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笔记
《学学怎样师》书心得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海南保亭思源实验学校黄 最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
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
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
儿童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精心去描绘,如何理解
1、有怎样的心灵,就有怎样的世界;有怎样的心灵,就有怎样的人生。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乌云上头有晴空,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勇敢地接受暴风雨的洗礼的人才能看到雨后的彩虹。
2、生命是一张白纸,当自信为它披上五颜六色的新装时,生命才充满活力。
自信可以是简短的一句“我能”,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笑。
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需要一张风帆来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那就是自信。
3、面对失败,永远不要不假思索地将责任推到别人或者客观条件身上,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每个人都有梦想,为什么偏偏只有你没有现实
4、生活如山,勤奋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海,艰辛为舟,泛舟遨海,方知海之广阔。
生活如歌,友爱是曲,和曲唱歌,方知歌之动听。
生活如云,变幻是风,随风飘云,方知云之缥缈。
5、人生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承受痛苦和挫折。
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
6、挫折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和一种个人体验,各人的耐受性是大不相同的。
有的人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仍然能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稍遇挫折便意志消沉,一獗不振,甚至痛不欲生。
有的人在生活中受多大的挫折都能忍受,但不能忍受事业上的失败;有的人可以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经受生活中的不幸7、没有人一生从不碰上挫折的,挫折是成功人生必不可少的风景。
8、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一切都在变化中。
9、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要么就遵循,要么去改变。
10、改变不了世界,那就试着改变自己 :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一个系统中。
11、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2、塌实做人,认真做事 :投机取巧只能取得一时成功,最终还是要偿还的。
13、做你想做的,做你该做的,做你能做的,尽力而为 :但是不要违背法律和道德。
14、爱每一个人 :但要爱憎分明。
1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
16、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除了学会遗忘之外,还要努力去改变。
17、办法总比问题多: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描写春天的片段100字的
1,春天来到,桃花霞,小草油,野花如彩带,春风如娘手,回家乡。
春天的柳天空中自由飞翔,像天上飘着雪花那样。
春风轻轻地摸在我们的小脸蛋上,像妈妈的手轻轻地在摸我们的小脸。
天下的桃花,红的像天上的彩霞。
2,小草刚探出了小脑袋,就是一株绿油油的小草,野花妹妹也探出了头,在迎接春天,五颜六色的花绽出了枝头,所以就叫野花如彩带,秋天燕子飞去北方,它想念我们,就回了家,春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春天真美啊!3,春天来了,小鸟从北方回来了,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花儿开了,鸟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小兔子出来采萝卜,熊出来找蜂蜜吃,叶子变绿了,柳树发芽了。
