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厂房大而气魄的句子

形容厂房大而气魄的句子

时间:2017-09-28 04:04

形容车间的句子有哪些

天晴天亮天照(嘎嘎,这个是恶搞小日本,楼主请忽视之)

描写“车间”的词语和句子有哪些

气势磅、雕梁绣柱、高堂大雄伟壮观、琼楼玉宇、富丽堂皇、层台累榭 、丹楹刻桷 、飞阁流丹 1、气势磅礴【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自】: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2、高堂大厦【解释】:指高耸的楼房。

同“高楼大厦”。

【出自】:元·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师父,此处索是幽静,弟子不恋高堂大厦。

”师父,这里平素非常幽静,弟子不恋高耸的楼房。

3、琼楼玉宇【解释】:琼:美玉;宇:房屋。

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

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美丽月宫,站在高处经受不住寒冷。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4丽堂皇【解释】: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连忙灯下一看,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

”连忙拿到灯下一看,只见当今皇上出的是三个词藻华丽的题目。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建筑物等5、层台累榭【解释】: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一层层高台,一座座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形容亭台档榭一类的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

【出自】:战国·楚·宋玉《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亭台档榭一类的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紧临着高山。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

描述空间的词语

【碧甍:屋脊。

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

【碧瓦朱檐】碧瓦:青绿色的瓦;檐檐。

青色的瓦,红色的檐。

形容建筑的华美。

【尺椽片瓦】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层楼叠榭】层:重复,接连不断;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

【层台累榭】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一层层高台,一座座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形容亭台档榭一类的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

【雕梁绣户】雕:雕刻,雕花;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

指雕绘华美的建筑。

【雕梁绣柱】雕:用彩画装饰。

用彩画装饰的大梁和用锦绣包裹的柱子。

形容建筑物的奢华。

【雕阑玉砌】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雕栏玉砌】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殿堂楼阁】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

指各种建筑物。

殿堂:高大的房屋。

【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断瓦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荡为寒烟】荡:破坏,毁坏;寒:冷。

指房屋等建筑物被烧毁,只剩下已经变冷的轻烟。

形容彻底被毁坏,不复存在。

【大兴土木】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

大规模地盖房子。

【丹楹刻桷】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

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

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飞阁流丹】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

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

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飞檐反宇】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

屋檐上翘,瓦头仰起。

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

【高出云表】云表:云外。

高高直立,伸入云端。

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桂殿兰宫】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

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

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高亭大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高堂广厦】厦:高大的房屋。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高台厚榭】厚:大;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歌台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钩心斗角】心:宫室中心;角:檐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古香古色】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

古雅的色调、意趣。

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

冲上云霄,挡住太阳。

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画栋飞甍】有彩绘装饰的屋梁,高耸的屋脊。

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画栋朱帘】彩色的屋梁,红色的朱帘。

形容雍荣华贵的建筑物。

【画阁朱楼】彩绘装饰的楼阁。

形容精巧豪华的建筑。

【辉煌金碧】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鸿图华构】宏大华美的建筑景观。

【华屋秋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华屋丘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华屋山丘】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宏伟壮观】壮观:雄伟的景象。

形容景象、建筑雄伟。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金碧辉映】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同“金碧辉煌”。

【金碧荧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同“金碧辉煌”。

【金铺屈曲】金铺:大门上用来衔门环的金属底座,一般为兽形或龙蛇形;屈曲:盘绕。

指大门上装饰华丽。

比喻建筑物堂皇豪华。

【摩天碍日】碍:遮蔽。

触摩着天,遮蔽着太阳。

形容山或建筑物非常高大。

【楼阁亭台】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

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楼阁台榭】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

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

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

【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

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

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

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

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

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台玉阁】琼:美玉。

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

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

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

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神工天巧】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

【神工意匠】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耸入云霄】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碎瓦颓垣】形容残破、毁废的建筑。

【殊形诡制】诡:怪异。

原指宫室建筑形制多样,独特新奇。

后泛指器物奇形怪状,争异斗艳。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太岁头上动土】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每年所在方位为凶方,这一年如在这一方位动土建筑,便要发生祸事。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五脊六兽】用于宏伟的宫殿屋顶建筑。

也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万顷琉璃】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材料,也指涂釉的瓦。

