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个人死得很安详”的成语有哪些
1、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2、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
形容意义重大。
3、死而后已:到死(承担的责任)之后才停止,形容为了完成一种责任、使命或任务而奋斗终生。
4、死而不朽: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5、仗节死义: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6、以身殉职:殉,为事业而牺牲。
指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主要表示为保卫国家财产而与歹徒、烈火、洪水等斗争而失去生命。
形容一个人很胖的词语
肠肥脑满 肠肥身体胖;脑满:指肥头大耳。
形食,养尊处优,无所 大腹便便 便便:肥胖的样子。
形容肚子肥大凸出 肥头大耳 肥肥的头,硕大的耳。
形容人过于肥胖,像猪一样可憎 脑满肠肥 脑满:肥头大耳;肠肥:体胖。
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丑陋的形象 心广体胖 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
后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心宽体胖 指人心胸开阔,身体舒泰。
后指心情愉快安逸,因而身体发胖
如何委婉用一个词形容一个人肥胖
1.脑满肠肥:指身体胖;脑满:指肥 耳。
形容不劳而食尊处优,无所用心。
2.便便(pian pian) 第二声:便便:肥胖的 样子。
形容肚子肥大凸出。
3.肥硕无比:硕:大。
形容十分肥胖。
4.心广体胖(pan)第二声:指人心胸开阔,外 貌就安详。
后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 也发胖。
5.肥头大耳:肥肥的头,硕大的耳。
形容人过 于肥胖,像猪一样可憎。
6.腰大十围:形容腰部粗大,十分肥胖。
7.膀大腰圆:形容魁梧粗壮的人。
8.丰腴腻脂:胖得像肥腻的油脂做成的。
形容 一个人的极度肥胖。
9.体态丰盈:形容身体十 分圆满,肥胖。
形容一个人美好的句子是什么
自从JK罗琳女士的“哈利-波特”系列问世以来,“魔法”成了一个相当流行的词汇,前段时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小说的问世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电影近期的首映让这股魔法的火烧得更旺了。
不过,即使你知道邓布利多(Dumbledore)、麻瓜(muggles)都代表着什么意思,也并不证明你对“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就算完全了解了,想当专家,至少下面这些有趣的小常识还需要掌握。
1. 当亚瑟-韦斯利带着哈利和他的伙伴们进入魔法部大楼时,他们必须在一个电话键盘上输入一个密码,这个密码就是62442,如果你对照一下自己的手机键盘,会发现这5个数字所代表的字母恰好可以拼出“magic”也就是“魔法”这个词。
2. 如果一个麻瓜无意中走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所在地,他将只会看到一片古老的废墟,上面注明“危险建筑,请远离”的字样。
3. 出现在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第159页(英文版)的娜塔莉-麦克唐纳(NATALIE McDonald)确有其人,她的原型是加拿大多伦 多一个九岁的小女孩,身患白血病生命垂危,她曾给JK罗琳写信询问下一本“哈利-波特”小说的情节,因为她也许等不到新书问世了。
罗琳女士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但是娜塔莉却在这天前去世了。
为了追念这个忠实的小读者,罗琳在第四本小说里把她写成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分院帽将她分配到格兰芬多——象征着内心勇敢的学院。
此后,罗琳在前往加拿大宣传新书期间,还曾到麦克唐纳家中拜访。
4. 伏地魔绝对不是哈利-波特的父亲
有人曾经对罗琳提出过这个疑问,她的回答是:“你一定是看《星战》电影看多了。
” 5. 赫敏的守护神是一只水獭,因为罗琳女士本人喜欢水獭,而在赫敏身上有许多她自己的影子。
6. 骑士公共汽车的司机和售票员分别叫厄恩(Ernie)和斯坦利(Stanley),这是罗琳女士的祖父和外祖父的名字。
7. 魔法师们发现花园里的地精(garden gnomes)是一种有害的动物,因为它们吃植物的根茎,还像鼹鼠一样挖洞。
8. 魁地奇比赛(Queerditch)发源于11世纪的Queerditch Marsh,这个地名在麻瓜的地图上找不到,因为魔法师们施了魔法,让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无法标记,最初这项骑在飞天扫帚上进行的比赛里只有一种鬼飞球(quaffle)。
9. 爱搞恶作剧的双胞胎兄弟弗雷德和乔治,发明了许多奇奇怪怪的魔法玩具,但是他们的生日却是一年中最愚蠢的一天——4月1日的愚人节。
10. 哈利-波特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是以天空中最明亮的星座命名的,也被称为“巨狗”星座。
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每当他施展阿尼马格斯变形术变形的时候,总是变成一只巨大的黑狗。
11. 哈利-波特的母亲在嫁给詹姆-波特之前叫莉莉-伊万斯(LILY Evans),她跟书中另外一个人物马克-伊万斯(Mark Evans)没有任何关系。
12. 皮皮鬼(PEEVES)不是一个活着的人,也不是鬼魂,而是一个永远不会毁灭的精灵,它最喜欢干一些诸如把吊灯拧松、或是四处乱扔手杖之类的恶作剧,以捉弄新生造成混乱为乐。
