是宋子文写给她的那二十多封情书,一直深锁在唐瑛的小抽屉里,好好珍藏着,这也足见她曾对宋子文的一番真情。
锦衣欢,浮世痛 与宋子文分手后不久,唐瑛很快便嫁给了宁波“小港李家”、沪上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
李家是社会名流或富商,李祖法的父亲李云书是更是沪上巨商。
嫁入这样的豪门王族,唐瑛的生活一开始是惬意的,她仍维持着交际花的排场,继续风光无限的生活着。
与唐瑛“过于热闹”的生活方式相反,她的丈夫李祖法却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他不喜欢交际,自然也不喜欢自己的妻子总是过着“花蝴蝶”般的交际花生活。
这一切,与视交际如生命的唐瑛自然是格格不入。
1937年,唐瑛与李祖法终因性格不合而离异。
离异后的唐瑛,并没有因此黯然,她反而在社交场上更加的如鱼得水。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用这首诗来形容唐瑛当年的生活是最恰当的。
后来,唐瑛嫁给了时任美国美亚保险公司的中国总代理、熊希龄的侄子熊七公子。
熊七公子个子不高、外貌不俏,但他的性格活泼,和唐瑛正是“同道中人”,彼此都有很强的娱乐精神,因此两人的结合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1948年,唐瑛随熊七公子远赴香港,接着移民到美国。
70年代时,唐瑛回上海探亲,一袭绿旗袍的她让人恍以为仍是葱茏少女。
实则,她已是六旬老妇,只是美人迟暮的哀愁似乎总是与她无忧。
继唐瑛之后,旧上海又涌现出几个有名的交际花。
如周叔苹、陈皓明等。
但她们与唐瑛相比似乎总少了点什么,套一句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就是:“比我漂亮的人,没有我聪明;比我聪明的人,又没有我漂亮”。
这是唐瑛的得意之处,也是这位旧上海交际女王让人难以忘怀的根本所在
描写云朵的散文
1.云朵(小散文) 我躺在水面,让粼粼的波浪从我身上爬过,温柔的印痕抹去我漂流的疲惫,惬意而倦怠地,数着飘忽明晰的云朵。
我的心绪在飞腾,直接进了天空,那蔚蓝得逼人的天空,直叫人想摘下一片陪我入梦。
我缓缓地走近蓝天边上的云朵,有些羞涩地把手放在云朵上,偷偷地看她的白皙,看她的从容,看她的美丽。
看她随轻风婀娜摇曳,风情万种
我不敢去恭维她的纯洁,因为她本身就干干净净,不染一丝灰尘。
如果有一丝风沙过来,她就变成雨,让雨去沉落人间的风尘
我也将会顺着这场雨下来,到水里,继续平躺在水面,继续思绪万千,继续成为风尘里被雨洗涤的一颗。
2.天空中大团大团金色的云朵随着手指,在划过眼睛的瞬间慢慢碎成粉末,星星点点地洒到半空,就像一段末场的烟火。
太阳灼热了一切,一触即烧。
我就这样被降伏,无法抬头。
却意外发现了被阳光照得无处遁形的影子,我的影子,是我自己的尾巴,正午时是兔子尾巴,短短的,悄悄地,紧紧地跟着我。
稍稍乱了的发丝清晰呈现,把地面划出了条条缝隙,那是我走过的痕迹。
3.乌云蔓延了整片天空。
我在大雨滂沱的前一秒钟将自己送进了公交车里。
暴雨倾泻而下,车窗硬生生地接住了雨滴,噼噼啪啪,一场战争,有声有色地进行着。
车里的人都没有说话,云朵很低,气氛压抑。
雨到底是从云的上面流下来,还是从云的下面掉下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落在地上的雨水会重新被天空召回,继续下一场的轰轰烈烈。
如果可以,请带上我走,离开,终究还要回来。
4. 那些云,哪里去了
我找不到他们,迷失在无边无际的蓝色里。
我期待有一张软软的云床,在我累的时候可以轻轻躺上去,他们会像妈妈一样抱着我,摇啊摇啊,我就睡了。
那丝若有若无的云形,躲在高楼后面不肯出来见我。
我只好停留,眯着眼睛,用力地往上看。
如果他不忍心让我等太久,就会冲动地跳下来,这样的话,思念的痛楚至少会减少一秒钟。
你喜欢那段
60后 70后 80后 90后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还有那个时候流行什么?