形容广阔的水面碧波闪烁。

也形容都市建筑富丽堂皇的景色。

【舞榭歌楼】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

泛指歌舞场所。

同“舞榭歌台”。

【舞榭歌台】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指歌舞场所。

【绣闼雕甍】闼:门楼上的小屋;甍:屋脊。

五彩绘画的门楼,经过雕刻的屋脊。

形容建筑物的精巧、雄伟。

【玉阶彤庭】彤:红色。

饰玉的台阶,涂红的门庭。

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一览全收】览:看。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览无遗】览:看;遗:遗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览无余】览:看;馀:剩馀。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玉砌雕阑】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瑶台琼室】玉砌的楼台宫室。

泛指华丽的宫廷建筑物。

【朱阁青楼】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

借指华丽的建筑。

【珍楼宝屋】珍奇的楼房,富贵的居室。

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朱楼翠阁】红色和青色的楼阁。

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走鸾飞凤】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

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

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瞻天恋阙】阙:古代宫殿外的高建筑物;天、阙:均借指帝王。

指仰望与依恋帝王。

形容臣下留恋朝廷。

【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

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高楼大厦】厦:高大的房子。

指高耸的楼房。

【高堂大厦】指高耸的楼房。

同“高楼大厦”。

【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

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

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

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玉楼金殿】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搭成的宫殿。

形容楼阁宫室的精致优美或指仙人之居处。

【朱楼碧瓦】指华丽的楼房。

【珍楼宝屋】珍奇的楼房,富贵的居室。

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朱楼翠阁】红色和青色的楼阁。

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画阁朱楼】彩绘装饰的楼阁。

形容精巧豪华的建筑。

【飞檐反宇】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

屋檐上翘,瓦头仰起。

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

【飞阁流丹】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

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

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子夜》的写作背景

你综合参考一下:   说到《子夜》,它是茅盾 “ 大规模地描写中会现象的企图 ” 后写的。

《子夜》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部民族工业资本的社会命运悲剧 —— 一个刚强有为的民族工业巨子如何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的双重挤压下,又在工农革命夹击中,一路奔突,一败涂地。

  在本文中,文章宏伟严密且脉络清晰。

只就开头、结尾两章就足见作者的匠心。

大上海温软的和风在苏州河上轻轻吹拂,吹得人浑身酥软的时刻,吴荪甫迎来了他为避祸乱来上海寓居的老父。

此时的吴荪甫气派威风,不可一世。

书尾,吴荪甫惨败于赵伯韬,厂房、银行、公馆全没有了。

他带着姨太太到牯岭消暑,静悄悄的,灰溜溜的。

这一闹一静的首尾呼应,不正展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吗

  在本书中,单写了城市工人运动,既已不能表现当时的革命主流,而当时的城市工人运动在李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导之下,虽然声势浩大,敌人惊惶失措,而革命力量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这就使小说的气氛,虽有悲壮之处,而大体仍然暗淡,显不出中国革命进行的伟大气魄与最后的必然胜利的前景。

  《子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首先是魁梧刚毅、紫脸多疱的吴荪甫。

他凭借着游历欧美所得的见识,雄厚的资金,过人的胆略、智谋和手腕,企图实现他的幻想;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 —— 一个强大的工业王国。

然而他生不逢时。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人物的塑造上,茅盾实现了他自己的创作意图: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因为 1930 年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

” 吴荪甫的对头,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也是映入读者眼帘的重要形象。

但是作者并没有着力正面描写他,只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反衬,就活脱脱地立起了一个 “ 公债场上的魔王 ” 形象。

他既与军政界有联络,又 “ 同美国人打公司 ” , “ 做起公债就同有鬼帮助似的,回回得手 ” 。

正是他的回回得手,将吴荪甫逼进了绝境。

  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关。

  这样一部出色的小说,实在值得每个人去看、去读、去研究,它是当时中国工业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读了这一部小说,就相当于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我们的文学方面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和推进作用。

  二、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一九三○年秋,我眼疾、胃病、神经衰弱并作,医生嘱我少  用眼多休息。

