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蓝天白云的天空很美”的成语有哪些
1、碧空如洗成语拼音:bì kōng rú xǐ成语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
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
形容天气晴朗。
成语出处: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2、风轻云淡成语拼音:fēng qīng yún dàn成语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
形容天气晴好。
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成语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断,咱茶浓酒酣,趁着风轻云淡,省得着我倚门终日盼停骖。
” 3、万里无云成语拼音:wàn lǐ wú yún成语解释: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
形容天气晴朗。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 4、晴空万里成语拼音:qíng kōng wàn lǐ成语解释:晴空:晴朗的天空。
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成语出处:曹靖华《碧海墨林油香飘》:“这里却像中国仲秋的天气,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5、碧空万里成语拼音:bì kōng wàn lǐ成语解释: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
形容天气晴朗。
成语出处:权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休息与娱乐》:“冰峰林立,白云徜徉其间;碧空万里,与皑皑白雪上下辉映,幻化流转着七彩光芒。
”
摘录写天空的词语和句子,如:蓝蓝的天 急急急!
抬头仰望,那是一潭清澈的近乎见底的蓝天,那蔚蓝之中,悠闲的游着片片云朵,不禁抬起手指,仿佛指尖暮然间也被染成了蓝色........天空是靛蓝的湖,微波起涟漪.......
形容蓝天白云词语
海阔天空 天空海阔 云过天空 云净天空碧空如洗 蔽日遮天 寸地尺天 动如参商 地网天罗殆无虚日 回光返照 回光反照 海阔天空 黄旗紫盖昊天罔极 蠡测管窥 满天星斗 怒气冲天 气冲斗牛气冲牛斗 擎天之柱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经天 日月丽天 上天入地 腾空而起 天罗地网 天朗气清 天清气朗
描写春天的蓝天白云的句子有哪些
一:自然风景冠 风景。
优旖旎;轻柔,清纯;,文雅。
风景好美人沉醉,令人痴迷,甚至,令人“着魔”。
可是,最吸引人的风景是什么呢
是天真烂漫的童真
是助人为乐
是辛勤的身影
还是无微不至的关爱
或是…… 不,都不是,是大自然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景致。
但,这中间,又有哪番景色为冠呢
或许,去观赏一番总比苦思冥想更好吧
风儿,掠过;雨儿,飘落;花儿,舒绽;草儿,摇曳。
风儿飞舞;雨儿轻移。
风儿拂过大地,大地上的一切苏醒了。
雨儿抚着大地,大地上的一切盎然了。
春天的风,春天的雨,在春的带领下走向极盛。
春天的花,春天的草,在春天的爱抚下创出了一片明丽。
花儿创出一片绚丽,一片芳香;草儿创出一份淡雅,一份宁静。
这幅风掠雨草图,够清新,明丽。
黛色的夜幕,泛泛地垂着,布着满天繁星,缀着无尽宝石。
星儿,闪闪;月儿,静静。
星儿洒下一片彩光,月儿散下一片银辉。
璀璨、耀眼的星星,在夜幕上熠熠生辉,却不乏清纯。
月儿撒下的银辉,直泻入明净的湖中。
湖面泛着淡淡的银光,与天上那轮玉盘相映衬,显得淡雅,清新,却不乏明丽。
这幅空朗湖碧星月图,够清纯、淡雅。
雨收起了,只留下几缕浮云在蔚蓝的天空中。
太阳出来了,明艳艳的,与蓝天白云相照映着,显得分外美丽。
但是,当西方架起那座七彩桥时,一切都在彩桥面前黯然失色 那座彩虹桥,是如此绚丽,淡淡地泛着的光辉。
红、橙、黄、绿、青、蓝、紫,在阳光下互相照映,洒下一明丽,一片辉煌。
这幅艳空碧日艳虹云图够绚丽、柔美。
好美啊
好美好美的景色,令人神往,令人沉醉。
这些美景拥有着非凡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那么,哪种景色最美呢
要选,其实好难。
因为 各种景色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淡雅的,清闲的,绚丽的,优美的,一齐展现出美的神色和迷人的风采。
所以 自然风景皆为冠
篇二:风景 雄伟巍峨的青山,广阔无垠的碧海,幽深博大的蓝天,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风景。
痛饮黄龙的岳武穆,青史留名的文天祥,诗文并茂的苏东坡,是璀璨夺目的人文风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兰亭集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太白诗,是深邃奥妙的精神风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卧虎藏龙。
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深不可测的精神风景,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
但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里,不要“云深不知处”,而应当“不畏浮云遮望眼”,傲泰山之雄、庐山之险、峨嵋之秀,欺沧海横流、百川到海,敢于挑战自我,呼喊出自己沉稳而有力、铿锵而优美的心声:我就是一道风景线。
文种足智,难逃尸横刀下;韩信多谋,难免祸起未央;子胥善哉,难逃引颈刀下;屈原忠贞,难免尸沉汩罗;岳武穆智勇双全,可叹怀才不遇。
他们的悲惨遭遇,使人有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怅惘,虽然功败垂成,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它向世界展示了经验教训。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武乡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张子房学富五车,文韬武略。
长坂坡上赵子龙一杆银枪杀得曹兵胆战心惊,当阳桥前张翼德一声怒吼嘘得北寇丢魂丧胆;上方谷中诸葛亮一把火惊得司马懿手足无措,鱼腹浦旁武乡侯一堆石迷得陆伯言头晕目眩。
他们的功成名就使人有一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
落红是一道风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莲花是一道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是一道风景,世界因我而改变,世界因为而自豪。
篇三:写景作文:领略自然之美 晨起,薄纱般的雾渐渐散去了,和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驱车前往被誉为“疑是恐龙化此山”的三清寨自然风景区。
一路上我都在专注的看着窗外的风景。
那路旁的树,整齐的列队似受检阅的军队,彰显军人的气质,而远处的山,轮廓则依然朦朦胧胧,被雾淹没得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剪影,看到此景令我想到了水墨画中的山,这朦胧之美在画家们的笔下挥洒的淋漓尽致。
走过一段泥泞但却散发着泥土香味的路途,我们来到了山脚下。
