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汪曾祺这篇散文情到深处不讲理,你同意吗,请结合文中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于波士顿。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
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1803年5月6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康考德村,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
他的生命几乎横贯19世纪的美国,他出生时候的美国热闹却混沌,一些人意识到它代表着某种新力量的崛起,却无人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1803年5月6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土顿附近的康考德村,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
他的生命几乎横贯19世纪的美国,他出生时候的美国热闹却混沌,一些人意识到它代表着某种新力量的崛起,却无人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
它此时缺乏统一的政体,更没有相对一致的意识形态。
在他去世的时候美国不但因为南北战争而统一,而且它的个性逐渐鲜明起来,除了物质力量引人注目,它的文化也正在竭力走出欧洲的阴影。
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摹仿。
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
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
一年之后,爱默生在《神学院献辞》中批评了基督教唯一神教派气沉沉的局面,竭力推崇人的至高无尚,提倡靠直觉认识真理。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合适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所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爱默生出身牧师家庭,自幼丧父,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
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
毕业后曾执教两年,之后进入哈佛神学院,担任基督教唯一的神教派牧师,并开始布道。
1832年以后,爱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滋华斯和柯尔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爱默生回到波土顿后,在康考德一带从事布道。
这时他的演说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学派风格,重要讲演稿有《历史的哲学》、《人类文化》、《目前时代》等。
爱默生经常和他的朋友梭罗、霍桑、阿尔柯、玛格利特等人举行小型聚会,探讨神学、哲学和社会学问题。
这种聚会当时被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爱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超验主义的领袖。
1840年爱默生任超验主义刊物《日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
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
《论文集》第一集于1841年发表,包括《论自助》、《论超灵》、《论补偿》、《论爱》、《论友谊》等12篇论文。
三年后,《论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
这部著作为爱默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爱默生的《论文集》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
爱默生以一个超验主义名的口吻,平静地叙说着他对世界的看法、超验主义结合并渗透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类似加尔文教派的一种严肃道德观和那种能在一切自然中发现上帝之爱的浪漫派乐观主义。
爱默生喜欢演讲,面对人群令他兴奋不已,他说他感觉到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召唤,他的主要声誉和成就建立于此。
他通过自己的论文和演说成为美国超验主义的领袖,并且成为非正式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个。
他的哲学精神表现在对逻辑学、经验论的卓越见解上,他轻视纯理论的探索,信奉自然界,认为它体现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则。
除《论文集》之外,爱默生的作品还行《代表人物》、《英国人的特性》、《诗集》、《五日节及其他诗》。
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份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附爱默生一些言论: 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爱默生说:“人不是在自然里,而是在自身中看到—切都是美好而有价值的。
世界非常空虚,它却从这种虚饰的外观中得到好处,使灵魂骄傲地得意扬扬。
” 爱默生赞美了人的伟大,他说:“每个真正的人都是—个事业、一个国家和—个时代;他们需要无限的空间、无数的人和无限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子孙后代似乎象一排门客,跟随在他的身后。
伟人凯撒,他是为后来时代而生的,我们从他那里得到了罗马帝国。
基督出生了,成千上万的人紧紧依附着他的才华成长起来,人们认为他就是美德,就是人存在的原因。
制度是一个人的身影的延长。
” 爱默生在《自信》一文中对自知与自爱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是正确的,对所有的人也是正确的——那就是天才。
说你潜在地有罪,是有普通意义的;因为最内心的东西在适合的的候会成为最表面的东西,当末日审判来临时,我们最初的思想复归于我们。
正如心灵的呼声属于每个人,我们认为最高的功绩属于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他们蔑视任何书籍和传统,讲的不是人们的想法,而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自己内心深处闪烁的微弱的光亮,而不仅仅是注意诗人和圣贤者辉耀天空的光彩。
他也不可忽视自己的思想,因为它是他自己的。