闲来无事,我就常到卢表叔公馆去,跟一些同乡  故旧晤谈。

他们是卢公馆的常客,他们中有开工厂的,有银行  家,有公务员,有商人,也有正在交易所中投机的。

从他们那里  我听到了很多,对于当时的社会现象也看得更清楚了。

那时,  正是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津浦线上大战,而世界经济危  机又波及到上海的时候。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外资的压迫和农  村动乱、经济破产的影响下,正面临绝境。

为了转嫁本身的危  机,资本家加紧了对工人的剥削。

而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正方兴  未艾。

翻开报纸,满版是经济不振、市场萧条、工厂倒闭、工人  罢工的消息。

我又时常从朋友那里得知南方各省的苏维埃红  色政权正蓬勃发展,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多次的军事围剿,声威  日增。

尤其彭德怀部红军的攻占长沙,极大的振奋了人心。

这  些消息虽只片段,但使我鼓舞。

当时我就有积累这些材料,加  以消化,写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的小说的  想法。

  一九三○年夏秋间进行得很热闹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  论战,对于确定我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也颇有关系。

当时的  论战者提出了三种论点:一、中国社会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社会,推翻代表帝国产义、封建势力、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  蒋介石政权,是当前革命的任务,领导这一革命的是无产阶  级。

这是革命派的观点。

二、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承。

这是托派的观  点。

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又反对帝  国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建立欧美  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这是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观点。

我写这  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  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

中国  的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国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一  九三○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同于十八世纪的法国,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

它们软弱而且动摇。

当  时,它们的出路只有两条: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  封建势力妥协。

  我最初设想,这部都市--农村交响曲将分为都市部分  和农村部分,都市部分打算写一部三部曲,并且写出了初步的  提纲。

  第一部叫《棉纱》。

在此部中拟写:一、趁欧战(即第一次世  界大战)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强国一时无暇东顾的机会,中国的  民族资产阶级有了抬头的希望;轻工业的棉纱纺织工业一时  有发展之前景。

二、但在初期资本主义的轻工业勃兴之同时,  农村的破产以加速度进行;受地方军阀压迫、剥削及洋货的掠  夺之农民,早已不能生活,本国生产的纱、布,价钱比洋货高,  农民没有能力购买。

于是,三、中国轻工业的嫩芽旋踵即受日  本纱之竞争而濒于破产。

日本的纺织工业也是趁欧战的机会  而得大盈利的,此时以雄厚的资本来和中国纺织工业竞争。

此  一部分主要写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工人两次罢工都被资本  家以分化、欺骗的手段所破坏,最后一次比前两次更猛烈的罢  工,则被资本家雇用流氓来破坏了。

此一部分还有侧面描写:  一、工人生产之剩余价值本来不少,但暴发户的厂主全家挥金  如土,使厂主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而引起罢工。

二、第一次罢工  时,别的几家中国厂因为希望少一竞争者,便由他们的走狗煽  动此厂工人罢工。

但在第二次罢工时,煽动者们又联合着不许  此厂的厂主允许工人的要求。

此厂主乃想到不如将厂卖给日  本人,尚不失为富家翁。

那时我定了研究计划:一、纱厂内部组  织及工作情形;二、日本纱厂竞争时代之中国纱厂情形;三、日  本纱厂竞争的方法。

与此同时,我还读了周培兰的《中国纺织  业及其出品》(商务印书馆出版)。

我还打算写这个厂主的个性  是:最初雄心勃勃,他说欧战后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发达,  也是先搞轻工业,印度的独立运动是以这些民族资产阶级为  背景的。

但在他成为暴发户后,就骄奢淫逸,顿时换了一个人。

  当厂中第二次罢工后,他向外国银行借款,其弟阻之,他则说:  我们中国的资产阶级有什么祖宗遗产呢

数千年来所积累的  剩余劳动现存的形态是堤防、运河、万里长城,以及无数祠堂、  庙宇。

我们太疲乏了,不能与外国人比,只好投降。

  都市的第二部分是《证券》。

这部分表现的要点如下:一、  官僚、地主、失败后的工业家,都将他们积累的资本来开银行,  办交易所,造成了金融资本的堡垒(财阀),这便是中国转向资  本主义第二七的现象。

二、这些财阀的主要事业便是和政府勾  结,垫款,承销公债,自己发财。

三、他们用各种方法吸收了小  资产阶级的储蓄,又向外国银行借款来做政府的垫款,所以他  们一方面是代外国人扩张经济势力,而又一方面是维持了地  方军阀及卖国政府。