这段泥泞的路旁,水库中的水缓缓流出,清澈见底的水结伴而行,欢乐的流淌着,似那一曲欢快的乐曲。
带着这份舒适与恬淡,我们开始了爬山,但这汩汩的流水声却依旧久久萦绕在耳畔…… 踏足在布满荆棘的山路上,我们无心观赏两旁的风景,只顾专心的走着,蜿蜒崎岖的路上,脚下是形状各异的石头和那些自然生长的植物,根本没有明显的路,而此时走在我们前面的人儿却已深深浅浅的踏出了一条狭窄的路。
既而想到了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写“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攀爬过一段路程之后,一片连绵的山脉印入眼帘,山峦被迷雾笼罩着,显得神秘而秀美。
又一个小憩,眼中的风景有了大的变化。
再看那座山,雾已渐渐退去,一座形似“山”字的山体,清晰且真实的呈现在了眼前,此时感觉我们与自然间的距离更近了,不得不叹服自然界的鬼斧神差之造化,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都是大自然呈现出的真实美。
让心情游走在自然之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都市的凌乱;没有匆忙的脚步;也没有障目的高楼。
自然中,没有任何娇柔造作的虚假;自然中的人,也没有了雕琢的痕迹,没有功利虚名的压力。
置身于山间,天地之间原来如此之宽阔
呼吸着带有泥土芳香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感受着阳光的温暖、风的和煦,让自己溶入自然,体味那种宁静、那份闲适,思绪拥抱着蓝天、白云。
我,用心感受着回归自然的喜悦。
在山的怀抱中,尽情的挥汗,尽情的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尽情的将这自然的每处风景都收入眼中,印入脑海,尽情的享受自然之美
闭上眼,深呼吸,与这短短的美好时光道个别…… 篇四:写景作文:亲近自然 走进大自然,就有一种格外亲近的感觉。
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山冈田野,花草树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无不使人产生联绵的遐想。
我们与大自然朝夕相处,与大自然相依为命。
凝望着天空,我感受到了它的高远与深邃。
多想幻化成一片白云,在蓝天下轻轻地飘忽。
多想幻化成一颗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多想幻化成一只小鸟,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
我感恩造物主赐予阳光。
我在和煦的春光里感受你的仁慈,在炎炎的夏日中观赏你的热烈,在明丽的秋阳里感慨你的成熟,在寒冷的冬季里享受你的温暖。
我喜欢走进宁静的月夜,去感受宇宙的空灵。
我倾听着大自然中万物的呼吸。
心中有千言万语,向月儿倾诉。
多少次,我伫立在海岸边,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会由衷地发出渺如一粟的感慨。
多少次,我又伫立在山脚下,环视着幽幽的山谷。
我感受到了山的深沉与丰富,也窥视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浮躁与浅薄。
我们身处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世界里,在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交叉的地带游离。
我们似乎过于留恋那纵横交错的繁华街市,忘情于都市的熙熙攘攘和人声的喧嚣。
似乎更加倾慕那一座座高楼大厦和夜晚那流光异彩的虚华。
我们将自己窒息在那狭小的空间。
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挣扎着,被烦恼,苦闷,徘徊,彷徨缠绕着心境。
虽然如此,大自然却展示它无比的宽容与大度,仍然日夜守护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送来阳光,雨露和空气。
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春的明媚,夏的灿烂,秋的生动,冬的寒冷。
说不尽大自然美丽的景致,道不完大自然无限的风光。
走进自然,与自然亲近.亲吻天空,亲吻日月,亲吻大自然.或许,大自然才是我心中永久的恋人.就让我美丽的心情,永远在大自然里尽情地放飞吧。
走进大自然,就有一种格外亲近的感觉。
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山冈田野,花草树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无不使人产生联绵的遐想。
我们与大自然朝夕相处,与大自然相依为命。
篇五:秋天的云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来,但云像一床厚厚的被子似的遮住了它。
从窗外望去,蓝蓝的天空,一条雪白的云很长很长的,仿佛印在天空,把天空划成两半。
过了一会儿,长长的云飘走了,蓝宝石般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面白色的旗帜,那面旗帜飘啊飘啊,不知飘到哪里去了,因为它飘过的地方没留下一点痕迹。
接着又来了一大片云,像是一群正在奔跑的绵羊,可是才一转眼的工夫,羊群不见了,只剩下几片云停在天上。
几分钟后,云开始调皮起来了,雪白的云团像海浪一样在空中翻滚着、碰撞着、推拥着、挤压着。
虽然没有海的蔚蓝,没有涛的声音,但它有海的浩瀚,海的气势。
下午三点左右,天空上便布满了云,那满天的云不是一整块的,而是由一点点一点点的小云朵组成的。
一小朵挨着一小朵,布满了整个天空。
一小朵云像个小雨伞一样大,几小朵呢
几十朵呢
它们把南边的半个天空给遮住了。
就像我们一样,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
秋天的云,真美。
篇六:自然景观作文 天空被夕阳染上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江面上,整个江面焕然一新,此时此刻天边像燃起了熊熊烈火。
瞧,那一朵朵白黄相间的云朵,一朵连着一朵给夕阳织成了一件金红色羽绒服,不一会儿,又变成红色,把太阳打扮得像公主似的。
俯视江面,一道残阳像一束金黄的激光斜射到水面上,像无数的鱼儿在跳跃。
大约6点钟,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圆球,周围的云更加绚丽多姿,时儿像小狗,时儿像小鸟,时儿像桃花……远处巍峨的山丘在夕阳映照下仿佛涂上了一层金粉,显得格外瑰丽。
又过了一会儿,夕阳那微弱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蝉翼般的光彩。
云朵披上了金辉。
云朵像少女一样姗姗而行,渐渐靠近江面。
天边逶迤着几块白丝绦般的云彩,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装饰着红蓝色的天空。
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更接近江面了,则变得越发的红。
慢慢地,太阳笑红了脸仿佛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
太阳亲吻着江水的头,向大地、天空喷出红彤彤的光芒。
太阳把红光借给了珠江,借给了世界的一切。
太阳展示完自己的美貌后,快活的一跳,消失在江面上,又回到了妈妈的身旁。
篇七: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 美丽的鄱阳湖 你见过鄱阳湖吗 没见过没关系,今天我带你去游览一番! 鄱阳湖真大,它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打个比方吧,如果万里长江是一条金丝带的话,鄱阳湖就是缀在这条金丝带上最大的一颗蓝宝石。
