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瓷器辟美的句子

形容瓷器辟美的句子

时间:2014-03-18 12:04

你知道模仿的声音词有哪些

唰 哗 轰 嘭 砰 嘘 咻 飕 哔 当 吐 噎 啦啦 哗哗 汪汪 咚咚 咚隆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嘘嘘 咻咻 鸭鸭 嘎嘎 铃铃 令令 滴滴 答答 飕飕 訇訇 吁吁 淅淅 得得 瑟瑟 冽冽 剌剌 沥沥 哼哼 啊啊 叨叨 隆隆 呜呜 呷呷 嘶嘶 嗡嗡 嘟嘟 喋喋 呜呜 咯咯 咩咩 关关 雝雝 嘤嘤 嘐嘐 嗷嗷 叫叫 轩轩 烈烈 铿铿 啾啾 啧啧 楂楂 蛮蛮 劳劳 呴呴 晓哓 唶唶 咕咕 叽叽 唧唧 喳喳 呱呱 啪啪 喔喔 嘀嘀 呼呼 沙沙 吱吱 哇哇 嘻嘻 哈哈 崩崩 乒乓 扑哧 扑通 喀嚓 喀嗒 滴答 丁东 叮当 布谷 知了 哧溜 啪嗒 哗啦 呼噜 噼啪 间关 绵蛮 呢喃 轰隆 喵呜 呼啦 啁啾 叭卜 嗡嗡嗡 呱呱呱 达达达 轰轰轰 喃喃喃 叮叮当 滴滴答 咚咚锵 通通扑 啦啦哗ABB型: 扑通通 哗啦啦 ABA型: 吱咕吱 AAAA型: 当当当当 AABB型: 嗡嗡嗡嗡 哔哔剥剥 毕毕剥剥 滴滴答答 嚓嘎嚓嘎 叽叽喳喳 叽叽呱呱 乒乒乓乓 唠唠叨叨 嘟嘟囔囔 劈劈啦啦 哗哗啦啦 ABAB型: 哗啦哗啦 咕咚咕咚 淅沥淅沥 嘟噜嘟噜 朴隆朴隆 哔里哔里 呼噜呼噜 当郎当郎 啪拉啪拉 卡拉卡拉 唰拉唰拉 叮当叮当 轰隆轰隆 卜通卜通 咕噜咕噜 淅沥淅沥 叮叮咚咚 ABCC型: 叽里咕噜 叮零咚隆 ABCD型: 唭里硿咙 辟里啪拉 呜里哇啦 丁铃当郎 叽哩呱啦 叮铃当啷 唏哩哗啦 霹哩叭啦 ABCA型: 咚得隆咚 锵不隆锵 ABBB型: 淅沥沥沥(象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哗啦啦啦 拟声例句: 拟声词调查表(一) 1.绳子断了的响声:圪崩 2.开锅煮鸡蛋的响声:圪答 3.打雷时的响声:忽笼 4.下楼梯的脚步声:圪登 5.打饱嗝儿的响声:圪喽 6.炒豆子的响声:坷啪 7.锁门时的响声:黑此 8.雨天在泥水里走路的声音:黑此 9.抖动纸时的响声:忽唰 10.跳水时的响声:扑通 11.滑倒时的响声:扑差 12.清脆的笑声:圪低 13.挑东西时扁担的响声:圪支 14.摇铜铃时的响声:黑郎 15.肚子里的响声:骨骨鲁 16.煽风箱的响声:忽塌 17.陷进泥里的响声:忽初 18.往水扔砖头的响声:澎咚 19.吱水的响声:卜几 20.放气时的响声:扑此 21.大炮的响声:骨东 22.房屋倒塌的响声:忽通 23.从床上掉下来时的响声:卜登 24.水开时的响声:卜答 25.书本落地时的响声:扑此 26.铁轮马车的响声:圪当 27.树枝断裂时的响声:坷差 28.心脏跳动的响声:忽速 29.砖头落地的响声:扑腾 30.树枝刮衣服的响声:扑拉 31.母鸡下蛋后的叫声:圪差 32.猪吃食儿的声音:黑擦 33.汤类溢出,汤水扑火声:初初底 拟声词调查表(二) 1、金属磕碰声 当啷 2、形容金属的响声 当当 3、金属、瓷器连续撞击声 丁零当啷 4、鼓声、敲门声 咚咚 5、脆响的(关门)声 吧嗒 6、敲打木头声 梆梆 7、重物落下声 咕咚 8、东西倾倒声 哗啦 9、风吹动树枝叶声 飒飒 10、树枝翟慧断声 嘎巴 11、不大的寒风声 瑟瑟 12、踩沙子、飞沙击物或风吹草木 沙沙、飒飒 13、飞机螺旋桨转动 呼呼 14、雨点敲击房顶 噼里啪啦 15、水流动声 拔拉 16、物体受压 嘎吱 喀嚓 17、溪水、泉水流动声 潺潺 18、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声 咕嘟 19、重物落地声 扑通 20、笑声、水、气挤出声 扑哧 21、雷声、爆炸声、机器声 隆隆 22、汽笛或喇叭声 呜呜 23、油在锅里 滋滋 24、鞭炮爆炸声 噼啪 25、脚踏楼板声 登登 26、伸颈的雄鸡 喔喔啼 拟声词调查表(三) 注:[ ]符号代表前面的字为拟声词. 1.嗷嗷[ ] 叫得使人心惊。

