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水果的句子
描写的词语有:秋高气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秋放、秋菊傲骨、秋色迷人、秋人、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五谷丰登、芦花飘扬、金桂飘香、桂子飘香、稻谷飘香、春华秋实、北雁南飞、寒蝉凄切、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等等。
描写秋天的词语大全 1、一丛火红:指秋天枫叶染红了。
2、秋兰飘香:秋季兰花飘香四溢。
3、层林尽染:秋天树叶都被染红。
4、秋风送爽:秋风送来凉爽的感觉。
5、秋色宜人:秋天的景色,格外漂亮。
6、秋风瑟瑟: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7、一丛金黄:描写秋天果稻谷成熟了。
8、秋风萧萧: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9、果实累累: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
10、秋风习习:秋天的风一阵一阵的吹过来。
11、枫林如火:秋天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
12、春种秋收:春天种下种子,秋天得到收获。
13、一叶知秋:凭借树叶凋落,了解秋天到来。
14、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
15、五谷丰登:登:成熟。
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16、秋兰飘香:指中秋前后兰花绽放,散发浓香。
17、桂花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绽放,散发浓香。
18、林寒涧肃: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19、天朗气清:意为天色明朗,大气清和。
多指秋天。
20、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
秋风带来了凉意。
21、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
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22、黄澄澄:具有金子般颜色的。
如:黄澄澄的麦穗。
23、秋雨绵绵:指金秋时节的雨,预示着丰收与喜悦。
24、五谷丰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同“五谷丰登”。
25、穰穰满家:穰穰:丰盛。
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26、瓜果飘香:瓜果成熟时的芳香,一般用来描写秋天。
27、麦穗两歧:一根麦长两个穗。
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28、秋风瑟缩: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29、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
30、秋风过耳:像秋风从耳边吹过。
比喻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31、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
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32、雁过留声:大雁飞过,声音徘徊在空中。
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33、丰收季节:秋天粮食等都成熟了,因此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34、霜天红叶: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
35、秋风过耳: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
比喻与自己无关,毫不在意。
36、春花秋月:春天的花,秋天的月。
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
37、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
多比喻物擅其长,各具其美。
38、时和年丰: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9、仓箱可期:仓箱:盛粮食的工具。
粮仓有望装满。
比喻丰收大有希望。
40、盈车嘉穗:盈:满。
稻重长得茁壮,一棵就能装满一车。
形容粮食丰收。
41、五谷飘香:五谷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
秋天粮食成熟了,飘着香味。
42、金色的麦田:秋天麦子成熟了,看上去一片金黄色。
所以称为金色的麦田。
秋天的诗句
诗圣”杜甫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大风、急流写出了秋天的大气、高远,空旷,寂寥,读后如临其境,荡气回肠。
李商隐写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昔日的风光与美丽已不在,所能留下的只是对往事的回忆,而到秋雨来临,叶残枝败,却让我们听到了生命的顽强挺立和对生命执著的热爱。
枯荷表现的是荷之残存生命的一刻,在秋气的严逼中傲然挺立,为生命的瞬间抗争着,仍以它瘦弱的身躯承接着雨滴,奏出生命的最后乐章。
杜牧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满山的红叶一扫古诗中的肃杀凄凉,写出了秋天的另外一种风景。
关于秋天的句子和词语和段落和作文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
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
有《诚斋集》。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
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
篱落——篱笆。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水浒传》中的一首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