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联 两世相隔眼半穿 三载不见泪落尽那个是上联
天涯海角,天南地北,咫尺天涯,不远万里,遥不可及,天南海北,山陬海噬,山高海远,天各一方,碧落黄泉,山南海北,远在天边咫尺千里,千里迢迢。
日东月西,万水千山,阴阳相隔等。
一见倾心,相隔两世。
是什么意思
苏东坡的词《江城子》年生死两茫茫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而作,写于宁熙八年(1075),时距王去世恰好十年。
上片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首句便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
阴阳两世,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
既使不去思量,过的的一切自会浮漾心头,难以忘怀。
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
追念之情,不能自已。
次一句写作者当时的感受。
佳人香消玉殒,斯人独自憔悴。
孤坟远在千里。
无处可诉衷肠。
这里的凄凉”一词有两种含意。
一是指作者思念亡妻的凄苦。
同时又指作者仕途坎坷的悲凉。
一句无处话凄凉写尽作者孤寂悲郁的心境。
令人为之心酸。
第三句话紧接第二句话的悲凉,用一假设引出作者当时的境遇。
纵使相逢应不识。
是啊,因为当年尚还年轻的我,如今已是风尘满面,鬃发如霜了,尘满面,鬃如霜。
短短六个字便将作者仕途潦倒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表面是悼亡妻,实际却是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
今人不觉心下憾憾了。
下片写梦境。
有所思,必有所梦,于是作者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生动地写出了十年前夫妇问那充满欢乐的爱情生活。
但乍然的相逢竞使他们相顾无言”。
作者自妻子辞世后已经历了十年的宦海沉浮。
也饱尝了十年的相思之苦。
此时,他该有多少要讲给自己心爱的妻子的话啊
惟有泪千行”无声胜有声。
通过写梦见妻子的情境,真实地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
同时正是梦里相见更加重了现实中的生死之隔的悲凉之感。
令人不由心中憾然而至于泪下了。
梦里再美毕竟还是梦。
梦醒了只会使人更难以接受这永不相见的现实,但现实中来,那个在小轩窗前梳妆的女子只能出现在梦中了,现实是明月夜下短松岗上的孤坟。
而这正是作者每每想起都要肝肠寸断的地方。
最后一句作者传达了生离死别的悲痛。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凄凉之意,萦回不绝,令人不觉掩卷拭泪而长叹。
1075年正值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外调,在密州为官时期,仕途失意。
在这首词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亡妻的涤挚感情,同时借悼亡,出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扩大了词的容量。
(我觉得这纯粹是放屁,任意拔高) 全词语言朴素自然,纯用白描,不事雕。
感情至纯哀而无脂粉气,缠绵意,真实自然。
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
因此流传古。
感人至深,堪称悼词之绝唱。
------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
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
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
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
后面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
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
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
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 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伊丽沙白一、二世相隔多久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 (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国国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并成为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查理一世,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Charles I,无头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
詹姆斯一世之子。
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复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汉诺威王朝 乔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乔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乔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国及爱尔兰的国王,汉诺威皇朝的第三任君主。
乔治二世的孙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
乔治四世 (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维多利亚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0年~1901年在位) 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爱德华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温莎王朝 乔治五世 (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爱德华八世 (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个月) 乔治六世 (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乔治温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 英国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
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于1926年,1926年4月21日即位),全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和英联邦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领。
她的头衔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国土和领地之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
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世爻与应爻怎样相隔两爻
世爻与应爻的位置,取的是各占上下卦的同一位置,比如世爻在下卦的一爻,那么应爻就在上卦的一爻(就是整个卦的四爻),所以世爻与应爻是相隔两爻的。
八面围墙,与世相隔。
五日煎熬,两日团聚。
离家断肠,眼泪两行。
特谱此曲,送给妈妈。
歌中辛酸,谁解其味
这还要附上名字的吗大哥 这下我知道你爱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