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画画的句子
孩子画画的心情说说【篇一:孩子画画的心情说说】篇一:爱画画的孩子的说说大家好
她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她是谁呢
我先不告诉你们。
先来说说她的兴趣爱好吧,很广泛噢,有绘画、钢琴、英语、游泳和写作……但是她最喜欢的要数画画了,她学了近六年,每天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拿起画笔,在白纸上画下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公主、小精灵,还有宫殿和树林。
它们对她来说就象有生命一样,陪伴着她度过快乐的童年。
画画在她的生活中已经是缺一不可的爱好了,曾经在她的记忆里有一件难以忘怀的画画经历,那是她第一次参加绘画比赛,主题是“环保绿色家园”。
她在家里左思右想,绞尽脑汁还想不出主题画面来,已经到了晚上,她无奈地走到窗边,想吹吹凉爽的风,清醒一下头脑。
在朦胧的月光下然她看见了窗台上一盆小植物——仙人掌,一下子激发了她脑海里的许许多多的画面来。
她很快想到了仙人掌在沙漠里不仅能抵挡风沙,还能净化室内环境,如果是棵巨大的仙人掌,人们就可以在里面开窗造房子,就可以住在里面,这不就是绘画比赛的主题了吗
她毫不犹豫地用手中的画笔把脑海里的画面画下来。
不一会儿,一幅美丽的图画在白纸上出现了,第二天她把画邮寄给了评委会,结果,居然获得了一等奖
当她站在领奖台上,这一刻她是多么荣耀和骄傲啊
这次画画经历,让她更加热爱绘画了。
从那时到今天,她获得过多次绘画奖项,有艺术节绘画三等奖,有“成长足迹”绘画一等奖,还有“少儿创意美术大赛”金奖呢
怎么赞美孩子的画画
赞美孩子的画画需要一定慧和技巧:一在的立场看画 作为孩子的父母,不但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还要真正了解孩子们每一幅绘画的意图。
孩子的绘画水平跟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喜欢的一切都画在纸上,在画中展示他们的欢乐和向往,体现他们纯真的童心世界。
也许他们的绘画手法非常稚拙,展现出的作品 也总是合情不合理,与家长们的审美经验也互不一致。
这样就需要家长们学会去理解孩子们的画,而不要只是一味地进行主观评价,要耐心倾听孩子们讲他们的画, 并带着一片童心去欣赏他们的智慧,与他们分享从中得到的快乐,领会画中的情趣所在。
二、适当赞美孩子的画赞美的语言会激励孩子的绘画欲望。
但是不恰当的赞美不但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还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
当孩子们把刚刚画好的画拿给你看时,你可不能总是用几句雷同的语言去赞美他们:“画得不错
太好了,你真棒
”这样千篇一律的话语,听着好像是在给孩子鼓 励和肯定,其实它毫无实际效果。
如果,孩子们在一次绘画中用了很新奇的方法或有个很奇妙的想象,而你却根本没有发现,不管画得好不好,总是这样赞美他们, 孩子们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从而失去再画画的兴趣。
如果能具体地告诉孩子们每一幅作品中,你认为哪里最能引起你的注意。
倾听孩子们的介绍和诉说、了解孩子的创作想法、与孩子一起讨论 画中哪些地方画得主题突出、鲜明,哪些地方色彩艳丽、清晰等等。
这样,孩子不但从你的赞美中受到了鼓励,同时还很好地呵护了孩子们的绘画激情和创意。
总之,要呵护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家长必须做个有心人,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
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家长可以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 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这样做不只是希望将来能够出现几个画家,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对画画的爱
我爱画画,因为画画能使人快乐,把世界上美丽事物用笔描绘出来,感受美的同时,也能让自己更加热爱生活。
如何唤醒孩子对绘画的热爱
一、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绘画教学应当融入的游戏,如果幼儿绘画教学就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幼儿只能机械地照着画,这样的话,小朋友们自然会兴趣索然。
我们的绘画教学要想方设法使幼儿绘画兴趣高涨,课堂上是应该是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玩一玩的过程。
要做到这几点,最好的方法是融入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班的绘画教学中,由于小班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在绘画教学中都需要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游戏中慢慢地引导他们有意识地画一个个有用的线条,最终把这些线条组合成一幅有意义的画面。
在画小白兔这节课中,我和小朋友们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给小白兔喂青草。
我先在纸上画上小白兔,让幼儿学着画锯齿线,最后涂上青色,让小朋友们比较谁喂的青草小白兔最喜欢吃,就在这样游戏情境下,小朋友们情绪高涨,个个认真地画,相互之间都在比较谁画得好。
这样使绘画活动游戏化,并且鼓励了幼儿自由表达物体的形象,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在手工活动中结合绘画,让幼儿获得多重感受幼儿园中幼儿的手工活动主要有:泥工、纸工。
泥工是使幼儿通过对橡皮泥搓、捏、揉等手段,塑造出一些简单的物体(如人物、玩具,生活用品等)。
纸工是指通过撕纸、折纸、剪纸等活动,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幼儿喜欢玩橡皮泥,喜欢撕纸、剪纸等,这是幼儿的本性,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把手工活动与绘画教学相结合,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者的结合既注重了绘画中的平面图案的感受,又注重手工作品中的立体感觉,多重刺激幼儿的感觉器官,使得幼儿对这些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真正做到了动手又动脑,让幼儿在所喜欢的捏泥、撕或折、粘贴的活动中获得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绘画时表现出这些物体。