不相信吗 清晨,你登上高高的山顶,放眼望去,湖水碧蓝碧蓝的,好像和无边无际的蓝天连接在一起。
这时,你会遐想:乘着一叶扁舟,是不是可以到世界的尽头呢 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
风平浪静时,鄱阳湖像一面镜子。
你瞧!湖旁的柳树倒映在湖里,不就像是位美丽的姑娘在梳她那“乌黑”的秀发吗 突然,刮起一阵风,微风轻轻“抚摸”着鄱阳湖,鄱阳湖则又是另一番景致了。
太阳出来了,照在鄱阳湖上,波光粼粼,真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如果刮来一阵大风,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天,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齐涌过来,那又将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景象。
鄱阳湖最叫人喜欢和赞美的,还是湖里丰富的水产,其中最有名的是红眼鱼。
听爸爸讲,过去红眼鱼是皇宫的贡品,现在成了劳动人民的补品。
啊!鄱阳湖,你美丽多姿,物产丰富!我赞美你! 篇八:大自然的风景 今天,我去登了白云山,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芳香、大自然的青翠。
大自然,真的是很神奇。
走进大自然,你可以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用心去体会这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的美妙,大自然的迷人风光。
我坐上了缆车。
脚下的风景是那么的美丽:树叶一片一片地汇聚在一起,聚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那大红、嫩黄、紫红色的花朵羞滴滴地隐躲在绿叶丛中。
瞧!红色的凉亭正挺拔地耸立在绿色的海洋中,寻看着山中的一切,守护着这美丽的白云山,使它不被受到破坏。
啊!大自然真美啊! 我和妈妈踏着轻快的脚步登上了摩星岭。
凉爽的风轻轻拂过我的汗水,哇!大自然的风真爽啊!路旁挺拔的大树直立立地站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我抬头一望,总觉得大树穿过了云霄,哇!大自然的树真高啊!到了摩星岭最高峰时,我往下望去,眼前的一切似乎披上了一件蒙蒙地纱衣,一片迷蒙。
连绵不断的山峰旁若隐若现地显露出许多房屋,而马路上的汽车则小得像蚂蚁一样在慢慢地行驶,哇!大自然的景真妙啊! 在往山下走时,我的双腿在不停地发抖,脚下那无数的阶梯让我感到摩星岭的陡峭及高耸。
大自然的一切,怎么就这么美!风中赏荷花 入秋后的天气渐渐地凉快了起来,今天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微风轻盈地在空中回荡,吹在我的脸上让人感觉舒服极了。
乘着凉爽的天气和开学前的空隙,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决定乘着凉爽的微风一起去观赏六月西湖的出水芙蓉——荷花。
809路汽车穿过隧道飞快地行驶着,不一会儿就把我们安全地送到了西 湖边。
站在湖岸上,向湖中远远望去那千姿百态的荷花,非常美丽,真让你不由自主想奔向那里。
我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湖边,想和荷花靠近一点,只闻一阵阵淡雅的芳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白的、粉红的,一朵朵、一簇簇的荷花被那绿色的花萼托着,鲜艳的花瓣更显得分外美丽。
一朵朵的荷花千姿百态,好似一位位美丽的姑娘。
近处是一朵已展开花瓣的荷花,长在绿油油的荷叶上,远远望去像是一位身穿粉红长裙的姑娘,在绿色的地毯上优美地跳舞;远处是一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侧身看去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坐在草地上羞涩地用双手蒙着脸颊;旁边一个个莲蓬像一个个用宝石镶嵌而成的小鼓,荷花姑娘们在这绿色的舞台上唱歌、跳舞,用小鼓伴奏在举行小音乐会……。
荷叶又大又圆,绿荧荧的,像一块碧绿的翡翠盘;又像把插在水中的大伞,一片接一片。
怪不得宋朝诗人杨万里在《晓初竟慈寺送林子方》中对荷花有如此的赞美:“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的湖水与荷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好看极了。
荷花真美啊
大自然的万物真是充满生机
校园春色 春姑娘来了。
她送走冬天的冷气,带着温暖的风雨阳光,步入我们的校园。
她用那双灵巧的手把校园装饰得犹如天堂一般,美不胜收。
那操场上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和细雨的滋补下,仰起幼稚的小脑袋,笑盈盈地打着招呼:“春阿姨好,春雨、春风姐姐好
”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伴随着绵绵细雨,让人们的心情感到格外地舒服。
中午,太阳公公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把学校的花园小区映射得像个天国,美丽极了。
把旁边装饰豪华的学校科学楼映衬得好象天上宫殿。
看,一对对蝴蝶在灌木丛中比翼齐飞,一群群蜻蜓好象飞机特技表演那样在空中比武。
听,“唧唧唧”,是谁在叫
哦,是一群活泼机灵的小鸟,在那告别冬眠,萌发出小芽的大树上唱歌、比赛跳高跳远。
放学了,同学们在这鸟语花香的环境里溜达,尽情地沐浴着温馨的阳光。
教学楼前,有些同学已脱下厚长的衣服,玩起抛沙包的游戏。
晚上,校园里一声声朗朗的读书声,一阵阵拂面的春风,一习习醉人的花香,使人陶醉。
电缆线上整齐地排列着数百只燕子,似在召开灭蚊大战的誓师大会。
路边的小树抱着春雨给他的礼物,怀念着白天与阳光相聚的时光,伴着夜雾屈壮地成长着。
春风抚摸着花朵。
花朵竟然开心得得意忘形,跳起了温柔的华尔兹舞‘春风之歌’,姿态优美得不得了。
天上的星星公主闪烁着小眼睛,好象在问:“他们是在开晚会吗
为什么不请我呀
” 啊
校园春色,好一幅精美迷人的风景动画
求采纳啊
亲
如何欣赏和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其中指出:让学生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并把“欣赏·评述”列为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可见它的重要性。
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则必须通过欣赏、评价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完成。
欣赏,作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四个领域之一,无论是以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出现,还是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它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也是众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
我们往往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赏评价、审视艺术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导教学。
因为,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尤其是,当学生作品展示时,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就此,本人围绕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欣赏、评价。
