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描写大乔小乔的诗句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激周瑜出兵,念曹植的一首赋中描写大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
大乔小乔成了寡妇,她们真的与孙策和周瑜有情吗
我给你找了一个.你看看如何.--------------------------淡抹朱粉,水盼兰情,叹人间稀见。
小竹轩窗,回眸时、清曲幽恬月暗。
轻扫黛眉,怜镜中、多少风情。
忆往昔、初时相见,巧笑飘香麝。
眷恋似水柔情,恐惊风吹去,如梦如云。
桂华泛彩,纤云弄、自有暗香浮动。
流年似水,笑相望、红裙依旧。
画图中,艳光四射,梦凝万千絮。
金缕玉衣,翩翩如素娥, 浓妆淡抹总相宜。
淡若清蝶韵,一抹红云,相映趣, 约略颦轻笑浅。
红妆倾心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更销魂。
到水月情仇,万花相映正乱,为情所困已陷。
想当年,相见倾心笑,冰凝梦中人,美人依旧。
冰肌玉骨魂牵萦,盈盈如仙裙。
淡妆多态流艳,初相见,娇无奈。
乱花过,掩红泪,媚如昔。
过往依稀,欲笑还颦,飞花入浩 十年生死两茫茫,华发落,亦相随。
俊彦隐逸,颖脱和璧间。
一朝得志情已逝,花月夜,倚红妆。
流水落花春去也,蒲柳情,寸心报。
叩心自问,还似旧时景
轻抹红泪语哽咽,心头上,人依在。
出水芙蓉, 秋波流转灵台乱。
玉山淡抹自天然, 额下纤眉浅。
步步莲花增嬿, 见罗敷,频频顾盼。
绕梁天籁,一曲升歌, 莺啼千转。
自睹伊颜, 夜阑饮酒心情懒, 花前取次不身沾, 唯恨天涯远。
万种相思难剪。
欲登楼,托书北雁。
凭阑干处,晓月新残, 离人肠断。
新三国里周瑜把小乔赶走时候说:“从今往后别再回来见我。
”是什么意思
按电视剧的情节来看应该是“休妻”。
纯属导演杜撰,原著和历史上都没这么回事儿。
在古代,随军携带家属、女眷违反七禁令五十四斩,是军中大忌。
小乔与周瑜的爱情故事
在《三国志·周瑜传》中,小乔是个身世模糊、面目模糊、地位模糊的人物。
只是说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随从孙策攻破皖城(今安徽潜山县梅城镇)时,以征服者的姿态得到两个国色天香的“战利品”,一个叫大乔,一个叫小乔。
能够明确姐妹俩身份的,便是她们的父亲姓乔,时人尊称乔公,想来应该是当地有点儿身份和地位的乡绅吧。
而大小两乔芳龄多少,性情如何,又是怎样美丽,我们却一概不知。
后来,孙策毫不客气地娶了大乔,又将小乔豪爽地许给了周瑜,并对他开玩笑道:“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也多少对老丈人有些不恭之嫌。
想来二乔便是被十分宠爱,其家庭地位也绝不会高到哪里去。
对周瑜而言,小乔是妻是妾,史书上没交待。
而她和周瑜12年的夫妻生活中,是否恩爱,是否幸福,我们也不得而知。
还有一点,后来周瑜在追随孙氏兄弟四处征战的过程中,是否还分得其他美色为战利品,我们依然不得而知。
按当时的时代风气和世俗习惯,这种可能还是有的。
在那个时代,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姓氏,一个籍贯,一个从属关系,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在情感方面,刻薄的史官,并没有为周瑜留下太多的史料,却给后世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后人固执又善良地以为,周瑜和小乔,是“英雄美女,天作之合”的绝配。
真实的历史中,周瑜有没有别的女人,并不重要,后人只愿意选择性地留住周郎和小乔两个人的记忆。
于是,后人诗作中,关于周郎的风流和多情,因为有了小乔这样一个美丽而模糊的身影,而多了几分合理的解释,周郎的形象也多了几分温暖的人情味。
但只有弹琴这样的小情调,还无法满足后人对英雄美人的传奇想象,他们更愿意在周瑜的盖世功名上,涂抹一点胭脂的痕迹,同时为英雄增添一些“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勇气和传奇。
譬如唐时一位著名的诗人就曾调侃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虽说宋时徐彦周在《彦周诗话》里评批这样轻浮说法是“措大不识好恶”,可这样的文学想象很是精彩,加上曹操又有攻城略地后强占别人老婆的恶习,于是这种荒诞却有趣的说法,在民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到了明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演绎得愈发生动。
书中第三十四回里写道,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
小王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
”本是曹家一个大型的娱乐工程,但在第四十三回里,被舌头灵活的孔明有意曲解,指出曹植《铜雀台赋》里“连二乔于东西兮,若长空之锁殊”,便是意图大小二乔的美色。
周瑜听罢,自是勃然大怒,离座指北,大声骂道:“老贼欺吾太甚
”中国传统文化里文史不分家的特点,使得生动的文学细节融入正史,并放大了历史人物的传奇,甚至在文学作品的一再重复中,代替了正史,成为我们民族最难亡的历史记忆。
为了让文学和传说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一代又一代的后世文人,心甘情愿又一本正经地制造“历史”。
于是,寂寞的周瑜不再寂寞,模糊的小乔不再模糊,两个人的墓地,竟也活生生地多了好几处。
据统计,近千年间,周瑜墓竟出现有六处之多,而小乔的墓地,也有三处。
每一个墓地,都有言之凿凿的理由和生动感人的传奇。
譬如江西省庐江城西的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
其存在的理由是周瑜当年留镇过巴丘(庐陵郡巴丘县),也卒于巴丘,小乔去世后自然随夫而葬,并有明诗为证:“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
”没编成故事,但绝对取之正史,望对您有用。
历史上小乔的简介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简明传记 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
父桥国老德尊于时。
小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
建安三年,周瑜协策攻皖,拔之。
娶小乔为妻。
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模糊之美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
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
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
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
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
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
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
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
有诗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
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
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
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
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四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
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
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
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
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
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
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
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年龄有争议,一说其为周瑜守墓十四载)。
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
”小乔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
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
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
小乔究竟有多美
《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
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一直动人心魄。
上海博物馆藏清代吴之fán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
榻上陈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笼、箧、垆、砚、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
笔筒背刻阳文七绝一首:“雀台赋好重江东,车载才人拜下风。
更有金闺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
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历代笔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
明代高启的《过二乔宅》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
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
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
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
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
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可叹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东,不然二乔或许就在铜雀台里度过余生了。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才子佳人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小乔(何晴饰)汉代桥、乔本为两姓。
