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口琴的句子有哪些
十孔口琴是单簧发声,个人觉得音色柔软细长一些,是复音口琴双簧发声,声音要饱满清脆一些…好吧,仅个人观点,形容能力不好。
你可以百度一下这两种口琴的录音,比较一下看看自己比较喜欢哪种
想学口琴,哪种口琴音色比较好,同时有一定难度但不是很大的那种
音色的话,复音口琴的声音听起来有种温暖的感觉,半音阶口琴有些冰冷,十孔口琴是蓝调风格。
最难的应该是十孔口琴,复音口琴相对简单。
所以我觉得半音阶口琴比较适合你。
太夸张的我要一个音色好点的口琴,什么调的比较
个人觉得咯 其实挺好的
sp20 hope10 gm口琴音色各有什么持点,真的不知道该买哪个
不同品牌和不同档次的复音口琴吹出来的音色就是不一样
而且音色和音量都相差的很明显的不一样。
这些主要因素是不同品牌的复音口琴在制作上的内部的音簧材质材料与结构特形来产生出了不同的音色。
有的复音口琴是常规类型的材质及音簧,琴身厚空而回响好,音色比较实在响亮,但吹吸比较费力,音量很大。
又比如某品牌的复音口琴采用的是波动音簧,琴身薄空而空回小,音色柔细而具有独特的波动颤音,吹吸一点不费力。
再如某些复音口琴采用的音簧特别的直薄(称纯音音簧 ),琴身薄空而空回小,音色特别的纯净单一柔美动听。
但音量较小。
被称为复音的【纯音口琴】。
再比如复音口琴采用的琴格有普通塑料的,有木质材料的,有特殊塑料材质的等等,都会使音色和音质产生明显不同的特色和档次。
【原创】琴格的材料到底能不能改变口琴的音色
今天起得早就干脆说说。
簧片振动发声,琴格起到支撑和共鸣作用,这种想法太直观太简单了,而且也不正确,簧片是振动了,但是为什么用手拨动他的时候音量那么的小
说琴格起到共鸣腔的作用,那么试想一下,如果木吉他的共鸣箱只有一个琴孔那么大,吉他能有多大动静,恐怕和不插电的电吉他的音量没多大区别,共鸣腔的作用不是没有,而是那根本不是琴格的主要作用。
为什么好多人喜欢木格琴,难道都是初学者盲从么
美国的SPAH(好象是美国口琴保护协会之类组织,管他呢,反正是个小团体)早些年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我是多年前在harp-l上看到的,具体的细节没有记住,但大概就是选了好多人,其中有对口琴不了解的听众和口琴演奏者,让这些人分别作为听众和演奏者尝试听和演奏木格\\\/塑格琴,有没有蒙眼之类的我不清楚,但是演的目的是让听众和演奏者在不知道手中用的是何种琴格口琴的情况下让他们去分辨区别。
实验的结果是作为听众的时候多数人分辨不出二者的差别,有极少数的对口琴比较熟悉的人能够准确分辨出二者区别,让这些人作为演奏者尝试演奏的时候则有更多的熟悉口琴的人能分辨出二者的区别,极少数对口琴不了解的人也能分辨出区别。
这个结果说明什么,简单说演奏的时候能更容易分辨出区别是因为口感么
难免有些草率。
他们这个实验我想是没请太多的调音师或者音响师,我觉得如果让这些人来听,那么无论是作为听众还是作为演奏者,能分辨出区别的人该更多些。
不是每个人都有个灵敏的耳朵,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银色分辨上的人,没有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在这方面有过练习和训练的人很难分辨出细微的音色区别。
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刚开始做麦克风的时候,很多咪芯在我耳朵里的表现都一样,后来我就把他们录下来,反复的听,逐渐发现我能分辨的音色差别越来越大,但直到现在对我来说如果今天听到一个音色去和昨天的一个音色做对比,我还是没有把握分辨出他们的区别,除非这个差别稍微大一些。
说这段没用的事项说明普通人的耳朵没有那么灵敏,但是使用方法不同的时候又比想象中的灵敏。
接下来才是正题,我的观点。
口琴虽然被归为自由簧乐器,自由簧这种说法不足以揭示他的发音原理,我觉得该叫气鸣簧更准确一些,请注意,这个名词为本人创造,在此首次使用,他背后的意思是这种乐器的发声原理是由气流策动簧片振动,而黄片振动的时候又不断地改变簧片与簧片版的间隙,由正最大到零,再到负最大,如此往复,而通过这个间隙的气流也是由最大量到零再到一个次大量往复变化,而气流通过间隙并且间隙不断变化的过程和黄片振动共同使得乐器发声,这类的乐器还有手风琴,风琴等,这类的乐器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黄片发声原理相同。
再说说口琴琴格的作用,首先它最重要的作用就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并且形成腔室,腔室,这是我所说的气鸣簧乐器发声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这个腔室吹吸无法形成必要的正压和负压,不能够策动簧片振动。
也就是说固定和支撑并与簧版一起形成腔室是琴格的主要作用。
那么为什么她对音色有影响呢
接下来简单说说他的一些次要做用,也正是这些次要作用造成对音色的影响。
如上所说,琴格就像一个坚固的底座,把两个簧版固定在一起,口琴发声的振动自然会传递到这个底座上引起震动,但是他们共振了么
对声音起到增大作用了么
显然没有,用共振这个词是不恰当的,但是如果这个底座不够坚实,那么他一定会在口琴发生的声音振动下而产生振动,但注意,这不是共振,这个振动是由口琴发声的振动而策动的,对口琴发声本身实际上会起到衰减作用,这个衰减作用衰减的最厉害的就是声音的高次谐波,其实对基波也有衰减,但给人感觉是体现在音量的稍有降低,或者根本感觉不到的振幅变化,而对高次谐波来说,本来振幅微小,一经衰减容易被人体会到,这就是音色的变化。
从这点上看,金属琴格的对高次谐波衰减更少,木格对高次谐波衰减最多,塑格处于二者之间。
金属格琴会有更多高次谐波,听起来会有所谓的金属味,更冷,木格琴好多高次谐波被衰减,则音色更暖。
这就解释完了么
没有,接下来说共振,他起到的作用并不比上述的衰减作用弱,如果你有金属琴格,那请拆下来用手敲敲看,感受一下金属的振动特性,这个声音振动频率很高,口琴发声的振动会与琴格这个固有频率或者其倍频产生共振,在某些高次谐波上振幅会增大,被突出,造成音色的变化。
木格,塑格也同样综合上述的两点,这是琴格对音色的影响的主要部分,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这是我理论上的推测,如果想证明我说的这些并不难,但我懒得去做了,那就是利用一些频谱分析软件来分析同一幅簧版分别装在木格、塑格、金属格上的频谱分析,找出高次谐波分布特点,就能论证或者推翻我的说法,或者有新的发现。
有兴趣可以去作作,我可在没有兴趣像以前一样再去进行理论推导来说明在通过实验来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