[北京话] 2.吧[ ]的一声,树枝折断了。

(阴平调,以下均同) 3.吧唧[ ]的一声,木板倒在水里。

4.吧嗒[ ]的一声,门关上了。

5.梆梆梆[ ],传来敲打木头的声音。

6.心里崩崩[ ]直跳。

7.车子嚓[ ]的一声站住了。

8.噌[ ]的一声,划着了火柴。

9.忽听得喀嚓[ ]一声,树枝断了。

10.两个人打喳喳[ ] 11.哧[ ]的一声,撕下一块布来。

12.嗒嗒,嗒嗒[ ] 13.噔[ ],不知什么东西落了下来。

14.叮当[ ]乱响。

15.咚咚[ ] 16.喇叭嘟嘟[ ]响。

17.木板压得嘎吧嘎吧[ ]直响。

18.大树嘎叭[ ]的一声被风吹折了。

19.嘎吱[ ]一声,把棍子折断了。

20.咯咯[ ]的皮鞋声。

21.他忽然听到后屋里咯噔[ ]响了一声。

22.扁担压得咯吱咯吱[ ]直响。

23.布谷鸟咕咕[ ]的叫个不停。

24.咕咚[ ]一声倒了下去。

25.锅咕嘟咕嘟[ ]的开起来。

26.肚子里咕噜咕噜[ ]直响。

27.呱哒[ ],风把门吹开了。

28.很远就听到了呱呱[ ]的木拖鞋声。

29.他嘿嘿[ ]冷笑一声。

30.轰隆[ ],打了一声雷。

(或隆或轰轰) 31.哗[ ]的一声,水泼下来了。

32.小鸟叽叽[ ]地叫。

33.小虫唧唧[ ]地叫。

34.小鸟啾啾[ ]地叫。

35.哐啷[ ]的一声把锅掉在地上。

36.小猫咪呜咪呜[ ]地叫。

37.啪[ ],打了一耳光。

38.乓[ ]的一声,惊动了我。

39.鞭炮劈里啪啦[ ]地响。

40.传来了劈啪[ ]的枪声。

41.他噗哧[ ]一声笑了。

42.锣声锵锵[ ]。

43.小雨唰唰[ ]下个不停。

44.子弹咝咝[ ]地从头上飞过。

45.火车嗖[ ]的一下过去了。

46.镗镗[ ]的锣声把我惊醒了。

47.哇[ ]的一声大哭起来。

48.蜜蜂嗡嗡[ ]地飞过去。

49.小孩咿呀[ ]学话。

50.宝剑铮铮[ ]作响。

51.老鼠吱吱[ ]叫。

清代,清末民初和民国的瓷器画家有哪

光绪前10年(1875——1844年)浅绛瓷画师有: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汪潘  周子善  俞子明  程次笠江永源 罗允夔  罗畅谷  李维翰任焕章(字巍山) 汪章(字汉云)黄士陵 潘福泰  邵美之  万子铭蒋玉卿 周友松  梁楚材胡有农(字子耕) 李蕴辉  余焕文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达山范金镛 经生   联碧   吟香居士等.光绪中期10年(1885——1894年)浅绛瓷画师有: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汪潘  程次笠  李友梅  俞子明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蒋玉卿(字寿春) 余焕文  朱少泉王岐山 陈子常  汪绰章  江楼梧周鼎(字筱松)  许品衡  李端山方家珍 汪照藜(字筱青)  方少溪张云(字子英)  李梦丹(字子乔)许子成 徐善琴(字长庚)  南樵子梅峰樵 高心田  万辅廷  吴待秋胡荣发 张舍云  汪棣(字友棠)黄铭光 李松如  雷光亨  雷桂泉胡干  许达生  茂盛   清标启明  何明谷  舒以氏  喻春锡泉氏 少卿   秀山氏  江潮宗.