13. 摄魂怪(DEMENTORS)不会繁殖,但是可以像蘑菇一样生长,当然也会腐烂。
14. 邓布利多(DUMBLEDORE)在古英语中是形容“蜜蜂嗡嗡叫”的意思,罗琳女士说她认为这个词很适合霍格沃茨的校长,因为“他热爱音乐,而且我想象中的邓布利多就是一边哼着歌一边走来走去的。
” 15. 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生能够接受的“普通巫师等级考试”(Ordinary Wizarding Levels)的科目最多是12科。
16. 通常情况下,孩子们满11岁才能到霍格沃茨学习,此前他们可以在家接受教育,因为低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对学校里的麻瓜同学使用魔法。
比如说,韦斯利兄弟就是跟着韦斯利夫人在家里进修的。
17.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四个学院分别对应自然界四种元素,格兰芬多(Gryffindor)代表火,拉文克劳(Ravenclaw)代表空气,赫奇帕奇(Hufflepuff)代表土,斯莱特林(Slytherin)则代表水。
18. 凤凰社(Order of the Phoenix)的成员通过各自的守护神进行彼此间的沟通,这种方式是邓布利多发明出来并且传授给他们的。
守护神是一位非常便捷的使者,因为它能很有效地抵御黑魔法,不会被任何实物所阻碍,而且每个人的守护神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根本不用怀疑每个守护神是由谁派来的。
邓布利多的守护神是一只凤凰。
19. 弗立维(Flitwick)教授身材特别矮小,因为他的家族有妖精的血统,也许是从他的曾曾曾祖父那里开始的。
20. 迪安-托马斯(DEAN Thomas)总觉得自己是个麻瓜,因为他是由母亲和继父抚养长大的,他的父亲在迪安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
但他并不知道,他的父亲之所以没有透露自己的巫师身份是要保护妻子,后来他因为拒绝加入食死徒行列而被伏地魔杀死了。
21. 英国一共有大约3000名巫师。
22.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上到五年级时,才真正明白了死亡意味着什么,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能看到“夜骐”(thestral)这种长有翅膀的马一样的动物。
因为父母去世的时候,还是婴儿的哈利在襁褓之中,只看到绿光闪过。
一年级时,哈利与伏地魔附身的奇洛教授(Professor Quirrell)为争夺魔法石搏斗,但晕倒后没亲眼看到奇洛教授的死。
只有在三强争霸赛上目睹塞德里克-迪戈里死在伏地魔的“阿瓦达索命咒”下,他才平生第一次经历了死亡。
23. 在霍格沃茨,柯林-克立维的相机并不是靠电池提供能量,而是靠魔法运行的,然后用一种魔法显影剂冲洗照片,这样一来,照片上的人就可以随意来去了。
24. 蒲绒绒(puffskein)这种神奇生物最喜欢吃的就是小妖精(bogie),蒲绒绒看上去是一个毛茸茸的黄球,当它发现食物时,就会伸出长长的触角捕食。
25. 阿不思-邓布利多有个亲兄弟,名叫阿伯福思(Aberforth),在霍格莫德村的猪头酒吧当老板。
26. 在哈利的魔法世界一共有十种龙。
27. 魔法世界的货币有三种,兑换方式是29个铜纳特(knut)换一个银锡可(sickle),17个银锡可换一个金加仑(galleon),一个金加仑相当于麻瓜货币的大约5英镑,不过汇率是不断变化的。
28. 赫敏的宠物猫克鲁克山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它有一半血统是猫狸子。
猫狸子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类似猫的动物,能迅速嗅出可疑对象,并且对其做出非常凶猛的姿态,一旦和巫师培养起深厚的感情将是一只非常理想的宠物。
29. 食死徒(Death Eaters)曾经的名字是“沃尔普及斯骑士”(Knights of Walpurgis)。
30. 哈利-波特的中间名是詹姆斯(James),赫敏的是简(Jane),金妮的是莫丽(Molly),跟她妈妈的名字一样,罗恩的中间名是比琉斯(Bilius)。
31. 赫敏魔杖的核心是龙的心脏腱索,哈利的魔杖杖芯是凤凰的尾羽(而且跟伏地魔的魔杖杖芯出自同一只凤凰),而罗恩的魔杖杖芯则是一根独角兽毛, 这样一来,他们三个人的魔杖就包括了魔杖制作者奥利凡德店里魔杖的所有种类。
32. 巫师也需要花钱,因为魔法界的法律规定了可以用魔法变什么和不可以变什么,而且用魔法变出的物体是不能持久的。
33. 魔法不能令死人复活,所以无论哈利会成为一个怎样强大的魔法师,他也不能让自己的父母回到自己身边。
34. 在第六本小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格兰芬多学院的魁地奇球队招募了一名新的追球手德梅尔扎-罗宾斯(DEMELZA Robins),这个名字来自与丹尼尔-雷德克里弗最喜欢的一个慈善组织——德梅尔扎儿童救济院,分布在肯特郡、东苏赛克斯郡和南部伦敦,主要致力于照顾那些患有绝症的孩子们。
35. JK罗琳、她笔下的哈利-波特以及哈利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弗三个人的生日都是7月31日。
36. 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和斯莱特林的创始人名字分别是戈德里克(Godric)、海尔加(Helga)、罗文 纳(Rowena)和萨拉扎尔(Salazar)。
37. 霍格沃茨的看门人海格,在接哈利去上学之前,曾经对哈利的表哥达力施魔法,让他长了一根尾巴,德思力一家为此跑到麻瓜医院里求救,但医生很谨慎地表示,这个瘤子已经没法治了。
38. 魔法师通过阿尼马格斯变形术变成的动物往往代表着本人的性格特征。
39. “差点没头的尼克”是格兰芬多的常驻幽灵,它被砍头是因为一次“医疗事故”,那天晚上,他在散步时遇到一位格丽夫女士,求他帮忙把自己的牙给弄直,结果反而让她长出了一颗獠牙,尼克遭到了惩罚,在受刑时,刽子手因为找不到磨刀石,只要用钝斧子砍了他的头45次,始终没有把头整个砍下来,结果还是有一层皮连在脖子上。