然后,再去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欣赏:欣赏,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它是欣赏者对客观纯在的美的一种主观感受。
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属性的一种认识与反映及对美所作出的一种评定和判断。
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工艺美,都是欣赏者对客观事物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赏,在其过程当中,欣赏者首先是采取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去面对艺术作品的。
对作品的部分东西很少做出评价。
如:有人说,我很欣赏西方现代派美术。
这就意味着,他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充分肯定与赞赏。
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说,我很欣赏你的为人,我很欣赏你的服饰,我很欣赏你的气质,我很欣赏这种色彩等等。
都是认为好、持有喜欢、肯定的态度的去欣赏。
2、 评价:评价:就是评定某种事物“价值”的高低。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评价者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过作出判断和评定。
是指对作品的特点、质量、意义等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具有鉴赏的意思。
也叫艺术批评、艺术评论。
比如,我们要评价一下西方现代派美术,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赞赏的态度。
只有通过对这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及其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与鉴赏后,才能下结论。
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美术作品是采取肯定、赞赏,还是采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
只有分析了解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定。
它与欣赏有情绪、观点上的区别。
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所以,评价作品的标准就有两个。
一个是艺术的(专业的、形式的),一个是思想内容(内在的、主题思想)。
因此,可以说,欣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通过欣赏的过程来实现的。
评价可以促进欣赏。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谐统一。
一、那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因此,我们要欣赏一件作品,首先就得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欣赏。
而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们视觉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
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应该先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然后再去欣赏作品的内容美。
1、 作品形式: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
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作品的形式。
结构和语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结构:“结构”,是指作品的内部构造。
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来经营创作所用的生活资料。
换句话说,它是指作者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个蓝图。
即创作前的构思。
你要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什么形式,利用什么方法、手段。
为什么这样画,这么画,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想通过作品歌颂什么
鞭挞什么
包括造型、布局和设想等等。
而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
剪裁,是构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个环节。
如,画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即删繁取简,熔炼精华。
布局,即构图,“经营位置”(大家都知道,这里我们就不谈了)。
所以说,结构,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过好的结构,把一系列的生活资料和体验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现主题思想。
如绘画,它的结构,就是通过优美的线条,生动准确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奇异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新颖别致的构图等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的美好创意。
(2)语言:“语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语言”。
强调了“语言”在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我们要用美术语言,通过作品来传达观念和情感。
所以语言非常的重要。
“美术语言”: 就是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
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
以及将这些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
如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也可以说,美术语言它是一种不同于文学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
它是视觉符号。
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都是一个记号。
它们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意义。
如鸟、语、花、香,每个字都是一个符号,每个字都有它独立的意义。