光绪后14年(1895——1908年)浅绛瓷画师有: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程次笠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蒋玉卿 王岐山  陈子常  周筱松许品衡 方家珍  汪照藜  张子英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喻春  许达生  松石   周达和王子卿 戴裕成  何子林  梅春茂焦佩兰 高恒生  敖少泉  全廷安少山 王琦   俞裕元  钟德发戴焕昭 吕尚文  马庆云  汪廷至汪永泰 任逢端  叶淮清  刘芳谷颜筱云 江春   程英   程宝珍叶巽斋 余筱秋  杨紫卿  冯启顺詹顺太 江祥发  何明谷  胡献瑞江潮宗 子珍   洪发   顺发宝文氏 昌山   吉人   子云启明  松竹轩  义隆   义兴鸿兴  永兴氏  孙玉卿为什在光绪一朝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浅绛瓷画师和浅绛瓷作品?笔者认为:首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二,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这样,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

第三,朝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画师们尽可多画浅绛瓷。

第四,御窑厂的老画师在前朝所培养的“后学新手”,此时都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新秀,除御窑厂的新、老两代画师外,在市场的刺激下,景德镇的瓷器作坊与“红店”陡然也多起来了。

此时浅绛瓷上署字号、轩氏的作品也多了,他们都还努力地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画工。

御窑厂有老、中、青三代画师画浅绛瓷,一时精品纷呈,从器形上看,既有普通的日用瓷,又有大件的陈设瓷,还有不少精美的浅绛彩瓷板画。

更有些作品直接标注有表明是绘于御窑厂内的落款,如“画于珠山官主廨”、“珠山官舍”、“珠山环翠亭”等。

而“红店”的浅绛瓷作品其画技水平,相比之下就差距较大,具商品气息,而少艺术氛围。

谢谢

形容声音的词的词语大全

1啦啦:形容水流的声  2嘣:用来写跳动或爆裂的声音。

  3啪:用来写放枪、拍掌、或东西撞击等声音。

如:鞭子甩得啪啪地响。

  4、叮当:用来写金属、瓷器、玉饰等撞击的声音。

  5、扑腾:用来写重物落地的声音。

  6、轰隆隆:描写物体的声音特别的大,有震耳欲聋的感觉。

  7、扑通:用来写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8、滴沥:水下滴的声音。

  9、噗噜噜:用来写泪珠一个劲往下掉。

  10、呱唧:用来写鼓掌等的声音。

  11、滴答:用来写水滴落下或钟表摆动的声音。

  12、嘀答答:形容水滴在石头上地上的声音。

  13、乱哄哄:形容外界环境非常混乱的三个字的词语。

  14、嗒嗒:用来写马蹄、机枪等的声音。

  15、叮铃铃:般是用来形容铃铛的声音,非常的清脆。

  16、呱嗒:用来写清脆、短促的撞击声。

如:地是冻硬的,走起来呱嗒地响。

  17、淅沥沥:形容河流的词语。

  18、乐滋滋:开心快乐发出的声音。

  19、咕噜噜:水冒泡的声音。

  20、咝:用来写枪弹在空中很快飞过的声音。

如:子弹咝咝咝地从头顶上飞过。

  21、扑哧:用来写笑声、或水、气挤出的声音。

如:扑哧一笑;扑哧一声,皮球撒了气了。

  22、梆梆:敲打木头的声音。

  23、啪嚓:用来写东西落地、撞击或器物碰碎的声音。

如:啪嚓一声,碗掉在地上碎了。

  24、笑嘻嘻: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微笑的abb词语,当然这种微笑是带有声音的。