从那以后,他就被称呼为“差点没头的尼克”爵士。
40. 阿兹卡班(AZKABAN)是用来关押有罪的魔法师的监狱,它位于北海 以北的一个小岛上,戒备森严,由摄魂怪把守,因为摄魂怪能够吸取人身上幸福快乐的感觉,所以关在阿兹卡班的犯人往往会精神失常甚至死亡,小天狼星布莱克是唯一一个从阿兹卡班活着逃出来的犯人。
41. 霍格沃茨的魔力羽毛笔能够感知每一个具有魔法天赋的孩子的降生,并把他(她)的名字记录下来,霍格沃茨的副校长麦格教授会根据这个名单在这个孩子年满11岁时派猫头鹰给他(她)送去入学通知书。
42. 在人类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时,魔法界也爆发了一场大战,在1945年,霍格沃茨校长邓布利多最终打败了黑巫师格林沃德(Grindelwald),同年,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也以毁灭而告终。
43. 在听说汤姆-里德尔(伏地魔就读于霍格沃茨时的名字)曾经因为特殊贡献而获得霍格沃茨的嘉奖时,罗恩感到非常惊讶,他开玩笑地说:“也许他的贡献就是谋杀了‘哭泣的桃金娘’,那真是帮了所有人一个大忙。
”事实上,‘哭泣的桃金娘’确实死于伏地魔之手,他是通过密室里的蛇怪杀死了她。
44. 罗恩的小妹妹金妮(Ginny)的第一个名字全程不是弗吉尼亚(Virginia),而是吉妮弗拉(Ginevra)。
45. 哈利-波特的佩妮姨妈看起来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哑炮”(专指那些出生于魔法师家庭,但是自己并不会使用魔法的人)。
46. 哈利总是反复听别人说他“继承了妈妈的眼睛”这样的话,莉莉-波特的眼睛是绿色中带有褐色,哈利的这一面部特征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7. 当邓布利多听说伏地魔利用哈利的血复活的消息时,他的眼中闪现了一丝“胜利的光芒”,这也许意味着黑魔王已经亲手在自己的命运上打上了烙印。
48. 如果罗琳女士还要写第八本“哈利-波特”,她会写一本魔法世界的百科全书,用之前的书里从没出现过的人物做为背景。
49. 西汉姆联队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提到的唯一一个足球俱乐部队,这是为了向罗琳的一个老朋友特洛伊(Troy)致意,她最喜欢这支球队,在第四本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特洛伊和其他两位老朋友莫兰(Moran)、奎格利(Quigley)一起,成了魁地奇世界杯上爱尔兰队队员的名字。
50. JK 罗琳还差一本书就完成整个“哈利-波特”系列了,但是她已经提前写完了最后一章,最后一个单词是“伤疤”(scar) .艾玛选角 艾玛.你知道吗?<哈利波特>剧组要来选角了!选赫敏!戏剧课上艾玛的同桌波比说着. 真的?艾玛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是那个小巫师哈利波特吗?JK罗琳的每本书我都看了!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刚出售的时候是爸爸一大早排队买到的!我简直爱看死了!难道现在要拍电影了吗?艾玛高兴的说到 当然了! 这时在海选上.... 艾玛小姐,你在7岁的时候得了最佳背诵奖.能为我们背一首吗? 当然了艾玛站起来,背诵了首雪莱的诗,她看见办公室的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那么,你能表演一下这段吗? 一边把剧本个艾玛. 艾玛接过剧本.你只要用你的方式表演出来. 这段是赫敏对纳威使咒的时候. 艾玛想着万圣节那天她扮演女巫的时候,拿着魔杖对空气说:统统---石化.然后无奈的走过说了声对不起,纳威 哦,很不错,人们说,在家等通知吧.(显然,艾玛通过了第一轮) 此时在决赛------- 艾玛像原来一样镇定. '艾玛小姐,'结束测试后导演哥伦布说,'我不得不通知你,'艾玛的心好象跳到了嗓子.'你获得了'赫敏格兰杰'这个角色,恭喜你加入我们的魔法世界! 艾玛咪咪忽忽的和导演握手,过了一会发出一声尖叫 '这么说我得到了!'艾玛抓住哥抡布的手说. 是的哥伦布先生大笑到'就是你了小女巫,大声尖叫出来吧! 艾玛张着嘴,又叫不出来,转身跑了出去. '简直和赫敏是一个人,我真选对了!'导演说. 2.初遇丹尼尔\\\\鲁伯特 艾玛冲出房间,和妈妈爸爸说:'我得到了!艾玛又蹦有跳 导演走过来对艾玛的父母说:打扰一下,请允许我让小女巫和其他小男巫们见见面.艾玛被哥伦布导演带到另一个房间,两个坐在沙发上的男孩.(这时哥伦布导演偷着说:丹尼尔得知自己获得哈利的角色激动得一直在哭,他刚平静下来,鲁伯特知道自己演罗恩时用了很长时间才能说话.) 哈利和罗恩!艾玛叫了出来. 看来我选对人了哥伦布导演叫着说. 你们互相介绍一下吧我出去一下. 你好,我叫丹尼尔·雷德克利夫,今年11岁.丹尼尔落落大方的说 我叫鲁伯特·格林特,12岁.鲁说的很快. 我叫艾玛·沃森,已经10岁了.艾玛有礼貌的说 导演先生不知道什么进来了,看到此景,说:哦!这太奇妙了!我的上帝,好象真的有魔法存在!旁边的人员都凑过来,哥伦布先生指着孩子们说:你看,他们一起出现在镜头里,好象罗琳就是按照他们的样子才把书写出来!哥伦布导演激动的要命. 3.原来电影是这样拍的! 艾玛以为霍格沃茨的场景都在一个城堡里拍,到了剧组才知道,一个霍格沃茨竟然被拆的7零8落的. 城堡外景和魁地奇在苏格兰爱丁城堡拍摄,格洛斯特的大教堂来拍霍格沃茨的走廊,各种课程都在牛津大学来上,霍格沃茨的医务室则是在牛津大学的走廊现搭造的.尔哈利放出大莽是在伦敦动物园的爬虫馆,为了配合影片宣传,公司还专门在9站台挂了一章印有霍格沃茨专车9又4\\\/3站台,我们的罗琳女士就在这里构思的. 和伏地魔那场,丹(人们都这么叫他)要和一个大气球说话,然后在合成. 4.3小演员初遇罗琳 那为女士是谁?她一直盯着我们在看.艾玛看到在他们不远处站着一位苗条的金发女士,正在对他们微笑. 哦!是罗琳女士!丹惊呼一声,她就是<哈利波特>的作者! 艾玛正在仔细打量这位魔法妈妈,她已经走过来了. 我们又见面了,丹尼尔.她摸摸丹尼尔的头,还有鲁伯特,你又好象长高了.罗琳笑着对鲁伯特说. 站在我旁边的一定是艾玛小姐了.罗琳女士亲切的对艾玛说. 我是艾玛,艾玛兴奋的说,我喜欢读您的书,每一本都看了,我几乎可以把他背下来了! 