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唐朝繁荣的诗句有哪些
唐朝的开放性主要是1.制度 2.民族政策 3.对外文化 1.选官制度:在隋朝的科举制度上进一步发展了科度,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诗赋纳入考试范畴,使得贫寒士子有了进入朝堂的机会,削弱 了世家大族的影响,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统治。
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2.民族政策: (1)和亲: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的重要力量,于是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与吐蕃赞普。
(2)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
(3)会盟:8世纪末,南诏与唐会盟,重新归附唐朝;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3.对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来华 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他们往返于中日之间,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因这时唐朝正值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而此时的日本则处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巩固的时期。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于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对日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再加上当时交通比前代有所发展,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为日中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日本历史人物:空海和阿倍仲麻吕;空海在中国是怎样成为著名的学问僧的
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
引用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来突出他们与晁衡的深厚友情。
(2)鉴真东渡 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
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
曾巡游长安﹑洛阳。
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
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
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
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
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3)玄奘西行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
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
但未获唐太宗批准。
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时,唐太宗为了辽东战役,已驻跸洛阳。
太宗得知他回国,立即诏令在洛阳接见他。
玄奘奉诏匆忙上路,当月二十二日启程,二月初一在洛阳宫仪鸾殿受到太宗接见[22] 。
唐太宗深感欣慰,与玄奘并坐问道:“法师当年西去取经为什么不报道朝廷得知”,玄奘说:“玄奘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
但诚愿微浅朝廷不蒙允许。
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
专擅之罪唯深惭惧。
”,太宗说:“法师出家后与世俗了断,所以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
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都说唐朝的开放程度惊人,那么唐朝到底有多开放呢
1、自身强大先进,具有文化经济感召力。
(前期政治稳定)2、开明的对外政策3、相对便捷的交通,促进了对外交流(路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启示首先要强大自身(经济文化各方面),其次制定合理开放的对外政策,不固步自封。
以“繁荣开放的唐朝”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唐代文化基本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发展程度高;二是唐代文化极具开放性;三是唐文化有着明显得向民众靠近、重现实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征。
唐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汉族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至唐初已近成熟的阶段。
成熟阶段的文化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类文化内容的能力,因而有容纳异己的胸怀。
部分由于这个原因,佛教、伊斯兰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异域宗教才能一步一步进入中国。
传入中国的影响极大的天竺佛教文化最终也确被中国本文化融合而中国化。
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训诫,作为理念形态的儒家文化以“和为贵”,有相当大的包容性,这也是唐文化具有开放性的一个内在原因。
佛教文化也是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文化之具有开放性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扩展资料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
清人所编《全唐诗》共收录两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
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诗人可分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
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出名。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之情怀。
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
此外还有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在散文方面。
六朝以来,文坛盛行骈文这种文体形式,骈文讲究声韵、对偶、典故,辞藻华丽,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在唐初乃十分盛行,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但这种文体到唐朝时显得形式僵化,内容空洞,故到了天宝年间,古文逐渐兴起。
古文运动在名义上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问题,实际上是要文章更有内容,也就是“文以载道”。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气势磅礴又思想深刻,号称“文起八代之衰”。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唐朝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方面 , 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如玄奘西行印度求法,不断丰富自身营养经济方面,奉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与陆路丝绸之路的畅通对唐朝与亚欧的经济的繁荣起到巨大作用。
对外关系,对于周边民族和国家采取的是包容,友好交往,并未像清朝那样闭关锁国。
社会风气方面,特别是唐朝女性的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