如果再把它们按语法的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鸟语花香”一词,则更具有现实主义了。
而孤立的美术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等,它们各自独立都不代表任何主义,只有当它们按照造型的法则去构造一种全新的创造物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把它们结合到一个整体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们才有表现某种主义的作用。
比如:有几个孤立的符号“○”(圆)“(”弧,“└”折线。
它们各自独立时没有任何主义,当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象“苹果”时,则具有了实在主义了。
(再如几个四边形构成一个房子等)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它在文艺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这种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
如绘画,它主要是用线条和色彩作为物质手段来表现空间事物的。
其中“线条”(语言),它具有寄托和浓缩情感意识的无限空间。
它是表现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种最完美的语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笔线条,更具有无穷的包容量。
线条的横竖、曲斜、刚柔、长短、疏密、方圆、粗细、波磔、轻重、阴阳、虚实、明暗、浓淡、动静、滑涩等等。
线条的随机变换,审势赋形,含情达意,可以表现宇宙空间之万物。
例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
也就是说,一根横划,它所描绘的意会,可以让人联想到千里之遥的风云变幻,气势宏伟。
一竖之中,可以表达出漫长的岁月和苍老的容颜,道出了人生历程的雪雨风霜和酸甜苦辣。
此时,线条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戈如百钧怒发”、“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
可见,这种线条的转折变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运动、情态、气势、刚柔等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这种线条是何等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这里,线条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横线的变幻,竖线的高矗,曲线的蠕动,斜线的滑坡,细线的瘦弱,折线的刚硬,圆线的丰满,短线的跳动,转线的回环,方线的力度,粗线的健壮,涩线的苍老等等,这些线条,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内涵显示出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也正是我国五千年意象内涵深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和独有的线意识的神妙之处。
(也是所谓的线条语言)那么色彩也有它的象征性语言:如红色(暖色),能给人以热烈奔放,令人振奋及温和的感受,它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吉祥、浪漫。
蓝色(冷色),则传递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情绪。
给人以清凉寒冷的感觉,又有忠诚、安全、宁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海蓝天、月光蓝天等)。
因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
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黄色(暖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气,因为它是阳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征着光明、希望、高贵、愉快。
但是,浅黄表示柔弱,灰黄表示病态。
绿色:中性色,它自然、稳定、成长、忌妒。
因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征平静与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环保。
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
可以说,“色彩”(语言),它也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
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组合,会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异的奥妙和迷人的旋律。
或明快与忧郁,或兴奋与平静。
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它的象征意义。
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画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使色彩与画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谈到关于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荷兰画家凡高,凡高,他是被誉为人类给画使上最富典型的运用全部生命来倾注色彩感情的本质的画家。
他以一种扭曲、旋转和极富运动笔触、在画面上堆积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笔触的排列,都在抒发他那内心的强烈激情。
明确的显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
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印象。
因此可以说,一切文艺作品的语言,它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没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动人,也就不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激动。
再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整个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但是,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性,作者采用了这种极度写实的油画造形语言,活生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我国农村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
他那黝黑的皮肤、纵横深刻的皱纹、由于干渴而微启的嘴唇里仅存的几颗牙齿、额头上到处沁出的点滴汗珠、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磨损而变形、变了色的指甲、受伤的手指、粗瓷劣质的大碗和对襟布褂、以及从头顶直射下来的正午强光……这些精细入微的色彩造型语言,所“倾诉”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