四、剩余资本不做生产事业而以金融资本  的形式来营利,表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极端堕落。

  这一部分的男主角来自三个方面:一、乡间的高利贷者,  交易所投机成功而致富的,这两种人的致富都是牺牲了家乡  一些人而得的。

二、旧官僚出品剥削来的民脂民膏而在交易所  中活跃的。

三、《棉纱》中的厂主兄弟二人。

这三项人合资开一  银行。

  故事梗概如下:银行开幕之日,有两个被银行股东之一  (放高利贷致富而开交易所的)所愚弄(买交易所的股票)而尽  失所有的甲太太及丙先生,听说害他们的仇人开银行了,特来  算帐。

但是找不到仇人,反被银行中人做好做歹劝走了。

银行  股东之一的纱厂主的老弟现在是总司库,他见甲太太的女儿  甲小姐很美,便起了坏心。

他说,银行愿意收甲小姐为职员,算  是补偿她母女从前所受的损失。

此后,这位总司库屡次诱惑甲  小姐,但总不成功。

因为甲小姐的未婚夫丁先生在美国学电机  工程,不久即将回国。

在一次宴会中,总司库灌醉了甲小姐从  而得遂所欲。

事后,甲小姐与总司库大闹,总司库谓愿娶她为  起,甲小姐不许。

总司库于是说,当作没有这回事,且谓此事只  有我知你知,决无第三人知道。

甲小姐转思闹开了,自己也不  光彩,姑且允忍。

不久,她的未婚夫丁先生回国了,却与总司库  认了中学时代的同学。

丁先生便和甲小姐商量结婚的事。

甲  小姐没有勇平坦白告诉丁先生,只好结婚。

丁先生一心想开工  厂,招股到处碰壁,不得已同总司库商量,向银行借款。

总司库  不允,反劝丁先生把变卖家产得的现款存入银行。

丁先生自然  不肯。

后来因见工厂开不成,又听总司库的花言巧语将钱买了  美国某项股票。

然而纽约的股票暴落风潮使他破产。

从此,这  一对夫妇都成了失心狂。

  都市的第三部分《标金》。

表现的要点如下:一、金融资本  家只做了军阀的帐房不能调节中国的工业。

二、正当国际资本  主义没落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除了以外人附庸的形式而存  在,是没有第二条路的。

三、但是中国资产阶级尚虚言骗人,自  称为中国资产阶级。

  故事的结构:一、银价低落的结果,造成了中国金融资本  的得利及工商业之倒闭。

二、完全是买办阶级化身的中国金融  资本家,比工商业者更堕落。

三、专持加紧剥削工人,中国的工  业家也难以自存。

  这部分的内容梗概如下:古先生在三十年前得了半肢疯,  卧居一楼,与世隔绝,日惟诵《太上感应篇》。

古先生的长子在  上海开办火柴厂,女及幼子侍父家居。

民国十八年,因土匪连  次洗劫附近各镇,长子乃租小火轮一条迎古先生到上海。

古先  生在汽车中外望,看见汽车、电车、冲霄大楼迎面而来,近代都  市的紧张混乱,以及新式时装少妇袒臂露腿,凡此一切皆使古  先生怔忡、晕眩,他展开手中所抱之《太上感应篇》,欲诵阅以  宁定心神,然而不能。