在天才的每个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想法;但当它们回到我们这里时却带上了某种陌生的崇高感。
艺术的伟大作品并不会对我们有更多的教益。
它们教导我们,当所有喊声都在另一方时,要心平气和地、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自己的看法。
而明天一个外乡客会非常高明地说出恰恰是我们一宜想到和感到的东西,我们会被迫为我们的意见来自他人而感羞赧。
” 对于经验,爱默生认为:“在我看来,没有神圣的事实,也没有不神圣的事灾。
我只是试验者,我是个永不停息追索者,在我身后永远不存在‘过去’”。
关于所有权的问题,爱默生说;“当人人权利都平等的时候,从道德、理智上讲,人们在财产方面则是非常不平等的,—个人拥有衣服,另一个拥有一片土地。
” 爱默生对法律的看法有一种近乎嘲讽的意味,他说;“法律只不过是—种备忘录。
我们很迷信,并多少有点尊重法规:它以活着的人的资格所具有的活力就是它的效力。
该法规一直在那里说,昨天我们同意如此这般,但你如今认为这一法规如何呢
我们的法规是印上我们自己的相片的通货:它很快就变得无法辨认,经过—段时间将返回造币厂。
” 在《书籍》一文中,爱默生为读者提供了三点可借鉴的原则:“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
”尹珍(公元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人。
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有关这位名人的事迹,《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史书均有记载,就连《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性辞典也有专条介绍。
尹珍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
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受尹珍先生的影响,贵州各地尊师重教为风气,因而推动了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形容建筑物精美的片段语句。
这是一座别有风味的蒙古式的建筑物,赫然矗立在高原的阔野上。
三个舍利塔状的顶尖,碧瓦金檐,闪闪生光,给人以一种庄严伟壮的感觉。
五间大殿·四棵明柱,涂成红色,通上到下,漆光鉴亮,整个殿庭里摆着一排排书架。
白塔砖木结构,八角七层,呈楼阁形,建筑别具特色。
中岳庙在太室山下,它背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
西有望朝岭,东有枚子岗,群山环抱,风景优美。
整个建筑宏伟,布局严谨。
楼亭仓舍,左右对称,贴金彩、画,装饰细腻。
碧霞宫是岱顶一座最宏伟的建筑群,屋顶用铁瓦铺盖,大殿侧壁也用铁色的砖头砌成。
这组高山建筑,布局周密,结构严谨,铜铁铸造,玲珑精巧,造价极高。
。
布达拉宫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个建筑群楼高耸,崇阁巍峨。
五座宫顶覆盖金瓦,外观气势非凡,建筑艺术别具一格。
那幢漂亮的二层小白楼,突兀兀地立在村中央,如鹤立鸡群 在辽阔的夜空下。
那些庞大的现代化建筑群,仿佛一艘待命远航的海轮。
一幢幢车间大楼,灯火辉煌:通体明亮。
这儿更多的是现代情调的建筑,用自己笔直的线条,银色的钢窗,给人新颖,大方和舒适的感觉。
胜利城规模宏大,宫殿壮丽,一派富丽堂皇。
建筑物的外表一律为白色和奶油色瓷砖所铺盖,远远看去,整个建筑物宛如白帆竞发,浩浩荡荡,给人以静中有动的感觉。
整座建筑给人以一种肃穆,静谧和森严的气氛。
故宫的建筑富丽堂皇,气魄雄伟.布局严整,达到我国建筑史上的艺术高峰。
这座小庄的房屋整整齐齐地排成五行。
每行七幢,红砖砌的墙,红瓦盖的屋顶,鲜红夺目。
怎样去形容古宅
1.首先,古宅的话。
肯定是很有年代沧桑感,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些还有很多典故流传下来,所以个人认为,描写古宅应该抓住沧桑一词,也可对古建筑的构造进行细节描写。
体现出古建筑的年代久远即可。
以下是一些参考资料:2.参考词语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精雕细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八面玲珑:指窗户明亮轩敞.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重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3.参考句子(1)那是一个巨大的古宅,在苍色的山岩的脚下。
阳光射在庙宇的几处白墙壁上,闪闪地耀眼,仿佛是流动的水珠。
这古老的寺庙在朦胧的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那宫殿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
(2)一进大门,看不见住宅的影子,只有一条长长的幽静的林阴路,向远处伸展开去。
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也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霜的侵袭,也已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了。
(3)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
(4)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5)绿树掩映之中,整齐的瓦房和陈旧的草屋交错杂陈,恰似一盘杀得正酣的象棋子儿。
(6)那是一间低矮破旧的南房,屋里终年不见阳光,昏暗潮湿,墙皮早已脱落了,墙上凹凸不平。
形容“建筑物华美,有气派”成语有哪些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韩翃《送僧归日本》)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荒。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
”(苏轼《塔前古桧》)。
黑潭龙【唐】白居易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
豚何辜
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龙移【唐】韩愈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龙【唐】李峤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骊龙【唐】唐无名氏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龙潭【唐】应物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恶龙不斗地头蛇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
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托凤攀龙 〖解释〗犹言攀龙附凤。