它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农民“父亲”几十年来的生活和目前状况,也强烈地抒发着作者内心的呼声,一定要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这其中的深沉的思绪和复杂的感情,决不是文字语言所能穷尽的。
以上,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2、作品内容:就文学艺术而言,既然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艺术作品,它就必然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观点和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因素。
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他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感动、理解、评价、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观的因素。
因此,艺术作品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
这样,题材和主题便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
所以,内容,它是事物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题材: 题材,是作者在观察生活中所选择出来的,并通过加工、提炼后,用来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生活材料。
一般来说是指作品里所描绘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
比如,我要画鹰,我们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关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资料。
如鹰的种类、形态、结构、色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人与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精神。
然后再决定去表现它,经过意念加工,从鹰的动态、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去设计与刻画它,这样,才能创作出物与我合的感人作品来。
(再如:画花鸟、人物、山水等等。
)(2)主题: 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灵魂。
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对题材的确定、加工、提炼而表现出来的。
(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
) 这里我们提到的作品的“主题”和作品的“标题“是不一样的。
尽管有些作品的标题近似主题,但仍不是主题。
如一幅以画“鹰”为题材的作品,其标题为《雄风》,若从标题上看,要表现这一标题的题材很多,可以画马、虎、狮子、公鸡等等,而作者取材“鹰”,选择“雄风”这一标题,其作者是想通过作品《雄风》来表达自己对鹰的认识与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领略到雄鹰那种雄浑博大之气概,壮志凌云之胸怀,神勇无谓之气度,叱咤风云、搏击海天之风采。
从而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激励和无形的力量。
也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真挚情感。
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题。
从而使我们真正的体味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容为一体,形成物与我合的最高境界。
总之,我们要欣赏一幅作品,先是欣赏作品的形式美: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构思、技法、空间和材质等。
之后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内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题、意境。
意境:是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在感情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成的。
所以说,意为情的升华,情为意的基础。
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主观思想相融合,为其画外之意所陶冶、感染。
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一种诗的境界。
比方说,我们看影视片,有时会被某段剧情、或某种场面所感动,以至于忘了自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禁不住潸然泪下,控制不住自己。
这就是意境的作用。
所以说,一幅画,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会心。
)二、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 就教学而言——评价的方式(多元化):(1)、自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评述自己作品的创意以及表达自己作品创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师也可以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感想记录在画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自由欣赏,直接用语言表达、评述其作品。
★也可以让学生交换作业,用写评语的方式互相评价,★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让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其理由。
★还可以小组讨论,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3)、教师评价:★当学生在自评或互评的过程中,教师或其他学生也可以给其提出意见,帮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象。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
因为,儿童绘画,它充满着孩子们的稚拙、天真、浪漫、想象、创造和纯朴的个性情感。
他们以其欢乐、自由、独特的方式和无规则的线条、图形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
诉说着自己的情怀。
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无论他们画什么都要视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乱糟糟的线条或图象等,都视为学生内心活动的真实表现,并加以渲染。
