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文800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什么是孝顺你知道“孝”这个字怎么写的嘛
简单的说就是上行下效,父母做给儿女看,儿女做给她的儿女看,咱们中国有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你作为子女没有尽到孝道,时常谩骂父母甚至是殴打父母将来你的儿女子孙也会这样对待你,虽说我们现代人无法和古代人比,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尽量让父母过得开心一些,不仅仅是物质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孝,才是真正的孝,大部分人都会写孝字,用于功夫去领会意思的恐怕十人之一也不到,那么这个孝字到底是怎么写的,“孝”上面是一个躬身老人下边是子女,老人在保护子女,在向子女传授做人的道理传授为人子女的道理,在传授孝的道理,因为他也是从他的父母哪里学来的,佛教讲因果丝毫不爽,如果你今天种下了不孝的种子,待到你年迈体衰久卧病榻时你就会后悔莫及的,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你自己种下的恶果,只有你自己去吞下恶的果子,这就叫做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遵循规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本末终始】::事物的始终、原终始:事物的结局和开指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规律,有开始结局。
【必经之路】:经:经过。
必定要经过的道路。
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
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有本有则】:指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有物有则】:指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转徙无常】:转移迁徙没有规律。
指行踪不定。
求把下面的字翻译成宋体
谢谢
师父?道鉴弟子 ,仰慕佛山咏春拳 师傅 襟怀坦荡、德艺双馨,和畅徒众,名誉超 群。
恳承师父纳入门下,本人愿执弟子礼, 尊师重道,精诚忠义,刻苦修炼,团结同 门,行持法度,光大咏春派门楣。
? 情出本心,绝无反悔,斯文在兹,神人共 鉴, ? 恭行拜师大礼
主礼人…见证人…弟子…
五篇读书笔记快
《孟子》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
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
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荀子的《劝学》读书笔记 《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文章运生动的运用各种比喻告诉我们: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坚持自我反省,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不可不知天高地厚,贪图安逸,才能学有所成。
文章教导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行善积德,使我们变得聪明机智,心境明畅,这样自然处事得体,进退有度。
本文还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各有其长处和用途,我们要学会善于借助这些事物(的长处)为我们所用。
沧海能纳细流故能成其大,我们只有通过各种不同途径,用心专一,并持之以恒的学习、积累各种知识,才能积少成多,令终身受益。
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提倡终生学习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荀子的论述极具现实教育意义。
社会每天都在进步,原本所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我们只有通过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培养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的习惯,为我们的进步和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接受新事物、认识新科技,提升自身价值;使我们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
再者,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坚持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积累,才能达至成功。
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和谨慎的态度;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的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懂得尊师重道,礼贤下士。
对人处事,要合乎礼仪,不怠慢,不浮躁。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只有不耻下问,广纳细流,才能积少成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最终成为德行完美,学识渊博的人,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回报国家和社会。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
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
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
《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
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
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
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
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
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
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
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
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
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
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
一篇作文600字题目礼的心语内容,以讲文明,知荣辱为主。
1、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
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2、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
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3、韦编三绝:韦:熟牛皮。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做“韦编”。
三:多次。
绝:断。
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
指读书勤奋刻苦。
4、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
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5、大可师法:师法:学习效法。
值得学习和效法。
6、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7、艰苦卓绝:卓绝:极不平凡。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8、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9、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
指刻苦练习书法。
10、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
倦:疲倦。
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11、绝甘分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
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12、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
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13、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
笃行:切实地实行。
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14、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15、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
16、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
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17、志坚行苦:行:行为。
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18、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
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
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9、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
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20、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
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21、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22、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
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23、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
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4、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5、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
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26、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27、分甘绝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
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28、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29、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30、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31、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
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32、无的放矢:的:靶心;矢:箭。
没有目标乱射箭。
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33、坐薪尝胆: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34、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进步。
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35、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下;卷:指书籍。
36、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37、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
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38、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
形容刻苦自勉。
39、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40、枕戈尝胆:头枕兵器,口尝苦胆。
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41、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42、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43、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形容读书刻苦。
44、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45、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46、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
形容刻苦学习。
47、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48、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
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49、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50、坐薪悬胆: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
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51、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抱负。
52、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
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53、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54、学而不厌: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55、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56、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57、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
凿通墙壁,引进烛光。
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58、镞砺括羽: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
镞砺,磨砺箭头;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
59、废寝忘食:废,停止。
寝,睡觉。
忘,忘记,食,吃饭。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60、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
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
形容刻苦自励。
61、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
后比喻劝勉学习。
62、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
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63、夙兴夜寐: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64、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
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65、磨砥刻厉:磨练砥砺。
形容刻苦钻研。
66、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
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67、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
不倦,不知疲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
形容十分努力。
68、坚苦卓绝:坚毅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
69、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70、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71、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72、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73、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
形容勤学苦读。
74、卧薪尝胆: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75、坐以待旦:待,等待;旦,天亮。
坐着等天亮。
多形容勤恳。
76、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77、学如穿井:穿:凿通。
求学如同凿井。
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78、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79、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80、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
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81、夙夜匪懈: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
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82、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83、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
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84、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
形容抓紧时间。
85、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
比喻勤奋好学。
86、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