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人中龙虎 〖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攀龙附骥 〖解释〗攀:攀附;骥:好马。
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烹龙炮凤 〖解释〗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
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
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
亦作“烹龙庖凤”。
亦作“烹龙煮凤”。
炮龙烹凤 〖解释〗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
也指一种肴馔名。
同“炮凤烹龙”。
炮凤烹龙 〖解释〗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
②指一种肴馔名。
矫若游龙 〖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同“矫若惊龙”。
画龙刻鹄 〖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
同“画虎刻鹄”。
画龙不成反为狗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虎踞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同“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同“虎踞龙盘”。
虎超龙骧 〖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变龙蒸 〖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笔底龙蛇 〖解释〗犹言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祖龙,指秦始皇。
掷杖成龙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
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
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真龙天子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
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
谓虚有其表。
鱼跃龙门 同“鱼化龙”。
鱼升龙门 同“鱼化龙”。
鱼龙漫衍 见“鱼龙曼延”。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
亦作“鱼龙曼衍”。
①古代百戏杂耍名。
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
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
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龙曼羡 喻世事变幻。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
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一龙一猪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绣虎雕龙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
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岁在龙蛇《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
’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
”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
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
后谓命岁在龙虵 见“岁在龙蛇”。
尸居龙见 居:静居;见:出现。
静如尸而动如龙。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
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神龙失埶 喻失去权位。
埶,同“势”。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
“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
“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
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
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青龙金匮 指六辰。
谓良辰吉日。
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前怕龙,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潜龙伏虎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
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骑龙弄凤 ①比喻成仙。
②比喻腾达。
批逆龙鳞 同“批逆鳞”。
烹龙煮凤 见“烹龙炮凤”。
烹龙庖凤 见“烹龙炮凤”。
炮龙烹凤 见“炮凤烹龙”。
攀龙讬凤 犹言攀龙附凤。
描龙绣凤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
泛指古代女红。
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曼衍鱼龙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
鱼龙:古代百戏节目。
古代演出的杂戏名。
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
亦作“鱼龙曼衍”。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
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龙姿凤采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龙争虎战 同“龙争虎斗”。
龙睁虎眼 形容蛮横霸道。
龙蛰蠖屈 喻隐居不仕。
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龙章秀骨 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龙章凤函 喻文采炳焕。
