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一家人和睦的诗句有什么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追和柳恽》李贺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关于人与人和谐的诗句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以李------<<诗经..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形容人多和谐的成语
伯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
埙篪合奏,乐音和谐。
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 步调一致 步调:行进的步伐。
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
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 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 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出处:《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 解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 金声玉振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
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
急求关于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诗句,不要多,三句就够~
清-袁枚《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吟牛 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 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 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 诗写牧童的天真活泼、共同牧放生活中的喜悦,与对牛的深厚感情,更从怕卖牛输租上,反映出剥削的残酷。
尔、我:牧童间彼此相称。
============================= 雄鸡一唱天下白
(李贺)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11.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关于和谐的句子
关于和谐的优美句子1、和平是人类发展的基调,而和谐是人类发展的高潮;和平是一个安宁的环境,而和谐是一份辽远的心境;和平是人类最初的向往,而和谐是人类更高的追求;和平是没有外界的战争,而和谐是没有内心的困扰。
2、当今世界在我看来是一个以人类自身为圆心,以和谐为半径所构画的一个名为社会的圆圈。
有多么浓郁的和谐气息就有多么强大的人类社会。
人们在衣食无忧的生存前提下有了更高的生活要求,和谐则是它们追求并向往的生存境界。
3、和谐,无处不在。
它就像我们的朋友、亲人一样,随时都在我们身边。
社会中,学校中,家庭中,大自然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美丽的身影……但是,它总是爱和我们捉迷藏,需要你去用眼睛发现,用心去感受……、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4、和谐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脱,一种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坚定的成熟。
和谐不能是刻意的。
和谐不是扮出来的,是人的认识与判断能力的厚积薄发。
凭能力挽回的和谐是一种荣耀,用机智赢得的和谐是一种修养,不懂装懂的和谐是一种无知,委屈自己硬撑出来的和谐是一种悲哀。
5、谛听和谐之声,感受和谐之美,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交往。
想和谐,说和谐,谋和谐,贵在质上,效在度上。
和谐之美,在水乳交融之中,在泥沙俱下之间,凸现出和谐的特殊。
远和近、东和西、阴和阳、强和弱、无和有、想像和现实,和谐就在我们身边,和谐无处不在。
表达一家人和睦的诗句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的歌声。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形容和谐的诗句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追和柳恽》李贺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形容和睦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宋·苏轼《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