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惊恐不安的句子
描恐不安的句子:她身子一团,四肢冰冷,双眼,把被子蒙在头上还不停地打着。
望着走不到头的沙漠,一种濒临绝境的恐惧袭上心头,我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全身像是掉入了冰窟窿中。
我赶紧熄了幻一,心里害怕极了,心想:坏人来了怎么办
他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又惊又怕,双腿也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起来。
“过来,坐下
”随着爸爸严厉的命令,屋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
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离爸爸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低着头,像是一个正在被审间的犯人,而爸爸就像是一个严厉的法官。
我绝不敢按爸爸的要求真的走进去,因为我怕出现和以前类似的事情―每当我刚刚坐定的时候,爸爸总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向我打来,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只一会儿工夫,我的心又被拎得悬到半空了。
她像是老虎爪上的小鸟,被恐怖捉弄着。
我记得我只听他说了这两句话,就好像被人从万丈的高处给丢下来,一直也没有立定脚。
我的额间和我的手心都渗出了凉汗。
我想说话,我的声音打着颤,大地都变模样,我的眼睛冒着金花。
我一个人能抵挡得了吗
手无缚鸡之力.身无飞檐走壁之功,是坐以待擒,还是奋起反抗
夜深了,我一个人走在没有路灯的胡同中,不由想起那些鬼魂的故事,一时间惊恐万状,头胀了,腿软了。
他腿软脚跋地走着,每一处土墩子、篱笆旁边的暗影里,好像都隐伏着侦视他的眼晴,连踩到一片枯叶,听到一个石子滚动的声音,都会使他心惊肉跳,背脊里榨出一身汗。
在班主任老师面前,刚才还打得难解难分的两个同学吓得面面相对,不敢吱声,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谁有异动就会招来老师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她一个人在家,总觉得从黑处有人正要向她走来,窗外的汽车灯光像是鬼火一闪一闪的,门外的脚步声也时刻揪着她的心。
干这种事我老觉得像在走钢丝,怕栽下来;又像买彩票,就怕不能中彩。
这件事已成为我的老大一块心病,就像一个秤舵挂在我的心上。
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声音也窒息了。
我走着,仿佛潜游在阴森的海底。
冉阿让大吃一惊,门臼的响声,在他耳朵里,就和末日审判的号筒那样洪亮骇人。
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来到教室,我的心急剧地跳了起来。
我是第一次打预防针,我把胳膊伸出来,心跳得更厉害了。
我真有点害怕,那么长的针头.... 他的心一直吊在半空中,很怕一句话说不好,就像火星点着了爆竹,“砰”地爆起来。
一路上他提心吊胆的,一双眼睛像雷达似的四下搜索,生怕遇见熟人。
形容惊慌、紧张的成语有哪些
手足无措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慌不择路慌慌张张惊弓之鸟心惊肉跳面如土色胆战心惊惊魂未定措手不及进退失据心绪不宁慌里慌张
刻不容缓 火烧眉毛是不是形容害怕不安的成语
不是的话,给我几个形容害怕不安的成语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惶:恐惧。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不安。
【惶惶不可终日】: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
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担心害怕。
【惶悚不安】:huáng sǒng bù ān,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不安。
【人心惶惶】:rén xīn huáng huáng,惶惶:也作“皇皇”,惊惶不安的样子。
人们心中惊惶不安。
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指惊恐不安。
【褪前擦后】:tuì qián cā hòu,褪:后退。
从前面退下来又碰到后面的。
形容惊恐不安。
作谓语、状语;指惊恐不安。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作谓语、定语、状语;带有幽默或讽刺。
【人心皇皇】:rén xīn huáng huáng,见“人心惶惶”。
人们内心惊恐不安。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不安。
【失魂丧魄】:shī hún sàng pò,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
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心惊肉战】:xīn jīng ròu zhàn,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同“心惊肉跳”。
作谓语、状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肉跳神惊】:ròu tiào shén jīng,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同“肉跳心惊”。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表示惊慌害怕的成语。
形容惊慌的成语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黯然失色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失色:因惊慌或其他原因变了脸色。
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丢魂失魄 形容非常惊慌,没头脑,无主见 风声鹤唳 唳:鹤叫声。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
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鸡飞狗跳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
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惊惶失措 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毛骨耸然 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 毛骨竦然 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抱头鼠窜 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
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奉头鼠窜 奉:捧。
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
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狗吠不惊 吠:狗叫声。
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
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惶惶不可终日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
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惊慌失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恐慌万状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屁滚尿流 形容惊慌或欣喜到极点。
捻神捻鬼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亡魂失魄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亡魂丧胆 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
张皇失措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
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丢魂丧胆 形容非常惊慌。
鹤唳风声 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皇皇不可终日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
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惊惶无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幺办才好。
六神不安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尿流屁滚 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丧魂失魄 失去了魂魄。
形容非常惊慌或心神不宁的样子。
失魂落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手足失措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
形容极其惊慌。
亡魂丧魄 形容非常惊慌恐惧或心神不宁。
心头撞鹿 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