春天是个是个温暖的季节,春天可美了!你说是不是呢?4,“轰隆隆,轰隆隆”一阵雷声开启了春天的大门,向大地呼唤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小草和小树迫不及待地钻出地面来呼吸新鲜的空气。
公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小朋友也换上了美丽的春装。
还有那些叽叽喳喳的小鸟也来凑热闹。
大地似乎一下子苏醒了,变得那么有生机。
4,春天来了,有淡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紫色的丁香花,还有白色的玉兰花和梨花呢。
很多的树木都绿了。
杨树和柳树绿了,冬青和松树看起来更绿了。
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那些树都绿了。
春天真美呀,春天像花朵在向我们微笑。
5,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都是那么绚丽夺目。
田里农民伯伯种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开了。
金黄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丽的蝴蝶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着柔和而优美的舞姿。
它们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静静地停留在油菜花上。
正是这样,给春天也增添了不少乐趣。
6,人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袄,穿上了漂亮的春装。
阳光照在人们身上,人们渐渐感觉到很暖和。
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春天真美丽,春天真美丽!”7、春天,我发现在这初暖乍寒之计,树叶的叶芽慢慢地舒展,花儿的蓓蕾初绽,被人们破割过陈旧了的草木,又茁壮地抽出了嫩芽。
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大地惭惭地铺上了淡绿色的地毯,上面还点缀着红、黄、白、紫等颜色的野花,微风吹来,一丝丝淡雅的花草香扑面而过,让人心旷神怡。
8、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春天吧。
永远生机勃勃,永远活力四射。
每天都是一个开始,每天都是一个起点,不用操心遥远遥远的未来,不去挂念很多很多琐事。
春天就该是一张白纸,干净;春天就该有一份心情,简单。
9、春天的绿是十分清新诱人的,但春天绝不仅仅限于绿色。
可以说,任何一个季节都没有春天的色彩缤纷,任何一种颜料都不可能把春天的所有颜色绘出。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
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
10,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11、春天来了,万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青草、树木开始抽出嫩芽。
一排排柳树都挂着鹅黄色的枝条,白杨挺直那粗壮的枝干,桑树长出了茂密的叶子,芒果树好像一片翻腾起伏的绿云,桃树抽出了嫩绿的幼芽……好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
12、不久,我们学校周围开出了金黄的迎春花,在远处看就像一个发光的金矿,美丽极了,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神情气爽、心旷神怡;在迎春花树下那枯萎的草下面发出一丝的淡绿,是春天给了她们生机,对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哦,春天是金黄绿色的。
13、太阳是明媚的,几只黄嘴鸦在阳光里闪着黑钢般的羽毛,咕咕咕咕地叫着,在忙着搭新巢。
在向阳的地方,从土里欣欣向荣地茁长出一片片绿茸茸的嫩草。
人身上是冷飕飕的,心里却感到美滋滋的,也在茁长出新的希望的幼芽。
春天的大地实在太舒适了。
14、挟着春的气息的南风,吹着他的头发,报春的燕子往来梭巡,空中充满了它们的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绿草,笑迷迷地软瘫在地上,象是正和低着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在绵绵情话;杨柳的柔条很苦闷似的聊为摇摆,它显然是因为看见身边的桃树还只有小嫩芽,觉得太寂寞了。