  25、叮咚:用来写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的声音。

  26、呜呜:用来写风声、汽笛声。

  27、吧唧:用来写脚掌拍打泥泞地面等的声音。

  28、静悄悄:形容一点声音没有,非常安静。

  29、唉乃:摇橹的声音,划船时歌唱的声音。

  双音节: 啦啦 哗哗 汪汪 咚咚 咚隆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嘘嘘 咻咻 鸭鸭 嘎嘎 铃铃 令令 滴滴 答答 飕飕 訇訇 吁吁 淅淅 得得 瑟瑟 冽冽 剌剌 沥沥 哼哼 啊啊 叨叨 隆隆 呜呜 呷呷 嘶嘶 嗡嗡 嘟嘟 喋喋 呜呜 咯咯 咩咩 关关 雝雝 嘤嘤 嘐嘐 嗷嗷 叫叫 轩轩 烈烈 铿铿 啾啾 啧啧 楂楂 蛮蛮 劳劳 呴呴 晓哓 唶唶 咕咕 叽叽 唧唧 喳喳 呱呱 啪啪 喔喔 嘀嘀 呼呼 沙沙 吱吱 哇哇 嘻嘻 哈哈 崩崩  AB型: 乒乓 扑哧 扑通 喀嚓 喀嗒 滴答 丁东 叮当 布谷 知了 哧溜 啪嗒 哗啦 呼噜 噼啪 间关 绵蛮 呢喃 轰隆 喵呜 呼啦 啁啾 叭卜  AAA型: 嗡嗡嗡 呱呱呱 达达达 轰轰轰 喃喃喃  AAB型: 叮叮当 滴滴答 咚咚锵 通通扑 啦啦哗 ABB型: 扑通通 哗啦啦  ABA型: 吱咕吱  AAAA型: 当当当当  AABB型: 嗡嗡嗡嗡 哔哔剥剥 毕毕剥剥 滴滴答答 嚓嘎嚓嘎 叽叽喳喳 叽叽呱呱 乒乒乓乓 唠唠叨叨 嘟嘟囔囔 劈劈啦啦 哗哗啦啦  ABAB型: 哗啦哗啦 咕咚咕咚 淅沥淅沥 嘟噜嘟噜 朴隆朴隆 哔里哔里 呼噜呼噜 当郎当郎 啪拉啪拉 卡拉卡拉 唰拉唰拉 叮当叮当 轰隆轰隆 卜通卜通 咕噜咕噜 淅沥淅沥  ABCC型: 叽里咕噜 叮零咚隆  ABCD型: 唭里硿咙 辟里啪拉 呜里哇啦 丁铃当郎 叽哩呱啦 叮铃当啷 唏哩哗啦 霹哩叭啦  ABCA型: 咚得隆咚 锵不隆锵  ABBB型: 淅沥沥沥 哗啦啦啦

求探索发现关于瓷器的内容

一.陶瓷技术 中国早在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原始的制陶术,成为世界上最早能够制陶的国家之一。

在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在今河南地区就出现了具有红、黑图饰的“彩陶”制品,反映了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制陶技术和社会文化水平,形成了著名的“彩陶文化”。

在约三千年前的商代,中国在不断改进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用较纯净和精细的瓷土取代粗糙的陶土为原料,制胎和挂釉,并以较高温度进行煅烧制出了世界最早的原始瓷器。

到了汉代,由于烧瓷技术不断改进,中国已能造出精细的青瓷。

以后,再经晋、唐、两宋到明清,历代名窑已能制出极其精美的瓷器,并远销国外,受到各国人民的盛赞,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瓷”几乎已经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化学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

二.冶金技术 在早期的文明国度和地区中,中国使用铜、铁等金属的年代相对说来是较晚的。

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使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就后来居上,跃升于世界的前列,并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发展,并进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典型范例。

埃及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时开始利用自然铜,公元前40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爱琴海地区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印度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8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而中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

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铸造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铸造既作为成形工艺而存在,又成为冶炼工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到了“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地步。

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是冶铸并称,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常用词汇“模范”、“范围”、“陶冶”、“就范”等,都是由冶铸技术衍生而来的。

这种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冶金传统,是古代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1.青铜冶炼 被认为是中国古文明象征的商周到战国的青铜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铸造技术所造就的。

中国开始冶炼青铜的时期虽然晚于西方约千余年,然而后来居上,冶炼水平很快超过了西方。

从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盘和大型的随县编钟群,以至大量的礼器、日用器、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综合利用浑铸、分铸、失蜡法、锡焊、铜焊的铸造技术,在冶铸工艺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而《考工记》中所记载的:“金有六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表明当时中国已认识到合金成分与青铜的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已定量地控制铜锡的配比,以得到性能各异,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合金。

《考工记》中还记载有:“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说明当时已掌握了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定青铜是否冶炼至精纯程度的知识,这是后世化学中火焰鉴别法的滥觞。