龙章凤彩 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战鱼骇 喻战争激烈。
龙战玄黄 见“龙血玄黄”。
龙战虎争 同“龙争虎斗”。
龙跃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龙跃鸿矫 喻高举远逝。
龙御上宾 见“龙驭上宾”。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
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龙游曲沼 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
沼:池子。
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
王曰:‘有所不安乎
如是,何不相告也
’对曰:‘臣无敢不安也。
’王曰:‘然则何为出涕
’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
’王曰:‘何谓也
’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龙颜凤姿 指帝王之相。
龙言凤语 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龙血凤髓 比喻高贵的血统。
龙兴云属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龙行虎变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
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又《革》:“大人虎变。
”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兴凤举 喻王者兴起。
龙心凤肝 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貌。
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
振振,信厚也。
”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龙骧蠖屈 喻随时屈伸、上下。
龙翔虎跃 喻奋发有为。
龙骧虎啸 喻气概威武。
龙骧虎跱 雄踞貌。
龙翔凤翥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
②喻神采飞扬。
龙翔凤跃 见“龙翔凤舞”。
龙翔凤舞 犹言龙飞凤舞。
龙骧凤矫 龙腾凤飞。
喻指行动迅猛。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头锯角 喻大胆冒险。
龙跳虎伏 犹言龙腾虎卧。
喻笔势。
龙腾虎掷 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踯 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啸 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踞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凤集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腾豹变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首豕足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
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龙生九种 见“龙生九子”。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蛇飞舞 见“龙蛇飞动”。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
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后因以龙潜凤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蟠虬结 犹言旋绕纠结。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虎踞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特指南京。
龙蟠虎伏 雄踞貌。
龙蟠凤翥 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盘凤翥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
指王者的气象。
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凤逸 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舞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龙攀凤附 犹言攀龙附凤。
龙拏虎掷 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跳 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攫 犹言龙争虎斗。
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门点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
大学英语四级常用单词表
英语常用单词表 1.alter v. 改变,改动更 2.burst vi.,n. 突然发生,爆裂 3.dispose vi. 除掉置;解决;处理(of) 4.blast n. ;气流 vi. 炸,炸掉 5.consume v. 消耗,耗尽 6.split v. 劈开;割裂;分裂 a.裂开的 7.spit v. 吐(唾液等);唾弃 8.spill v. 溢出,溅出,倒出 9.slip v. 滑动,滑落;忽略 10.slide v. 滑动,滑落 n. 滑动;滑面;幻灯片 11.bacteria n. 细菌 12.breed n. 种,品种 v. 繁殖,产仔 13.budget n. 预算 v. 编预算,作安排 14.candidate n. 候选人 15.campus n. 校园 16.liberal a. 慷慨的;丰富的;自由的 17.transform v. 转变,变革;变换 18.transmit v. 传播,播送;传递 19.transplant v. 移植 20.transport vt. 运输,运送 n. 运输,运输工具 21.shift v. 转移;转动;转变 22.vary v. 变化,改变;使多样化 23.vanish vi. 消灭,不见 24.swallow v. 吞下,咽下 n. 燕子 25.suspicion n. 怀疑,疑心 26.suspicious a. 怀疑的,可疑的 27.mild a. 温暖的,暖和的;温柔的,味淡的 28.tender a. 温柔的;脆弱的 29.nuisance n. 损害,妨害,讨厌(的人或事物) 30.insignificant a. 