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一个河南民间小调的名字 里面有一句台词似乎是 顺着勺子往下流粑粑 是一个很搞笑的民间小调
“天沔小曲”,或称“内河小曲”,又叫“碟子曲”。
它源于天沔(汉江沿岸)一带,流行天门、沔阳(今仙桃市)、潜江、监利、京山、汉川等地。
早期多为沿门卖唱,常为一人敲碟子演唱,一人用四胡伴奏,如电影《洪湖赤卫队》(建国前洪湖属沔阳县管辖)中秋菊唱的“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后来一些艺人逐步转向到茶馆、酒楼进行演唱,以此开展自唱自乐活动。
它的曲牌多数来源于天沔一带民歌中的小调,也吸收了明清俗曲《相思调》、《鲜花调》、《玉娥郎》、《五更调》、《探妹》、《九连环》的一部分。
曲目一般属于单曲体,数量在一百以上。
其曲趣及表现力更为丰富,有抒情优美的;有轻松愉快的;有欢悦轻跳的;有活泼风趣的;有低沉哀怨的;等等。
也有叙述性很强的。
“天沔小曲”所表现的内容较为简单,一般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也有少数一曲数十段的大段子,尤其是反映爱情生活题材占很大比重
民间小调十八摸歌词
摸摸你的头呀
好温柔呀
摸摸你的背呀
跟我睡呀
摸摸你的腰呀
好风骚呀
摸摸你的手呀
跟我走呀
摸摸你的腿呀
好大的水呀
什么水呀
农夫山泉有点甜
②民间十八摸小调另外一个版本紧打鼓来慢打锣停锣住鼓听唱歌诸般闲言也唱歌听我唱过十八摸(四句)伸手摸姐面边丝乌云飞了半天边伸手摸姐脑前边天庭饱满兮瘾人(八句)伸手摸姐冒毛湾分散外面冒中宽伸手摸姐小眼儿黑黑眼睛白白视(十二句)伸手摸姐小鼻针攸攸烧气往外庵伸手摸姐小嘴儿婴婴眼睛笑微微(十六句)伸手摸姐下各尖下各尖匕在胸前伸手摸姐耳仔边凸头耳交打秋千(二十句)伸手摸姐肩膀儿肩膀同阮一般年伸手摸姐胁肢湾胁肢湾弯搂着肩(二十四句)伸手摸姐小毛儿赛过羊毛笔一枝伸手摸姐胸上旁我胸合了你身中(二十八句)伸手摸姐掌巴中掌巴弯弯在两旁伸手摸姐乳头上出笼包子无只样(叁十二句)伸手摸姐大肚儿亲像一区栽秧田伸手摸姐小肚儿小肚软软合兄眼(叁十六句)伸手摸姐肚脐儿好相当年肥勒脐伸手摸妹屁股边好似扬扬大白绵(四十句)伸手摸姐大腿儿好相冬瓜白丝丝伸手摸姐白膝湾好相犁牛挽泥尘(四十四句)伸手摸姐小腿儿勿得拨来勿得开伸手摸姐小足儿小足细细上兄肩(四十八句)遍身上下尽摸了丢了两面摸对中左平摸了养儿子右平梭着养了头(五十二句)东一着来西一着面上高梁燕变窝两面针针棘样样好像机匠织布梭(五十六句)左一着来右一着冷中只位热家火好相胡子饮烧酒身中生得白如玉(六十句)开掌倚在盆边上好相胡子喝烧汤尔的屁股大似磨叁坦芝麻酒半斤(六十四句)两面又栽杨柳树当中走马又行舟两面拨开小路中当中堪塔菜瓜棚(六十八句)老年听见十八摸少年之时也经过后生听见十八摸日夜贪花哭老婆(七十二句)寡人听了十八摸梭了枕头哭老婆和尚听了十八摸揭抱徒弟呼哥哥(七十六句)尼姑听见十八摸睡到半夜无奈何尔们后生听了去也会贪花讨老婆(八十句)睡到半冥看心动五枝指儿搓上搓高拨上来打拨去买卖兴旺多闹热(八十四句望采纳
什么叫民间小调
民间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诗经》中的某些叙事性篇章﹐已经孕育了这一体裁的某些因素。
汉代的相和歌就是用丝竹伴奏的歌唱形式﹐同徒歌谣(清唱一类的歌)有明显不同﹐相和歌可以说是小调的源头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子夜四时歌》﹑《从军五更转》﹑《月民间小调节折杨柳歌》等时序体的乐府民歌﹐从中可以看到後世传播较广的几种传统小调﹐如四季﹑五更﹑十二月的体式结构原则。
至隋﹑唐之际﹐有更多的民歌得到选择﹑提炼﹐而成为说唱﹑歌舞演出的一部分﹐称为曲子﹐它也是小调体裁的早期形式。
宋﹑元之後﹐伴随著中国城镇经济的日益繁荣﹐小调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成熟阶段。
一方面﹐从广大农村传入城市的许多民歌曲调经艺人演唱﹑加工而变为小调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元代兴起的小令﹑散套﹐在传播过程中﹐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而逐渐同体式严格的南北曲分道扬镳﹐变为一种通俗易懂﹑流畅优美﹑仍保留著曲牌名称的小曲。
这部分小曲汇入小调﹐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明﹑清时期﹐在一部分文人学士中兴起了编纂民歌唱词专辑的风气。
据统计﹐清中叶时﹐已刊印的俗曲就有6044种(见刘复﹑李家瑞﹕《中国俗曲总目稿》)。
其中大多数属于小调体裁。
影响较大的刊本有《霓裳续谱》﹑《白雪遗音》﹑《时尚南北小调万花小曲》﹑《粤风》﹑《粤讴》等。
小调的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及中国大多数汉族地区。
其中﹐又以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北﹐长江下游的江苏等地在数量和品类上更具有代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