15、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侯,通过融解的雪的浓重的水气,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在雪融化了的地方,在斜射的太阳光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着,急流发出愉快的喧哗声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
《朝花夕拾》中《琐记》的精彩片段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赏析:平淡的几句话,却塑造出了一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自己当时被人冤枉时的心境,生动形象,简洁有力。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
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
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
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惟有天造草昧……”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
”一位本家的老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
接来看时,“臣许应〔马癸〕跪奏……,”那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也不记得可曾抄了没有。
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赞美班级的句子
1、是一个天然乐园,师生集体商规则之后,孩子们可以喜欢的风筝自由放飞,线是无形的,风是无形的,剩下的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2、班级是师生共同学习的知识乐园,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情感驿站,是师生一起成长的微型舞台
3、班级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由师生共同点染,镌刻在记忆的庭院。
4、好的班级是那高远的天穹,孩子则是天穹下翱翔的鸟儿;好的班级是那辽阔的海洋,孩子则是海洋里遨游的鱼儿。
老师所承担的就是那鸟妈妈,教会鸟儿会飞;是那鱼妈妈,教会鱼儿会游。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5、班级是一个学生心灵交融、畅想的共同体,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
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互相成长的学习团体。
6、班级是一个绿色生态场,无毒、原生态。
班级又是一个磁场,力与力相助,美与美相吸。
班级又是一个气场,它能消融或同化一切不和谐的因素而使之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7、班——即是“集”,所以允许大家个性的相容、文化的相容、爱好的相容;级——即是“阶”,所以无论上下都要将“相容”转化成“动力”,才能顺利促进成长。
8、班级就是一个大孩子和一群小孩子互相学习生活的一个集体。
9、班级是一个绣场,管理则好比女红,得沉下心来,用心地纳线缝针,处处留心针脚的疏密深浅,耐心地熨烫修复。
长此以往,锦瑟五十弦,弦弦染春色。
10、班级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是孩子们的风筝园,是孩子们的栖息地,是孩子们的幸福家
11、班级是一个天然的氧吧,这里有丰富的养料、清新的空气、温暖的土壤、充足的水分。
孩子们在此自由伸展生命的枝丫,吮吸大自然的甘露。
12、班级应该像一方小池塘,允许不同禀赋的学生“万类霜天竞自由”——自由地发展个性,自主地发掘潜能,自觉地追求梦想。
13、班级是一个绿色生态场,顺其自然,和谐共生;班级是一个磁场,相吸又相斥才会更有魅力;班级是一个气场,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教学相长。
14、班级是师生的共同的天堂,班级是我们的心所能达到的地方,是我们理想起航的湾港。
15、班级是孩子们放飞梦想的乐园,师生成长的家园。
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就看你拿什么给孩子,()用无形的笔去编织美丽的故事,去描绘人生的画卷。
16、班级是师生共同学习的知识乐园,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情感驿站,是师生一起成长的微型舞台。
17、班级是师生的游乐场,美德、价值观、思维方式是游戏的规则。
会玩的师生寓教于乐,选择有道,玩中生智,择人而诲。