用以比喻工夫达到纯熟完美境界的成语“炉火纯青”,就是由此引伸出来的。

在炼铜中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湿法炼铜,也叫胆铜法。

这是利用炼丹家所发现的铁对铜离子的置换反应,进行冶铜的方法。

其工艺过程是把硫酸铜或碳酸铜(古称曾青、胆矾、石胆等)溶于水,使成胆水,然后投铁块于溶液中,因铁的化学性能比铜活泼,铁离子会置换出铜来。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宋代已用此法进行大规模的炼铜生产。

2.铸铁冶炼 中国冶炼块铁的起始年代虽然迟至公元前6世纪,约比西方晚900年,然而冶炼铸铁的技术却比欧洲早2000年。

中国铸铁的发明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而欧洲则迟至公元后的15世纪。

由于铸铁的性能远高于块铁,所以真正的铁器时代是从铸铁诞生后开始的。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铸铁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

中国从块铁到铸铁发明的过渡只用了约一个世纪的时间,而西方则花费了近三千年的漫长路程。

中国古代炼铁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说,这是世界炼铁史上的一个唯一的例外。

由于生铁含碳量高,虽硬但脆,不耐碰击,易毁坏,为改进生铁的性能,中国古代发明了一系列的生铁加工技术: 其中,首先是战国时期问世的铸铁柔化术。

该项技术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氧化气氛下对生铁进行脱碳热处理,使成白心韧性铸铁;一类是在中性或弱氧化气氛下,对生铁进行石墨化热处理,使成黑心韧性铸铁。

而在西方,白心韧性铸铁的生产技术1722年方由法国人首次记述,黑心韧性铸铁是1831年才在美国问世的。

到汉代,铸铁柔化术又有新的突破,形成了铸铁脱碳钢的生产工艺,可以由生铁经热处理直接生产低、中、高碳的各种钢材,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的先进钢铁生产国。

其产品亦随着中外交通贸易的发展,输运到周围各国以及中亚、西亚和阿拉伯一带。

另一杰出的生铁加工技术是炒钢,它是中国古代由生铁变成钢或熟铁的主要方法,大约发明于西汉后期。

其法是把生铁加热成液态或半液态,并不断搅拌,使生铁中的碳份和杂质不断氧化,从而得到钢或熟铁。

河南巩县铁生沟和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都提供了汉代应用炒钢工艺的实物证据。

东汉时成书的《太平经》中也说:“有急乃后使工师击治石,求其中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耶。

”“莫耶”乃古代宝剑之称。

这段文字虽失之疏简,但不难看出,它叙述的是由矿石冶炼得到生铁,再由生铁水经过炒炼,锻打成器的工艺过程。

炒钢工艺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可以连续大规模生产,效率高,所得钢材或熟铁的质量高,对中国古代钢铁生产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类似的技术,在欧洲直至十八世纪中叶方由英国人发明。

中国古代的炼钢技术主要是百炼钢。

自从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后,“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便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

百炼钢肇始于西汉早期的块炼渗碳钢,其后不断增加锻打次数而成定型的加工工艺。

到东汉、三国时,百炼钢工艺已相当成熟。

上引《太平经》中的“万锻之,乃成莫邪”,即是其生动的写照。

曹操曾令工师制作“百辟利器”,曹丕的《典论·剑铭》中说:“选兹良金(指铁),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

刘备曾令“蒲元造刀五千口,皆连环,及刃口刻七十二湅”。

《古今注·舆服》亦说:“吴大帝有宝剑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景”。

后世这一工艺一直被继承,并不断得到发展。

此外,在1981年经中国学者关洪野等人对513件出土的汉魏时期铁器研究后表明,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发明了球墨铸铁,远远早于发达的欧洲国家。

目前,中国学者所做的结论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技术,是中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独创性发明。

陶弘景说:“钢铁是杂炼生柔作刀镰者”,北齐的綦母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说的就是灌钢技术。

灌钢的工艺过程大致为,将熔化的生铁与熟铁合炼,生铁中的碳份会向熟铁中扩散,并趋于均匀分布,且可去除部分杂质,而成优质钢材。

灌钢技术在宋以后不断被改进,减少了灌炼次数,以至一次炼成。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三说:“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并说“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正反映了灌炼次数的减少。

其中把柔铁屈盘起来是为了增加生熟铁的接触面,提高灌钢的效率,并促使碳份分布更均匀;封泥则可以促进造渣,去除杂质,并起保护作用。

明代灌钢技术又进一步发展,据《天工开物》卷十四记载,已把柔铁屈盘改为薄熟铁片,进一步增加了生熟铁的接触面,加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的进程,泥封亦改为草泥混封。