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桥姓的桥被简化为乔。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中,有关小乔的记载极其简单。
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内,有“(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西汉置县,即潜山县梅城镇),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这里的“小桥”即“小乔”。
周瑜纳小乔为建安三年(198年),瑜时年二十四岁。
瑜逝世为三十六岁,是为建安十四年(209年)。
如此推算,瑜与小乔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
瑜与小乔生两男一女。
“女配太子登(孙权长子)。
男循尚公主(娶孙权女),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如凭藉以上简单的记载,后世似乎很难将以上瑜、乔的身世,在民间当作传闻传流开来。
当然,也就不会有以后小乔多墓的出现。
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其两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还与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
《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
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
”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
“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
”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
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
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
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
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诸葛亮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县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全书到了第四十四回,周瑜、小乔才与铜雀台有了联系:正在这时,原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星夜赶回柴桑,当晚就紧急约见孔明。
此时的周瑜和先前的孙权一样,虽是决心抗曹,但对联合刘备却存戒心。
瑜起初想尽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试孔明;而孔明却趁机言曹势众,难以抵挡,使用激将之法假意劝瑜降曹,言道:“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
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孔明佯装不知大、小乔为孙策、周瑜之妻,接着说道:“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
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
”周瑜岂信孔明之言,问:“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
”孔明又言,操曾命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
”为了证明孔明所言是实,瑜又问:“此赋公能记否
”孔明越发大展才智,当着周瑜、鲁肃之面背诵该赋时,巧妙地添油加醋,着意激怒周瑜。
其中有句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演义》所录孔明背诵之《铜雀台赋》与曹植原作之《登台赋》(即《演义》所称之《铜雀台赋》)真伪杂糅。
又桥本小乔之姓,孔明背诵之赋所加内容,明以连接玉龙与金凤的二桥,指谓大、小二乔女。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自此,便坚定孙刘联合抗曹的决心。
二乔在《演义》中从未登场。
即便通过铜雀台事,小乔在书中也只是虚出。
但小乔的国色天娇与其在周瑜、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被展现无遗。
赤壁之战竟为小乔而起,这是书中孔明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
这不能不说是罗贯中在编著《演义》中手法的高明。
应当说书中对周瑜、小乔,以及孔明、曹操,通过铜雀台事件而展开的绘声绘色而又极具传奇性的描述,既说明了瑜、乔的爱情,又给后世民间增添了关于他俩之间姻缘佳话传流的内容。
这实是后世小乔能有多墓的添 游戏真三国无双里的小乔加的原因之一。
周瑜娶小乔,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记载.但,有一些只言片语可以显示出俩人的关系.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孙策)又唤妻乔夫人谓曰:“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尊姑。
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
” 此外,在<三国志>中,有周瑜娶小乔的记载,在<周瑜传>中.原文是: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作容貌焕发的意思),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历史遗迹 一、庐江小乔墓(安徽) 年代:东汉 地址:庐江县城新汽车站东侧 小乔为周瑜妻,墓在县城大西门,真武观西百步。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住守庐江,扶养遗孤。
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县城西郊,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平地起坟,墓有封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明崇祯时毁于兵乱,仅存一座土冢,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
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岳阳小乔墓(湖南)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
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
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
”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
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
大乔不应此。
”《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
”又裴松之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
”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
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
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
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
清嘉庆前,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载。
《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瑛重修。
以后又无记载。
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
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
墓园内照壁。
正面刻有宋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
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三、南陵小乔墓(安徽) 在皖南青弋江上游的南陵县境内,中山公园边上,也有一座小乔墓。
据《南陵县志》,此墓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
起因是当时的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诉说她的墓在香油寺侧,遂令典史江鲲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乔墓。
周瑜曾经做过春谷(南陵)长,小乔死后葬在南陵,也就有了依据,为世人所公认。
南陵小乔墓前有一块巨碑,阳刻“东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两侧阴刻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安徽宿松文人许文权撰: 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飘零几处
昭君冢、杨妃茔、真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作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
下联是芜湖儒士陶宝森作: 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酒杯,浇典谁人
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借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
石碑已经破成几段,现移存南陵县文化馆内保存。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关于小乔的诗词 电影《赤壁》中的小乔(林志玲饰)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菩萨蛮》 辛稼轩 画楼影蘸清溪水。
歌声响彻行云里。
帘幕燕双双。
绿杨低映窗。
曲中特地误。
要试周郎顾。
醉里客魂消。
春风大小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