18、班级是师生成长的家园,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播种希望、收获快乐
19、班级是一个长长的句子,根据意愿,学生可以做“主谓宾”,可以当“定状补”,学生“成分”的不同是因他们个性的“标签”不一样。
众多的“不一样”使“句子”有丰富的底蕴和内涵。
20、班级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生命场。
教师可以影响孩子,孩子也可以影响教师。
21、班级是一座大花坛,玫瑰争艳,茉莉吐蕊,蔷薇亦素雅地开放着;班级是一个百鸟园,百灵秀才艺,布谷在低语,但也容得下小麻雀絮絮不停
22、班级是放飞心灵的乐园,任孩子自由徜徉;班级是温馨和谐的港湾,任孩子健康成长;班级是展示才艺的舞台,任孩子翩跹起舞。
关于人性,善与恶,我魔怔了…
艺术,是什么
是现实再加工,是由艺术家的眼睛,艺术家的思想,艺术家的手来看、来沉淀、来展现的。
电影,是现实再加工的艺术。
《现代启示录》这部片子我没有看过,我只看了简介跟一些评论。
不同的人对同一部片子的评论,也没有相同的,大家的理解跟感悟都不同。
在我看来,首先这是一部电影,不是现实,就算它再像现实,也不是现实。
我希望LZ先搞清这一点,这是一部经典的高明的电影与剧本,但永远不是现实。
它虽然是由现实的人编写的,或许素材是来自现实,演员跟导演也是现实,场景也是现实,但是它真正展现给你的艺术化后的东西,跟现实不同,这种虚拟的东西一般都有个人倾向,有主题,有夸大,也有隐藏,它拍的好,强调了它想表达的主题,但是现实跟片子不同,现实是复杂的、多元的、无序的、无意义。
好的作品是活生生的,这种活生生是追求现实中本来就具有的东西,是模拟复制,但是永远不能代替现实,因为再活生生的作品也是人造之物,不是神之造物。
-----------就像光与影一样,爱情友情亲情与种种罪恶,看似对立的双方或多方都互有联系。
举例:有人为了家人的环境而贪污,有人为了自己的爱情而杀人,有人为了友情而选择欺骗。
同样的,也有人为了家人而悔过,为了爱情而成功,为了友情学会活下去。
人没有绝对意义的纯善,也没有绝对意义的纯恶,人永远是复杂矛盾的。
一个贪官,在大众的意义上,他是一个坏人,在家人面前他是最好的老公\\\/父亲。
一个杀人犯,在大众意义上,他是一个坏人,在邻居跟家人的意义上他是个老好人。
一个善人,在大众意义上,他是一个好人,在家人面前他是一个寄生虫一个叛徒。
一个英雄,在大众意义上,他是一个好人,在妻子儿子眼中他是一个不负责任脱离家庭的丈夫\\\/父亲。
一个人的两种或者是多种面目,在没有互相接轨前,都是可以共存的。
但是因为人生活在现实,既要承担自己不负责任的做为,也要承担破坏社会秩序的责任。
-----------孩子的世界跟成人不同,眼光也不同,为何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呢
因为他空洞,所以像海绵一样吸收所有能接触到的讯息。
你不能因此定义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在我看来,人之初,性本无。
人与人都是不同的,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先天+后天的培养。
跟人交谈时会发现,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这些是谁来培养呢
答案是在婴儿期至长大的成长阶段所接触到的这些。
记得以前看过,多对双胞胎,分别在不同的家庭中长大,其结果他们的人生经历、性格、三观、职业全不相同,就连外貌年龄跟相貌都不一样。
同卵双胞胎,基因相同,母体相同,在出生之前,一切都相同,我们暂且把他们先天设定为白纸,但是在后天的培养下他们就像一对长相类似的天南地北的陌生人,同样的一张白纸,最后长成就本质来说完全不同的人。
这就是后天的培养不同,这种培养,不仅仅是父母老师,还包括邻居、环境、好友、路人、书、绘画、音乐等等。
在国内影视作品没有分级,外国为何分级呢
这是因为有些不适合少儿观看的元素,会改造甚至是颠覆一个人的世界观的。
像是《现代启示录》,我觉得至少应该是N20-25级别的。
-----------再回到儿童,不知道你发现没,孩子在4-8岁(不同人岁数不同)之前,他们的行为在成人的眼中,恶的部分比较大。
而一旦孩子长大了,进入6-12岁,他们开始有了很多意味着善的行为。
(青春期12-16岁算生理性中二,不算在比对数据内。
)在4-8岁之前,如果这家人很懒惰(指父母或居住在一起的人),这孩子就会很懒惰,如果这家人喜欢说脏话,这孩子就出口成脏,如果这家人很有礼貌,你就会发现这孩子很礼貌,如果这家人会养育孩子让孩子学习自己的长处,你会发现孩子比较聪明跟自信。
在这个阶段,其实他们本身什么都不知道这些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们还没学到这种深层意义上所代表的的含义),只知道模仿。
就像最开始牙牙学语,当孩子的声带慢慢发育,通过咿呀咿呀的练习,进步到叫父母的名字,他们会说“妈妈、爸爸、吃、奶”等字。
你觉得他们真的懂这个含义么
在孩子看来,如果叫“妈妈”,妈妈就会出现,“奶”是饿了等等,这些都是表面意义的。
