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个人不守信用的四字成语
出尔反尔chū ěr fǎn ěr[释义] 尔:你;反:同“返”;回。
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
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语出]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正音] 尔;不能读作“ér”。
[辨形] 尔;不能写作“耳”或“而”。
[近义] 反复无常 翻云覆雨[反义] 说一不二 言行一致[用法] 含贬义。
多用于 责备反复无常、言不守信的人。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反复无常”都形容常常变卦。
但~偏重在说话上;指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偏重在表现上;强调行为变化无常。
[例句] 既然你已经答应帮助他;就应该尽力而为;不能~。
[英译] go back on one’s words[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
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
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
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
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
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
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
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
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
1.你的朋友不守信用,你送一句名言告诫他:(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
怎么讽刺不守信用的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这两句大意是: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道该怎样肯定他了!信,在人为立身之本,在国为立国之本。
人而无信,则无人与之交往;国而无信,则将失信于民,政策、法令很难行得通。
孔子在这里以“不知其可”强调“知其不可”,表现了对“无信”者的否定,带有讽刺意味,可用以批判言而无信的人。
此外,今天我们要否定一个人或一件事,仍可幽默地说“不知其可也”。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为政》
面对不守信用的人,我该怎么办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好朋友一次不守信用,我用什么名言警句开导他
言必信,行必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