哥伦布先生,罗琳对走过来的导演说,您真了不起,找到这样合适的孩子. 艾玛,她看着艾玛的眼睛,也许有人说过,但我还是要说一边,你真的很像赫敏,但你更可爱,第一部里赫敏是个有点严肃的孩子,我希望你能让我们的赫敏可爱起来,用你的魔法. 我的魔法?艾玛愣住了,我会魔法吗? 会的,每个孩子都会魔法..只是他们没有发现.罗琳女士调皮的眨了眨眼睛. 5.首映式 2001年11月4日,备受瞩目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首映式终于在伦敦举行. 首映式在伦敦著名的莱瑟斯广场剧院举行的.因为这是9·11之后全球首次的大型首映式. 艾玛\\\\导演哥伦布\\\\罗琳女士\\\\丹尼尔\\\\鲁伯特还有其他演员走进了剧院. 导演告诉艾玛他们,这场首映式在英国所有电台都在同步播出. 这么说全世界都能看到我们了?艾玛有点兴奋的说. 是的,哥伦布先生开怀大笑,他们等待我们已经很久了. 艾玛在首映式上穿了件灰色的长裙,戴着一条狐狸毛皮的披肩;丹尼尔穿了一套黑色的西服;鲁伯特穿的很随意. 哦,麦当娜!凯特温斯奇!艾玛看见和导演寒暄的这些大明星不禁叫出了声.亲爱的,今晚你们才是主角.饰演邓布利多的理查德·哈利斯对艾玛说. 可是她们都是大明星...当然我的意思是,您也是大明星,我们还只是小孩子....艾玛的脸红了. 哈利斯先生微笑的拉起艾玛的手,和她并肩走着. 孩子,你们并不比他们差.今晚你还是个演员,明天看到报纸上整版你的照片你就成明星了............ 6.天堂里的邓布利多 (好想哭55,为什么哈里斯爷爷死了,老邓也是呢哎) 哈利波特2在2002年的秋天完成了后期剪辑.计划11月4日在伦敦举行. 3个小演员们在家休息了一个长长的假期. 丹,你去看哈里斯爷爷了吗?在休息室里,艾玛问丹. 饰演邓布利多校长的哈里斯先生在两周前被医生诊断患上了淋巴肿瘤,他在伦敦接受治疗. 我和哥伦布先生一起去的,理查德先生精神很好,一点都看不出有病.丹认为哈里斯爷爷和凤凰福克斯一样打不跨;死不了. 他和你说什么了吗?鲁伯特问. 他说,丹尼尔尴尬的笑了笑,'如果哥伦布先生敢在第3集中换人演,他就杀了哥伦布先生. 换别人是不可能的,哈里斯爷爷一口气签了7部的约(哈迷们注意!哈利波特的电影回拍到7部拉!).他会为霍格沃茨一直打工的. 门砰的一声被打开,哥伦布先生脸色凝重走了进来. 孩子们,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你们. 艾玛从来没见过哥伦布先生表情这么难看,怎么?记者招待会出了什么问题吗? 理查德·哈里斯先生在20分钟前去世了. 艾玛睁大了眼睛,鲁伯特张大了嘴,丹尼尔脱口尔出:不可能! 丹,你冷静!哥伦布导演说,刚才理查德的儿子给我打来电话,理查德先生在7点钟前去世的,走的很安详.......(止不住了,我哭....) 哥伦布先生说不下去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就在他们谈论理查德先生时,他安静的走了,没留下什么话,就这么突然的离开了大家. 他说过要一直演邓布利多的,他说过要和我们并肩战斗的.他说要和我们开演唱会的,他说过的!他怎么能离开呢?艾玛边哭边说.她想起了哈里斯先生在红地毯上,在首映式上说的话,泪水哭花了她的妆.... 8.汤姆和铁3角们 汤姆和马尔福一点也不一样,他是个随和的孩子,他喜欢掉鱼,在拍摄假期时,还和丹\\\\艾玛\\\\鲁伯特一起掉鱼,可以说他们的感情很好.艾玛还在平时叫他汤姆哥哥. 有一点和电影一样,他和克拉布\\\\高尔的扮演者也是铁3角. 绿光闪 生命憔悴 我憎恨 邪恶的面孔 是谁拿走真正魂器 令付出破费 红发缘 几番轮回 你锁眉 说正义难唤回 纵然世界已经毁灭 我心不改 咒语似狂蛇凌乱飞 我只想灾难永不回 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指老邓) 冻结了离别 你离去 伤害了谁 全世界 为你掉眼泪 梦在咒语中零碎 你发如火(指金妮) 燃烧了眼泪 我心痛 却不后悔 回忆中 发烫的甜美 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 双面镜中悲伤世界 帷幄后的黑暗我已经了解 Katie Leung(凯蒂.梁) Date of birth (location) 生日及出生地 12 April 1988 (1988年4月12日) Scotland, UK Birth name: 出生名字:凯蒂.刘.梁 (Katie Liu Leung) Nickname 绰号:Katt Height 身高:5' 5 (1.65 m) ( 看照片就觉得她很高,丹好像不是很高的) Eye Color(眼睛颜色): dark brown (深褐色)(为什么不是黑的ni???) Beat out over 3,000 girls to make her debut as 'Cho Chang'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打败了近4000女生获得了秋张的角色) Her parents are divorced, and she lives with her father, two brothers and a sister in an exclusive district of Motherwell, Scotland. (父母离异,她现在跟着她父亲,两个弟弟\\\/哥哥[没有详细地说是哥哥还是弟弟],还有一个妹妹或姐姐[也没有说]住在苏格兰。
) 关于梁凯蒂的全面报道 在《哈利.波特4》中,哈利与中国姑娘张秋坠入爱河,还献出了自己的初吻。
有人说,张秋将是《哈利.波特4》中极其重要但又极具风险的角色。
其实,张秋在第三集中就应该出现,知识因为没找到合适的亚裔少女来扮演而推迟到第四集出现。
为了寻找张秋的扮演者,2004年2月,制片方组织了规模庞大的选角,甚至还向中国国内的电视台寻求帮助,最后有4000多名少女参与了选角。
这大概是继费雯丽参选《乱世佳人》之后,电影工业最大规模的一次选角活动。
当时,梁凯蒂和其他女孩一样,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抓住评委们的眼睛和心。
最终,梁凯蒂用自己纯正的东方长相和一口流利的苏格兰口音的英语吸引了评委,让他们相信,她,就是张秋。
说起来,梁凯蒂还是位富家女,她的父亲梁彼德是英国的一个中餐批发商。
梁凯蒂和父亲、继母以及妹妹和两个弟弟一起生活在英国格拉斯哥,享受着居住在价值40万美圆别墅中的中产阶级生活。