长子见状,乃以本日报纸授之。

古先生  看报,不料正有黄慧如案的新闻,他看了后气厥,遂晕倒于车  中,从此不能再醒。

火柴厂老板有个表兄,就是前二部分中纱  厂主的老弟,现为某银行的副经理兼作投机生意,他劝火柴厂  主不如以火柴厂抵押,得现款,做金子生意,但火柴厂老板不  肯。

然而他不知道自己的老婆却正以私蓄做金子生意。

但金  价忽跌时,她也尽丧所有。

  火柴厂因金贵银贱而原料(来自国外)腾贵之累,终于不  能维持,抵押给外国银行,但仍为经理,对厂中工人演讲,尚自  称国货工厂云云。

  我本来打算以《棉纱》、《证券》、《标金》三部曲作为新小说  的都市部分,而贯穿于此中的一个人就是《棉纱》中厂主之老  弟。

但是写完了提纲,就觉得这种形式不理想:农村部分是否  也要写三部曲

这都市三部曲与农村三部曲又怎样配合、呼  应

等等,都不好处理。

于是我就搁下了这个计划。

  十一月,我转而写中篇小说《路》,这就又回到了写知识分  子的题材。

可是才写了一半多,眼病又第二次发作,这次比上  次更严重。

上次目疾发作时为我治病的某眼科医生,此次却束  手无策。

这就为难了。

上海的眼科医生也不少,为我治病的那  位,算是其中翘楚。

他也束手无策,那么,还有谁可以请教。

幸  而郑振铎介绍了他的同乡而新从日本回来在上海开业的刘以  祥。

他检查我的两眼,就说我是老痧眼,现在两眼上眼皮已无  痧粒,却结成瘢,这不是此次眼疾之原因。

此次眼疾之所以严  重,在于右眼角膜溃烂,成一小孔。

左目则有厚翳从上而下已  掩半个瞳孔。

我听这么说,有点发慌。

我问刘以祥怎么办呢

  他说右目易治,只要注射自己血清,大约一星期可以复原,左  目那层翳却比较难以对付,说不定多少时间可以消除。

所谓自  己血清者,是从我身上抽一点血,然后配以药。

注射部分是在  右目眼角。

我听说要在眼上打针,即使是在眼角,也觉得诧异。

  但事到如今,只有照办。

当天,刘医生取了我的血,嘱我第二天  去注射。

我回家对母亲和德沚说了,她们都大骇,说从没听说  眼上可以打针。

因此,第二天我去时,德沚便也同去。

注射前,  刘以祥叫我心想别事,不把注射当一回事。

我闭目如教,心想  写作之事,一会儿,刘以祥说成了,我睁开眼,不知何时已经注  射完毕。

刘以祥又问我喝酒否,抽烟否

我答以向不喝酒,但  抽烟却多。

刘说,从今以后,也不能抽烟了。

又取出一支药膏,  说每天几次抹在眼上,抹后要轻轻揉几下,并给了小小的玻璃  管,说药膏就涂在管上。

这种药膏是什么名字,我忘记了,但记  得药厂名为Lily。

回家后,德沚说,注射是右目左角眼皮上,也  称赞医生本领好,这眼皮上注射真不容易。

因为刘医生叫我不  能再看书写字,总之不能再用眼,所以母亲就叫德沚监督我。

  我每星期到刘医生处复诊。

两星期后,右眼已经恢复原  状,但左目的云翳如故。

我耐心养病,左目不看书看报。

如是  者三个月,刘以祥说我的左目上的云翳也退去了。

他说,出乎  他的意料,我竟恢复得这样快。

我说,这是因为严格遵守你的  教导之故。

药膏没有用完,刘以祥说可以继续用,每晚临睡前  一次,直到用完为止。

我也如教。

  在这三个月的休息期间,眼虽不能多用,我的思想却大活  动。

我暂时抛开了《路》,又回到城市--农村三部曲上来了。

  我决定改变计划,不写三部曲而写以城市为中心的长篇,即后  来的《子夜》。

旧计划《标金》的故事第一节古先生的半肢疯及  受不了都市的混乱紧张生活的刺激而中风,保留下来,但不是  火柴厂老板的父亲而变为吴荪甫的父亲了。

火柴厂之亏本等  等也保留,但厂主是周仲伟了,而且这个火柴厂主的性格比原  计划的要复杂得多。

  其次,我进一步研究当时的中国经济现状,决定将纱厂改  为丝厂。

因为,当时中国的工业产起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唯  有厂经(即机器缫成的丝),而且在法国里昂,美国纽约市场早  已站稳脚跟,但此时受日本丝之竞争而渐趋于失利之地位。