无意义的,无足轻重的;无价值的 31.accelerate vt. 加速,促进 32.absolute a. 绝对的,无条件的;完全的 33.boundary n. 分界线,边界 34.brake n. 刹车,制动器 v. 刹住(车) 35.catalog n. 目录(册) v. 编目 36.vague a. 模糊的,不明确的 37.vain n. 徒劳,白费 38.extinct a. 绝灭的,熄灭的 undefined39.extraordinary a. 不平常的,特别的,非凡的 40.extreme a. 极度的,极端的 n. 极端,过分 41.agent n. 代理人,代理商;动因,原因 42.alcohol n. 含酒精的饮料,酒精 43.appeal n.\\\/vi. 呼吁,恳求 44.appreciate vt. 重视,赏识,欣赏 45.approve v. 赞成,同意,批准 46.stimulate vt. 刺激,激励 47.acquire vt. 取得,获得;学到 48.accomplish vt .完成,到达;实行 49.network n. 网状物;广播网,电视网;网络 50.tide n. 潮汐;潮流 51.tidy a. 整洁的,整齐的 52.trace vt. 追踪,找到 n. 痕迹,踪迹 53.torture n.\\\/vt. 拷打,折磨 54.wander vi. 漫游,闲逛 55.wax n. 蜡 56.weave v. 织,编 57.preserve v. 保护,保存,保持,维持 61. abuse v. 滥用,虐待;谩骂 62. academic a. 学术的;高等院校的;研究院的 63. academy n. (高等)专科院校;学会 64. battery n. 电池(组) 65. barrier n. 障碍;棚栏 66. cargo n. (船、飞机等装载的)货物 67. career n. 生涯,职业 68. vessel n. 船舶;容器,器皿;血管 69. vertical a. 垂直的 70. oblige v. 迫使,责成;使感激 71. obscure a. 阴暗,模糊 72. extent n. 程度,范围,大小,限度 73. exterior n. 外部,外表 a. 外部的,外表的 74. external a. 外部的,外表的,外面的 75. petrol n. 汽油 76. petroleum n. 石油 77. delay vt.\\\/n. 推迟,延误,耽搁 78. decay vi. 腐烂,腐朽 79. decent a. 像样的,体面的 80. route n. 路;路线;航线 81. ruin v. 毁坏,破坏 n. 毁灭,[pl.]废墟 82. sake n. 缘故,理由 83. satellite n. 卫星 84. scale n. 大小,规模;等级;刻度 85. temple n. 庙宇 86. tedious a. 乏味道,单调的, 87. tend vi.易于,趋向 88. tendency n.趋向,趋势 89. ultimate a. 极端的,最大的,最终的 n. 极端 90. undergo v. 经历,遭受 91. abundant a. 丰富的,充裕的,大量的 92. adopt v. 收养;采用;采纳 93. adapt vi. 适应,适合;改编,改写 vt. 使适应 94. bachelor n. 学士,学士学位;单身汉 95. casual a. 偶然的,碰巧的;临时的;非正式的 96. trap n. 陷阱,圈套 v. 设陷阱捕捉 97. vacant a. 空的,未占用的 98. vacuum n. 真空,真空吸尘器 99. oral a. 口头的,口述的,口的 100. optics n. (单、复数同形)光学 101. organ n. 器官,风琴 102. excess n. 过分,过量,过剩 103. expel v. 驱逐,开除,赶出 104. expend v. 消费 105. expenditure n. 支出,消费;经费 106. expense n. 开销,费用 107. expensive a. 花钱多的;价格高贵的 108. expand v. 扩大,扩张;展开,膨胀 109. expansion n. 扩大,扩充;发展,膨胀 110. private a. 私人的,个人的 111. individual a. 个别的,单独的 n. 个人,个体 112. personal a. 个人的,私人的;亲自的 114. personnel n. [总称]人员,员工;人事部门 115.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116. the Atlantic Ocean 大西洋 117. the Arctic Ocean 北冰洋 118. the Antarctic Ocean 南冰洋
描写豪华的句子
平实而精致,显得、轻休闲、质朴,与庭院的亲水平台、泳池、回廊相结合,呈现一国乡村风情的生活格调.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古典、开朗两相宜,尖塔形斜顶,抹灰木架与柱式装饰,自然建筑材料与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经典而不落时尚.清新不落俗套,白色灰泥墙结合浅红屋瓦,连续的拱门和,挑高大面窗的客厅,让人心神荡漾.简洁对称突显沉稳,各房间都为端正的四方形,功能的空间划分和位置布局体现德国式的严谨.文雅精巧不乏舒适,门廊、门厅向南北舒展,客厅、卧室等设置低窗和六角形观景凸窗,餐厅南北相通,室内室外情景交融.传承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保持着传统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大自然为皈依,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含隐蓄秀,奥僻典雅.其简约雅致的外立面、富人情味的内庭结构、园林水系的和谐自然等要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追寻传统价值观回归的人们所接受.在幽静的山林一套欧式别墅映入眼帘,仔细观察是用一块块木板搭接而成,尖尖的屋顶,绛红色的屋顶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坐西南、朝东北,可以说是“坐金銮,纳盘龙,镇宝塔,聚宝盆”,是“靠山高硬、前景开阔、位子显赫、广纳财源、永保安康”的一块乐土,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可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茂密葱茏的竹子沿着小路错落有致地站成两排,翠绿的竹叶则在顶端逐渐合围,形成了一个圆拱形的“屋顶”,浓烈的阳光和夏末炙人的热气就这样被隔绝在外了,而无论你走到园区的任何地方,却始终都看不清道路前方10米以外的景观,翠绿高大的竹林把整个园区隐密在其中,曲折处有通路,通路处又是竹林满眼.抬头望,这里的星星离你特别近;白天有空就看云卷云舒;下雨啦,那就看雨点怎么落吧;没关系,我在客房里.建筑的中与西结合得如此和谐,中式的基础韵味与西式的建筑符号和细节取长补短,不但富有审美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令居住舒适而贴近自然.外部空间布局有中式住宅围合的感觉,整体体现了小而精的优势.一幢幢具有乡村风情的精致别墅散落在苍翠树木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远离了所有的都市尘嚣,宁静幽远的感受令人神驰..