据说,她曾经就读的学校,一年学费就要5000英镑。
梁凯蒂的父亲与她生母相识与苏格兰。
。
出生于香港的梁彼德那时正准备开办自己的专卖店。
1986年离婚后,梁凯蒂的母亲独自生活在贝特福郡,而她的父亲则另外娶了一位来自意大利西西里的女子。
梁彼德如今已是百万富翁,在格拉斯哥拥有自己的旅馆和一家名为“碧玉宫殿”的批发公司。
但见过不少大场面的他,仍然对发生在自己大女儿身上的一切感到不可思议。
“我和凯蒂只是看中文有线电视时知道了选角的事情。
其实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她谁去参加面试,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告诉我她喜欢表演,她甚至没有参加过学校的任何一项表演课程。
在大多数人眼中,她只是一个专注于升学考试,对未来一无所知的女孩。
” “现在,我想她不会读大学,也许高中毕业后她就会选择表演事业。
但是,她还是个学生,即使在拍片时,她身边还是跟着一位家庭教师。
”与梁凯蒂相差4岁的表妹Violet告诉记者,梁凯蒂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总是穿那些很女性的衣服,而且出门的时候从来不忘记戴些首饰。
她看我是一个很烦的小孩,而我看她只是一无聊、成熟的少女。
” 而格拉斯哥一家茶楼经理经常街道梁家的服务员则说“凯蒂很漂亮”、“很少说话”,但“笑起来很漂亮。
头发长、眼睛大,样子很聪明”。
火焰杯还是毒酒杯 电影开拍之后,梁凯蒂暂时告别了自己舒适的富家女生活,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
但是,17岁的她,很快就体会到了张秋这个角色给她带来的不快和危险。
虽然丹尼尔.莱德克里夫(哈利.波特的扮演者)称赞她“很漂亮,也很酷
”虽然为《哈利.波特4》担任实习医生的杰西卡也说“她非常友好与美丽,与她聊天、说笑实在是太有趣了,我们在网站上看到的照片真的不能说明她的本质”。
但这并没有阻止很多很多“哈利.波特迷”对她进行中伤和诋毁。
这都是一个富家千金从没有遇到的事,原因只是她扮演了哈利心爱的姑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火眼杯”更像是梁凯蒂的“毒酒杯”。
不知道华纳公司是不是早就料到了梁凯蒂可能会遇到这样尴尬的窘境,所以从正式顶角之后,一直掩藏着她,没让她公开亮相,也没有访谈和有关她的官方剧照。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众多“哈利.波特迷”的攻击,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在网络上诋毁、漫骂梁凯蒂:“我恨你一辈子
”“我很她,因为她是个傻瓜、白痴,因为她要扮演张秋,她会亲吻丹尼尔.莱德克里夫(哈利.波特的扮演者)
”还有人说她长的不漂亮,取笑她的苏格兰口音。
此外还有无数假冒的网站以日记提形式记载着她拍摄时的感想,无数假冒的照片公布在网站上——那些女孩想借机出名。
也因此,42岁的梁彼德非常担心她的大女儿,“我看过那些网站,每个都看过。
当我看到‘我恨凯蒂’时,我全身都在颤抖。
这真让人难以置信,凯蒂不过是个17岁的女孩,她甚至没有任何表演经验。
其他人不知道她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但是在网站上却有这一切\\\/更加不幸的是,我知道凯蒂也看过这些网站,她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凯蒂现在仍然在伦敦拍摄电影,她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到家中。
当然,她给我打过电话,但是我不知道现在她的情况到底怎样,凯蒂的生活也许已经彻底改变了。
” “我简直不敢相信,当影片最终上映时,情况会变成怎样。
凯蒂增竟告诉我,在制片人同意之前,她没有作任何访问,也没有跟任何人谈起过自己的演出情况,但一切发展的太快了。
” 但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磨灭“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的信心,她支持梁凯蒂,坚决启用这个毫无名气的女孩扮演张秋,并放弃了那些声名在外的演员,例如增竟在澳大利亚著名的电视剧集《邻居》中出演角色的马来西亚艳星米歇尔.安以及韩国歌星宝儿,因为她认为梁凯蒂“是一个美丽的女孩,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她头脑清醒,不会被名誉冲昏头脑。
她跟张秋很符合,无论从外貌还是年龄。
你所努力的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可到最后换来的是确是自己的不是,我还在努力什么呢
第一次翻开《生死书》时,感觉真是晦涩难懂,充满了宗教的气息,确实没有耐心细细品味,但往后翻看的时候,也会被某些段落吸引,直到翻到奉献我们的死亡那一节时,心情豁然开朗,原来有这样信仰的时候,可以将自身的苦难看作是为了减轻别人的苦难。
是什么力量使有这样信仰的人,可以以这样安详的姿态来面对死亡。
这种好奇促使我去了解佛教,而对佛教的点滴了解竟使我起了一番脱胎换骨的变化,对生命有了另一番不同于往昔的理解。
原以为自己的人生观已经定型,已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却没有想到,这短短的一个多月,却好象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一点好奇心去了解佛教,却让我看到了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和喜悦的希望,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实现生命的自我变革,这是一种内心的激动和狂喜,一种全新的对生命的信心和慢慢生起。
然而这种感受却难于用言语来表达,一切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去体证。