例如在大班剪纸《苹果》这一课中,当幼儿们用卡纸剪出苹果后,再让他们画出苹果,他们就很容易画出一个个漂亮的苹果,对苹果的外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通过欣赏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绘画的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优秀的、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来欣赏,由此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为提高欣赏的效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幼儿该欣赏什么样的作品,由于幼儿的年龄小,他们该欣赏什么,值得幼儿教师好好考虑。
我在选择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时,始终把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放在第一位,我会根据幼儿的年龄情况、认识水平以及季节特征、节庆日等,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
这些主题活动要让幼儿们关注,促进他们绘画兴趣的提高。
因此,根据主题的发展,制定了主题的绘画欣赏活动,例如,《中秋节》主题中欣赏几米的绘本;在《民族风》主题中,让幼儿欣赏水墨画;在《动画片》主题中欣赏一些漫画等。
所有的欣赏都是在主题情感的基础上开展的,这样做既是对主题知识的了解,又是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其次是绘画欣赏的教学策略,在欣赏绘画作品时,教师不能简单展示一些画面,然后让幼儿自己看看,这样做效果很不好,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绘画作品的欣赏要让幼儿感受到美,体会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欣赏绘画作品《我也参与奥运会》(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选择的是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活动的儿童画)。
幼儿们边欣赏我边讲解,投影上不时地切换画面,幼儿们被画面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运动员的卡通形象深深地吸引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不时学着运动员的样子。
通过欣赏,帮助幼儿们对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艺术动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在今后类似的绘画创作中,幼儿会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就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四、多鼓励、积极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有一位教育专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幼儿绘画教学中,需要给幼儿鼓励与赞赏。
当幼儿们完成了一幅绘画作品时,老师要及时说一句鼓励的话,这样做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多说肯定和鼓励的话,例如,教学中我们要常说:“很好,颜色很美,你画得真棒。
”或者是:“如果……就更好了。
”这样做能够唤醒幼儿热爱绘画的本性,评价时避免指责的话语,如“真笨,画错了”等等,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大量的事实证明,几乎没有一例通过批评的方法能把差生转化为优秀生的事实,因此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解、肯定、重视他们,只有这样,幼儿绘画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绘画的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总之,热爱绘画是幼儿的天性,绘画是表情达意的艺术,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是一种美的再造,是生命中的一盏旋转的彩灯,美丽而又色彩缤纷。
绘画教学就是要唤醒幼儿热爱绘画的本性,让儿童通过绘画来欣赏美、创造美,使儿童的观察、思维、动手、想象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孩子热爱画画,多大才可以用蜡笔画画
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
孩子对画画的兴趣究竟来源于什么
我们静下来仔细想想: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
孩子对画画的兴趣究竟来源于什么,有三点要素是不可忽视的:1、孩子把画画当成游戏,觉得好玩、自在;2、画画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3、画画很漂亮,可以获得一种成功感。
让我们再来对照现实,发现问题:1、首先,游戏变成了任务。
有一个故事:孩子们最近放学总是往老太太家扔石头,老太太每次跑出来一阵大骂,可是孩子们却一次比一次丢得厉害。
老太太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她叫来了这帮孩子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往我家扔石头,我每个人给两块钱。
孩子们可乐了,既扔了石头又攒了钱。
两天后,老太太叫来孩子们说,我的经济有些紧张,从今天开始每个人只能发一块钱了,希望你们能继续认真丢。
孩子们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是还是接受了。
又过了两天,老太太说:从今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两毛钱了。
孩子们这下可不干了,两毛钱就想让我们丢石头
别想。
从此,他们不再往老太太家丢石头了。
为什么
因为孩子一开始丢石头是因为刺激、好玩,他们乐此不疲。