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雉伏鼠窜 谓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东躲西跑 〖解释〗躲:躲藏,避开。
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
形容极为惊慌。
顿足失色 〖解释〗顿足:跺脚。
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
形容十分惊慌。
惊惶失色 〖解释〗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神色仓皇 〖解释〗仓皇:惊慌,慌张。
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
神色张皇 〖解释〗张皇:惊慌,慌张。
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
同“神色仓皇”。
小鹿儿心头撞 像小鹿在撞心。
形容十分惊慌
形容看到难题,眉头紧皱着的时候的诗句有哪些
五里雾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挨冻受饿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 挨饿受冻 挨:遭受。
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白手空拳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我从十几岁上,拿了一双白手空拳,和吴继之两个混;我们两个向没分家,挣到了一百多万。
”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
泛指贫士的住屋。
形容出身贫寒。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 卑不足道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出处:见“卑卑不足道”。
不名一钱 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 不名一文 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 不直一钱 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
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出处: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 不直一文 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
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 惝恍迷离 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
迷离:模糊不清。
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掣襟露肘 掣:牵接。
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
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出处:《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露肘。
” 赤贫如洗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
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先哲丛谈物茂卿》:“初卜居于芝街,时赤贫如洗,古耕殆不给衣食。
” 鹑衣鹄面 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
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出处:清·捧花生《画舫馀谭》:“尝见某者,鹑衣鹄面,行泮宫前。
” 倒三颠四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 颠颠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错乱。
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出处:《朱子全书》卷六:“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没顿放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彼此夙缘,颠颠倒倒,皆非偶然也。
” 独坐愁城 愁:忧愁。
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
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 分文不名 名:占有。
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
比喻非常贫困。
分文不值 形容毫无价值。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 割须弃袍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
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寒酸落魄 落魄:沮丧失意。
形容不得志时穷困、狼狈颓丧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范睢)遂换去鲜服,妆作寒酸落魄之状,潜出府门,来到驿馆,徐步而行,谒见须贾。
” 昏昏沉沉 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 昏头搭脑 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 昏头打脑 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同“昏头搭脑”。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
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 浑浑沌沌 混杂、不分明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出处:先秦·孙武《孙子·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 浑浑噩噩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
原意是浑厚而严正。
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 魂不守舍 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
灵魂离开了躯壳。
指人之将死。
也形容精神恍惚。
出处:《三国志·管辂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 魂不守宅 指人之将死。
也形容精神恍惚。
“魂不守舍”。
混混沌沌 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 家徒壁立 徒:只,仅仅。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金钗换酒 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出处:唐·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 荆棘塞途 满路都是荆棘。
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
” 惊魂落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同“惊魂丧魄”。
精神恍惚 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
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出处: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 傫如丧狗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
傫,古同“累”。
出处: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
”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
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 落魄不羁 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
潦倒失意,行为放纵。
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实之莆人,登甲科,甚有文名,落魄不羁。
” 落魄不偶 古代一种迷信观念,认为偶数好,奇数不好。
落魄:倒霉、潦倒;不偶:运气不好。
落魄江湖 落魄:穷困失意。
为生活所迫而到处流浪。
出处:唐·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 蒙头转向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
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出处: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 懵懵懂懂 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拑着钉钯,与沙僧径直回来。
” 迷离恍惚 迷离:模糊,不分明;惝恍:不真切,不清楚。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两月余酒食费,一定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 囊空如洗 口袋里空得象洗过一样。