、 60后:他们要么狂工作,要么不工作,狂工作的是为了尽早不工作。
70后: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的。
80后:而我们,拒绝加班
90后 :拒绝上班
2、 60后:他们买衣服要么去香港时代广场,要么去批发市场。
70后:他们喜欢穿七匹狼或者猛龙牌子的衣服。
80后: 我们喜欢G-Star之类的。
90后:乞丐服,越花越好,越破越好..一个洞时尚,两个洞潮流,三个洞个性... 3、 60后:他们一般只喝不K,即使K,也是喝了酒之后,大体是“一无所有”、“北方的狼” 70后:他们唱k的时候只会乱吼——例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然后就拼命拉着你喝酒,不让你唱。
80后:Mic霸一般是我们。
90后 :我们不止会唱,还会跳
4、 60后:他们的话题有孩子、退休、股票,还有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重要人事任免; 70后:他们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
80后:我们的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 90后 :QQ等级,QQ秀... 5、 60后:他们的笔记本搁车里,在家里或在单位用。
70后:他们如果有笔记本,会喜欢到公众场合用。
80后:我们才不会背那么重的东西在身上。
90后 :只要苹果笔记本,而且不止一台... 6、 60后:除了外场,自己人喝酒一般都白酒,喜欢小二。
70后:他们喜欢喝红酒,一般是长城红酒。
80后:我们要么不喝酒,要么就喝啤酒。
90后 :韩国果汁,日本汽水... 7、 60后:他们一般都是领导了,但看见更大的领导,会马上给领导让座。
还得把椅垫拂平。
70后:他们无论任何时候,看到有站着的领导,都会马上给领导让座。
80后:我们崇尚上下级平等。
90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8、 60后:他们找情人也想找处女。
70后:他们娶老婆的时候想娶处女。
80后:我们觉得无所谓,只要相互感情好就可以了。
90后:结婚需要感情吗
..需要结婚吗
.. 9、 60后:他们觉得不是每个日本人、美国人、台湾人都想攻打中国。
70后:他们觉得每个日本人、美国人、台湾人都想攻打中国。
< BR> 80后:我们喜欢日本的连续剧、台湾的综艺节目、美国的大片。
90后:我要去日本,因为我是日系MM... 10、 60后:他们希望中国用核弹把上面三个国家(地区)都灭了。
但知道灭不了。
70后:他们希望中国用核弹把上面三个国家(地区)都灭了。
80后:我们希望和平。
90后:和我无关
打仗衣服会降价吗
那就打呗~~ 11、 60后:他们对服务员还叫“小姐”。
70后:他们对服务员态度恶劣,或者言语上调戏女服务员。
80后:我们只在点菜和结帐时会跟服务员说话。
90后:从不和waitress说话,只会背后讨论她的衣服很土... 12、 60后:他们有车有房有股票有存款。
70后:他们有存款。
80后:我们负债。
90后:我们有老爸
13、 60后:他们会在郊区买别墅,就为周末去住上两天。
70后:他们会把房子买在番禺或者花都,然后每天早上花一个多小时乘车去上班。
80后:我们喜欢在公司附近租房子,每天骑车或走路去上班,就为了早上多睡一会。
90后:我们住哪里都可以,只要BF喜欢... 14、 60后:他们和有背景有地位的人很铁,也愿意和小学、中学、大学同学聚会。
70后:他们结交有背景有地位的人。
80后:我们结交志趣相投的人。
90后:我们结交满身文身的帅哥
15、 60后:他们周末陪孩子上课 70后:他们周末约客户去吃饭。
80后:我们周末约同学去踢球。
90后:一个礼拜7天周末,想做什么做什么
16、 60后:他们喝酒时喜欢说笑话,劝酒的话一套又一套,象演小品。
70后:他们喝酒时喜欢跟别人干杯 80后:我们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下了,怎么也不肯再喝 90后:我不是随便喝酒的人,我随便喝起酒来不是人~ 17、 60后:他们的家进门要脱鞋,进卧室连拖鞋都不穿。
70后:他们的家进门要脱鞋。
80后:我们家进门不用脱鞋。
90后:我们上床睡觉都不脱鞋
18、 60后:他们中有人一年到头都在旅游,也有人一年到头都不旅游。
70后:他们五一、国庆去旅游,然后会在各个景点门口拍下很多V字手势的照片。
80后:我们五一、国庆在家睡觉,或者约朋友去唱k,去旅游,我们只会拍景色。
90后:我们天天是五一,国庆....取消五一,么关系... 19、 60后:吃饭时,他们喜欢坐在老板对面 70后:吃饭时,他们喜欢坐在老板旁边 80后:我们最好别坐在老板旁边,那才无拘无束 90后 :我是老板
20、 60后:他们跟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找话题说,如果感觉对方可能有用的话。
否则不爱搭理。
70后:他们跟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喜欢找话题说。
80后:我们不太搭理陌生人,故意找话题不累么
90后:你谁阿,穿这么土,死开~ 帅哥,交个朋友好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