灌钢又称“抹钢”、“苏钢”,其工艺自清至近代仍很盛行。

在坩埚炼钢法发明之前,灌钢法是一种最先进的炼钢技术。

铜、铁外,中国古代冶炼和使用的金属还有金、银、汞、铅、锡、锌等,其中锌的炼制是中国首先发明的。

中国在先秦的青铜中已把锌作为伴生矿加入铜合金中,从汉代至元代更是有意识地把锌的氧化物“炉甘石”加入化铜炉中,以生产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黄铜。

明代时,则开始了大规模地用炉甘石作原料提炼金属锌。

从十六世纪起,中国的锌便不断传进欧洲。

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开始炼锌,其工艺也是源自于中国。

英语拟声词的用法与举例

1、青蛙(frog) croak2、蟾蜍(toad) shriek3、蛇(snake, serpent) hiss4、蜜蜂(bee) buzz,hum,bumble,drone5、黄蜂(wasp) hum6、蟋蟀(cricket) chirp(chirrup)7、甲虫(beetle) drone,boom8、蚱蜢(grasshopper) chirp9、蚊子(mosquito) hum,buzz,drone10、苍蝇(fly) hum,buzz,drone各类物体的响声1、金属磕碰声 当啷 clank,clang2、形容金属的响声 当当 rattle3、金属、瓷器连续撞击声 丁零当啷 jingle,jangle,cling-clang4、鼓声、敲门声 咚咚 rub-a-dub,rat-tat,rat-a-tat5、脆响的(关门)声 吧嗒 clik6、敲打木头声 梆梆 rat-tat7、重物落下声 咕咚 thud,splash,plump8、东西倾倒声 哗啦 crash,clank9、风吹动树枝叶声 飒飒 sough,rustle10、树枝等折断声 嘎巴 crack,snap11、不大的寒风声 瑟瑟 rustle12、踩沙子、飞沙击物或风吹草木 沙沙、飒飒 rustle13、飞机螺旋桨转动 呼呼 whirr14、雨点敲击房顶 噼里啪啦 patter15、水流动声 拔拉 splash,gurgle16、物体受压 嘎吱 creak 喀嚓 crack,snap17、溪水、泉水流动声 潺潺 murmur,babble,purl18、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声 咕嘟 babble,gurgle19、重物落地声 扑通 flop,thump,splash,pit-a-pat20、笑声、水、气挤出声 扑哧 titter,snigger,fizz21、雷声、爆炸声、机器声 隆隆 hum,rumble,roll22、汽笛或喇叭声 呜呜 toot,hoot,zoom23、油在锅里 滋滋 sizzle24、鞭炮爆炸声 噼啪 pop25、脚踏楼板声 登登 clump拟声词的常见三种翻译处理方法一、译为汉语对应的拟声词,有的译为独词句,有的译为动词或名词的辅助成分。

1.Crack! The stick broke in two.喀嚓

棒子断为两截。

2.Only the venliator in the cellar window kept up a cealess rattle.只有地下室窗户上的鼓风机发出无休无止的呼呼声。

3.Round the corner of Croscent Bay, between the pile-up masses of broken rock, a flock of sheep came pattering. 沿着新月海湾的地方,从一堆堆破碎的岩石堆中,一群羊叭嗒叭嗒地跑了过来。

二、有时可以将英文的拟声词译为汉语中较为抽象的“..........的叫,...........声”,有的则直叙其动作。

1.The cock in the yard crowed its first round.院子里的雄鸡已经叫头遍了。

2.He felt as if he must shout and sing, he seemed to hear about him the rustle of unceasing and inmumberable wings.他感到简直要大喊大唱,耳际仿佛传来无数翅膀的拍击声。

3.They splashed through the mire to the village.他们一路踏着泥水向村子去。

三、为增加效果,即使英文未出现拟声词,翻译时添加拟声词。

1.The logs were burning briskly in the fire.木柴在火中哔哔剥剥烧的正旺。

2.“Impartinent!” snorted Imalds.伊梅尔达鼻子哼了声“没家教

”3.Then a dog began to howl somewhere in a farm house far down the road a long, agonized wailing, as if from fear.接着,路尽头一所农舍附近响起狗的汪汪声,那是一声长长的哀鸣,似乎是因恐惧而发出的惊恐之声。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吧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