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个成语(有出处、意思、用法)
浮生若梦 【解释】生:空虚不实的人若:象。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梦寐以求 【解释】:寐:睡着。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殊途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昭然若揭 【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
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 窈窕淑女 【解释】:窈窕:美好的样子。
美好的女子。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君子好逑 【解释】:逑,通“仇”。
仇:配偶。
原指君子的佳偶。
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间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 塞翁失马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失之东隅 【解释】:东隅:日出的地方。
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释】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 精诚所至 【解释】: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远来和尚好看经 【解释】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近寺人家不重僧,远来和尚好看经。
” 君子之交淡如水 【解释】:交:交情。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瑞雪兆丰年 【解释】:瑞:吉利的。
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出处】: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 凤冠霞帔 【解释】: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
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 攀龙附凤 【解释】: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 梦寐以求 【解释】:寐:睡着。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黄粱美梦 【解释】:黄粱:小米。
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
’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 一衣带水 【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赏心悦目 【解释】:悦目:看了舒服。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 雅俗共赏 【解释】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 阳春白雪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 曲高和寡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旧指知音难得。
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咎由自取 【解释】:咎:灾祸。
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
指自作自受。
【出处】:《三国志·刘封等传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 一挥而就 【解释】挥:挥笔;就: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 唇齿相依 【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
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爱莫能助 【解释】: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助纣为虐 【解释】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 楚楚可怜 【解释】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
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之用耳。
” 浮光掠影 【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走马观花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蜻蜓点水 【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
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沧海桑田 【解释】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白驹过隙 【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 光阴似箭 【解释】:光阴:时间。
时间如箭,迅速流逝。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日月如梭 【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
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出处】宋·赵德麟《侯鲭录》卷二:“织乌,日也,往来如梭之织。
” 世外桃源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 【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落落大方 【解释】: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
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
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 寥若晨星 【解释】:寥:稀疏。
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
指为数极少。
【出处】:南朝·齐谢眺《京路夜发》:“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
”唐·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 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温文尔雅 【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喜闻乐见 【解释】:喜欢听,乐意看。
指很受欢迎。
【示例】: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小说。
月朗星稀 【解释】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出处】王愿坚《七根火柴》:“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
” 爱屋及乌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 乐不可言 【解释】: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出处】:战国·楚·屈原《大招》:“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
” 雍容华贵 【解释】: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
老板对说你辛苦了,你要怎么回答老板才会满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类别:志向 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不识其人视其友。
17、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8、修身者智之府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类别:修养 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类别:友谊 28、至治之极,邻国相望。
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3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1、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3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7、民人以食为天。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
矦之门,仁义存。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类别:国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lz,)耻辱者勇之决也。
42、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43、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4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关于相知的诗句
1、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 2、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旧题苏武诗》 3、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 5、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6、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7、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9、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11、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13、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村·其一》 1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1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16、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17、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18、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翁照《与友人寻山》 19、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杜甫《徒步归行》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贫交行》 22、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23、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付玄 25、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26、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27、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28、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29、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汉乐府》 3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31、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32、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遇旧友》 3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34、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放言》 35、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3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37、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3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39、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 40、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题长安壁》 4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 4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43、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4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4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46、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47、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48、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49、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5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51、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52、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53、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宋·欧阳修 54、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55、人生乐在相知心。
——宋·王安石 5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57、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58、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59、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范晔》 60、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61、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 62、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6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6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箜篌谣》 65、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66、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67、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68、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69、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成语故事好词好句好段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行至历阳,见一军到。
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
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原来孙坚讨董卓之时,移家舒城,瑜与孙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结为昆仲。
策长瑜两月,瑜以兄事策。
瑜叔周尚,为丹阳太守;今往省亲,到此与策相遇。
策见瑜大喜,诉以衷情。
瑜曰:“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
”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
”便令与朱治、吕范等相见。
瑜谓策曰:“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
”策曰:“何为二张
”瑜曰:“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
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
吾兄何不聘之
”策喜,即便令人赍礼往聘,俱辞不至。
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二人许允。
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商议攻击刘繇。
朋友就是有交情的人,而同学就是没有交情的人
时间长了什么都会淡 多联系吧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 远亲不如近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