而后来收了老太太的钱后,丢石头就成了一种任务,他们已经逐步丧失了这种刺激感。
回想我们的孩子,他们几乎天生都热爱画画,实际上孩子把绘画当成了一种游戏,孩子就是觉得轻松、好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绘画已经成为孩子在语文、数学等“正统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成为紧张之下的一种情感宣泄。
孩子可以在这块自留地里,自由的耕耘、快乐的做梦,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当然,孩子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一点。
)但是,自从孩子上美术班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和老师就会不断的给孩子一种意识——家里花了钱、投了资是要看到效果的,你可得认真认真的好好学啊
目标明确了,压力也随之而来。
孩子曾经画画的那种单纯、那种热情不复存在了,逐步成为了一项新的学习任务。
当学习成为任务,就不要期望孩子有多主动,除非你不断用“钱”之类的激励方式。
因此,你会发现你越望子成龙,孩子越让你失望。
好心的家长和老师,消灭了孩子幻想的自留地。
2、表达变成了训练。
每次监考,我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孩子一旦做完了题目,就会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
看着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专注、享受,恍惚他们此刻不在考场、而在童话梦境里一般。
是的,孩子喜欢美术,因为他们可以自在的表达,胡乱的宣泄,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没有拘束、没有要求。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表达的需求,人们总会寻找一种表达自我、释放情感的途径。
而很多孩子,选择了绘画。
一旦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出揠苗助长的行为,孩子便要活受罪了。
比如,7岁的孩子坐在那里画石膏素描,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立体、什么是光影,仅仅是拿着笔反复做机械动作。
原以为美术是多么美好,到头来却是噩梦一场啊
当好玩的美术沦为了枯燥的技法训练,当表达都成为了一种麻烦得时候,孩子恨不得早日摆脱才好。
3、成功变成了失败。
在画室,经常听到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训斥——你看看别人画得多好,你怎么画得这么糟糕。
他们说的是对的
但是他们做了最错误的事情,因为他们在一点点的剥夺孩子的成功感。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我一直记得:“那一日,手工课上,小爱因斯坦拿着一只丑陋的小板凳交给老师,老师当众嘲讽:你怎么做出一个这么糟糕的小板凳来,太不像话了
你看看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好。
爱因斯坦却说:“虽然这是只丑陋的小板凳,但却是我亲手做了三次才做出来的,这只是最好的了。
”我佩服爱因斯坦的勇气,因此他成为了伟人,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爱因斯坦的韧性。
要让孩子成功,就要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
美术没有对错、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它很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功。
一根线条、一抹色彩、一个形状都足以让孩子雀跃鼓舞。
每一次画完,孩子就像完成了一个伟大工程,他们会眼巴巴的期望着老师和家长给他一个鼓励。
可是,因为家长、老师的要求过高、过急,没有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只看到了他的不足,只看到了他与别人的差距。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轨迹,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
也许在我们看来这太缓慢了,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令他自豪的。
把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对比,这是最伤孩子的事情。
绘画的快乐再次离孩子而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伤感和自卑了。
当孩子的兴趣遭到挫伤,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直线下降,孩子再也不会像过去一般痴迷的画画了,绘画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是快乐、不是玩耍,而是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的新一门“学习任务”。
因此,即使我们要求孩子做作业、多练习,孩子依然无动于衷。
丧失了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
描写少女画画时的优美句子
1、笨拙的艺永远载别人的眼镜。
罗丹2、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清·方薰3、描是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
——博巴4、近精微致广大。
关于绘画的名言。
——5、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6、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
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7、美术一旦脱离了真实,即使不灭亡,也会变得荒诞。
——托·8、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明·徐谓
男生一般怎么看待热爱画画的女孩子
我觉得热爱画画的女生一般都是会比较安静的,不过我是女生啦,男生方面的话,我觉得应该通常会是喜欢画画的女生,很有艺术气息,我觉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