上海为什么叫申城
申城 开放分类: 地名、直辖市、上海、沪、申 1.申城一词来源于: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
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
他就是战国时期名满天下的四公子之――春申君黄歇
就是他,最早“治水入江,导流入海”,为纪念他治水的功绩,就将他率先治理拓浚的河道称作“黄歇浦”,后因吴淞江淤积严重,河道日小,而“黄歇浦”则逐渐演变成太湖入海的主要通道,明朝以后,黄歇浦也就易名为黄浦江。
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
所以上海又名申城。
2007年,随着上海进入世博会建设期,申城开始高调宣传世博会,“春申君”的名字频繁进入国人视野。
2002年9月,在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演员们唱的第一首歌,就是。
那么,春申君和上海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2300年前,一个名叫黄歇、被封为春申君的楚国人站在东海之滨,凝望着脚下自己刚刚带人开凿疏浚的黄浦江,满意地笑了。
这个出生在历史上曾经叫做黄国、现在被称为河南省潢川县的人,当时身居楚国相位,名列“”之一。
按现在的户籍概念,他算是地地道道的河南老乡了。
“在我看来,他请封江东、开拓上海周边封地的原始动机,不过是广积粮、多挣钱,好维持他养活3000门客的日用。
”信阳市文联副主席陈峻峰说。
为创作,陈峻峰对楚国晚期历史曾潜心研究。
这个河南人的举手之劳,奠定了今日上海的基础。
如果他能看到2006年出版的,一定很惊讶:沧海桑田。
原来我呕心沥血开垦的地方,在2300年之后,已经成为上海市的远郊城区。
当年的黄浦江入海口,被滚滚长江水挟裹来的泥沙冲积,向东偏移了几十公里。
在他疏通的黄浦江的两岸,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对中外文明兼容并蓄的上海,铭记着自己的发家史。
等记载:上海简称“申”,这一简称,源自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族黄歇。
黄歇,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名,人称“”。
黄歇受封之时,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
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
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
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
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春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的上海,只是战火纷飞的“国际”社会里被楚国征服的江东地区一个无名入海口。
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一举灭掉吴国,并吞吴地。
公元前333年,楚又灭越,吴越之地尽数归楚。
85年后的公元前248年,身为楚令尹(相国)、执掌楚国军政大权的黄歇来到这里,成为当地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名人。
不仅仅是上海,当时整个楚国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春申君手里。
黄歇执相25年,在信阳楚王城(今信阳市)里韬光养晦,积累资本,蓄势待发;在淮阳陈城(今周口市淮阳县)执掌相位,走入楚国权力中心;在黄国故里信阳潢川中兴黄氏家族,后迁都安徽寿春,最终被门客、赵人李园买凶斩首。
他在楚国政坛的30年间,这个现代意义上的河南人,叱咤风云,“虽名相国,实楚王也”,其足迹遍布沪鲁苏杭及鄂豫皖等,遗风流布,楚文化进一步和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碰撞交流。
连日来,记者辗转奔波,一路追寻春申君2300年前的踪迹,试图还原这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的心路历程。
开“申”之作从治理黄浦江起 2300年后的2007年3月4日,记者从曾为楚国腹地的河南省信阳市(信阳市古为申国,现在也简称申,世人称上海为“大申城”、信阳为“小申城”)出发,前往上海一路追寻这个河南老乡的踪迹。
正是农历正月十五,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方滨中路上的,人海如潮。
这个与毗邻的豫园同样名扬天下的道观,是上海市重要的民俗文化街,也是大型小商品、土特产、特色商品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和当地的市民纷至沓来,休闲观光,祭神礼佛。
这里曾是金山神庙,明朝永乐年间被改为城隍庙,供奉着土地神和春申君。
以后,这里开始主祀道教。
现在,关公和观音菩萨也跻身其间,众神和平共处,分享俗世顶礼膜拜的飨饷。
主殿里,道士们宽服高帽,在道教音乐声中焚香唱颂。
记者转遍整个庙宇,找不到春申君的神位。
