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浙江的句子
杭州春望【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余杭形胜【唐】白居易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唐】白居易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经杭州【唐】顾非熊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宿杭州虚白堂【唐】李郢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
登杭州秦望山【唐】马湘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唐】项斯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
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
杭州祝涛头二首【唐】徐凝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杭州观潮【唐】姚合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杭州开元寺牡丹【唐】张祜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题杭州孤山寺【唐】张祜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唐】张祜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题杭州天竺寺【唐】张祜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
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
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
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中秋夜杭州玩月【唐】张祜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登杭州城【唐】郑谷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观浙江涛【唐】徐凝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渡浙江【唐】卢纶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
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
夜宿浙江【唐】孙逖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浙江晚渡怀古【唐】刘沧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
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
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
侍宴覆舟山诗二首一息雨清上郊。
开云照中县。
游轩越丹居。
晖烛集凉殿。
凌高跻飞楹。
追焱起流宴。
{木玄}苑含灵羣。
嵓庭藏物变。
明辉烁神都。
丽气冠华甸。
目远幽情周。
礼洽深恩遍。
二繁霜飞玉闼。
爱景丽皇州。
清跸戒驰路。
羽盖伫宣游。
神居既崇盛。
嵓崄信环周。
礼俗陶德声。
昌会溢民讴。
惭无胜化质。
谬从云雨浮。
侍宴覆舟山诗【作者:鲍照】【年代:南北朝朝\\\\代】【诗文】:息雨清上郊。
开云照中县。
游轩越丹居。
晖烛集凉殿。
凌高跻飞楹。
追焱起流宴。
{木玄}苑含灵羣。
嵓庭藏物变。
明辉烁神都。
丽气冠华甸。
目远幽情周。
礼洽深恩遍。
描写关于浙江的句子
大鲸在渤海边驱赶众多鲨鱼找肥美的吃,大海被震动,大海岛被簸动,一口就吃如小舟大小的鱼几十条,勇猛无敌,(因为)贪心而不能停止,在碣石北边搁浅了无法动弹,干死了。
原来被吃的鱼,反过来一起吃它了。
《观潮》的重点字词翻译
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仅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第二段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⑩ 注释 : 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尽,穷尽。
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
骑,马。
弄,舞动。
标,树立、举。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舸,船。
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第三段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 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
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文,动词。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
鲸波,巨浪。
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
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第四段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④。
注释 : ①〔江干〕江岸。
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
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穹,高。
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容,许,使。
译文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
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激荡,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出没,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道路被数量众多的车马堵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的价格加倍的高。
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一词多义 : 观:观潮。
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
景象(名词)。
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仅仅。
仅如银线。
几乎,将近。
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
海涌银为郭。
成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算是。
以:以此夸能。
凭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
(助词) 势:势极雄豪。
气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阵势。
能:以此夸能。
本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能够。
重点虚词 : 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连词,相当于“而”。
以此夸能。
介词,凭借。
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是。
海涌银为郭。
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
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表修饰。
而旗尾略不沾湿。
表转折。
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表承接。
词类活用 : ①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做动词,穷尽。
) ②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做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做动词。
) ③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做动词,树立,举) 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 古义:当……时。
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 古义:接近、连接。
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沃 古义:用水淋洗。
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 古义:腾起。
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 古义:举枪。
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 古义:人和物。
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文 古义:画花纹。
今义:文字、文章等)
周密写《观潮》的背景
.介绍背景。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观潮是按照来潮时哪些特点描写的
《观潮》一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是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写的。
课文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时,既写了声音,又写了景象,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的。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八年级上册古文《观潮》原文及作者的简介
《观潮》原 观潮 浙江之潮,天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méng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gě)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sè)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jiù 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jiān)也。
《观潮》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
入元隐居不仕。
自号四水潜夫。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kuí),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存词150余首。
能诗善文,著述颇丰其词讲究格律,文字精美,词风与吴文英(梦窗)齐名,并称“二窗”。
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
早期多惆怅之作,如〔木兰花慢〕《西湖十景》,韵美声谐,中期以后转为忧伤凄楚,多抒发思国怀乡之情 ,如〔拜星月慢〕“腻叶阴清”、〔秋霁〕“重到西泠”、〔玉京秋〕“烟水阔”、〔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等。
他善自度曲,也有过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著述颇丰。
《齐东野语》可补史传阙文,《武林旧事》掌故见闻广博。
另有《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
词集《苹洲渔笛谱》,入《彊邨丛书》。
《草窗词》2卷。
又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辑132家作品,有《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排印本。
《武林旧事》中《观潮》被选入初中课文。
文言文观潮翻译
译文 钱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这期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观潮》 作者:周密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周密善诗词,能书画,雅好医药。
他的笔记集《齐东野语》、《志雅堂杂钞》、《癸辛杂识》《武林旧事》等,多载当朝史事传闻、杏林轶事、民俗风情,是研究宋代文化史的珍贵索引。
书中所载录的医事制度、医家史料、典籍训释、养生知识、各科医案,特别是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多为作者搜集、使用后的验证,大都真实可信。
其作品《观潮》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周密[1](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湖州(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
一说其祖后自湖州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
宋宝祐(1253—1258)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
景定二年(1261),任浙西帅司幕官。
咸淳初为两浙运司掾属。
十年(1274年)监丰储仓,端宗景炎闸知义乌县。
宋亡,入元不仕,隐居弁山。
后家业毁于大火,移居杭州癸辛街。
尤其作品勤于辑录宋代文献。
家藏图书极富。
父周晋,积累旧书有4万卷。
自称:家有三世积累,凡有书42000余卷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
建藏书楼为“书种堂”、“志雅堂”、“浩然斋”等,常校雠其中。
所著《齐东野语》亦简介历代藏书故实,对研究唐宋藏书史实有参考价值。
编纂有《书种堂书目》、《志雅堂书目》,惜已早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