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不了解别人或者不了解别人就不要随意评论别人的成语或句子有哪些
1、【成语】: 舐皮论骨【拼音】: shì pí lùn gǔ【解释】: 舐:舔。
比喻只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妄加评论。
【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海上通信》:“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
”【举例造句】: 爱吹牛的人都有舐皮论骨的毛病。
2、【成语】: 盲人摸象【拼音】: máng rén mō xiàng【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举例造句】: 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象柱子。
★鲁迅《这也是生活》3、【成语】: 管中窥豹【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解释】: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举例造句】: 向管中窥豹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4、【成语】: 自以为是【拼音】: zì yǐ wéi shì【解释】: 是:对。
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举例造句】: 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5、【成语】: 目中无人【拼音】: mù zhōng wú rén【解释】: 眼里没有别人。
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举例造句】: 盖欲使执事知区区布衣亦有不可犯者,毋遂目中无人而慨凌轹之也。
★清·归庄《再答汪苕文》
形容不了解别人就不要对别人妄下评论,或者说不了解别人就随意评论别人的成语或句子!
妄自菲薄,就是指对别人不了解的就乱下定论
形容不经过主人同意乱拿别人东西的句子
不问自取视为偷也
警告他人不要随意评价别人的句子 最好是古诗词或论语
《论语》还真有这样的内容,记载在《宪问》篇中,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方人”就是评论他人的行为、品德是否符合规范,当然也就后对不符合规范的品行予以指责。
所以孔子批评子贡说“你自己难道就做得很好吗
我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评论他人,(而是着力于自己提高修养)”。
这里需要注意,“我”这个词虽然是第一人称,但在当时是复数词,表示我们、我方等意思,与现在的用法不同。
求一些形容别人素质低的句子,别人乱骂自己,我应该说什么句子
——骂人是素质低的表现,也就是它和人不是一样的,和人不一样的是什么呢
畜生啊。
所以,跟它说什么也都是对牛弹琴,白扯。
干脆什么都别说。
有句话是“好驴好马都是打上道儿的”。
对这样的人,也就是一个字——打
不打,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牲口。
等什么时候打到它多次的条件反射,知道骂人是要皮肉受苦的,它也就走上正道儿了。
形容在没搞清状况之前就乱评价的句子
【成语】:道听途说【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示例】:妹子~,不知是否
尚求指示。
★清·第五十三回【近义词】: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反义词】: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歇后语】:大街得信小街传【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传闻【成语】:捕风捉影【拼音】:bǔ fēng zhuō yǐng【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示例】: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捏造流言。
★明·张居正【近义词】:望风捕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反义词】:实事求是、耳闻目睹、确凿不移【歇后语】:狗咬旋风;飞机上张网【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说话做事没事实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