一位年长的道士告诉记者:日军占领上海时,春申君的神像被毁了。
上海人没有重塑春申君的神像,他们改用另一种方式来纪念这位先贤。
在松江区新桥镇春申村,村委会负责人领着记者,找到了松江区于2003年重新扩建的春申君祠堂。
一组巨大的铜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黄歇领着当地居民治理、疏通黄浦江的情景。
浮雕两端的纪念碑上,雕刻着松江区在纪念松江置县1250年时献给黄歇的颂诗:春申治水,黄浦滔滔。
陆逊封侯,华亭昭昭…… 重建的祠堂占地500平方米,为仿古民居建筑。
室内陈列着春申君的相关史料及松江古迹、历史名人名作。
祠堂里的匾额,分别为著名松江籍学者和书法家施蛰存、程十发、郑为题写。
祠堂西面的大型铜雕照壁,主题叫做“上海之根”。
祠堂掩映在一片竹林中,南边一条小河环绕,河边三五个人正在垂钓。
和市中心的喧嚣相比,这里很安静。
春申村的老人说,这个祠堂的历史很悠久,这个村子,就是黄歇当年住过的村子;祠堂边的春申塘,就是当年春申君黄歇带人修建的。
,是一部与水斗争的历史。
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种种举措中,治水是各个朝代、众多贤达喜欢干的事情。
楚国的宰相们有这个光荣的传统,黄歇的前任们给他做出过榜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现河南老乡、当时的潘国(今河南固始)人孙叔敖。
黄歇来到江东后,以苏州为基地,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豪宅的同时,为发展农业、使苏州等城邑免受水患,开始兴修水利,主持疏浚东江、娄江、吴淞江“三江”,开浚黄歇浦(黄浦江),惠泽当时尚无正式名称的上海。
黄浦江连通太湖和淀山湖,是太湖最重要的排水出海通道。
江水有一定的含沙量,涨潮时江水挟带泥沙进入沿河两岸其他河港,退潮时流速减慢,导致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淤高。
黄歇来到这里时,这条小江严重淤塞,两岸丰水期内涝成灾,淀山湖至东海之滨的广袤原野即今天的上海市域,一片沼泽。
当地人烟稀少,满目荒凉。
这条小江,被当地百姓咒为“断头河”。
巡视自己的领地后,黄歇一眼看出了这片土地的价值,他要把这块泽国变成千里沃野,变成他的粮仓。
尽管无数军国大事还在等着这位“令尹”决断,但刚刚获得江东的黄歇还是忙里偷闲,大规模组织人力,疏浚这条浅水,将其江面拓展到300米至700米,深挖至十数米,与东海、黄海之间的长江出海口连通。
两千多年过去了,后人继承春申君的传统,不断深挖疏浚,至今,黄浦江仍然江阔水深,可通行3000~10000吨级船只,属一级航道。
“嘟嘟嘟,嘟嘟嘟,爷娘去开黄浦江,回来又开春申塘,领头的爷爷叫春申君,住在伲村头黄泥浜。
” 春申君祠堂北侧一座假山前,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太湖石垒成的假山前嬉戏玩耍,嘴里唱着这首古老的童谣。
看守祠堂的一个老人说:“这首儿歌在当地传唱不知多少代了。
老人们说我们这个春申村,就是春申君黄歇开挖黄浦江时的‘指挥所’,这首儿歌,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 黄浦江疏浚后,当地水系分明起来,泽国变成良田,经济长足发展,地位日彰。
隋代,当地开始设镇,名曰华亭镇。
唐时开始设县。
北宋淳化年间(990年~994年),这里开始称上海,为上海镇。
到了明代,,这里日益兴盛。
1553年,朝廷为抵抗倭寇,筑上海城,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
清代,上海属松江府。
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成为外国列强在华的租界,使上海逐渐由一个东南名邑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
同时,上海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通商口岸之一。
民国时期,上海属江苏省。
1928年,政府设上海特别市。
后,上海成为直辖市。
黄浦江之于上海的意义,无异于黄河、长江对中国的意义。
这条江,由此成为上海市的母亲河。
至今,黄浦江仍是上海市主要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并承担着航运、排洪、灌溉、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另一个彰显春申君丰功伟绩的地方,叫做黄渡。
这是上海市嘉定区南部靠近上海中心、南临黄浦江重要支流吴淞江的一个小镇。
小镇以一个花园为中心。
尽管是冬末春初,这里的树木已经显露出一片生机。
花园尽头的绿苑路上,一块石碑赫然标示“黄渡”。
关于黄渡,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楚国黄歇受命伐秦,在此率军渡江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黄歇驻上海时,有一次率领部下出巡吴淞江,随后从陆皎浦摆渡过江,其摆渡处,被后人称“黄歇渡”或“横渡”,后渐渐变为现在的黄渡。