只是这种信心和实在太过美妙,因而试图用笨拙的文笔,把一些感悟在这里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些感受是从《生死书》开始的,而得益于去了解佛教的却要多得多。
一、死亡 亲人的离别,让我真切的思索死亡,思索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还要活下去的亲人们心中,他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可以赚到多少金钱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能够活着,能和所爱的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都是幸福,咸鱼白菜也好好味。
可惜,我们却要在付出了死亡的惨痛代价时,才会明白。
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然而我们迟早都会感受到,不会因为我们还这样年轻,死亡就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死亡不会因为我们不去面对它就不会来临,而且会毫无预警地降临。
人生无常,假如死亡明天来临,那么我们今天所有的欲望,物质的享受,他人对我们的伤害,陷入烦恼中不能自拨,今天你还会去想吗
怀着随时都会死亡的想法,也许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那些是不重要的。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
因为正视死亡,而懂得了生命的珍贵,一个人真正懂得生命的可贵时,功利得失真的会看淡。
放下了贪欲和执著,从身边看似平凡简单的事情上都可以找到快乐和喜悦,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喜悦并非生来如此,而是他想通了。
想通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做到的。
人们也许会渴望在自己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能在平静的心境下死去,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为这种可能性做准备呢
我们希望可以死得安详,但只有希望就可以得到吗
安详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明白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痛苦和烦恼,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而放下贪欲,放下执著,去培养出爱与慈悲,使内心得到安详与快乐。
思索死亡,不是为了死亡,安详的死不是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容的生。
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
二、痛苦与欲望 ,人生的舞台,唯一的主角只有我。
我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我追求辉煌灿烂的成功,我想要富裕舒适的生活。
我是我生活的中心,我希望周围的人和事都符合我的愿望。
然而世事难料,我们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成功不一定会如期而至,生活的舒适也不一定会如愿以偿,而我们不期待或不喜欢的人或事却往往不招自来。
这些都不符合我们的愿望,这时候,不期而至却是痛苦和烦恼,有时候这些意想不到的,不是我们喜欢的事物会变得无可,使人痛苦不堪,甚至会失去生存的希望。
为什么会有痛苦和烦恼,因为我们执著的想要得到。
不错,物质享受的期待、满足和回忆会给人带来快乐,然而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不同,究竟有多少钱才可以幸福
究竟有多高的地位才可以满足
做了皇帝想成仙,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
外在的名声、社会地位和受人欢迎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然而即便得到了又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呢。
我们总希望欲望得到满足,越得不到越固执得不肯放下,这就常常使我们的心处在烦恼的状态之中:贪婪的状态、嗔恨的状态、猜疑的状态、自私的状态,傲慢的状态……我们时常被它们所左右,使它们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主人。
让我们回想一下,内心感觉到快乐的时光,是物质的满足还是感官的呢,我想很多人都同意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然而因为固执的想要满足某种欲望,已经使我们很少考虑心灵的需要,也很少能体会到真正快乐和喜悦了。
得失成败会过去,痛苦和失意会过去,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会过去,我们的生命有一天也会成为过去。
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就应该了解,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拚命想要抓住的东西,都会成为过去,我们拚命的想要抓住它们,却产生了痛苦和烦恼,如果想要获得平静和安详,不想成为它们的奴隶,便要学会放下。
三、放下执著, 痛苦和烦恼对我们造成了伤害,然而真正伤害我们的是什么
我们带着烦恼去做一件事时,因为想着这个烦恼而不能专心做事,结果这件事可能会做不好或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又增加了新的烦恼,不能放下一个烦恼却带来了双倍的烦恼,陷入恶性循环,烦恼无穷无尽了。