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们要支持孩子们的原形态创作。
以此保留儿童绘画的原生状态。
(如:我国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大家也看到了,央视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个热门的亮点——就是“原声态”唱法。
它强调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饰的味道。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课后统一批阅。
★也可以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其家长写评语。
另外,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在艺术体认上的复杂性,定性分析相对比较普遍,所以,从美术学习习惯上看,往往以定性评价为主,而定性评价,多半又是评价主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自身的意见。
(我说他好就是好,说他不好就不好。
多半是评价主题自己的主观意见。
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倾向性。
)因此,我们现在提倡“质性评价”,它更能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求评价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使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被双方共同认可。
所以,我们在评赏学生作品时,有必要增加艺术批评的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评判审视其作品,并设想改变作品的某个部分,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4)、可以将每次评赏出来的优秀作品,参加校内外的主题展览,或装订成册等,去扩大评价的视域。
使学生的作品不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级或学校,甚至走向社会等等,来拓宽视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从整个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来看:(1)、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描述。
包括: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及其特征。
还有色彩、线条、形状,及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个性风格等。
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
包括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材料丰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欢哪件作品、作品里都表现了什么,从作品中你联想到了什么,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要这么表现,作品的设计风格是什么,设计的功能是什么等等。
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想象、发散思维等活动,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
不过,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异的。
并不象镜子一样,映照的物体都相同,由于每个人的素养不同、意识不同,世界观不同、层次不同,心态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爱不同等等,因此,他们的视觉心理,必然有所不同。
比如,农夫看月亮,说它象镰刀;船夫看月亮,说它象船;而武将看月亮,说它象弓;同样一种物象,看法不同,联想也就不同。
这也正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
同时也说明,知识含量的不同,会影响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思维逻辑。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层次、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不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学生作品时,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想象,多给学生以鼓励,爱护和扶持学生,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掌握方法,唤醒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欣赏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作品的美点很多,如构图美、构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等,我们不能以一种方式,对每一个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赏这些美点,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没兴趣了。
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所侧重的找出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显露的、最能引发学生审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点。
如:有时侧重历史故事的分析;(如:诗配画、插图等文学艺术方面的题材)有时侧重构思的巧妙;有时侧重构图和形象;有时侧重造型、材质美的表现;有时侧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时侧重整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时侧重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
总之,欣赏、评价,不是一个个体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种群体互动的交流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
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处理好师生间的渐变关系,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采用多元化的赏评方法来开展教学。
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探寻究理的氛围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并以美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