形容口袋里一个钱也没有。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非无此心。
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
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 贫困潦倒 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乞穷俭相 乞丐似的寒酸相。
清贫如洗 指穷得一无所有。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
穷困愁苦,失意消沉。
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 穷困潦倒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
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穷途潦倒 潦倒:失意。
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
同“穷愁潦倒”。
人微言贱 犹言人微言轻。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 人微言轻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 如痴如梦 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
同“如醉如梦”。
出处:明·李贽《焚书·答周二鲁》:“遇真正儒者,如痴如梦,翻令见疑。
” 如堕烟海 堕:落。
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
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
刘谓王曰:‘渊源真可
’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 如堕烟雾 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出处: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
刘谓王曰:‘渊源真可
’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
如梦如醉 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
同“如醉如梦”。
出处:叶圣陶《母》:“‘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
”伊揩着眼泪,继续说。
” 如醉如梦 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
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恭兄文字状子已投之当路,如醉如梦,面前事尚不能管得,何可望以等。
” 丧魂落魄 失去了魂魄。
形容非常惊慌、恐惧的样子。
出处: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 身轻言微 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
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 身微力薄 指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身微言轻 微:卑微。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 身无寸缕 指身上没有一寸线。
形容极其穷困。
身无分文 形容非常贫穷。
神魂颠倒 神魂:精神,神志。
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小娘们多有爱他的,奉得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 神魂摇荡 形容心神恍惚,难以把握。
亦作“神摇魂荡”、“神魂荡扬”、“神魂飘荡”。
神经错乱 ①指精神病。
②指精神和思虑迷糊不清,失去常态。
神迷意夺 指精神迷乱,情思恍惚。
神情恍惚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神思恍惚 神思:精神,心绪;恍惚:神智不清。
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一者是心中不足,二者是神思恍惚,恰合眼父子相逢,正数说当年间阻,忽然的好梦惊回。
” 失魂荡魄 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
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 失魂落魄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 失魂丧魄 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
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 失张失智 举止失措、失神落魄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 室如悬罄 指室中空无所有。
比喻一贫如洗。
同“室如县罄”。
鼠雀之辈 蔑视他人之词。
指鄙陋卑微之徒。
亡魂失魄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 五里雾中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雾里看花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心神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唐·无名氏《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 心绪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精神恍惚,若有所喜。
”唐·王洙《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 一寒如此 一:竟然;寒:贫寒。
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
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
’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 一贫如洗 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
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一钱不名 指身无分文。
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岑其身道:‘我也本来打算早办,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
又兼我是一钱不名,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因此耽搁下来。
’” 一文不名 名:占有。
一个钱都没有。
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一无所有 什么也没有。
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隐隐约约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我不知怎的,但没人在房里,心里只害怕,恰似影影绰绰,有人在眼前一般。
” 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捉襟露肘 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
形容衣衫褴褛。
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亦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同“捉衿见肘”。
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实得百十两银接接手才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
’” 捉襟肘见 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
形容衣衫褴褛。
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 卑卑不足道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而世人不知。
懵懵然以为崇德报功,向龟蛇而叩首,对木石而鞠躬,此多是猾聃诡谲,妖佛妄为,卑卑不足道也。
” 贫无立锥之地 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
形容穷困之极。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
”《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 如堕五里雾中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
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出处:《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形容害怕失去的成语有哪些
手足无措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慌不择路慌慌张张惊弓之鸟心惊肉跳面如土色胆战心惊惊魂未定措手不及进退失据心绪不宁慌里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