伤害我们的不是客观环境带来的变化,而是我们心中的执著,是我们心中不肯放下。
如果我们对一切都能以平常心去面对,世界上也就不存在能够对我们构成伤害的东西。
要做到以平常心去面对是不容易的,至少不是想要平常心就自动产生平常心的,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做起。
我们的愿望不会总是如愿以偿,人生的波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尽力去做每一件事,但如果结局并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也不必陷入烦恼不能自拨,其实想一想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我们不可能离索居,遇到不公正的时候也不必太介怀,某些人对我们造成伤害时,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就算怀着一种自利的想法:伤害我的人或许会因为同样的言行最终被别人伤害,他不明白,但我可以思考,我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同样也会伤害到其他人的言行,而如果能用宽容甚至是慈悲的心态来对待的话,得到的快乐其实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
想要放下执著,但在遇到不愉快时还是会生气烦恼,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呢。
任何事都不会一蹴而就的,在生气和烦恼来临时,记得提醒自己:这件事真的对我的内心有什么损害吗
放下执著心,不要太去计较,也许这生气和烦恼很快就会过去,时间长了,烦恼终会如过眼云烟,不住于心。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就象有的人没有洗手的习惯,一来,就养成了洗手的习惯。
有报道说,养成一种习惯,需要的时间是三个星期,把提醒自己放下执著变成一种习惯应该也是有希望的吧。
放下执著,不在乎成败反而心情愉快,可以专心的去做事,因为专心而提高了效率,得到的快乐会把从前的烦恼淡忘。
放下执著,才真正体会到真实的快乐来自于内心,就算没有物质的享受,感官的,就算是作着日常的琐事,心中也是快乐的,放下的是执著,得到的却是内心真正的宁静和快乐。
放下执著,不会浪费心思在计较上反而心境开阔,可以接受一切,包容一切,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甚至是以前不喜欢的人,看到他们也友好的面对自己,甚至是亲近自己,真是意想不到的事。
放下执著不是为了消极遁世,而是要对这个世界看得开。
不是对什么都不在乎,不是要变得麻木不仁,不再关注现实生活,不在乎的是个人的荣辱得失。
放下换来的是一个开放的心灵,可以承担一切,可以获得直面人生的勇气。
那些放下了执著,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的人们,可亲可佩。
无我而能无私,无私而能无畏,放下了贪欲和执著心得到的却是一个宽广的胸怀,面对困难和逆境,无畏亦无惧,心中空无一物却可以包容一切,这样的境界让多少人仰慕钦羡。
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放下执著,让我们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吧。
想象一下,那个充满快乐和自信的自己,那个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自己,有多迷人啊
四、爱与慈悲 爱让人们感到人生的美好,但如果因为爱而想要占有时,难免会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爱而不取,付出爱不是为了得到回报,如果可以扩展到其它人,变成对世界对他人的无私的爱和悲悯同情,便是慈悲的心怀。
《生死书》和佛教最初吸引我也一直吸引我的还是慈悲,是佛陀对众生痛苦的这种无限悲悯与同情。
对慈悲的感受,也还是不知道怎样用更简洁的文字来表达,能说出来的只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痛苦、世事的多变难料有相当认识后,也许会觉得人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何必努力做事呢
这样往往容易陷入消极厌世的心境。
而有一颗慈悲心却不会这样,慈悲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理解,是爱心、同情、珍惜、仁慈和宽容,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爱心和关怀,尤其是对不幸者的同情。
慈悲也可以表现为用身心的净化,道德的高尚,以积极振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心灵的高贵去感染和激励他人。
我想,大家的偶像智霖给人们这么多的感动,也有这样的含义吧。
每个人都会有同情心的,若可以用这种同情心去帮助他人,会在帮助他人的行为中忘却了个人的痛苦和烦恼,也是一种真正的充实和快乐吧。
可以不计较功利得失,可以放下执著,甚至可以不畏惧死亡(这些是我的愿望,虽然现在做不到,然而有愿望总会有达成的希望),然而于我而言放不下的仍然是亲人的离别。
然而亲人总有一天会离别的,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以爱回报我们所爱的亲人,而离别的那一天,所能做的就是临终关怀吧。
对自己的死亡,不能放下的也还是亲人的伤痛。
生死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能留给亲人的最后安慰,也只有面对死亡的平静和安详了。
也许只有真的相信轮回时,才可以放下生离死别吧。
透过我死亡的胜利,愿我得以利益一切众生。
五、对佛教的理解, 曾经,我也是戴着一般看待宗教和迷信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佛教的。