  这三个月中,好像重温读过的书,我又访问了从前在卢公  馆所遇到,并曾和他们长谈过的同乡亲戚故旧。

正所谓温故而  知新,这一次重访同乡故旧,在他们的谈话中,使我知道仅一  九三○年,上海的丝厂由原来的一百家变成七十家。

无锡丝厂  由原来的七十家变成四十家。

广东丝厂的困难也差不多。

其  他苏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各丝厂十之八九倒闭。

四川丝  厂宣告停业的,二、三十家。

这都是日本丝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的结果。

这坚定了我的以丝厂作为《子夜》中的主要工厂的信  心。

我又从同乡故旧的口中知道,一九二九年中国火柴厂宣告  破产的,江苏上海九家,浙江三家,河北三家,山西四家,吉林  三家,辽宁三家,广州十三家。

这又坚定了我以内销为主的火  柴厂作为中国民族工业受日本和瑞典的同行的竞争而在国内  不能立足的原定计划。

这便是我用力描写周仲伟及其工厂之  最后悲剧的原因。

  同时我再一次参观了丝厂和火柴厂。

我是第一次写企业  家,该把这些企业家写成怎样的性格,是颇费踌躇的。

小说中  人物描写的经验,我算是有了一点。

这就是把最熟悉的真人们  的性格经过综合、分析,而后求得最近似的典型性格。

这个原  则,自然也可适用于创造企业家的典型性格。

吴荪甫的性格就  是这样创造的;吴的果断,有魄力,有时十分冷静,有时暴跳如  雷,对手下人的要求十分严格,部分取之于我对卢表叔的观  察,部分取之于别的同乡之从事于工业者。

周仲伟的性格在书  中算是另一种典型,我同样是综合数人而创造的。

  在决定改写长篇小说之后,我就重新构思写出了一个《提  要》和一个简单的提纲,在我的眼疾完全治愈,并续写完了  《路》之后,又据此提纲写出了约有若干册的详细的分章大纲。

  现在这些大纲都丢失了,但那个《提要》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  来

这个《提要》字数不算多,我就把它抄在下面。

因为从中可  以窥见我写《子夜》的最初的设想。

  三、  就《子夜》而言,它能完成意图的百分之几呢

那么,具体地简要地说来,不过如下:  《子夜》的时代背景是一九三○年春末夏初。

这短短的时间内,有几件大事值得一提。

第一,国民党内部争权的斗争,又一次爆发为内战。

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为一方,蒋介石为另一方,沿津浦铁路一带作战,其规模之大,战争的激烈,创造了国民党内战的纪录。

老百姓遭殃自不待言,工商业也受到阻碍。

第二,欧洲经济恐慌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一些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轻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濒于破产。

第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自己,就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

增加工作时间,减低工资,大批开除工人,成为普遍现象,这就引起了工人的猛烈反抗,罢工浪潮一时高涨。

第四,处于三座大山残酷压迫下的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义,势已燎原。

  《子夜》原来的计画是打算通过农村(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与城市(那里敌人力量比较集中因而也是比较强大的)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加强作品的革命乐观主义。

小说的第四章就是伏笔。

但这样大的计画,非当时作者的能力所能胜任,写到后来,只好放弃。

而又舍不得已写的第四章,以致它在全书中成为游离部分。

同时,单写城市工人运动,既已不能表现当时的革命主流,而当时的城市工人运动在李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导之下,虽然声势浩大,敌人惊惶失措,而革命力量也蒙受了不少的损失,这就使小说的气氛,虽有悲壮之处,而大体仍然暗淡,显不出中国革命进行的伟大气魄与最后的必然胜利的前景。

  对于立三路线,小说是作了批判的,但不深入。

也没有描写到当时地下党员中间反立三路线的斗争。

  以上种种,都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经验有关。

  这本书写了三个方面: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

三者之中,前两者是作者与有接触,并且熟悉,比较真切地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

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得多了。

至于农村革命势力的发展,则连“第二手”的材料也很缺乏,我又不愿意向壁虚构,结果只好不写。

  此所以我称这部书是“半肢瘫痪”的。

  剩下一个问题不可以不说几句: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关。

当时参加论战者,大致提出了这样三个论点:一、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打倒国民党法西斯政权(它是代表了帝国主义、大地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是当前革命的任务;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这是革命派。

二、认为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

这是托派。

三、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这是当时一些自称为进步的资产阶级学者的论点。

《子夜》通过吴荪甫一伙终于买办化,强烈地驳斥了后二派的谬论。

在这一点上,《子夜》的写作意图和实践,算是比较接近的。

  当然,《子夜》的缺点和错误还很多,读者自知,这里就不噜嗦了。

  一九七七年十月九日  茅盾记于北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