春申君渡过吴淞江的地方,叫做“黄渡”;人们为了迎候他的到来,特地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凉亭,古上海地区因此叫做“华亭”,在中国历史上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字。
经对史料的考证,黄歇伐秦是在其受封江东之前十几年,时光上相差甚远;第二种说法更接近事实。
也许正因如此,上海虽为中国最大的城市、贵为亚洲金融中心,却一直对春申君念念不忘。
2002年9月,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演员们引吭高歌的第一首歌,就是。
“海派文化”春申君是其“始祖” 上海一向以“海派文化”著称,“海派”一词肇始于晚清时期中国画中的“海上画派”。
鸦片战争后,上海出现了“华洋杂处”的租界,当时一大批画家来到上海,受新风气的影响,他们在中国画的传统基础之上,借鉴西洋画的技法,逐渐形成了贯通古今、融合中外的画派,“海派”只是这种“海上画派”的简称。
这种兼容并蓄、多元互补、不拘一格、灵活而创新的文化风格,逐渐由画坛扩展到戏曲、电影、小说乃至社会风尚、生活方式等方面,“海派文化”的概念由此产生。
上海学者张汝皋认为,“海上画派”只是“海派文化”的起端,而非源,黄歇应为“海派文化”的“开山鼻祖”,因为“海派文化”的地域由他而起。
他的提法,被上海部分学者认可。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是多元文化熔于一炉,在包容一切中创造一切。
而这一切,并不是上海在晚清以来所独有的,之前的上海就有这种特征的文化。
从历史学上追溯“海派文化”,也大多追溯至春申君时期,因为这时上海的文化身份开始形成。
春申君开发上海,带来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融合,这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文献的局限,通过考古的发现,也得到一些补充。
上海金山戚家墩、青浦重固、嘉定外冈,都发现有一批战国时期的墓葬,青浦重固、嘉定外冈是楚人之墓,属于楚文化传统,随葬品以泥质灰陶为主,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其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壶、盒等。
但在这典型的楚墓中,却出土了一部分具有本地文化色彩、吴越风格的器物。
而在具有浓郁的本地文化色彩、属于吴越文化传统的金山戚家墩之中,也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楚文化传统遗物。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童心、吕建昌先生说:“战国时期的上海,传统的吴越文化和外来的楚文化是并存的,这两种文化的混合情形与我们现在一般概念中的‘海派文化’是极其相似的。
” 兼容并蓄能使文化多元化,能使文化丰富多彩。
战国与清代不同的仅是,清朝末年是帝国主义入侵、西方文化渗透,中西文化的碰撞进而形成“海派文化”,而二千多年前,则是楚国的征服、楚文化的进入。
战国时期应该是为“海派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的重要时期,张童心教授认为,“我们现在研究‘海派文化’是没有理由忽视它的”。
“海派文化”之于上海,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因“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影响,上海才成为东亚最重要的国际都市之一。
在经济和文化的意义上,上海人对春申君的纪念,将是世世代代持续的事情。
2300年前,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人春申君请封江东。
在这里,他带领百姓疏通河道,修筑堤坝,使黄浦江造福于百姓。
为了怀念他,人们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
后来,人们又以“申”代称上海。
图为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春申村的春申君祠堂。
2.信阳市是河南省最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大别山、桐柏山结合部,豫鄂两省交界处,南襟全楚,北屏中原,扼楚豫之咽,被称为河南省的南大门。
信阳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800多年。
公元前872年,西周晚期,周宣王封姜方伯为申伯侯于此地,故信阳市又称“申城”。
春秋战国时属楚,秦时地隶南阳郡,为义阳乡,曹魏时设置义阳郡。
晋、南北朝改设司州、义州、申州。
隋唐又复义阳郡。
北宋始称信阳。
元初改为府,后改称信阳州,明清仍沿例设州,后改信阳县,1949年4月1日信阳解放,即置市。
市境内古文化遗址众多,如市郊“南山嘴”裴李岗文化、三里店鲍家山商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长台关的楚王城遗址等。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即为长台关楚墓出土的编钟所奏。
历史典故“亡羊补牢”即出于长台关楚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