烟雾缭绕中的求神拜佛,消极遁世者的出家为僧为尼,让人们对佛教产生了误解,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掺杂进了迷信和崇拜。
然而如果我们真正去了解佛教,会发现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它没有救世主,没有迷信,佛陀甚至要求他的不要去从事占卜--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佛遗教经》),依法不依人,为趋利避祸而求神拜佛是不可能理解到佛陀的真义的。
佛教始终是一个'知(了解,知道)'和'见(领悟,证见)'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信'的问题。
佛陀的教法是'来看',它邀请你来看看,不是请你一来就信。
如果我们对佛教消除了偏见和误解,去伪存真后会感觉到,佛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它让我们了解到人性深处的美好和圣洁,并且明白了一个道理,不靠什么神,只需用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的灵性就可以唤起那种美好和圣洁,并使之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荣耀。
然而要使我们的心灵从烦恼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靠的是智慧的力量,佛法度人,只是给你指明方向,请你来看,度最终还是要自己去度的。
再来说礼敬。
外在形式的礼拜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从那种虔诚的跪拜中,他们也许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内心也得到了平静。
而认真思索的人却会为佛教深邃的教导和心智文化所吸引,会为那种心灵中产生的真正的宁静和圣洁陶醉不已,这样的心醉会让人自然而然的生起敬意之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帮助过的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都会尊敬,更何况一位指出生命的出路,引导我们智慧觉悟的导师呢。
佛教中让人们感觉到宗教意味的是轮回的说法,我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有什么证据证明确实有前世和来生呢。
就象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产生和发展一样,对于心性或者(类似于)意识的产生,存在和将往何处去,有谁能够清楚地解释呢。
轮回,没有证据证明它的存在,也没有证据证明它的不存在,我以为还是把它作为未知事物的范畴更好些吧。
对我来说,轮回是一个疑问,但我以为,这并不妨碍我去理解佛教中其它有益的东西,就象宇宙怎样产生不妨碍人类现实的生活一样,轮回是否存在,也不应妨碍我们从佛陀的教诲中得到有利于内心平静和快乐的东西。
寻求智慧觉悟,不是为了来世的福报,而是为了摆脱物欲的羁拌,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安详,更甚者,获得抚慰痛苦心灵的智慧。
其实也不必执著于轮回是否存在,佛教更注重的是当下,获得智慧觉悟是为了当下生活得从容,不悲过去,未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六、感谢 曾经,当我用神话和宗教的眼光来看佛陀及佛教时,也曾看到过佛的含义是智者、觉者,但并没有什么感觉,甚至心里有些失望,怎么不是神仙了呢。
然而现在却被佛教深深吸引,激动陶醉,甚至有点害怕的感觉。
而这一切,是因为喜欢上智霖引发的。
佛法难闻。
对我而言,喜欢上它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因缘。
它的名字叫《生死书》,然而单只这一指引,就足以让我理解人生。
七、一点建议, 一本好书能给很多人产生影响一定有它的原因。
《生死书》一开始我也只是对前面三章和第十三章思考较多,对于我理解不了的,我把它认为是宗教的东西而跳过去,没有读完就去网上搜索有关佛教的文章。
点滴的了解后再回过头来看,其实也能理解书中所述。
属于密宗的藏传佛教,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带上了神秘甚至迷信的东西。
其实佛教中各种修行方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智者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根基的人进行的教诲,这些方法也许可以让人们得到内心的安宁,专注于清静,不为外物所动。
只是不是内心真切的感受,恐怕也不能真正的领悟吧。
领悟还是需要一些人生经验的,没有痛到极处,苦到极处的感受,也许也不容易悟。
我以为当因为好奇而打开这本书时,若是看不下去或是不很理解,且不要勉强自己,不要因为熟悉了其中的文字而视若无睹,或是因为怀疑而不去汲取有益的东西,这样一本让人常常掩卷深思的书,若不能从中领悟到点什么,实在太可惜了。
读不下去的话先把书收藏起来,待增加了一些人生的阅历后再来读。
然而,虽然这本书也曾让我掩卷深思,但比起佛教的浩淼无边,《生死书》实在不过是沧海一粟。
读佛经和佛教文章,让我有了全新的改变。
此时我对智霖真是充满了感激,感谢他让我有了听闻佛法的机会。
因为我从猪窝这里了解到了很多智霖的消息以及对他有影响的书,因而也想把自己的感悟回馈给这里的朋友们,竭力想告诉大家,不要把佛教看作是宗教和迷信而失去了听闻佛法的机会。
又是一篇冗长的文字,甚至带上了宗教的气息,可能有些朋友们早已看不下去了,而耐着性子看到现在的朋友们,不管我们对未来对人生有怎样的期许和憧憬,但是生命和死亡我们还是应该认真思索一下的,但愿朋友在思索之后能够感悟:从容的生。
也许我的文章也可能只是象一颗小小的石子落入平静的湖面,只轻轻的荡起了几缕涟漪。
但即便只是提供了一个让朋友们停下来思索一下的机会,我的目的也已达到。
最后,“从容的生,这就是我给朋友们的最好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