就像有人家教育孩子,那些大人会故意说“宝宝、奶奶、玩玩、美美”等各种叠音字,在孩子学习时当然是全盘照收,他不清楚学习这种叠音的口水字是影响学习语言系统的。
之后他们长大,慢慢会组成词语,组成句子,明白要有主语,比如是“我想要这个东西”,而不是“要,我的。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时间慢慢成长的,同理于三观的培养(大概在6-18岁,天赋培养在0-3岁)。
孩子最初的反应都是直观的,不像成年人,成年人的互动你要在话中找话,从他的语言看他的作为,找到其深藏的目的。
所以会出现,孩子们想要什么,所以他会直接去抢,在他看来不是抢,是拿,是想要,很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欲望,疼就哭,喜就乐,讨厌就怒,不喜欢就是不理会。
当孩子们长大了,学会为人处事,学会行为跟语言背后的隐藏意义,他们又会不同。
LZ认为孩子直白的表现是人类最初最原始最邪恶的本性,纯粹是用大人的眼光来曲解孩子的行为。
如果一头猎豹,它捕杀了一只羚羊,用血腥的獠牙勒断了羚羊细嫩的气管,这头猎豹残忍血腥的行为是为了能活下去,它捕猎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浪费,请问,它杀羚羊是对的还是错的
假设回答的当事者是羚羊的孩子,它会觉得猎豹是错的。
假设回答的当事者是猎豹的孩子,它会觉得是对的。
讨论这个问题的对错,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永远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对错都是相对性的正确。
这是丛林的生存法则,是野生动物恒古至今的规则。
-----------在现实意义上,爱情、友情、亲情是善的元素,罪恶、血腥、欺骗是恶的元素,这是大众意义上的定论。
但是人会为了获得爱情而欺骗,永远的欺骗伴侣,在某一种意义上是深沉的爱情,因为这个人因为另一个人而改变自我,欺骗对方。
但是这种爱情伴随破坏信任的欺骗,自私的占有与背叛,这种爱情不是善的元素。
但是假如A骗了B,B得了只剩一个月生命的绝症,A与B交往时是不爱B的,但是为了B,A选择做一位最完美最深爱的伴侣来陪伴B的余生,最后B在得偿所愿的幸福爱情中去世了。
你觉得这时候A的选择是善还是恶
在这个故事中,A不爱B,但是对B有同情,也有怜惜等等,A对B是想让B幸福完满,这是一种相对的善的倾向,而当事者B,B如果不喜欢被欺骗,想着如果没有得到纯粹的爱情,与其不要,双方不如互不耽搁,B面对死亡很坚强。
但是这个故事中,A欺骗了B,A对于B,就是造恶,是背叛、欺骗、伤害。
所以爱可以行善,也可以造恶。
A是善意,才会如此去做,造的却是恶业,因为被骗的B,也不应该受到欺骗。
但是如果这里的B,需要的就是虚假的爱情,他就是想体会一次,那么A对他就是善,不是恶。
-----------相对的,每个人心中都一个天枰,放在天枰两端,所衡量的东西也都不同。
用友情举例:1、纯粹为了获得利益开始的友情。
2、个性或者兴趣爱好相吸开始的友情。
这是一个背叛友情获得利益的例子,1不做讨论,因为其开始的目的就是利益,并不纯粹。
2在天枰两端,一方是友情的重量,一方是利益的重量。
一旦利益的重量大于友情的重量,那么就得到了背叛友情获得利益的结果。
在2中,我们不能说2的友情开始时是假的,它也是真的,最初是纯粹的,但是因为满足感或者什么的欲望,最后的结果是选择了利益。
2有可能有两个结果,一个就此分道扬镳,一个在友情跟利益中持续的维持平衡,进而获得双赢的结果。
假如把2所在的例子的设定改为:不存在利益与友情相取舍,这种友情,因为不涉及到利益,不勾起人的贪欲,所以它是纯粹,甚至是永远(有限生命中的永远)的。
所以说,如果想获得纯粹的感情,首先不能试探,不能考验,也要把所有的威胁都规避掉,那么脆弱但是完美的友情,是存在的。
常人眼中的世界是色彩缤纷的,色盲眼中的世界是偏色的,盲人(非歧视,仅为举例,请勿代入)眼中的世界是黑暗的,而带着墨镜的人眼中的世界,是棕黑色的。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自己选择性看到的,眼见的东西永远都是由自我的情绪倾向+表象+内心的脑补理解,永远不是真实的,就像梵高的向日葵与真的向日葵。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种地一样,我种下什么,最后我才能收获什么,如果我种下种子就不管了,那么如果是肥沃的土地,果实就甜美,如果是贫瘠的土地,果实就干瘪。
中间还可能有天灾人祸,如果我种下种子还仍然好好侍弄,那么肥沃的土地,果实缺少虫灾就收获更多了,贫瘠的土地,好好待它,它虽然没有肥沃的那么丰富那么甜美,但是也远远好过于不管。
所以,如果释出善意,收获丰富、甜美、干瘪、普通、蝗灾、荒灾,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不释出善意,任何收获都是没有的。
如果释出的不是善意,而是恶意,就像种了一堆毒草在地里,最后收获无论是多、少、无,不是吃了后被毒死就是饿死。
-----------所以最后,我对LZ的回答是,幸福快乐来自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