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客家建筑的句子

形容客家建筑的句子

时间:2015-08-13 05:46

客家建筑对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区,分布约120余县。

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

1270年代南宋灭亡後又迁至赣、闽、粤等地。

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

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

山歌别具风格。

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于进取。

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侨居南洋一带。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三州”为嘉应州、赣州、汀州。

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的居住环境对客家人建筑风格的影响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文中说的在偏远的山区里为了防止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斥,所以建造了围屋。

一来围屋很坚固二来可以让他们{客家人}团结一致,这也许就是种种原因对客家建筑的影响吧。

客家建筑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 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居,类型不一,风格有异。

然而,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

一、坚固性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

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精心选择屋址,科学的设计,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开。

现仅从土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说明。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

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

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

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

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

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二、安全性 历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甚为安全。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楼,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

土楼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

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

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

土楼本来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

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安然无恙。

土楼内有各种齐全的生活设施:设于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围困时的水源,楼内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备。

这一切都使匪敌久攻不下。

至于那些四角建有高耸碉楼的“四点金”,更是领盗匪望而却步。

三、封闭性 客家民居,不论土楼还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

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

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

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四、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楼,围屋,五凤楼等,一般都规模庞大。

永定“承启楼”有300多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米。

“遗经楼”有五层楼,面积10336平方米,光是厅堂便有51个。

难怪日本一位建筑学教授看了永定土楼后写道:“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如此庞大的民居,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

“承启楼”最多时曾住80户,600多人。

家乡罗氏围龙屋,有300多个房间,为罗氏50户人家,350人所共居。

住户虽多,但由于房间、厅堂、天井也多,能以厅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间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各得其所,显得幽雅,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土楼、围屋的“心脏”——祖宗祠堂。

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

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

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

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

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

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记得采纳啊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