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心民间疾苦的诗句
1. 酒肉臭,路有冻死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 楚虽能,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6.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7.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8.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0.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杜甫体察人间疾苦的诗句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都忘干净了....安得广厦千万家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描述不识民间疾苦的诗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发音 zhū mén jiǔ ròu xiu,lù yǒu dòng sǐ gǔ 释义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出处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示例 第一种:读作“朱门酒肉臭(chòu),路有冻死骨”。
征诸《中国古代文学辞典》(贾传棠等编,文心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注释为:富贵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穷苦的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
第二种:读作“朱门酒肉臭(xiù),路有冻死骨”。
这样读,首先有《现代汉语词典》为证;其次在《杜甫诗选译》(倪其心、吴鸥译注,巴蜀书社1990年6月第一版)的脚注中,也可找到一段足以作为依据的文字:“臭,一说读xiù,气味。
‘酒肉臭’是酒肉香味。
”按照“臭”字的这种音义,该诗句的注释就应该是:富贵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就有冻死的骸骨。
这两种读法、两种注释,究竟哪种更好、更准确
让我们回溯一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写作背景: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将家小安置在奉先县(即今陕西省蒲城县),托亲戚照看,自己只身去长安求官。
可当他历尽艰辛,总算当上了管理门禁锁钥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正八品下的小京官),回到奉先县探望妻儿的时候,小儿子却已经饿死。
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黎民百姓的苦难,悲愤万分,乃有此控诉政治腐败、聚敛残酷、贫富悬殊之佳句。
忖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两种注释,我们有理由认为,两者与全诗的立意都是相合的。
倘若一定要分出个高下的话,似乎第二种读法和注释更妥贴些。
因为肉会“臭”(chòu),酒是断乎不会“臭”(chòu)的,我们尽可以不把“酒肉”理解为“酒”与“肉”,而可以理解为“美味佳肴”。
例如,可以用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章里,形容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
语文对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的下联是什么
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一身布衣淡看世态炎凉.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一身素袍阅遍世态炎凉. 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一双浊目看开尘世风霜.两鬓白发尝遍人间疾苦,一副身板历经岁月风霜.这是写给母亲的对联.
尝尽人间疾苦,实在不想再呆在人间了,用佛怎么解释
阿弥陀佛
不贪图世间享乐,有厌离心是觉悟;若是只为了逃避苦难,就是并不是真正的看破红尘,逃到哪里是尽头呢
法语:厌离极苦世界1.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世间无常,,苦不堪言。
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晓得人命无常,死生事大,决定不会去造业
2.我们这个世界污浊到极点,现前这个境界是苦不堪言
现在的众生业障深重,信邪不信正,大家都在拼命造作贪嗔痴慢的恶业——这个共业不堪设想
众生迷恋这个世间的,尽情地享受,享受就是造业,一口气不来就到三恶道去了,你说你生活很享受、很快乐,快乐在哪里
佛给我们讲“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
你要知道,世间的苦难,算不了苦难;这一生不能了生死、出轮回,这才是真正的苦难
3.如果你还贪恋这个世间的,还贪恋这个世间的的享受,你就得受轮回之苦;你要想不受轮回之苦,唯一的办法,赶紧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4.如果你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对于这个世间任何事物就不会有一丝毫的贪恋。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极乐世界是只有乐没有苦,我们这个世界是只有苦没有乐。
5.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是极苦的世界,我们要晓得厌离
这个世界苦,这个世界可怕,我们一定要晓得,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